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鼠、小鼠、豚鼠、家兔针刺实验的固定装置

文档序号:31285326发布日期:2022-08-27 02:19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大鼠、小鼠、豚鼠、家兔针刺实验的固定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医药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大鼠、小鼠、豚鼠、家兔针刺实验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可减少因动物的不配合造成的实验耗时,最大限度的提升实验动物的舒适度;还能减少束缚不当等造成的意外死亡等,减少电磁、麻醉药使用时对实验的影响,降低实验成本,确保实验的高效性。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针灸相关基础科研逐渐增多,对针灸作用机制探索也越来越广泛,2021年10月,柳申滨等在nature杂志发表了针刺抗炎的中枢和外周作用机理[非专利文献1]。与临床病人积极配合针刺治疗不同,实验动物需要先行固定并寻穴针刺。固定过程中的应激、麻醉、外伤甚至意外死亡等均影响针刺疗效评估及机制研究。现有的大、小鼠固定装置普遍存在结构多样、操作复杂、特殊部位不易取穴、调节度差、易松动、清洗困难等问题,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
[0003]
目前,针对大鼠、小鼠、豚鼠、家兔的固定已有多篇专利文献。如,有申请号为201920957720.5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小鼠固定装置”,公开了一种方便小鼠固定并寻前肢穴针刺的动物实验装置,其装置目的在于打开上肢方便取穴,下肢被胶布固定。其装置虽然简单,但在固定小鼠时可能需戴防咬伤手套或者麻醉小鼠后才能使用;且所用的魔术贴很容易松动,不利于动物的固定;束缚过程中可能有刺激大、肢体易挣脱,取穴部位局限在上肢。
[0004]
申请号为202022666920.0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针灸动物实验固定架”,公开了一种方便动物背(腹)部穴针刺实验的固定装置,但(需麻醉后将)动物清醒时要将动物四肢固定在支柱上,仍有束缚刺激量大、束缚时耗费大量时间、物不耐受实验、甚至死亡等可能性,对动物及实验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
[0005]
申请号为202020313148.1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小鼠针灸实验用固定装置”,提供一种小鼠针灸实验用固定装置,其描述的自动化程度高是建立在小鼠麻醉后或者对小鼠临时束缚后人为的自动化,从某种方面上讲并不能达到真正的以节约时间、尽可能减少小鼠应激等的自动化,因此,在固定时仍有表象之后的影响因素等。
[0006]
此外,申请号为201520070107.3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陷足式小鼠固定装置”,公开了一种陷足式小鼠固定装置,其描述的小鼠肢部固定孔局限于固定的四个孔,孔内径及孔间距固定,不能满足实验动物个体差异,且操作时如果要将小鼠足部放入陷孔,难度极大。
[0007]
经查阅大量专利文献后,大多的固定装置对大鼠、小鼠、豚鼠、家兔针刺前的影响较大,且部分装置实际操作繁琐,需多人协作,每个装置只能对一只实验动物进行操作,甚至有些用了电磁原理,自动化针刺等,这对大鼠、小鼠、豚鼠、家兔行针刺实验,尤其是电针时影响会更大。故在对大鼠、小鼠、豚鼠、家兔进行针刺实验时,需要用到简易且对电针影响较小的固定装置。
[0008]
现有的固定方法如四肢捆绑,背腰部捆绑、套颈裹腹,圆筒固定,麻醉后针灸等固定方法还存在许多缺陷。首先,上述固定方法对实验动物刺激过大,大鼠、小鼠、豚鼠、家兔不易配合;其次,选取穴位有限,不能同时多穴位操作,再次,容易因操作不当引起实验动物死亡及实验人员被咬伤等弊端。
[0009]
为保证大鼠、小鼠、豚鼠、家兔针刺实验的准确性,急需一种既能减轻实验人员工作负担,又能在最大程度上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固定装置。
[0010]
与本发明有关的文献有:
[0011]
[非专利文献1]shenbin liu.nature,598(7882):641-645,2021.。


技术实现要素:

