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单人转运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38273发布日期:2022-06-17 21:11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单人转运担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急救搬运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单人转运担架。


背景技术:

2.担架是急救伤员时最常用的搬运工具,一般包括由横杆、竖杆构成的矩形担架体以及固设于担架体上的担架布。但现有常规结构的担架在使用时,尤其在野战救援中使用时多存有以下不足:
3.1、现有常规结构的担架体积较大、携带本就不方便,而参与野战救援的又都多为女性救护员,力量较小,所以根本无法实现野战救援中对担架的长期随身携带。
4.2、受救援环境、人员数量等条件限制,野战救护员多单人独自执行救援任务。但现有的担架要求两名救护员协同操作来实现对伤员的转运,所以执行救援任务时即便携带有担架,也很难借助担架实现对伤员的转运。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便携式单人转运担架,以达到易于随身携带,并且可单人操作转运伤员的目的。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携式单人转运担架,包括由横杆、竖杆构成的矩形担架体以及固设于担架体上的担架布;每个竖杆均由至少两段第一伸缩杆端部铰接而成,是仅能单向翻折的杆件结构;每个横杆均由第二伸缩杆构成;
7.其中,其中,担架体上至少有一端固设有多个滚轮。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担架体的两端均设有长度可调的第一固定带,且所述第一固定带的设置方向与横杆的长度方向相同。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担架体的两竖杆上对应开设有多个嵌入式插扣槽;
10.还包括配设的至少一个长度可调的第二固定带,所述第二固定带的两端均设有与嵌入式插扣槽相适配的插扣。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限定,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朝向担架布的内侧均固设有柔性垫片。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限定,每个竖杆的两端均设置有橡胶防滑层。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担架布的底面可拆卸设置有急救包。
14.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中由横杆、竖杆组成的担架体采用可收缩折叠的结构,整体能够收缩至背包大小,更易于被长时间随身携带。其中,较长的竖杆由端部铰接的多段伸缩杆构成,较短的横杆则直接由一段伸缩杆构成,在保证较好收缩量的同时,也尽可能地提高了对担架体收纳或展开时的简便性、快速性。
16.(2)本实用新型中竖杆端部设置的滚轮,使得担架能够在地面上被拖拉,进而单人
操作即可实现对伤员的快速转运。
17.(3)本实用新型中担架体两端设置的第一固定带具有三重功能:其一、担架折叠收纳后,可作肩带,实现对担架的单肩携带;其二、担架展开使用时,可作拉带,实现对担架的拖拽;其三、可作束缚带,对伤员的下肢体或者胸肩部进行固定,防止伤员跌落。
18.(4)本实用新型的竖杆上开设有多个嵌入式插扣槽,使用时,救护员可以在综合伤员身高、体型及受伤部位等因素后,选择合适的位置安装使用第二固定带,以更好的固定伤员,防止其在转运过程中从担架上跌落。
19.(5)本实用新型中担架布的底面上还设置有小型的急救包,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使用急救包中的工具或药品对伤员进行及时的救助。
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易于携带,可单人操作来实现对伤员的转移,实用性强,极适合在野战救援中使用。
附图说明
21.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展开状态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展开状态下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折叠收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第一伸缩杆;2、第二伸缩杆;3、橡胶防滑层;4、滚轮;5、第一固定带;6、第二固定带;7、担架布;8、急救包。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7.实施例一种便携式单人转运担架
28.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担架体以及固设于担架体上的担架布7。其中的担架体由两横杆、两竖杆构成,是可伸缩折叠的矩形结构。
29.具体的,构成担架体的两个竖杆均由至少两段第一伸缩杆1端部铰接而成,而构成担架体的两个横杆则由第二伸缩杆2构成。本实施例中,每个竖杆均由两段第一伸缩杆1通过铰接件端部铰接而成,是仅能够单向翻折的杆件结构。并且,如图1所示,每个竖杆的两端均设置有橡胶防滑层3,以形成把手结构便于救护员的握持。
30.需要说明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伸缩杆1和第二伸缩杆2均采用现有结构,并且两者仅在长度尺寸上存在差异。需要强调的是,为了确保本实施例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所采用的第一伸缩杆1和第二伸缩杆2上均设有用于启、闭其伸缩功能的定位件。
31.最重要的是,担架体上至少有一端固设有多个滚轮4,以保证担架至少有一端能够放置在地面上并借助滚轮4被拖拽而行,进而令本担架能够被单人操作使用。具体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担架体上共设有三组滚轮4,分别位于两个竖杆的端部及中部。
32.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担架体的两端均设有一个长度可调的第一固定带5,并且,两个第一固定带5的设置方向与横杆的长度方向相同。使用时,位于伤员头顶上方的第一固定带5可以作为拉带,供救护员拖拽担架时使用;而位于伤员小腿处的第一固定带5则可以
作为束缚带,用于固定伤员的下肢体。当本实施例被收纳折叠后,如图3所示,两个第一固定带5可以作为肩带,供救护员单肩携带担架时使用。
33.本实施例中,还配设有仅用于固定患者肢体的第二固定带6。同第一固定带5,第二固定带6的长度也可任意调节,因均为现有结构,故此不再赘述。更具体的,第二固定带6的两端均固设有一个插扣,相应的,担架体的两个竖杆上对应开设有多个与插扣相适配的嵌入式插扣槽。使用时,救护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第二固定带6安装在担架的任意位置,对伤员肢体进行固定。
34.为了提高本实施例的舒适性,第一固定带5、第二固定带6朝向担架布7的内侧均固设有柔性垫片,本实施例中,柔性垫片为海绵垫。
35.需要补充说明的,同第二固定带6,第一固定带5也是通过嵌入式插扣槽、插扣可拆卸设置在担架体竖杆上的。
36.因本实施例中的担架布7为现有结构,故并未对担架布7的材料亦或结构进行具体描述。但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担架布7的底面通过魔术贴可拆卸设置有一个小型的急救包8,具体如图2所示。
37.使用本实施例时,首先将担架完全展开,然后将伤员搬抬至担架上;再根据需要转运的距离或救助现场的实际战况,选择是否利用第一固定带5、第二固定带6对伤员肢体进行临时固定;最后,救护员可以握住竖杆的端部,或者借助位于伤员头部上方的第一固定带5,令担架形成倾斜状态(仅一组滚轮4与地面接触),对担架进行拖拽,进而实现对伤员的快速转运。
38.若需尽可能避免暴露,救护员可以将担架水平放置在地面上(三组滚轮4同时与地面接触),然后以匍匐前进的方式,对担架进行拖拽,以实现对伤员的安全转运。
39.不使用时,将担架收纳折叠至背包大小,利用第一固定带5对其单肩携带即可。
40.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上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