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样本采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86338发布日期:2022-09-10 07:16阅读:78来源:国知局
生物样本采集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学样本采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样本采集器。


背景技术:

2.对动物进行生物样本采集是一种试验或检测过程中常见的操作步骤,通常会采用打孔的方式采集动物组织或采用静脉采血的方式采集血液样本。这种采样方式动物的配合度底,采样过程比较粗放,常常会导致出血量过多,对动物产生的创伤较大。
3.由于动物的皮肤一般较为粗糙,静脉采血的采集方式通常只能应用在动物的耳部,而动物的头部能够比较灵活的转动,因此静脉采血不易成功操作;且耳部接近动物的口部,对样本采集人员而言也存在被动物咬伤的风险。此外,耳部静脉采血的止血时间较长,既不利于动物的安全和健康,也不利于样本采集人员提高采集效率。
4.目前针对动物的血液样本采集过程,用于形成出血创口的工具和血液采集保存的工具是两套独立的装置,不方便操作,且一般是多个动物共用一个注射器或采集工具,这样非常容易造成个体样本混合污染,不利于样本保存以及后续的样品检测和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样本采集器,操作简单且使用安全,有利于血液样本的保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生物样本采集器,包括握持壳体,握持壳体上设置有刺切部和至少一个采血部,施力于握持壳体可使刺切部刺切生物体以形成出血创口,移动握持壳体可使采血部采集创口处的血液样本。
7.进一步,刺切部包括可用于划切的刀刃。
8.进一步,刀刃倾斜地设置在握持壳体上。
9.进一步,刺切部包括可用于刺破组织的针结构。
10.进一步,刺切部的外部设置有防护部,防护部可相对于刺切部移动位置,以露出或隐藏刺切部。
11.进一步,防护部包括与握持壳体活动连接的防护盖,刺切部位于防护盖内,防护盖可打开或关闭,以露出或隐藏刺切部。
12.进一步,采血部和刺切部分别设置在握持壳体位置相对的两端,防护盖与握持壳体相连接,可延长握持壳体的可握持长度。
13.进一步,防护部包括设置在握持壳体内的容纳槽,刺切部设置在容纳槽中,刺切部上连接有第一伸缩结构,第一伸缩结构可带动刺切部相对于容纳槽伸出或回缩,以使刺切部露出或隐藏设置。
14.进一步,第一伸缩结构包括基座,基座活动设置在握持壳体的内部,刺切部固定设置在基座上,握持壳体上活动设置有按钮,按钮上设置有第一斜面,基座上对应设置有第二斜面,施力于按钮可使第一斜面推动第二斜面和基座,带动刺切部伸出,基座与握持壳体之
间连接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可带动基座与刺切部回缩复位。
15.进一步,防护部包括活动设置在握持壳体上的防护套,防护套套设在刺切部的外部,防护套上设置有可供刺切部伸出的开口,防护套上连接有第二伸缩结构,第二伸缩结构可带动防护套相对于刺切部伸出或回缩,以隐藏或露出刺切部。
16.进一步,采血部的外部设置有遮蔽部,遮蔽部可相对于采血部移动位置,以露出或隐藏采血部。
17.进一步,遮蔽部包括与握持壳体活动连接的遮蔽盖,采血部位于遮蔽盖内,遮蔽盖可打开或关闭,以露出或隐藏采血部。
18.进一步,遮蔽部上设置有通风结构,采血部通过通风结构与遮蔽部外的空间流体连通设置,以促进采血部上的血液样本干燥。
19.进一步,采血部包括可吸收血液并存储干燥血液的基质,基质的形状与刺切部形成的出血创口的形状相匹配,基质的体积与所需血液样本量相匹配,基质可全部或部分的与握持壳体相脱离。
20.本实用新型的生物样本采集器的优势在于:结构设置巧妙,实用性强,不仅操作简单、使用安全,且样本采集效率高;可应用于动物的多个身体部位,适用范围广;不易产生样本污染,便于样本保存,有利于提高检测或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刺切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采血部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立体图一;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立体图二;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的立体图;
