一种医用多功能内瘘针回收装置

文档序号:31279930发布日期:2022-08-27 01:24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多功能内瘘针回收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穿刺针保护盒,具体涉及一种医用多功能内瘘针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血液透析治疗一次通常需要使用两根穿刺针,由于穿刺针粗大,医护人员被刺伤的风险比较大,被血液污染过的针头对医护人员造成的伤害更大,在透析结束后,穿刺针不能直接扔掉,需要保护盒套上才能处理,以保证医护人员和垃圾处理员的安全,防止交叉感染等危险情况的发生,临床上现在用的是将两根穿刺针放入保护盒内将盖子盖好,再放入利器盒内,穿刺针放入保护盒时,拔下第一根针卡入盒子内时,再卡第二根针的时候针头端会有血喷溅出来,喷溅出的血液对医护人员也是一种风险,而且现有的保护盒无法将动脉内瘘针和静脉内瘘针连接,无法循环排液。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医用多功能内瘘针回收装置;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医用多功能内瘘针回收装置,包括第一盒体、第二盒体、连接片和两个内瘘针保护体,连接片连接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第一盒体的一侧设有挂环,两个内瘘针保护体设置在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内,第一盒体上设有公卡扣,第二盒体上设有母卡扣,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均设有两个对称的耳板、两个对称的直角梯形片和限位固定片,两个内瘘针保护体与两个对称的耳板连接,第二盒体的底面设有胶体和保护膜;两个内瘘针保护体均包括外壳、橡胶和两个连接轴,两个连接轴设置在外壳的两侧,橡胶设置在外壳上,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的上端均设有腰形孔,其中一个内瘘针保护体连接第一弯管一端,第一弯管上设有第一接头,另一个内瘘针保护体连接第二弯管一端,第二弯管上设有第二接头,伸缩管的连接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伸缩管的中间为波纹管,两端为连接头,伸缩管两端的连接头分别与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连接。
4.本实用新型的医用多功能内瘘针回收装置,采用了在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上放置穿刺针,盒体的上端设置内瘘针保护体,盒体内设有固定内瘘针的两个对称的直角梯形片和限位固定片,将动脉内瘘针和静脉内瘘针连接,形成管路,进一步,采用简单的结构,操作简便,防止液体喷溅,实现管路循环排液,避免管路折弯。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外壳的一端为平面,另一端为圆弧面,外壳上开设通孔,橡胶设置在通孔的一端,两个连接轴设置在外壳的两侧,两个连接轴与外壳连接,外壳在开设一切面,切面上设有防滑垫。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两个对称的耳板设置在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的中线上端,耳板上开设连接孔,连接轴设置在连接孔内;两个对称的直角梯形片设置在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的中线两侧,两个对称的直角梯形片之间形成一个y形槽,两个对称的直角梯形片相对面上设有小凸台;限位固定片与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的中线垂直,限位固定片上开设第一u形槽,第一u形槽的槽口设置两个对称的凸块,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的下端开设第二u
形槽。
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中第二u形槽的两侧设有对称的限位块。
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的下端两侧设有对称的限位片。
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第一弯管的一端设有软管,另一端为锥形状,第二弯管的一端设有软管,另一端设为锥形状,第一弯管的一端软管与其中一个内瘘针保护体中外壳上的通孔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弯管的一端软管与另一个内瘘针保护体中外壳上的通孔的另一端连接。
