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物灸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99658发布日期:2022-08-20 01:23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物灸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药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物灸片。


背景技术:

2.灸法是指利用艾叶等易燃材料或药物,点燃后在腧穴或患处进行烧灼、熏熨,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传统灸法是将点燃的艾柱置于需要施灸的部位,用艾条进行温热治疗;或是将艾柱放在姜、蒜、盐或附子上,点燃艾柱后再置于皮肤或穴位上做隔物灸。在此治疗过程中,被灸者不可随意变换体位,且艾灸的温度不易控制,可能会发生烫伤等情况。艾灸也会产生大量烟雾,会造成空气污染,更重要的是有发生火灾的危险。
3.目前在临床上最常用的灸具为红外温灸仪,通过灸疗头产生的热辐射红外光谱可模拟艾灸发射光谱,辅以艾绒片间隔,达到传统艾灸的治疗效果。但目前临床常用的艾绒片仅有艾绒一种成分,对于某些特定疾病,不能达到隔姜灸、隔盐灸或隔附子灸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物灸片,将电子温灸与隔物灸结合,避免烫伤与火灾的发生,不会产生“烟”或“灰”,适用范围广,安全环保;体位不受限,一次可以灸多个穴位;简单方便,时间、温度均可控,节约施灸者操作时间。
5.一种隔物灸片,包括灸片底座、药物层、保温层、保护层,所述灸片底座中心处设置筛网,所述灸片底座上表面依次覆盖药物层、保温层、保护层,所述灸片底座下表面设置一圈黏胶敷料。
6.进一步的,所述灸片底座材质为木浆纸。
7.进一步的,所述药物层为艾绒与姜粒的混合物。
8.进一步的,所述药物层为艾绒与盐的混合物。
9.进一步的,所述药物层为艾绒与附子粒的混合物。
10.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层材质为铝箔纸。
11.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层材质为透气纱布。
12.进一步的,所述灸片与电子温灸仪的灸头连接。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1、避免烫伤与火灾的发生,安全性高;
15.传统隔物(姜、盐、附子饼)灸是将艾绒捏成艾炷,然后放在姜片、附子饼或一层薄盐上,点燃艾炷后作用于人体局部皮肤或穴位上,以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在此过程中,点燃的艾炷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极易引燃衣物或被子而发生火灾。而电子温灸仪的灸疗头产生的热辐射红外光谱可模拟传统艾灸燃烧时发出的热辐射和红外光谱,治疗时将隔姜灸片、隔蒜灸片或隔盐灸片置于灸头下,即可达到传统温灸的效果。此方法不用明火,温度可控制,避免烫伤或火灾的发生,安全性高。
16.2、不会产生“烟”或“灰”,适用范围广,安全环保;
17.在传统隔物灸治疗过程中,燃烧的艾炷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烟灰,对于有呼吸道疾病的病人来说,传统温灸法则不宜使用,且长时间处于烟雾环境中对施灸者的呼吸系统也会有损害。艾炷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烟灰”,对空气及环境会造成污染,而电子温灸仪与隔物灸片的联合使用,能到达“无烟、无灰”,不会损伤人体的呼吸道,也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18.3、体位不受限,一次可以灸多个穴位;
19.传统隔物灸为了避免艾炷掉落引起火灾或烫伤的发生,所以一次只能灸一个或几个穴位,且被灸者的体位不可随意变动,影响被灸者的活动。此款隔物灸片的底部有黏胶敷料,在使用时将黏胶敷料上的纸片撕掉,然后即可将灸片固定于皮肤或穴位上,避免因灸片滑动移位而施灸不到位,且不会影响被灸者的体位变动,可同时就灸个部位。
20.4、简单方便,时间可控,节约施灸者操作时间;
21.传统隔物灸受艾炷大小或艾炷受热不均的影响,温灸时间不易控制,且姜片、蒜片及盐的厚薄程度也不易控制,影响施灸效果,也增加了施灸者的工作量。而运用灸片及温灸治疗仪则不用担心以上问题,在使用时将灸片固定于穴位上,只需调好时间和温度即可,使用简单方便,节约施灸者的操作时间。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主视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25.图中:1-保护层,2-保温层,3-药物层,4-灸片底座,5-黏胶敷料,6-筛网。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7.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8.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
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9.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物灸片,包括灸片底座4、药物层3、保温层2、保护层1,所述灸片底座4中心处设置筛网6,所述灸片底座4上表面依次覆盖药物层3、保温层2、保护层1,所述灸片底座4下表面设置一圈黏胶敷料5。所述灸片与电子温灸仪的灸头连接,电子温灸仪的灸疗头产生的热辐射红外光谱可模拟传统艾灸燃烧时发出的热辐射和红外光谱。所述药物层3为艾绒与姜粒、艾绒与盐、艾绒与附子粒三种类型混合物,分别代替传统隔姜灸、隔盐灸、隔附子灸。
30.隔姜灸:干姜性热,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的作用,可治疗寒湿痹痛、腕腹冷痛、呕吐、泄泻、寒饮喘嗽等疾病。
31.隔盐灸:多用于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小便不利、中风脱证等。
32.隔附子灸:附子性温、大热,味辛,有温脾壮肾,培补命门的作用,故附子灸主治阳痿、早泄或疮毒结管,久不收口,阴性痛疽等病症。
33.所述灸片底座4材质为木浆纸。所述保温层2材质为铝箔纸,具有很好的导热、保温、抗氧化功能,可隔绝大部分空气、水,延长保鲜期。所述保护层1材质为透气纱布。
34.在艾灸时,选取要施灸的皮肤或穴位,取出灸片,将灸片与电子温灸仪的灸头连接,撕下灸片底部黏胶敷料5表面的纸片,固定在选好的穴位上,调节好红外温灸仪的时间及温度参数,即可进行温灸。此方法不用明火,温度和时间均可控制,避免烫伤或火灾的发生,安全性高;能到达“无烟、无灰”,不会损伤人体的呼吸道,也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灸片底座1底部的黏胶敷料5可将灸片固定于皮肤或穴位上,避免因灸片滑动移位而施灸不到位,且不会影响被灸者的体位变动,可同时就灸个部位。
35.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