30.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1.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本实用新型中的生物样本采集器,将用于刺切生物体的装置与用于采集和保存血样的装置一体式的集成在一个方便握持的壳体上,进而能够便捷、快速、安全的对动物进行血液样本的采集,同时可对血液样本进行良好的保存。本实用新型中的生物样本采集器尤其适用于牲畜、野生动物一类的体型较大、配合度较低的动物,采集样本的部位优选为动物皮质较薄、易于止血和愈合的部位,如尾巴、耳朵等。
33.具体的,生物样本采集器包括便于手部或仪器握持的握持壳体,握持壳体上设置有刺切部和采血部。施力于握持壳体,可使刺切部在握持壳体的推动下刺切生物体的皮肤或其他组织,以形成出血创口;移动握持壳体,将采血部抵触在出血创口处,可使采血部采
集创口处的血液样本。
34.刺切部可以采用刀片、针刺等锋利或尖利的结构,以便于安全快速地形成创口。优选地,刺切部包括可用于划切的刀刃,这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生物样本采集器用于对动物进行采血,相较于静脉采血,使用刀刃形成出血创口的操作难度更低,对采血部位的限制也更少,且创口通常形成在皮肤表面,易于止血和愈合;而由于动物的皮肤一般比较粗糙,角质层较厚,因此相较于针刺一类的结构,刀刃所形成的创口,其出血量和出血速度更有利于快速并足量的完成血液样本的采集,提高采样效率,减轻动物的痛苦。优选地,刀刃采用倾斜地方式设置在握持壳体上,以使划切动作更加方便操作,便于施力。当然,当样本采集对象为体型较小的动物或表皮较薄的器官部位时,刺切部优选为包括可用于刺破组织的针结构,如三棱针、钢针等,可避免对动物形成过大的创伤,同时也能够满足采集需求。
35.刺切部的外部设置有防护部,防护部可对刺切部进行包裹或罩扣,以避免刺切部对人体、动物或其他物品造成误伤或损坏。防护部可相对于刺切部移动位置,以使刺切部在使用时露出设置,在不使用时隐藏设置。防护部可以为罩体、凹槽或其他具有隐藏空间的结构;可以采用刺切部固定不动,防护部相对移动的方式切换刺切部的使用状态,或采用防护部固定不动,刺切部相对移动的方式切换刺切部的使用状态,或采用刺切部和防护部同时移动并产生相对运动的方式切换刺切部的使用状态。
36.采血部的外部设置有遮蔽部,遮蔽部可对采血部进行包裹或罩扣,以避免采血部上的血液样本发生污染。遮蔽部可相对于采血部移动位置,以使采血部在使用时露出设置,在不使用时隐藏设置。与刺切部和防护部的设置方式相类似,遮蔽部可以为罩体、凹槽或其他具有隐藏空间的结构,与采血部之间可采用一者固定、另一者相对移动的设置方式,或两者同时移动并产生相对运动的设置方式。优选地,遮蔽部上设置有通风结构,采血部通过通风结构与遮蔽部外的空间流体连通设置,以促进采血部上的血液样本干燥。
37.采血部包括可吸收血液并存储干燥血液的基质,具体可以为树脂基质、纤维基质等材质制成的吸血纸片、高聚物颗粒等,可吸收血液并使其充分干燥,利于样本在室温下长期稳定保存,方便运输。优选地,基质的形状与刺切部形成的出血创口的形状相匹配,以利于贴合创口,充分并快速地吸收血液;基质的体积可根据所需要采集的血液样本量进行调整,使基质可吸收的血量与所需样本量相匹配。基质可全部或部分的与握持壳体相脱离,在需要检测或试验时,可将基质整体从握持壳体上取下进行使用,或使用刀剪等工具从基质整体上取下一部分进行使用。
38.为了减小生物样本采集器的体积,握持壳体上可仅设置一个采血部;或者,当有备份、备用或其他采集需求时,也可以设置两个或多个采血部,一次性采集并保存多组血液样本。
39.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生物样本采集器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40.实施例一
41.如图1至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生物样本采集器整体为矩形的盒体结构,包括握持壳体11,握持壳体11上设置有采血部12和刺切部13,采血部12和刺切部13分别设置在握持壳体11位置相对的两端。刺切部13的外部设置有防护盖14,防护盖14与握持壳体11活动连接,刺切部13位于防护盖14内,防护盖14可打开或关闭,以露出或隐藏刺切部
13。采血部12的外部设置有遮蔽盖15,遮蔽盖15与握持壳体11活动连接,采血部12位于遮蔽盖15内,遮蔽盖15可打开或关闭,以露出或隐藏采血部12。