10.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第一弯管的另一端伸入伸缩管的一端连接头内,伸缩管的一端连接头与第一接头螺纹连接;第二弯管的另一端伸入伸缩管的另一端连接头内,伸缩管的另一端连接头与第二接头螺纹连接。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用了在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上放置穿刺针,盒体的上端设置内瘘针保护体,盒体内设有固定内瘘针的两个对称的直角梯形片和限位固定片,将动脉内瘘针和静脉内瘘针连接,形成管路。
13.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采用简单的结构,操作简便,防止液体喷溅,实现管路循环排液,避免管路折弯。
附图说明
14.图1为保护盒的第一示意图。
15.图2为保护盒的第二示意图。
16.图3为保护盒的剖视图。
17.图4为保护盒盖好后的示意图。
18.图5为内瘘针保护体第一示意图。
19.图6为内瘘针保护体第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1-6,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21.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
ꢀ“
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
ꢀ“
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
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实施例1
23.如图1和2所示,一种医用多功能内瘘针回收装置,包括第一盒体1、第二盒体2、连接片3和两个内瘘针保护体4,连接片3连接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第一盒体1的一侧设有挂环5,两个内瘘针保护体4设置在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内,第一盒体1上设有公卡扣6,第二盒体2上设有母卡扣7,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均设有两个对称的耳板8、两个对称的直角梯形片9和限位固定片10,两个内瘘针保护体4与两个对称的耳板8连接,第二盒体2的底面设有胶体15和保护膜16。
24.第一盒体1、第二盒体2、连接片3和挂环5采用医用塑料一体成型,胶体15设置在第二盒体2的背面,保护膜16起到保护胶体15的作用,保护膜16上有便于掀开的掀开凸起,掀开凸起便于保护膜16的撕下,便于医护人员的使用,公卡扣6和母卡扣7配合,便于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盖好,公卡扣6和母卡扣7采用现有好用的卡扣方式,挂环5便于悬挂。
25.如图1和5所示,两个内瘘针保护体4均包括外壳41、橡胶42和两个连接轴44,两个连接轴44设置在外壳41的两侧,橡胶42设置在外壳41上。
26.外壳41和两个连接轴44采用医用塑料一体成型,橡胶42采用如日常玻璃瓶药上的材质,该橡胶42具有好插入且密封的作用。
27.如图1所示,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的上端均设有腰形孔17,其中一个内瘘针保护体4连接第一弯管18一端,第一弯管18上设有第一接头18a,另一个内瘘针保护体4连接第二弯管19一端,第二弯管19上设有第二接头19a,伸缩管20的连接第一弯管18和第二弯管19,伸缩管20的中间为波纹管,两端为连接头,伸缩管20两端的连接头分别与第一接头18a和第二接头19a连接。
28.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上的腰形孔17便于第一弯管18和第二弯管19的穿入,且对第一弯管18和第二弯管19有一个位置限定,伸缩管20起到防止第一弯管18和第二弯管19连接后折弯问题。
29.如图5和6所示,外壳41的一端为平面,另一端为圆弧面,外壳41上开设通孔45,橡胶42设置在通孔45的一端,两个连接轴44设置在外壳41的两侧,两个连接轴44与外壳41连接,外壳41在开设一切面41a,切面41a上设有防滑垫,外壳41上的切面41a与盒体平行。
30.橡胶42位于通孔45的一端,即外壳41的平面一端,通孔45的一端连接了橡胶,橡胶42在通孔45内只占三分之一的位置,保证内瘘针的针头部分穿入橡胶42时,针头冒出橡胶42且位于通孔45内,外壳41上切面41a设置在与通孔45的中心线呈45度位置,切面41a与盒体平行,切面41a上的防滑垫与盒体接触,使内瘘针保护体4与盒体呈45度设置,减少了内瘘针保护体4的转动范围,同时减少了内瘘针保护体4与弯管连接支间软管的长度。
