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症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70995发布日期:2022-10-29 01:35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症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引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症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2.引流是外科的一种治疗手段,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内积聚的脓、血或其它液体导流于体外或脏腔内的技术,外科引流不单纯包括把组织内或体腔内积聚的液体引至体外即外引流,如脓肿切开、肠造口、腹腔引流、胸腔引流等等,而且还包括内引流,即通过改道或分流使液体流经另外的空腔脏器以达到引流的目的,如胆道、胰腺囊肿等的内引流。
3.在重症患者临床体内有积液就需要用到引流装置,而现有的引流装置中通常只有一个存储积液的瓶体,当瓶体内积液过多时,就需要更换瓶体,操作非常麻烦,并且在更换瓶体的同时无法继续进行引流工作,进而会影响患者的治疗,而且现有的引流装置并不具备提醒功能,在瓶体内积液快满时,需要护士频繁的自主观察才能得知,不仅耗费人力,有时还不能及时进行瓶体的更换,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重症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现有的引流装置不具备引流途中更换瓶体的功能,并且不具备提醒功能,会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重症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
5.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重症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设置有中转瓶,所述安装框底部固定连接有与中转瓶相连通的球形阀,所述球形阀另一端可拆卸连通有存液袋,所述安装框一侧固定连接有l型板,所述l型板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存液袋上侧相对齐的非接触式水位传感器,所述中转瓶上端可拆卸连接有引流盖,所述引流盖上连通有设置在安装框内的抽气组件,所述安装框底部可拆卸连接有设置在存液袋外侧的梯形支撑架。
7.进一步地,所述中转瓶包括锥形瓶,所述锥形瓶上端构造有螺纹管口,所述锥形瓶下端构造有螺纹连接在球形阀上的连接管。
8.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框包括上端为开口的矩形框体,所述矩形框体内构造有用于插设锥形瓶的支撑框,所述矩形框体一侧固定连接有环形锁扣。
9.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盖包括螺纹连接在螺纹管口上的连接盖,所述连接盖内设置有与螺纹管口相抵触的密封圈,所述连接盖上贯穿构造有负压接管和引流接管,所述引流接管上可拆卸套设有导管。
10.进一步地,所述存液袋包括透明袋体,所述透明袋体顶部固定连通有螺纹安装在球形阀底部的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上可拆卸安装有封盖。
11.进一步地,所述矩形框体一侧构造有u型板,所述u型板一侧构造有连接板,所述u型板另一侧铰接有弧形连板,所述弧形连板端部贯穿安装有螺纹连接在连接板上的紧固螺
钮,所述抽气组件包括插设在u型板内的抽气泵,所述抽气泵端部连通有可拆卸套设在负压接管上的通气管。
12.进一步地,所述矩形框体底部构造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滑轨,所述梯形支撑架包括滑动安装在两个滑轨上的矩形框板,所述矩形框板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倾斜向外设置的支板,所述支板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框上设置有中转瓶,并通过球形阀在中转瓶底部可拆卸连通有存液袋,在积液快满时将球形阀关闭然后更换存液袋即可,操作方便快捷,并且更换途中也可以继续进行引流操作无需停止,增加患者的治疗效率。
15.2、本实用新型在安装框一侧设置有与存液袋上侧相对齐的非接触式水位传感器,当存液袋内部积液超过非接触式水位传感器时,非接触式水位传感器就会发出声响,从而提醒医护人员及时更换存液袋,保障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又一立体结构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平面侧视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存液袋立体结构图;
