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肺切除术后留置负压吸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69571发布日期:2022-10-29 01:16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肺切除术后留置负压吸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胸腔引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上肺切除术后留置负压吸引装置。


背景技术:

2.进行上肺切除手术治疗中,患侧胸腔内会存在胸腔积液以及残余气体沉积,在传统的术后恢复期中患者身上都留置由两条胸腔闭式引流管:即一条主要是引流气体,另一条主要是引流胸腔积液,这样便于患者进行康复。
3.由于两条管路是独立管路,为此在布置过程中是两个独立的引流系统,布线容易混乱,患者在翻身以及调整身姿时容易拉扯到这些引流管路并导致患者术后伤口疼痛明显,难以忍受,以致不敢咳嗽。
4.此外,在上肺切除手术恢复期中,由于胸腔积液采用的是低位引流的方式,引流管内的虹吸效果会将胸腔内的积液有效排出而不会因为患者体位等原因而无法排出积液。但是患侧胸腔内的残留气体由于内脏与胸腔挤压的原因导致了存在部分残余气体难以自然通过引流管排出,而这些残留气体容易使得患者感觉胸腔胀气,要排出这些残留气体,只能依靠患者自己功能锻炼来实现自身内部吸收以及通过引流管向外排放,整个过程用时比较长,增加了肺部感染风险,恢复效果比较差,甚至会影响伤口愈合。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之一,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上肺切除术后留置负压吸引装置,本引流装置结构简单,管路容易布置规范,便于排出残余气体和积液。
6.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上肺切除术后留置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引流主管、留置管、气体负压引流组和积液引流组,引流主管内具有两条引流通道,所述引流主管上连通有切换阀,所述切换阀的输入端连通两条所述引流通道,所述切换阀具有两个排出口,两个所述排出口能够分别与两条所述引流通道各自导通或择一连通;留置管设置有两条,两条所述留置管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引流主管同一端上的所述引流通道连通;气体负压引流组输入端与任一所述排出口连接,且能够实现单向负压吸引;积液引流组输入端与剩余的所述排出口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气体负压引流组包括接入管和负压吸引泵,所述接入管的一端与负压吸引泵的吸引端连接,所述接入管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排出口连接;所述接入管上设置有单向阀。
9.进一步的,所述接入管通过连接接头插装或旋装在所述排出口内。
10.进一步的,所述积液引流组包括引流管和引流袋,所述引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引流袋的进液端连接,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排出口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引流管上设置有滴壶,所述引流管上活动套装有流速控制器。
12.进一步的,所述引流袋包括袋体、连接在袋体底部的排液管以及设置在袋体侧壁上的反流阀;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排液阀,所述反流阀与袋体上的进液管连通;所述袋体上设置有吊带。
13.进一步的,所述切换阀包括阀体、设置在阀体内的容腔以及能够转动安装在容腔内的调节块,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两个进液口和两个所述排出口,两个所述进液口和两个所述排出口均与容腔连通,两个所述进液口分别与两条所述引流通道连通,两个所述排出口分别与所述积液引流组和气体负压引流组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调节块能够将容腔分隔成两个部分,且使得两个所述进液口分别与两个所述排出口单独连通或两个所述进液口择一与任一所述排出口连通。
14.进一步的,所述阀体上设置有旋钮,所述调节块的转动中心设置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一端活动穿出阀体并与旋钮的转动中心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阀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收线结构,所述引流主管能够缠绕找收线结构上。