[0012]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或不足,针对提供一种用于大鼠、小鼠、豚鼠、家兔针刺实验的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用于大鼠、小鼠、豚鼠、家兔针刺实验的固定装置所存在的应激严重、操作繁琐、需多人协作、实验效率低下、需自动化针刺、麻醉后影响实验结果、实验人员容易被咬伤等缺陷。
[0013]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大鼠、小鼠、豚鼠、家兔针刺实验的固定装置,包括环状、方形或多边形陷阱板主体、陷孔器、四肢弹性环扣、背部弹性固定网格,可调节支架;所述陷阱板由多个环状、方形或多边形陷阱组成,其间隙有多个小孔,可固定四肢弹性环扣,所述的陷阱板设于所述可调节支架上,所述背部弹性固定网格通过所述固定架在动物背部。
[0014]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底座1、陷板主体2、陷孔器3、背部弹性固定网格4、支架11、伸缩杆12、抱板臂高度/角度调节阀13、抱板臂14和陷板角度调节阀15组成;所述底座1与所述支架11连接固定,该支架11与所述伸缩杆12连接、其上设有抱板臂高度/角度调节阀13,所述伸缩杆12固定连接所述抱板臂14,该抱板臂14通过所述陷板角度调节阀15与所述陷板主体2固定连接;所述陷板主体2上设有陷孔器3和背部弹性固定网格4;
[0015]
所述陷板主体2设有陷孔/背部网格/四肢弹性环扣固定孔21、陷板角度调节固定阀22、陷孔滑动槽23、背部网格外端滑动槽24和陷板装载孔25;
[0016]
所述陷孔器3设有助陷孔31、塑板硅胶契合孔32、硅胶爪33、陷阱叶34、陷阱叶活动轴35、陷阱防脱带36、钢珠37;
[0017]
所述背部弹性固定网格4设有弹性环扣41;
[0018]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陷孔器3由多个可回缩向心齿陷阱构成,每个陷阱可前后在所述支架滑动槽内移动;该可回缩向心齿陷阱是由22.5
°
的同心扇形组成,方形是由各对边四等分点与顶点连线分开,多边形是各顶点与中心的连线分开,其齿叶末端均呈圆顿状,嵌有硅胶,内含有小钢珠,每个齿叶在受压力时可轻松向受力方向移动,同时有回缩力;
[0019]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陷孔器3中间设一小圆形缺口,可帮助实验动物肢体陷入,且可根据实验动物肢体周径选择不同规格;
[0020]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陷板主体2的左右翼分别设有与所述抱板臂相接的角度调节阀;
[0021]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陷板主体2上设计有可移动的梁,可根据大鼠、小鼠、豚鼠、家兔选择适合的陷孔器后,由其直径确定梁间距;
[0022]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陷板主体2的平面及前后一侧都可设有陷孔器嵌入通道;
[0023]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陷板主体2由分布在各轴向的带丝的陷孔/背部网格/四肢弹性环扣固定孔21;方便在实验操作中调节陷板角度的陷板角度调节固定阀22;陷孔器3在陷板上可水平调节实验所需长度的陷孔滑动槽23;起固定保险作用的动物背部网格外端固定滑动槽24;适应于陷阱器陷板外固定及陷板上固定后陷孔器装入与卸载的陷板装载孔25组成;
[0024]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陷孔器3带有防陷板、可滑动,其由助陷孔31;贴合硅胶的塑板硅胶契合孔32;既能防止小鼠因过度活动损伤四肢皮肤又能加固抓握的硅胶爪33;表面轻度用力后可陷下但具有一定回缩力的陷阱叶34;陷阱叶活动轴35;在陷孔器外围陷孔器滑槽23中可移动的陷阱防脱带36;钢珠37组成。陷孔器装入后与陷板主体处于同一水平面;使用钢珠的目的是实验完需要从动物体取下装置时可用磁铁陷阱叶34达到最大张合,安全、快捷的取下装置;
[0025]
所述除抱板臂高度、角度调节阀13;陷板角度调节阀15及陷阱活动轴35外,榫卯结构可完成。
[0026]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背部弹性固定网格4的一侧可固定至所述支架圆形槽内,另一侧可依据具体体情况调整固定位置;该背部弹性固定网格4带有实验动物对应的骨度分寸,方便取穴;
[0027]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陷孔器3外周设有陷孔器防脱带。
[0028]
