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耳道填塞敷料

文档序号:31645699发布日期:2022-09-27 20:07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耳道填塞敷料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耳道填塞敷料。


背景技术:

2.中耳炎术后的病人,外耳道口需要进行填塞1-2周,现有的填塞方式和加压为纱条填塞或棉球填塞。
3.由于需要长时间进行填塞,填塞的时候,病患无可避免地会出现运动的情况,在运动中容易流汗或者出耳油,可能会使填塞用的敷料滑脱病患的耳部,不利于病患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耳道填塞敷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6.一种耳道填塞敷料,包括填塞部分和固定部分,所述固定部分设有第一耳屏夹部,所述填塞部分设有第二耳屏夹部,所述第一耳屏夹部和所述第二耳屏夹部之间通过加压夹紧装置,以使得所述第一耳屏夹部和第二耳屏夹部对病患的耳屏进行夹紧。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耳屏夹部和第二耳屏夹部对病患的耳屏进行夹紧,可使填塞的敷料不易滑脱,有利于病患恢复。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部分包括挂耳,所述挂耳与所述第一耳屏夹部相对固定。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挂耳使固定部分能挂在病患的耳朵,从而放置填塞部分掉落。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挂耳设有粘贴层,所述粘贴层用于使所述挂耳粘贴与病患的皮肤。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粘贴层使挂耳与病患通过粘接相对固定,进一步增强固定部分的稳定性,使固定部分不易掉落。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压夹紧装置包括第一磁吸结构和第二磁吸结构,所述第一磁吸结构与所述第一耳屏夹部相对固定,所述第二磁吸结构与所述第二耳屏夹部相对固定,所述第一磁吸结构和所述第二磁吸结构磁吸连接。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磁吸的方式对第一耳屏夹部和第二耳屏夹部进行连接,固定部分与填塞部分的相对固定方式简单,两者能快速地分离和连接,有利于本耳道填塞敷料的佩戴。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设有轴线;所述填塞部分包括填塞栓、填塞体和仿蓝牙耳机外壳;所述填塞栓、所述填塞体以及所述仿蓝牙耳机外壳沿所述轴线依次排布,所述填塞栓、所述填塞体以及所述仿蓝牙耳机外壳依次连接。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填塞栓对准耳道插入,填塞体填入耳甲腔处,依靠填塞栓与外耳道之间的摩擦力和耳屏对填塞体的卡压作用固定,起到对耳道的填塞作用。仿
蓝牙耳机外壳使敷料的外观呈蓝牙耳机状,增加了隐蔽性,解决了使用者在意的美观问题。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填塞栓为圆柱状构件。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圆柱状的填塞栓与外耳道形态契合,能起到较好的填塞作用。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填塞栓包括内层栓体和外层栓体,所述外层栓体包覆所述内层栓体,所述内层栓体为硬质构件,所述外层栓体为软质构件。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内层栓体起到固形的作用,而软质的外层栓体能更容易插入使用者的外耳道,并且外层栓体能降低使用者佩戴本敷料时的不适感。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填塞栓与所述填塞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填塞栓为可替换构件,可依照实际需要选择不同外径的所述填塞栓。
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种外径的填塞栓可实现不同外径的填塞栓的替换,以适配不同的人群。
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填塞体设有与耳甲腔表面匹配的贴合面。
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与耳甲腔表面匹配的贴合面能使填塞体在使用时固定更稳固。
2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填塞体包括内层体和外层体,所述外层体包覆所述内层体,所述内层体为硬质构件,所述外层体为软质构件。