42.具体的,在握持壳体11设置有采血部12的一端处形成有一圈环状凹台,环形凹台可与遮蔽盖15的开口边缘相抵接;同样的,在握持壳体11设置有刺切部13的一端处也形成有环状凹台,可与防护盖14的开口边缘相抵接。环状凹台与遮蔽盖15和防护盖14可采用过盈配合的连接形式,以通过插拔实现连接或拆卸,也可以在环状凹台与遮蔽盖15、防护盖14上设置相互配合的卡接凸缘和卡接凹部,或滑扣连接结构,以实现连接或拆卸。此外,防护盖14与遮蔽盖15除采用图2所示的以插拔的方式与握持壳体11相连接,也可以采用销轴、销孔等配合结构与握持壳体11形成转动连接,通过翻转的形式打开或闭合。
43.进一步,刺切部13固定设置在握持壳体11上,可为刀片、三角形片状细刃、钢针或三棱针等锋利或尖利的结构,优选为图3中所示的刀片一类的具有可用于划切的刀刃的结构。刀片的刀刃可采用图3中所示的沿横向方向平直设置,也可以沿斜向方向倾斜一定的角度设置;当样本采集的部位具有一定的弧度时,如牛尾、猪尾等部位,刀刃的倾斜方式也可以为沿弧度倾斜。
44.进一步,如图4所示,采血部12包括支撑棒和采样芯头,支撑棒的一端与握持壳体11相连接,另一端与采样芯头相连接。支撑棒用于支撑采样芯头,以方便观察采样芯头对血液样本的吸收情况。采样芯头优选为半椭圆形状,套设在支撑棒上,采样芯头可以为树脂基质、纤维基质等材质制成的吸血纸片、高聚物颗粒等,可吸收血液并使其充分干燥,保护血液样本免于酶的损伤,阻断病毒的受体信号通路,杀灭有害病原体,利于血液样本在室温下长期稳定保存和运输。
45.优选地,支撑棒和采样芯头设置为两组,一组用于常规采样和检测试验,另一组用于备用。当然,根据采样需求的不同,支撑棒和采样芯头也可以设置为一组或多组。此外,采血部12也可以整体采用采样芯头的材质制成,通过粘合、插接等连接方式固定在握持壳体11上。
46.进一步,采血部12和刺切部13分别设置在握持壳体11位置相对的两端,使用时,首先将采血部12所在的一端朝向手掌,打开刺切部13上的防护盖14,用刺切部13刺切生物体表面以形成出血创口,然后将防护盖14重新盖设在刺切部13上,转动握持壳体11,将刺切部13所在的一端朝向手掌,用采血部12采集创口处的血液。采用这种设置结构,防护盖14和遮蔽盖15不仅可以对刺切部13和采血部12起到防护的效果,同时,当防护盖14或遮蔽盖15与握持壳体11相连接时,可延长握持壳体11的可握持长度,便于更加稳定舒适地握持操作。
47.进一步,支撑棒和采样芯头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形状,优选为与刺切部13形成的出血创口的形状相匹配;采样芯头的体积与所需血液样本量相匹配,可全部或部分的与握持壳体11相脱离,以用于检测试验。
48.实施例二
49.如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生物样本采集器包括握持壳体21,握持壳体21上设置有采血部22和刺切部23,采血部22和刺切部23设置在握持壳体21的同一侧。采血部22和刺切部23的外部设置有防护盖24,防护盖24与握持壳体21活动连接,采血部22和刺切部23位于防护盖24内,防护盖24可打开或关闭,以露出或隐藏采血部22和刺切部23。
50.实施例二中的生物样本采集器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握持壳体21为梯形块
体,采血部22设置在握持壳体21的一端,刺切部23与采血部22位置相邻,且朝向背离采血部22的方向倾斜设置。这种设置方式的优势在于,使用时只需要打开一个盖体即可,且划切创口与血液采集的操作位于同侧,无需翻转握持壳体21。刺切部23采用朝向背离采血部22的方向倾斜设置的方式,既能够方便刺切部23进行划切动作,同时与采血部22之间不易发生操作干涉,操作更加安全便捷。
51.实施例三
52.如图6至图8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生物样本采集器包括握持壳体31,握持壳体31上设置有采血部32和刺切部33,采血部32和刺切部33分别设置在握持壳体31位置相对的两端。采血部32的外部设置有遮蔽盖35,遮蔽盖35与握持壳体31活动连接,采血部32位于遮蔽盖35内,遮蔽盖35可打开或关闭,以露出或隐藏采血部32。
53.实施例三中的生物样本采集器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刺切部33相对于握持壳体31活动设置,握持壳体31内设置有容纳槽,刺切部33设置在容纳槽中,刺切部33上连接有第一伸缩结构,第一伸缩结构可带动刺切部33相对于容纳槽伸出或回缩,以使刺切部33露出或隐藏设置,进而实现对刺切部33的防护效果。