16.进一步的,所述阀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卡头结构,所述卡头结构用于卡置引流主管向外伸出的一端端头。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的上肺切除术后留置负压吸引装置利用引流主管集成了两条引流通道,这样的设计便于布置管路,减少管路缠绕的情况。同时利用切换阀连接气体负压引流组和积液引流组进行连通,使得两条所述引流通道分别与气体负压引流组和积液引流组一一导通或者两条所述引流通道择一连通气体负压引流组或积液引流组,这样的设计便于实现患者体内残余气体以及胸腔积液的单独或者同时排出,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此外,设计气体负压引流组使得患者体内的残余气体能够更容易排出,提高排气的质量。而且气体负压引流组单向排气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外界的空气进入到患者体内,便于患者的伤口进行愈合。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引流袋的剖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切换阀的结构示意图一;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切换阀的结构示意图二;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切换阀的剖视图。
25.图中:引流主管100、引流通道110、切换阀120、排出口121、容腔122、调节块123、阀体124、进液口125、旋钮126、收线结构127、卡头结构128、留置管200、气体负压引流组300、接入管310、负压吸引泵320、单向阀330、连接接头340、积液引流组400、引流管410、引流袋420、袋体421、排液管422、排液阀423、反流阀424、吊带425、滴壶430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
作进一步说明。
27.请参考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上肺切除术后留置负压吸引装置,包括引流主管100、留置管200、气体负压引流组300和积液引流组400,引流主管100内具有两条引流通道110,所述引流主管100上连通有切换阀120,所述切换阀120的输入端连通两条所述引流通道110,所述切换阀120具有两个排出口121,两个所述排出口121能够分别与两条所述引流通道110各自导通或择一连通;留置管200设置有两条,两条所述留置管200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引流主管100同一端上的所述引流通道110连通;气体负压引流组300输入端与任一所述排出口121连接,且能够实现单向负压吸引;积液引流组400输入端与剩余的所述排出口121连接。本留置管200主要是留住在患者的身上,为此为了减少管路对患者伤口或者瘘孔的影响,采用软质的中心静脉导管。此外,引流主管100可以采用医用硅胶和pu材料制成,同时引流主管100的横截面呈8字型,这样两条引流通道110并行设置。
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引流主管100和切换阀120作为积液引流和气体引流的的共用部分,引流主管100与切换阀120采用分体设计。同时也为了便于两个不同流体的引流,引流主管100还可以拆分成两条相同的管路,两者之间可以通过卡扣结构进行扣合连接。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外部的线槽夹或者粘带进行连接。
29.进一步参见图1至图3,在本技术中气体负压引流组300可以采用常规的负压引流设备,例如专利号为201310384347.6-一种负压引流组合装置,该专利公开了一种负压引流结构。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气体负压引流组300可以直接是外部的医用负压设备,例如专利号为201420576985.8-负压微控便携引流器中所公开的引流器结构,为此本技术在此不再详述。此外,为了简便设计,便于与医护人员进行操作,所述气体负压引流组300包括接入管310和负压吸引泵320,所述接入管310的一端与负压吸引泵320的吸引端连接,所述接入管310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排出口121连接;所述接入管310上设置有单向阀330。其中,负压吸引泵320为医用上常见的结构,本技术在此不详述,其便于操作。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负压吸引泵320可以直接是一些负压泵结构,便于自动化控制。
30.其中,在上述的实施例中接入管310也是采用医用硅胶材质的结构,这样便于与切换阀120进行连通。单向阀330与接入管310采用插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便于后期的拆装以及部件的重复利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负压吸引泵320上还可以设置一些结构,便于接入管310进行缠绕收纳。单向阀330的主要目的是避免负压吸引气体后避免空气逆行反流,降低气体逆行感染的风险。
31.在一个改进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接入管310与排出口121进行连接,所述接入管310通过连接接头340插装或旋装在所述排出口121内。而连接接头340可以与接入管310合成一体,便于后期的管理。
32.参见图1至图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引流患者体内的胸腔积液,积液引流组400可以为常规的积液引流管路,但是为了便于说明,本技术给出一个关于积液引流组400的具体实施例。其中,所述积液引流组400包括引流管410和引流袋420,所述引流管410的一端与所述引流袋420的进液端连接,所述引流管410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排出口121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引流袋420为常见的引流容器结构,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引流袋420还可以替换成引流瓶结构,上述的设计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进选择。引流管410在本实施例中也是采用pp或者医用硅胶材质制成,便于采购。
