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脑电采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使用的脑电电极。
背景技术:2.脑电波是一种记录大脑活动时的电波变化,是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或头皮表面的总体反映,脑电波的监测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医学实践中。在传统脑电波监测过程中,通常是先在头部佩戴脑电帽,然后再将若干活动电极安装在脑电帽上使其与大脑头皮接触,每次都需要对各个活动电极进行单独安装,使用操作过程繁琐,较为浪费时间,进而影响脑电监测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传统脑电波监测时在脑电帽上安装活动电极的过程繁琐、耗费时间长的问题,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脑电电极,通过将若干活动电极进行集成设置,并可对接触位置进行适应性调节,使得脑电监测操作简单方便,大大节约了操作时间。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便于使用的脑电电极,包括支撑杆、横杆和吊杆,所述支撑杆为竖向设置,所述横杆为水平设置且与支撑杆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吊杆一端与横杆可转动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还包括球头杆和活动电极,所述球头杆一端为球头,所述安装板上设有与球头相适配的球头孔,所述球头杆另一端内凹形成安装孔,所述活动电极上端部分插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安装孔内还设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一端与安装孔底部相抵接,另一端与活动电极上端相抵接。
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安装板上设置球头杆,并在球头杆的安装孔中设置活动电极,转动球头杆即可调节活动电极的方位及角度,通过在安装孔内设置压缩弹簧,可以自动调节活动电极伸出安装孔的长度,以便使活动电极与大脑头皮接触力度适宜,通过设置支撑杆、横杆和吊杆,并使吊杆一端与横杆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板固定连接,使用时可以直接将安装板移动到大脑上方,转动吊杆调整安装板角度并微调球头杆使活动电极与头皮接触,实现对脑电波的监测;由于将活动电极进行集成设置,并可对活动电极与头皮接触位置进行适应性调节,使得脑电监测操作简单方便,大大节约了操作时间。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球头杆上远离球头的一端连接有弹性橡胶套,所述弹性橡胶套下端设有喇叭形开口,所述活动电极上与大脑头皮相接触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开口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脑电监测时,通过按压弹性橡胶套排出空气后,可以使弹性橡胶套下端的喇叭形开口吸附于头上,使得活动电极与头部的相对位置尽量不变,避免因头部移动而造成采样点位置变化过大的情况。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安装孔的孔口处设有挡环,所述挡环用于阻挡活动电极脱出安装孔内。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球头杆上设有导线孔,所述导线孔一端与安装
孔相连通,另一端贯穿出安装板。如此设置,活动电极尾部的信号线即可通过导线孔引出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安装板为橡胶材料制成。由于橡胶具有一定的弹性,方便将球头杆上的球头安装至安装板上的球头孔中,并且安装后可以使球头与球头孔紧密配合,避免球头杆自行随意转动。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安装板上球头孔的孔口处设有倒角,便于球头杆上的球头安装至球头孔中。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杆为高度可调的伸缩杆结构,便于根据被测人员身高进行调整安装板高度位置,使得各个活动电极整体高度位置可以进行大范围调节。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至少三个球头杆,每个球头杆上对应设有活动电极,如此增加了对大脑头皮的采样点位,可以提高对脑电波的监测能力。