使用时,首先通过伸缩杆12、抱板臂调节阀调整好陷板工作高度及抱板臂角度,通过陷板调节阀15调节好实验时陷板角度,将陷孔器3通过陷板装载孔25途径装入陷板主体2中,根据实际情况先固定前肢所用陷孔器,根据实验动物的差异调节距离,固定后肢陷孔器,将动物置于陷板上,使其自然陷下,动物不配合或者实验动物体重太小不能自陷时可人为辅助其陷下,达到初步固定的目的,根据实验需要可再次调节前后肢距离及陷下深度。调节后亦可通过四肢固定环扣41、及背(腹)部弹性网格4最终固定。实验结束后可在陷孔器背面用磁铁,利用与硅胶爪之间的磁力作用使陷阱叶34张合达到最大,动物自然逃脱。
[0029]
使用结果显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装置相对其它固定方法,整个实验过程达到了无创、简单、方便、快捷,有效增加动物固定时的舒适度,对实验人员有省时、省力、易上手、动物操作部位广等帮助,减轻了动物束缚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便于对针灸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本装置除针刺实验外,还可用于非麻醉下实验动物的各种实验操作,如理疗(艾灸、激光灸)、光照、皮肤药物贴敷及取材等多种操作。
[0030]
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优点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装置通过调整支架高度,将大鼠、小鼠、豚鼠、家兔固定在空中,利用动物恐高与固定在平板上特点,在减小了固定后动物的躁动、挣扎等应激反应同时,还使大鼠、小鼠、豚鼠、家兔有安全感,不至于过度紧张,减少了未知的影响因素,因而从整体提升了动物实验的稳定性。不仅有利于实验结果的重复,还有操作方便,减少意外,多只同时操作的优点。通过背部弹性固定网格,不仅加强了动物固定的牢固性,而且在可触摸的情况下对其多个部位实施针刺,大大方便了针刺选穴和操作。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调节支架可进行高度和角度的任意调节,能够适应各部位的取穴研究;除此之外,利用该固定装置还可以完成实验动物背部(腹部)穴位内注射、腹腔注射、药物涂抹等操作。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31]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装置工作时,整体侧面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2]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装置工作时,所述陷板与环状陷阱结构示意图;
[0033]
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装置中,所述环状陷阱及陷阱爪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装置工作时俯视图;
[0035]
图1~4中,1为底座、2为陷板主体、3为陷孔器、4为背部弹性固定网格、11为支架、12为伸缩杆、13为抱板臂高度/角度调节阀、14为抱板臂、15为陷板角度调节阀、21为陷孔/背部网格/四肢弹性环扣固定孔、22为陷板角度调节固定阀、23为陷孔滑动槽、24为背部网格外端滑动槽、25为陷板装载孔、31为助陷孔、32为塑板硅胶契合孔、33为硅胶爪、34为陷阱叶、35为陷阱叶活动轴、36为陷阱防脱带、37为钢珠、41为弹性环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内容,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此用于大鼠、小鼠、豚鼠、家兔针刺实验的新型固定装置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清楚、详细的描述。
[0037]
实施例1
[0038]
如图1~4所示,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底座1、陷板主体2、陷孔器3、背部弹性固定网格4、支架11、伸缩杆12、抱板臂高度/角度调节阀13、抱板臂14和陷板角度调节阀15组成;所述底座1与所述支架11连接固定,该支架11与所述伸缩杆12连接、其上设有抱板臂高度/角度调节阀13,所述伸缩杆12固定连接所述抱板臂14,该抱板臂14通过所述陷板角度调节阀15与所述陷板主体2固定连接;所述陷板主体2上设有陷孔器3和背部弹性固定网格4;
[0039]
所述陷板主体2设有陷孔/背部网格/四肢弹性环扣固定孔21、陷板角度调节固定阀22、陷孔滑动槽23、背部网格外端滑动槽24和陷板装载孔25;
[0040]
所述陷孔器3设有助陷孔31、塑板硅胶契合孔32、硅胶爪33、陷阱叶34、陷阱叶活动轴35、陷阱防脱带36、钢珠37;