2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内层体起到固形的作用,而外层体能降低使用者佩戴本敷料时的不适感。
2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耳屏夹部和第二耳屏夹部对病患的耳屏进行夹紧,可使填塞的敷料不易滑脱,有利于病患恢复。
27.本实用新型用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填塞部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填塞部分的另一个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部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00、填塞栓;110、内层栓体;120、外层栓体;200、填塞体;210、内层体;220、外层体;300、仿蓝牙耳机外壳;400、第二耳屏夹部;510、挂耳;520、下结构件;530、第一耳屏夹部; 600、加压夹紧装置;610、第一磁吸结构;620、第二磁吸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35.参照图1至图4,一种耳道填塞敷料,包括固定部分和填塞部分。
36.固定部分包括挂耳510、下结构件520和第一耳屏夹部530。第一耳屏夹部530设置于挂耳510和下结构件520之间,挂耳510、第一耳屏夹部530和下结构件520依次排布并依次固定连接,挂耳510 以及下结构件520均设置为弹性构件,以使得两者能发生形变,使固定部分能佩戴于人耳。
37.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部分可仅包括第一耳屏夹部530。
38.挂耳510和下结构件520依照耳部轮廓进行设计,使挂耳510和下结构件520的内边能尽量贴合耳部,可增强固定部分的稳定性,使固定部分不易掉落。挂耳510以及下结构件520靠近病患头部的端面均设有粘贴层,粘贴层用于与病患的皮肤粘贴,使挂耳510以及下结构件520与病患相对固定,进一步增强固定部分的稳定性,使固定部分不易掉落。
39.挂耳510和下结构件520仿照蓝牙耳机的外观进行设计,以减少使用者在使用时的尴尬。
40.填塞部分设有轴线。填塞部分包括填塞栓100、填塞体200和仿蓝牙耳机外壳300。
41.填塞栓100、填塞体200和仿蓝牙耳机外壳300沿轴线依次排布,并且填塞栓100、填塞体200和仿蓝牙耳机外壳300沿耳内-耳外方向依次排布。
42.填塞体200与用于填充于耳甲腔和耳屏之间,填塞体200设有与耳甲腔表面匹配的贴合面。填塞体200起到支撑耳屏的作用。填塞体 200包括内层体210和外层体220。外层体220包覆内层体210。外层体220为软质结构,具体地可采用海绵、塑料纤维等组成,利于变形,并且能降低使用者佩戴时感到的不适感。内层体210为硬质结构,为坚硬的塑料纤维、硅胶等材料制成,起到一个固形的作用。外层体 220设有与耳甲腔表面匹配的贴合面。
43.填塞栓100为圆柱状构件,长度约1cm,填塞栓100用于塞入耳道内,进行耳道口填塞加压。填塞栓100包括内层栓体110和外层栓体120,外层栓体120包覆内层栓体110,内层栓体110由卷得相对坚硬的纱条栓或者较为坚硬的塑料纤维、硅胶等材料制成,起到一个固形的作用,外层栓体120由相对柔软的海绵、塑料纤维等组成,利于变形,有利于将填塞栓100置入耳道内。
44.填塞栓100偏心设置于填塞体200。
45.填塞栓100的内层栓体110与填塞体200的内层体210可拆卸连接,具体地,采用螺栓或卡接的形式连接。填塞栓100具有多种规格的外径,可实现不同外径的填塞栓100的替换,以适配不同的人群。
46.仿蓝牙耳机外壳300与内层体210远离填塞栓100的一端固定连接,仿蓝牙耳机外壳300的形状和图案模仿蓝牙耳机进行设计,使得本敷料从外观上看上去与普通蓝牙耳机差别不大,增加了隐蔽性,较好地解决了使用者在意的美观问题。
47.填塞体200靠近耳屏的部分设置为第二耳屏夹部400。
48.填塞部分和固定部分之间设有加压夹紧装置600,加压夹紧装置 600包括第一磁吸结构610(图中虚线部分)和第二磁吸结构620(图中虚线部分),第一磁吸结构610固定于
第一耳屏夹部530,第二磁吸结构620固定于第二耳屏夹部400,第一磁吸结构610和第二磁吸结构620均设置为永磁铁(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仅设置第一磁吸结构610或第二磁吸结构620为永磁铁,另一构件采用可被磁化的材质即可)。
49.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压夹紧装置600也可设置为弹性片以及插槽等方案,弹性片的两端分别插入至设置于第一耳屏夹部530和第二耳屏夹部400的插槽中,弹性片使第一耳屏夹部530和第二耳屏夹部 400始终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使第一耳屏夹部530和第二耳屏夹部 400对耳屏进行夹紧。
5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