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生化患者医疗救援转运车

文档序号:31082826发布日期:2022-08-09 22:37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核生化患者医疗救援转运车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急救运输车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医疗救援转运车,具体是指一种野战条件下核生化患者医疗救援转运车。


背景技术:

2.核生化事件属于特别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发生,影响范围广、传播散速度快、受牵累人员多,核生化事件的应急医学救援不同于普通灾难事件,因其具有放射性、传染性和污染性等特殊性质,所以需要专业的核生化救援运输设备。
3.在目前的大型核生化医疗救援或局部战争中,救援人员根据核生化暴露的种类对现场暴露人员进行快速洗消或隔离,然后按照分检标准进行快速分检。但对于有抢救价值但损伤严重的人员,首先需要在未洗消的情况下进行紧急转运,此时该受伤人员因未经洗具有辐射性或传染性。现有民用或军用常规转运车没有严格的隔离防护措施,救援人员在进行救治和转运患者时,主要依赖穿着防护服、佩戴防护用具以实现对自身隔离保护又能对患者进行及时救护的目的。目前在转运过程中使用常规转运平车,同时对受伤人员使用简易方法进行处置,不能实现患者的有效隔离救护,容易引起辐射扩散传播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核生化患者医疗救援转运车,其采用隔离防护救援方式,以避免传统医疗救援车在核生化患者救援时存在的辐射扩散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核生化患者医疗救援转运车,包括车舱和车架,所述车架下端连接有可拆卸式电控履带行走装置或万向轮组;所述车舱为翻盖式透明箱体结构,车舱上设置有舱室操作手套,车舱底部设置有互锁式传递仓与车舱的舱室连通,同时车舱底部还设置有与舱室连通的管路预留接口,管路预留接口的下端连接有预接管路,所述车舱底部的车架上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和救护设备放置箱,所述的空气过滤装置与舱室直接连通,所述的设备放置箱通过预接管路连通舱室。
7.进一步,所述车舱底部具有大于舱室底面的车舱底板,车舱底板的横向两端上部均安装有手推把手,围绕车舱底板的四周边缘开设有若干个槽孔扶手。
8.进一步,所述的车舱内设置有免挂式输液装置,车舱底部还开设有呕吐池,所述车舱外部安装有开闭车舱舱盖的电控开关。
9.进一步,所述车舱的舱室底部还设置有隔离窗口,互锁式传递仓设置在隔离窗口下端与其连通,隔离窗口上设置有隔离窗口密封盖,隔离窗口内配置有热封废物搜集袋,互锁式传递仓内配置有置物托盘和紫外灯。
10.进一步,所述车舱的舱室底板上配置有束缚带,舱室底板的一端设置有患者头部防护垫。
11.进一步,所述车架的两端均安装有高度调节升降架,两端的高度调节升降架上支
撑连接所述的车舱底板。
12.进一步,所述的车舱底板与高度调节升降架可拆卸式连接。
13.进一步,所述的转运车上还安装有水浴恒温装置,所述的水浴恒温装置包括舱室底板内设置的水浴管路和设置在车架上的水浴装置和蓄电池,水浴管路与水浴装置相连通,水浴装置由蓄电池提供电源。
14.进一步,所述的转运车上还安装有电热装置,所述的电热装置包括舱室底板内设置的电热丝和设置在车架上的蓄电池,蓄电池与电热丝电连接。
15.进一步,所述的万向轮组安装在车架的四周底部。
16.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的转运车在使用时将车舱关闭后为全封闭状态,此时救援人员只需通过操作手套对患者进行医护处理,车舱内外流通的空气都经过空气过滤装置过滤,传送物资工具时通过互锁式传递仓进行,有效避免了车舱内外的接触感染。
18.2、本实用新型的转运车的驱动装置采用电控式可拆卸履带行走装置或万向轮组相互替代使用,转运车根据野战使用位置和地势,可调整更换驱动装置,以便于转运车的移动。