31.切面41a起到对内瘘针保护体4的一个稳定作用,防滑垫可采用有硅胶材质或者橡胶材质,当内瘘针保护体4向下转动时,转动过外壳41与盒体的交接线处时,对防滑垫挤压,挤压过交接线处,内瘘针保护体4与盒体平行。
32.如图1所示,两个对称的耳板8设置在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的中线上端,耳板8上开设连接孔,连接轴44设置在连接孔内;两个对称的直角梯形片9设置在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的中线两侧,两个对称的直角梯形片9之间形成一个y形槽,两个对称的直角梯形片9
相对面上设有小凸台;限位固定片10与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的中线垂直,限位固定片10上开设第一u形槽10a,第一u形槽10a的槽口设置两个对称的凸块10b;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的下端开设第二u形槽11。
33.两个对称的耳板8、两个对称的直角梯形片9和限位固定片10采用塑料,与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一体成型,且两个对称的耳板8和两个对称的直角梯形片9、限位固定片10均设在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的中线位置上,限位固定片10上的第一u形槽10a用于卡紧瘘穿刺针的针颈部,瘘穿刺针的针部卡在两个对称的直角梯形片9内,瘘穿刺针连接的软管放置在第二u形槽11内,第一u形槽10a和第二u形槽11均位于盒体的中线上,两个对称的凸块10b采用医用硅胶,两个对称的凸块10b与第一u形槽10a的槽口热熔连接。
34.如图1所示,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中第二u形槽11的两侧设有对称的限位块13。两个对称的限位块13与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一体成型,两个对称的限位块13用于卡紧针翼的下端。
35.如图1所示,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的下端两侧设有对称的限位片12。对称的限位片12与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一体成型,对称的限位片12现在针翼的两侧。
36.如图3和4所示,第一弯管18的一端设有软管,另一端为锥形状,第二弯管19的一端设有软管,另一端设为锥形状,第一弯管18的一端软管与其中一个内瘘针保护体4中外壳41上的通孔45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弯管19的一端软管与另一个内瘘针保护体4中外壳41上的通孔45的另一端连接。
37.第一弯管18采用硬质塑料,第一弯管18的一端的软管采用软质塑料,其中一个内瘘针保护体4中外壳41上的通孔45的另一端与第一弯管18一端的软管热熔连接,使第一弯管18与内瘘针连通;第二弯管19采用硬质塑料,第二弯管19的一端的软管采用软质塑料,另一个内瘘针保护体4中外壳41上的通孔45的另一端与第二弯管19一端的软管热熔连接,使第二弯管19与内瘘针连通。
38.如图3和4所示,第一弯管18的另一端伸入伸缩管20的一端连接头内,伸缩管20的一端连接头与第一接头18a螺纹连接;第二弯管19的另一端伸入伸缩管20的另一端连接头内,伸缩管20的另一端连接头与第二接头19a螺纹连接。
39.第一弯管18的另一端为锥形状,第二弯管19的另一端为锥形状,伸缩管20的中间为可伸缩的波纹管,伸缩管20的两端为硬质连接头,便于第一弯管18和第二弯管19的连接,伸缩管20的连接头与第一弯管18和第二弯管19的锥形头过盈配合,第一接头18a与伸缩管20的连接头螺纹连接,第二接头19a与伸缩管20的连接头螺纹连接,实现第一弯管18、第二弯管19和伸缩管20的连通,形成管路,第一弯管18和第二弯管19是事先组装好,医护人员使用时直接使用即可。
40.使用时,穿刺针插入橡胶42时,稍微向下用力,使外壳41向下转动,外壳41转动时会有与盒体的交接线处一个挤压,挤压经过该交接线处,外壳41转动至与盒体平行,使用时,外壳41的切面41a与盒体平行,使外壳41的端面处于倾斜状态,将拔下的瘘穿刺针,手持针翼部,将瘘穿刺针的针头插入橡胶42内,伸缩管20中间的波纹管有折弯后也不会有折弯的现象,使管路通畅,便于液体排出。
41.本实施例1的医用多功能内瘘针回收装置使用过程如下:
42.先将保护膜16撕下,将保护盒粘在手术巾上,检查两个内瘘针保护体4中的外壳41
处于45度倾斜状态,拔下第一根针时,将第一根针先扎入橡胶42内,再将第一根针转动压入两个对称的直角梯形片9和限位固定片10内,拔下第二根针时,同第一根针的操作相同,将第一盒体1和第二盒体2通过公卡扣6和母卡扣7配合,伸缩管20不会折弯,两根内瘘针形成管路,便于液体排出。
43.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