[0041]
所述背部弹性固定网格4设有弹性环扣41;
[0042]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陷孔器3由多个可回缩向心齿陷阱构成,每个陷阱可前后在所述支架滑动槽内移动;该可回缩向心齿陷阱是由22.5
°
的同心扇形组成,方形是由各对边四等分点与顶点连线分开,多边形是各顶点与中心的连线分开,其齿叶末端均呈圆顿状,嵌有硅胶,内含有小钢珠,每个齿叶在受压力时可轻松向受力方向移动,同时有回缩力;
[0043]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陷孔器3中间设一小圆形缺口,可帮助实验动物肢体陷入,且可根据实验动物肢体周径选择不同规格;
[0044]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陷板主体2的左右翼分别设有与所述抱板臂相接的角度调节阀;
[0045]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陷板主体2上设计有可移动的梁,可根据大鼠、小鼠、豚鼠、家兔选择适合的陷孔器后,由其直径确定梁间距;
[0046]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陷板主体2的平面及前后一侧都可设有陷孔器嵌入通道;
[0047]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陷板主体2由分布在各轴向的带丝的陷孔/背部网格/四肢弹性环扣固定孔21;方便在实验操作中调节陷板角度的陷板角度调节固定阀22;陷孔器3在陷
板上可水平调节实验所需长度的陷孔滑动槽23;起固定保险作用的动物背部网格外端固定滑动槽24;适应于陷阱器陷板外固定及陷板上固定后陷孔器装入与卸载的陷板装载孔25组成;
[0048]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陷孔器3带有防陷板、可滑动,其由助陷孔31;贴合硅胶的塑板硅胶契合孔32;既能防止小鼠因过度活动损伤四肢皮肤又能加固抓握的硅胶爪33;表面轻度用力后可陷下但具有一定回缩力的陷阱叶34;陷阱叶活动轴35;在陷孔器外围陷孔器滑槽23中可移动的陷阱防脱带36;钢珠37组成。陷孔器装入后与陷板主体处于同一水平面;使用钢珠的目的是实验完需要从动物体取下装置时可用磁铁陷阱叶34达到最大张合,安全、快捷的取下装置;
[0049]
所述除抱板臂高度、角度调节阀13;陷板角度调节阀15及陷阱活动轴35外,榫卯结构可完成。
[0050]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背部弹性固定网格4的一侧可固定至所述支架圆形槽内,另一侧可依据具体体情况调整固定位置;该背部弹性固定网格4带有实验动物对应的骨度分寸,方便取穴;
[0051]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陷孔器3外周设有陷孔器防脱带。
[0052]
使用时,首先通过伸缩杆12、抱板臂调节阀调整好陷板工作高度及抱板臂角度,通过陷板调节阀15调节好实验时陷板角度,将陷孔器3通过陷板装载孔25途径装入陷板主体2中,根据实际情况先固定前肢所用陷孔器,根据实验动物的差异调节距离,固定后肢陷孔器,将动物置于陷板上,使其自然陷下,动物不配合或者实验动物体重太小不能自陷时可人为辅助其陷下,达到初步固定的目的,根据实验需要可再次调节前后肢距离及陷下深度。调节后亦可通过四肢固定环扣41、及背(腹)部弹性网格4最终固定。实验结束后可在陷孔器背面用磁铁,利用与硅胶爪之间的磁力作用使陷阱叶34张合达到最大,动物自然逃脱。
[0053]
使用结果显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装置相对其它固定方法,整个实验过程达到了无创、简单、方便、快捷,有效增加动物固定时的舒适度,对实验人员有省时、省力、易上手、动物操作部位广等帮助,减轻了动物束缚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便于对针灸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本装置除针刺实验外,还可用于非麻醉下实验动物的各种实验操作,如理疗(艾灸、激光灸)、光照、皮肤药物贴敷及取材等多种操作。
[0054]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涉及到与陷板主体构造及陷孔器形态等相关的任何部件任何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新型技术范围内的任何可更改、变化或替换的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