33.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410上设置有滴壶430,所述引流管410上活动套装有流速控制器。流速控制器为常规的结构,本技术在此不详述,而滴壶430的设计便于医护人员查看整个积液的引流速度。
34.进一步的参见图3,,在本技术中引流袋420可以采用常规的引流袋即可,但是为了避免引流袋420内的液体反流,同时也便于适配很申请的设计方案。所述引流袋420包括袋体421、连接在袋体421底部的排液管422以及设置在袋体421侧壁上的反流阀424;所述排液管422上设置有排液阀423,所述反流阀424与袋体421上的进液管连通;所述袋体421上设置有吊带425。其中,反流阀424实际上就是一个单向瓣片,该结构是较为常见的结构,为此本技术在此不详述。此外,袋体421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刻度值,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查看引流量。
35.进一步参见图5和图6,在本技术中为了便于切换不同介质的引流,在本技术中给出了一种关于切换阀120的具体结构。其中,所述切换阀120包括阀体124、设置在阀体124内的容腔122以及能够转动安装在容腔122内的调节块123,所述阀体124上设置有两个进液口125和两个所述排出口121,两个所述进液口125和两个所述排出口121均与容腔122连通,两个所述进液口125分别与两条所述引流通道110连通,两个所述排出口121分别与所述积液引流组400和气体负压引流组300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调节块123能够将容腔122分隔成两个部分,且使得两个所述进液口125分别与两个所述排出口121单独连通或两个所述进液口125择一与任一所述排出口121连通。实际上在本实施例中,容腔122的横截面为不做限制,而调节块123主要是分隔导向流体。为此,两个所述进液口125设置在阀体124的一端上,而排出口121设置在阀体124的另一端上。调节块123的两端能够始终与容腔122。
36.参见图6,为了便于说明两个所述进液口125与两个排出口121之间的连通关系,容腔122内设置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调节块123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本技术中以附图标记a标识第一位置,附图标记b标识第二位置。其中调节块123转动到第一位置时,这样可以实现两个进液口125分别与两个排出口121之间实现一一连接。调节块123转动到第二位置时,两个进液口125与两个排出口121之间实现择一连接。通过调节块12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可以根据实际的引流需求进行切换,提高引流的效率。当然在实际的引流过程中,由于气体引流和积液引流的区域或者高度不同,可能在切换两条引流通道110同时进行时,会存在混杂,为此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两条留置管200的设置位置需要调整,以使得两条留置管200均是处于同一区域位置或者同一高度上,便于同时吸引积液或者残余气体。实际上,在一些病患中需要从身体的两侧同时进行吸引积液或者残余气体,为此上述的设定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37.进一步的,为了便于调节调节块12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为此所述阀体124上设置有旋钮126,所述调节块123的转动中心设置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的一端活动穿出阀体124并与旋钮126的转动中心连接。当然,阀体124的外表面上设置指示标记,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38.参见图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缠绕引流主管100,避免引流主管100散乱。所述阀体124的外壁上设置有收线结构127,所述引流主管100能够缠绕找收线结构127上,其中收线结构127为一个马鞍型的结构,当然收线结构127也可以是设置在阀体124外周侧壁上开设的环槽结构。为了避免缠绕后的引流主管100松散,所述阀体124的外壁上设置有卡头结构128,所述卡头结构128用于卡置引流主管100向外伸出的一端端头。卡头
结构128最好设置在阀体124靠近排出口121的一端上,这样便于理顺引流主管100。
39.本实用新型的上肺切除术后留置负压吸引装置利用引流主管100集成了两条引流通道110,这样的设计便于布置管路,减少管路缠绕的情况。同时利用切换阀120连接气体负压引流组300和积液引流组400进行连通,使得两条所述引流通道110分别与气体负压引流组300和积液引流组400一一导通或者两条所述引流通道110择一连通气体负压引流组300或积液引流组400,这样的设计便于实现患者体内残余气体以及胸腔积液的单独或者同时排出,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此外,设计气体负压引流组300使得患者体内的残余气体能够更容易排出,提高排气的质量。而且气体负压引流组300单向排气的设置,可以有效避免外界的空气进入到患者体内,便于患者的伤口进行愈合。
40.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基于本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