54.具体的,如图8所示,第一伸缩结构包括基座36,基座36活动设置在握持壳体31的内部,刺切部33固定设置在基座36上,基座36可在握持壳体31内滑动。握持壳体31上活动设置有按钮37,按钮37的一端通过握持壳体31上的通孔伸出至握持壳体31外,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斜面,第一斜面延伸至握持壳体31内;基座36上对应设置有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贴合设置。施力于按钮37,可使第一斜面推动第二斜面和基座36滑动,进而带动刺切部33沿握持壳体31上的出刀槽伸出至握持壳体31外;基座36与握持壳体31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按压按钮37时,复位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松开按钮37时,复位弹簧可带动基座36与刺切部33回缩复位,使刺切部33隐藏设置在握持壳体31内。
55.进一步,如图7所示,采血部32处的遮蔽盖35上设置有通风结构38,采血部32通过通风结构38与遮蔽盖35外的空间流体连通设置,以促进采血部32上的血液样本干燥。通风结构38可以为单个或多个孔结构,或者其他形状的镂空结构。
56.当然,在本实施例中,采血部32处的遮蔽结构也可以采用与刺切部33处的防护结构相近似的设置方式,即采用伸缩的方式隐藏于握持壳体31内。
57.实施例四
58.如图9和图10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生物样本采集器包括握持壳体41,握持壳体41上设置有采血部42和刺切部43,采血部42和刺切部43分别设置在握持壳体41位置相对的两端。采血部42的外部设置有遮蔽盖45,遮蔽盖45与握持壳体41活动连接,采血部42位于遮蔽盖45内,遮蔽盖45可打开或关闭,以露出或隐藏采血部42。
59.实施例四中的生物样本采集器与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在于,刺切部43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的伸缩结构实现在容纳槽中的隐藏设置。具体如图9和图10所示,握持壳体41内设置有容纳槽,容纳槽内设置有基座46,基座46活动设置在握持壳体41的内部,刺切部43固定设置在基座46上。基座46的一侧设置有按钮47,握持壳体41的一侧对应设置有滑槽,按钮47自滑槽伸出。使用时,通过推动按钮47沿滑槽往复移动,可带动基座46连同刺切部43一起在握持壳体41内滑动,以使刺切部43露出或隐藏设置,进而实现对刺切部43的防护效果。
60.当然,采血部42处的遮蔽盖45上也可以设置通风结构,以促进采血部42上的血液
样本干燥。在本实施例中,采血部42处的遮蔽结构也可以采用与刺切部43处的防护结构相近似的设置方式,即采用伸缩的方式隐藏于握持壳体41内。
61.实施例五
62.如图1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五,生物样本采集器包括握持壳体51,握持壳体51上设置有采血部和刺切部,采血部和刺切部分别设置在握持壳体51位置相对的两端。采血部的外部设置有遮蔽盖55,遮蔽盖55与握持壳体51活动连接,采血部位于遮蔽盖55内,遮蔽盖55可打开或关闭,以露出或隐藏采血部。
63.实施例五中的生物样本采集器与实施例三、实施例四的不同之处在于,刺切部与握持壳体51固定连接,握持壳体51上活动设置有防护套56,防护套56套设在刺切部的外部,防护套56上设置有可供刺切部伸出的开口,防护套56上连接有第二伸缩结构,第二伸缩结构可带动防护套56相对于刺切部伸出或回缩,以隐藏或露出刺切部,进而实现对刺切部的防护效果。第二伸缩结构可采用类似于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中的伸缩结构,以实现防护套56与握持壳体51的滑动连接。
64.当然,在本实施例中,采血部处的遮蔽结构也可以采用与刺切部处的防护结构相近似的设置方式,即采用设置可伸缩的防护套的方式隐藏采血部。
65.本实用新型的生物样本采集器的优势在于:结构设置巧妙,实用性强,不仅操作简单、使用安全,且样本采集效率高;可应用于动物的多个身体部位,适用范围广;不易产生样本污染,便于样本保存,有利于提高检测或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6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最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