21.附图标记:1、安装框;101、矩形框体;1011、u型板;1012、连接板;1013、弧形连板;1014、紧固螺钮;1015、滑轨;102、支撑框;103、环形锁扣;2、中转瓶;201、锥形瓶;202、螺纹管口;203、连接管;3、球形阀;4、存液袋;401、透明袋体;402、内螺纹管;403、封盖;5、l型板;6、非接触式水位传感器;7、引流盖;701、连接盖;702、负压接管;703、引流接管;704、导管;8、抽气组件;801、抽气泵;802、通气管;9、梯形支撑架;901、矩形框板;902、支板;903、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3.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重症医学临床用引流装置,包括安装框1,安装框1内设置有中转瓶2,安装框1底部固定连接有与中转瓶2相连通的球形阀3,球形阀3另一端可拆卸连通有存液袋4,安装框1一侧固定连接有l型板5,l型板5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存液袋4上侧相对齐的非接触式水位传感器6,非接触式水位传感器6上设置有电性连接的蜂鸣器,中转瓶2上端可拆卸连接有引流盖7,引流盖7上连通有设置在安装框1内的抽气组件8,安装框1底部可拆卸连接有设置在存液袋4外侧的梯形支撑架9,设置梯形支撑架9一方面可以对装置进行整体支撑,另一方面可以对存液袋4进行保护,防止意外碰撞从而使非接触式水位传感器6发出错误提醒,装置在使用时需要将存液袋4和设置在安装框1内的中转瓶2通过球形阀3进行连通,通过抽气组件8可以使中转瓶2内产生负压,从而通过引流盖7将患者的积液抽取到中转瓶2内,再从中转瓶2内通过球形阀3流入到存液袋4内进
行收集,在积液达到一定数量后,可以关闭球形阀3然后将存液袋4更换即可,操作方便快捷,并且在球形阀3关闭后,中转瓶2内仍然会产生负压持续不断的对患者进行引流操作,更换完存液袋4后打开球形阀3,即可使中转瓶2内的积液流入到存液袋4中,更换操作无需中断引流工作,保证了患者的治疗效率,而在安装框1一侧设置与存液袋4上侧相对齐的非接触式水位传感器6,可以检测存液袋4内的液位,当液位达到一定程度后非接触式水位传感器6会使蜂鸣器会发出声响,从而提醒医护人员,无需人员频繁观察就可以及时更换存液袋4,保障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24.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中转瓶2包括锥形瓶201,锥形瓶201上端构造有螺纹管口202,锥形瓶201下端构造有螺纹连接在球形阀3上的连接管203,通过设置锥形瓶201,可以使内部积液进行汇聚,更容易流入到存液袋4内,增加装置的实用性,而设置螺纹管口202,可以方便与引流盖7相互拆卸和安装,便于后续的清洗和再次使用。
25.如图1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框1包括上端为开口的矩形框体101,矩形框体101内构造有用于插设锥形瓶201的支撑框102,矩形框体101一侧固定连接有环形锁扣103,通过设置支撑框102可以对锥形瓶201进行有效的支撑,保证其竖直状态,保证内部积液的顺利流通,而设置环形锁扣103,可以增加装置的安装方式,可以将装置整体挂设在输液架上,增加装置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26.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引流盖7包括螺纹连接在螺纹管口202上的连接盖701,连接盖701内设置有与螺纹管口202相抵触的密封圈,用于增加装置的密封性,防止积液外流和保证其内部的负压状态,连接盖701上贯穿构造有负压接管702和引流接管703,引流接管703上可拆卸套设有导管704,通过设置负压接管702用于与抽气组件8相连通,而设置引流接管703和导管704,可以方便进行拆卸,以便于后续的清洗和存放。
27.如图4-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存液袋4包括透明袋体401,便于观察内部积液的位置,透明袋体401顶部固定连通有螺纹安装在球形阀3底部的内螺纹管402,内螺纹管402上可拆卸安装有封盖403,通过设置内螺纹管402,一方面可以方便与球形阀3进行安装,另一方面可以方便安装封盖403,用对透明袋体401进行密封,方便后续对积液进行处理。
28.如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矩形框体101一侧构造有u型板1011,u型板1011一侧构造有连接板1012,u型板1011另一侧铰接有弧形连板1013,弧形连板1013端部贯穿安装有螺纹连接在连接板1012上的紧固螺钮1014,抽气组件8包括插设在u型板1011内的抽气泵801,抽气泵801端部连通有可拆卸套设在负压接管702上的通气管802,通过设置u型板1011和弧形连板1013便于抽气泵801的安装和拆卸,以便于后续损坏时进行更换,而设置抽气泵801则无需通过人力对中转瓶2进行抽气,节省人力。
29.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矩形框体101底部构造有两个平行设置的滑轨1015,梯形支撑架9包括滑动安装在两个滑轨1015上的矩形框板901,矩形框板901底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倾斜向外设置的支板902,支板902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垫903,通过设置滑轨1015,可以方便对梯形支撑架9整体的安装和拆卸操作,便于装置的拆卸存放,节省空间,而在支板902的底部设置防滑垫903可以对装置进行有效的支撑,增加与地面或桌面的摩擦力,保证装置的稳固性,增加装置的实用性。
30.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
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