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感染患者浸泡清创装置

文档序号:30744216发布日期:2022-07-13 07:06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下肢感染患者浸泡清创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肢感染患者浸泡清创装置。


背景技术:

2.对伤口的换药护理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操作,换药又称更换敷料,包括检查伤口、除去脓液和分泌物、清洁伤口及覆盖敷料。是预防和控制创面感染,消除妨碍伤口愈合因素,促进伤口愈合护理项目。也是外科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实操项目。
3.在换药护理的时候,常用的辅助用具主要包括换药器械、敷料、药剂、污物桶,器械一般包括镊子、换药盘、手术刀等等,敷料一般包括面纱、棉球、棉条、绷带等等,药剂常见酒精、碘伏等,而污物桶则是用于在换药下方对清洗消毒创面的污水进行接取,避免污染地面。
4.根据长期的工作经验发现,大比例外伤患者多伤在下肢,例如足部、小腿等部位,这些部位如果要换药,患者很难保持适当的体位,经常需要将脚放在凳子上辅助抬高,或者医护人员直接用手托高患者下肢,以便换药冲洗,这样一来,对污水的接取就更加困难,一次换药经常造成遍地血污。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肢感染患者浸泡清创装置,主要目的是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下肢清创时的便捷性。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肢感染患者浸泡清创装置,该装置包括:底座、槽体和顶升部;
8.所述槽体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槽体的上端边缘固定连接于支撑板;
9.所述顶升部包括多个顶升机构,多个所述顶升机构均布于所述槽体的周围,每一个所述顶升机构包括步进电机、外套管、内套管和螺纹杆,所述步进电机和所述外套管的下端同轴线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内套管的下端插接于所述外套管的上端,所述内套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于轴向滑块,所述外套管的内侧壁设有轴向滑槽,所述轴向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轴向滑槽,所述内套管设有内螺纹,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于所述螺纹杆的下端,所述螺纹杆的上端螺纹连接于所述内套管的下端,所述内套管的上端顶接于所述支撑板。
10.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11.可选的,还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槽体的底壁,所述放置板倾斜设置,所述放置板和所述槽体的底壁存有间隔。
12.可选的,还包括排水管,所述槽体的底壁的上表面沿倾斜方向延伸,所述排水管对应于所述槽体的底壁的倾斜面的下端,所述排水管设有控制阀。
13.可选的,还包括超声清洗部,所述超声清洗部包括超声波信号发生器、振子盒和超
声波换能器,所述振子盒安装于所述槽体内壁,所述超声波换能器设置于所述振子盒内,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电连接于所述超声波信号发生器,用于将所述超声波信号发生器的超声波信号转化为机械振荡波。
14.可选的,还包括悬挂机构,所述悬挂机构包括固定管体、伸缩杆和限位螺销,所述固定管体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伸缩杆的下端插接于所述固定管体的上端,所述伸缩杆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挂钩,所述固定管体的上端侧设有径向螺孔,所述限位螺销螺纹连接于所述径向螺孔,用于使所述限位螺销的端部顶接所述伸缩杆的轴侧。
15.可选的,还包括控温部,所述控温部包括加热器、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所述槽体的内侧壁,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加热器。
16.可选的,所述顶升机构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支撑板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板均布于所述槽体的角部位置,每一个所述顶升机构的所述内套管的上端顶接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
17.可选的,还包括消毒液罐,所述消毒液罐安装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消毒液罐的上端设有排液嘴。
18.可选的,还包括多个滚轮,多个所述滚轮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下表面。
19.可选的,所述放置板均布有多个通孔。
20.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21.当医护人员需要检查患者下肢的感染部位,并清洁伤口时,可以让患者坐于本装置旁边的椅子上,这时槽体位于其运动轨迹的最低处。