19.3、本实用新型的转运车在车舱舱室底部预留有管路接口,便于配备相关急救设备,随用随装,互不干扰。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核生化患者医疗救援转运车等轴侧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核生化患者医疗救援转运车主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核生化患者医疗救援转运车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核生化患者医疗救援转运车侧视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电控履带行走装置、2-车架、3-高度调节升降架、4-车舱底板、5-车舱、6-电控开关、7-操作窗口、8-手推把手、9-救护设备放置箱、10-空气过滤装置、11-互锁式传递仓、12-呕吐池、13-控制开关按钮、14-紧急制动按钮、15-电气控制盒、16-应急用品箱、17-螺栓、18-槽孔扶手、19-操作窗口防护盖、20-束缚带、21-管路预留接口、22-免挂式输液装置、23-患者头部防护垫、24-呕吐池密封盖、25-舱室操作手套、26-隔离窗口密封盖、27-水浴管路、28-车舱旋转轴、29-预接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26.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核生化患者医疗救援转运车,包括车舱5和车架2,所述车架2下端连接有可拆卸式电控履带行走装置1或万向轮组;所述车舱5为翻盖式透明箱体结构,车舱5上设置有舱室操作手套25,车舱底部设置有互锁式传递仓11与车舱的舱室连通,同时车舱底部还设置有与舱室连通的管路预留接口21,管路预留接口21的下端连接有预接管路29;所述车舱5底部的车架上设置有空气过滤装置10和救护设备放置箱9,
所述的空气过滤装置10与舱室直接连通,所述的救护设备放置箱9通过预接管路29连通舱室。
27.具体的说,电控履带行走装置1或万向轮组构成转运车的驱动装置。车架的四周底部设置有4个车架下支撑杆,车架的四周上端设置有4个车架上支撑杆,车架上支撑杆与车舱连接,车架下支撑杆与驱动装置连接。转运车根据野战使用位置和地势,可随意更换调整驱动装置,以便于转运车的移动。驱动装置更换为可拆卸式万向轮组时,万向轮组包括4个万向轮,4个万向轮分别安装在车架四周底部4个车架下支撑杆上,此时转运车可通过人力进行推动。当驱动装置更换为电控履带行走装置1时,电控履带行走装置1由两组电控履带并联并由电机驱动构成,电控履带行走装置1设置在车架的下端与4个车架下支撑杆相连接。电控履带行走装置1可通过手动控制或者无线遥控控制移动,通过设置在车架侧壁上控制开关按钮13或紧急制动按钮14可实现电控履带行走装置的开关启停或紧急制动,在控制开关按钮13和紧急制动按钮14的同侧车架侧壁上还设置有电气控制盒15,电气控制盒15可用于放置蓄电池等电气部件及转运车的控制电路。
28.同时,车舱5由舱底和舱盖构为侧翻式的透明半圆形箱体结构,舱底和舱盖通过一侧的车舱旋转轴28铰接连接。舱盖一侧的两端开设有二组操作窗口7,每组操作窗口可安装一副舱室操作手套25,每副舱室操作手套25可供救援人员的双手同时进行操作。舱室操作手套25可拆卸的向内舱室内延伸并连接在两侧的每组操作窗口7上,每个操作窗口的外部设置有操作窗口防护盖19,操作窗口防护盖19用于防止杂物进入舱室操作手套25内污染或损坏舱室操作手套,一旦舱室操作手套25发生污染或损坏,由于可拆卸式连接便于及时进行拆卸更换。空气过滤装置10设置在互锁式传递仓11下端的车架2上端,空气过滤装置10优选为核生化空气净化过滤装置。救护设备放置箱9紧邻空气过滤装置10一侧设置在车架2横向边缘上,空气过滤装置10另一侧车架边缘上还设置有应急用品箱16。救护设备放置箱9内可放置呼吸设备或负压吸引设备等医疗救护设备,放置的医疗救护设备需要接入车舱舱室时通过预接管路29接入并进行有效的密封接通。
29.为了减轻转运车重量和防止电磁干扰设备,车舱5采用超轻防静电材质制作,可以有效防止电磁干扰对设备产生的影响和转运车的移动。
30.进一步,所述车舱5底部具有大于舱室底面的车舱底板4,车舱底板4的横向两端上部均安装有手推把手8,围绕车舱底板4的四周边缘开设有若干个槽孔扶手18。
31.具体的说,所述的手推把手c型或u型结构,手推把手8的两端固定在车舱底板4上,高度略高于车舱底板4,中部悬空设置,手推把手上套设有防护套。槽孔扶手为条状通槽孔,若干个条状通槽孔依次间隔围绕设置在车舱底板的外部边缘。手推把手和槽孔扶手的设置便于救援人员更好的转移转运车。
32.进一步,所述的车舱5内设置有免挂式输液装置22,车舱底部还开设有呕吐池12,所述车舱外部安装有开闭车舱舱盖的电控开关6。
33.具体的说,免挂式输液装置22为负压式输液装置,其通过压力球实现加压达到免挂输液,免挂式输液装置设置在车舱舱室底板上拐角处并靠近患者的头部一侧设置以节约占用空间。为了给患者提供舒适的舱室环境,呕吐池12上还设置有呕吐池密封盖24用于密封呕吐池12内的呕吐物。电控开关6安装在车舱4的舱盖上,根据开关不同状态,车舱5进行打开或关闭,当舱盖关闭时,车舱为全封闭状态。