14.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安装板上设置球头杆,并在球头杆的安装孔中设置活动电极,转动球头杆即可调节活动电极的方位及角度,通过在安装孔内设置压缩弹簧,可以自动调节活动电极伸出安装孔的长度,以便使活动电极与大脑头皮接触力度适宜,通过设置支撑杆、横杆和吊杆,并使吊杆一端与横杆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板固定连接,使用时可以直接将安装板移动到大脑上方,转动吊杆调整安装板角度并微调球头杆使活动电极与头皮接触,实现对脑电波的监测;由于将活动电极进行集成设置,并可对活动电极与头皮接触位置进行适应性调节,使得脑电监测操作简单方便,大大节约了操作时间。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便于使用的脑电电极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活动电极与安装板连接示意图。
18.图中标记:1-支撑杆,2-横杆,3-吊杆,4-安装板,5-球头杆,51-球头, 6-活动电极,61-信号线,7-压缩弹簧,8-弹性橡胶套,81-开口,9-挡环。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2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脑电电极;
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便于使用的脑电电极,包括支撑杆1、横杆2和吊杆3,所述支撑杆1为竖向设置,所述横杆2为水平设置且与支撑杆1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吊杆3一端与横杆2可转动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4,还包括球头杆5和活动电极6,所述球头杆5一端为球头51,所述安装板4上设有与球头51相适配的球头孔,所述球头杆5另一端内
凹形成安装孔,所述活动电极6上端部分插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安装孔内还设有压缩弹簧7,所述压缩弹簧7一端与安装孔底部相抵接,另一端与活动电极6上端相抵接。
2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安装板上设置球头杆,并在球头杆的安装孔中设置活动电极,转动球头杆即可调节活动电极的方位及角度,通过在安装孔内设置压缩弹簧,可以自动调节活动电极伸出安装孔的长度,以便使活动电极与大脑头皮接触力度适宜,通过设置支撑杆、横杆和吊杆,并使吊杆一端与横杆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板固定连接,使用时可以直接将安装板移动到大脑上方,转动吊杆调整安装板角度并微调球头杆使活动电极与头皮接触,实现对脑电波的监测;由于将活动电极进行集成设置,并可对活动电极与头皮接触位置进行适应性调节,使得脑电监测操作简单方便,大大节约了操作时间。
24.本实施例中,所述球头杆5上远离球头51的一端连接有弹性橡胶套8,所述弹性橡胶套8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紧套在球头杆5外壁上,并且所述弹性橡胶套8的外壁呈圆锥形状,所述弹性橡胶套8下端设有喇叭形开口81,所述活动电极6上与大脑头皮相接触的一端伸入至所述开口81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脑电监测时,通过按压弹性橡胶套排出空气后,可以使弹性橡胶套下端的喇叭形开口吸附于头上,使得活动电极与头部的相对位置尽量不变,避免因头部移动而造成采样点位置变化过大的情况。
25.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的孔口处设有挡环9,所述挡环9用于阻挡活动电极6脱出安装孔内。由于活动电极呈t型形状,活动电极上部与安装孔相配合,将挡环设置在安装孔的孔口处后,可以实现对活动电极上的台阶位置处起到止推效果。
26.本实施例中,所述球头杆5中心设有导线孔,所述导线孔一端与安装孔相连通,另一端向上贯穿出安装板4,如此设置活动电极6尾部的信号线61即可通过导线孔引出来。
27.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4为橡胶材料制成。由于橡胶具有一定的弹性,方便将球头杆5上的球头51安装至安装板4上的球头孔中,并且安装后可以使球头与球头孔紧密配合,避免球头杆自行随意转动。优选地,所述安装板4上球头孔的孔口处设有倒角,在进行安装球头杆时,通过采用球头挤压倒角即可使球头孔的孔口向外扩张,便于球头杆上的球头安装至球头孔中。
28.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1为高度可调的伸缩杆结构,便于根据被测人员身高进行调整安装板4高度位置,使得各个活动电极整体高度位置可以进行大范围调节。具体地,所述支撑杆1为两段式结构,其中,上段直径较小,下段直径较大,上段套设于下段内,而横杆右端则与支撑杆上段的顶端相连,通过控制上段的拔出长度,即可使支撑杆高度改变。
29.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4上设有至少三个球头杆5,所有的球头杆5在安装板4上均匀布置,每个球头杆5上对应设有活动电极6,如此增加了对大脑头皮的采样点位,可以提高对脑电波的监测能力。
30.本实施例中,所述吊杆3上端与横杆2左端采用力矩铰链进行转动连接,由于力矩铰链具有一定转动阻尼,使得吊杆3在绕铰接中心转动后可以保持在转动后的角度位置不变,更加方便使用。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