22.在此基础上,医护人员让患者将下肢放置于槽体内,然后通过遥控器同步启动多个顶升机构的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因为轴向滑块和轴向滑槽的相互限位,内套管不能发生径向转动,内套管和螺纹杆彼此脱离,从而使内套管相对于底座逐渐上升,从而使内套管带动槽体和支撑板逐渐升高。
23.通过上述方式,患者的下肢位置升高,医护人员不必剧烈弯腰,就可以对患者下肢伤口进行清洁,减轻了医护人员的疲惫感,提高了医护人员对患者下肢清创时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肢感染患者浸泡清创装置第一视角的立体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肢感染患者浸泡清创装置第二视角的立体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肢感染患者浸泡清创装置的侧视图;
27.图4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28.图5为内套管和外套管的位置关系立体图;
29.图6为顶升机构的轴向剖面图;
30.图7为图6中b部分的放大图;
31.图8为槽体的侧视剖面图。
32.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底座1、槽体2、支撑板3、顶升机构4、步进电机401、
外套管402、内套管403、螺纹杆404、轴向滑块405、轴向滑槽406、放置板5、排水管6、超声波信号发生器7、振子盒8、固定管体9、伸缩杆10、限位螺销11、加热器12、控制器13、温度传感器14、消毒液罐15、排液嘴16、滚轮17、通孔18、挂钩19。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3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5.如图1、图2、图3、图5、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肢感染患者浸泡清创装置,其包括:底座1、槽体2和顶升部;
36.所述槽体2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所述槽体2的上端边缘固定连接于支撑板3;
37.所述顶升部包括多个顶升机构4,多个所述顶升机构4均布于所述槽体2的周围,每一个所述顶升机构4包括步进电机401、外套管402、内套管403和螺纹杆404,所述步进电机401和所述外套管402的下端同轴线固定安装于所述底座1,所述内套管403的下端插接于所述外套管402的上端,所述内套管403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于轴向滑块405,所述外套管402的内侧壁设有轴向滑槽406,所述轴向滑块405滑动连接于所述轴向滑槽406,所述内套管403设有内螺纹,所述步进电机40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于所述螺纹杆404的下端,所述螺纹杆404的上端螺纹连接于所述内套管403的下端,所述内套管403的上端顶接于所述支撑板3。
38.下肢感染患者浸泡清创装置工作过程如下:
39.当医护人员需要检查患者下肢的感染部位,并清洁伤口时,可以让患者坐于本装置旁边的椅子上,这时内套管403的大部分位于外套管402内,槽体2贴放于底座1上,槽体2位于其运动轨迹的最低处。
40.在此基础上,医护人员让患者将下肢放置于槽体2内,然后通过遥控器同步启动多个顶升机构4的步进电机401,步进电机401带动螺纹杆404转动,因为轴向滑块405和轴向滑槽406的相互限位,内套管403不能发生径向转动,内套管403和螺纹杆404彼此脱离,从而使内套管403相对于底座1逐渐上升,从而使内套管403带动槽体2和支撑板3逐渐升高。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通过使用本装置,患者的下肢位置升高,医护人员不必剧烈弯腰,就可以对患者下肢伤口进行清洁,减轻了医护人员的疲惫感,提高了医护人员对患者下肢清创时的便捷性;同时,医护人员为了清洁患者下肢所使用的清洗液和消毒液也可以最终集中掉落至槽体2内,避免一次换药,遍地血污。
42.具体的,遥控器同时电连接于多个顶升机构4的步进电机401,用于同步控制多个步进电机401的步进角度,从而同步控制多个内套管403上升的高度,从而使槽体2水平上升或者下降。
43.如图8所示,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放置板5,所述放置板5固定连接于所述槽体2的底壁,所述放置板5倾斜设置,所述放置板5和所述槽体2的底壁存有间隔。
44.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当患者的下肢放置于槽体2内时,患者的脚踏于放置板5上,患者的脚底沿放置板5的上表面倾斜,以使患者的脚趾高于患者的脚跟,这样患者的下
肢放置于槽体2内时,患者的下肢肌肉处于拉伸状态,符合人体功能位;同时,医护人员清洗患者腿部伤口,伤口脓液、分泌物等污物随清洗液向下流动并集中于槽体2底部,因为放置板5和槽体2底壁之间存有间隔,污物和清洗液积存于该间隔处,可以避免污物和清洗液的混合物浸泡患者的脚部,便于使患者的脚部保持清洁。
45.如图3和图8所示,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排水管6,所述槽体2的底壁的上表面沿倾斜方向延伸,所述排水管6对应于所述槽体2的底壁的倾斜面的下端,所述排水管6设有控制阀。