34.进一步,所述的车舱5底部还设置有隔离窗口,互锁式传递仓11设置在隔离窗口下端与其连通,隔离窗口上设置有隔离窗口密封盖26,隔离窗口内还配置有热封废物搜集袋,互锁式传递仓11内配置有置物托盘和紫外灯。
35.具体的说,在隔离窗口内可配置有热封废物搜集袋,热封废物搜集袋用于收集车舱内的所有医疗物品或医疗废气物,并通过互锁式传递仓11输送出车舱外部,有效避免清理搜集时的二次污染。为了便于隔离窗口密封盖26从内部打开,隔离窗口密封盖26上端设置有隔离窗拉环。互锁式传递仓11设置在隔离窗口下部通过隔离窗口密封盖26实现二次有效隔离,当需要从内部打开互锁式传递仓时,首先需要打开隔离窗口密封盖26,然后方可打开互锁式传递仓11,避免互锁式传递仓出现故障影响车舱内外环境隔离。
36.互锁式传递仓11内的紫外灯用于传送物品消毒,置物托盘用于转送外部药品、设备,同时为了便于物品的传递,互锁式传递仓11内还可配置传递盒用于物品的传递。互锁式传递仓外侧仓门上安装有控制紫外灯消毒时长的时间控制器和控制开关,紫外灯的电源由蓄电池提供。互锁式传递仓11包括两层,打开第二层时,第一层为关闭状态,可取下置物托盘,将外部药品、设备放入置物托盘,送入设备,关闭第二层,打开紫外灯开启消毒,消毒结束后,打开第一层,第二层为关闭状态,将药品、设备送进车舱。药品、设备送出操作顺序正好相反,互锁式传递仓的两层仓门不能同时打开,以保证操作过程中车舱内部环境不能与外界环境相通。
37.进一步,所述车舱5的舱室底板上配置有束缚带20,舱室底板的一端设置有患者头部防护垫23。
38.具体的说,束缚带20包括两条,依次纵向设置在舱室底板的前后两端。患者头部防护垫23设置在放置靠近免挂式输液装置22一端的舱室底板的前端,束缚带20根据需要为患者佩戴,确保患者转运安全。
39.进一步,所述车架2的两端均安装有高度调节升降架3,两端的高度调节升降架3上支撑连接所述的车舱底板4。
40.具体的说,高度调节升降架3由两侧上下铰接连接的上支架臂和下支架臂构成l型结构,两侧的l型结构的铰接点横向连接将两侧的上支架臂和下支架臂连接为一体,上支架臂连接在所述的车舱底板底部两侧,下支架臂连接在车架上端四周的车架上支撑杆。
41.进一步,所述的车舱底板与高度调节升降架可拆卸式连接。
42.具体的说,可拆卸式连接为螺栓螺纹孔连接。每个高度调节升降架3的上支架臂上端具有水平支撑板,水平支撑板上设置有贯通水平支撑板的通孔,车舱底板上设置有相对应的螺纹孔,车舱底板和上支架臂连接时,螺纹孔和通孔相通,然后通过螺栓17将水平支撑板和车舱底板进行连接固定。需要分离时,拆卸螺栓17即可。如此方式,车舱底板四周均通过此种螺栓连接方式将车架和车舱可拆卸的进行连接。
43.还可以选择的是,可拆卸式连接为插销式连接。车舱底板下侧板面四周设置有向下的凸块,所述的每个凸块上横向设置贯通的通孔,所述的每个上支架臂端部具有可嵌入凸块的凹槽,所述凹槽上同样设置横向贯穿的通孔,当所对应的凸块和凹槽相互嵌入配合时,通过防脱插销横向将两者连接固定。需要分离时,只需拉拔出防脱插销即可。如此方式,防脱插销可以是螺栓螺母连接方式,将螺栓穿过相互嵌套的凹槽凸块的通孔,然后通过螺母将螺栓端部固定。
44.还可以选择的是,可拆卸式连接为磁性连接。车舱底板下侧板面四周设置有磁铁,每个上支架臂端部设置磁性体,每个磁铁与每个上支架臂端部对应的磁性体相互吸合将车舱底板和上支架臂连接。需要打开时,只需要磁铁和磁性体水平错位移动即可实现车舱底板和车架分离。
45.上述的可拆卸式连接方式,使得车舱与车架便于分离使用,当需要分离时只需拆卸螺栓或拔出插销即可。在不污染周围环境的同时,把车舱底板连同车舱挪到病床上或手术台上。
46.进一步,所述的转运车上还安装有水浴恒温装置,所述的水浴恒温装置包括舱室底板内设置的水浴管路27和设置在车架2上的水浴装置和蓄电池,水浴管路27与水浴装置相连通,水浴装置可由蓄电池提供电源。
47.具体的说,水浴管路27依次绕制在车舱底板内为车舱内提供适应的温度环境,确保患者转运过程中处于适宜的温度。水浴管路通过外部的水浴装置提供加热升温或水冷降温,水浴装置的水循环和水浴温度由水浴装置内的水泵、加热装置或制冷器提供,其电源由设置在车架2上的蓄电池提供。在野外条件下,也可通过加装太阳能为蓄电池提供电力。
48.进一步,所述的转运车上还安装有电热装置,所述的电热装置包括舱室底板内设置的电热丝和设置在车架上的蓄电池,蓄电池与电热丝电连接。
49.具体的说,电热丝次绕制在车舱底板内为车舱内提供适应的加热温度环境,电热装置和水浴装置可根据使用状况选择装一种或两者同时安装。
5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电控履带行走装置、核生化空气过滤装置、互锁式传递仓等部件均为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不做详细说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