46.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当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下肢伤口处理完毕后,医护人员可以开启控制阀,槽体2内的废液通过排水管6排出。而且,排水管6对应于槽体2的底壁的倾斜面的下端,即排水管6位于槽体2内部空间的最低点,通过排水管6也就可以排完槽体2内所有的废液。
47.如图1至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超声清洗部,所述超声清洗部包括超声波信号发生器7、振子盒8和超声波换能器,所述振子盒8安装于所述槽体2内壁,所述超声波换能器设置于所述振子盒8内,所述超声波换能器电连接于所述超声波信号发生器7,用于将所述超声波信号发生器7的超声波信号转化为机械振荡波。
48.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患者的下肢需要浸泡治疗时,医护人员向槽体2内倾倒足够的浸泡液,然后启动超声波信号发生器7,超声波转化为机械振荡波,机械振荡波在浸泡液中传播,并使患者下肢伤口处的脓液、分泌物等污物随浸泡液共振,加速了污物脱离患者下肢的速度,进一步提高清洗患者下肢的效率。
49.具体的,在槽体2的相对侧壁分别安装有振子盒8和超声波换能器,以使机械振荡波自槽体2的相对侧壁向槽体2的中心同步传播,以使患者的两条腿所感受到的振荡强度相同。
50.具体的,超声波信号发生器7固定安装于底座1上。
51.如图1至图4所示,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悬挂机构,所述悬挂机构包括固定管体9、伸缩杆10和限位螺销11,所述固定管体9的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1,所述伸缩杆10的下端插接于所述固定管体9的上端,所述伸缩杆10的上端固定连接于挂钩19,所述固定管体9的上端侧设有径向螺孔,所述限位螺销11螺纹连接于所述径向螺孔,用于使所述限位螺销11的端部顶接所述伸缩杆10的轴侧。
52.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挂钩19位于槽体2的上方,在日常使用本装置时,医护人员可以将装有生理盐水袋(生理盐水袋带有输液管)悬挂于挂钩19,方便及时释放生理盐水至患者下肢伤口,进行消毒。
53.如图1至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控温部,所述控温部包括加热器12、控制器13和温度传感器14,所述加热器12和温度传感器14分别设置于所述槽体2的内侧壁,所述温度传感器14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器13的输入端,所述控制器13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加热器12。
54.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温度传感器14时时监测槽体2的温度,转化成电信号,并传递至控制器13,控制器13(控制器13存储有代表预设水温的电平阈值)向加热器12发出指令,以控制加热器12的发热功率,从而控制槽体2内的水温稳定在预设水温的阈值范围内。
55.具体的,控制器13固定安装于底座1上。
56.如图1至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顶升机构4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支撑板3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板3均布于所述槽体2的角部位置,每一个所述顶升机构4的所述内套管403的上端顶接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3。
57.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每一个支撑板3对应固定焊接于槽体2的其中一个角部,医护人员通过遥控器同步控制四个顶升机构4的步进电机401,从而以槽体2的四个角为施力点,使槽体2水平上升或者下降。
58.如图1至图4所示,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消毒液罐15,所述消毒液罐15安装于所述支撑板3的上表面,所述消毒液罐15的上端设有排液嘴16。
59.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取用消毒液时,可以自排液嘴16接取消毒液。
60.如图3所示,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多个滚轮17,多个所述滚轮17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1的下表面。
61.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医护人员通过推动底座1,以使滚轮17滚动,即可以轻松移动底座1至所需位置。
62.如图8所示,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放置板5均布有多个通孔18。
63.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医护人员涂抹、淋洗至患者下肢皮肤的清洗液冲洗伤口的污物,即使污物沿患者下肢皮肤流动至脚底和放置板5之间,污物也可以通过多个通孔18继续向下流动,以使污物充分、及时地脱离患者的脚。
6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