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接触式被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99861发布日期:2022-06-24 22:00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专门用于病人的床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接触式被子。


背景技术:

2.对于大面积表皮剥脱的患者,使用普通的被子会由于被子直接接触皮肤造成黏连。因此,需要为这类患者提供一种不接触皮肤的被子,要求不但能够起到保暖、保护患者隐私的作用,也要方便进行检查或治疗。
3.授权公告号cn 202408084 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帐篷式棉被,棉被将帐篷支架包裹,帐篷支架由节点和接管连接组成,水平接管按直角形式顺次连接,共三根;立接管四根上端均交接于节点,下端连接在相应的接管端部上;所述的棉被的上端中部有弧形凹面,凹面边缘有一圈密封棉层。该实用新型的帐篷式棉被的外形和帐篷很相似,被子里面的空间使烧伤患者的创面不接触被子,解决了卧床的烧伤患者的保暖问题。但是,该实用新型使用起来还有很多问题,比如,患者下床时很不方便、不方便进行检查和换药等。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无接触式被子,一、能够避免被子与患者的皮肤接触,二、方便患者下床,三、方便给患者进行检查和换药,四、能够方便取下被体以进行清洗。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6.无接触式被子,包括被体和用于支撑被体中部呈拱起状态的支撑结构,被体与支撑结构的形状相适配,其特征在于,
7.所述被体包括主被体,主被体的前端设有缺口ⅰ,缺口ⅰ处连接有前被体,前被体的前端开设有缺口ⅱ;
8.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引导杆、主支撑杆和前支撑杆,其中,
9.引导杆固定在床体的左右两侧,引导杆的前端设有能够沿引导杆滑动的滑动件,
10.主支撑杆支撑在主被体上,其呈x形交叉结构且交叉点处为能够弯折的结构,主支撑杆的前端铰接在滑动件上,主支撑杆的后端铰接在引导杆的后端,
11.前支撑杆支撑在前被体上,前支撑杆呈弧形且其左右两端分别铰接在左右两个滑动件上。
12.优选的,所述滑动件上连接有驱动装置。
13.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为电动伸缩杆或者绞盘。
14.优选的,所述引导杆与滑动件之间设有快速锁紧装置。
15.优选的,所述主被体上设有换药口,换药口上设有用于启闭换药口的拉链装置。
16.优选的,所述主被体上设有通道ⅰ,主支撑杆能够活动的插接在通道ⅰ内。
17.优选的,所述前被体上设有通道ⅱ,前支撑杆能够活动的插接在通道ⅱ内。
18.优选的,所述主支撑杆为具有柔韧性的材质。
19.优选的,所述主支撑杆包括杆体和设置在交叉点处的铰接件,杆体连接在铰接件上形成x形结构。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1.1.本实用新型的主被体通过x形交叉设置的主支撑杆支撑,前被体被前支撑杆支撑起来,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被体不接触患者的皮肤,利于患者的康复。
22.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x形交叉设置的主支撑杆,所述主支撑杆为具有柔韧性的材质或者主支撑杆的上端在交叉点处铰接在一起,主支撑杆的前端能够随着滑动件向后移动而将床的前端空出来;并且通过设置前支撑杆呈弧形且其左右两端分别铰接在左右两个滑动件上,使前被体能够向上掀起;方便患者起身和下床。
23.3.本实用新型在主被体上设有换药口,换药口上设有用于启闭换药口的拉链装置,为患者检查和换药时只需打开换药口即可,操作方便,又能减少被子内热量的散失。
24.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主被体上设置通道ⅰ,主支撑杆能够活动的插接在通道ⅰ内,以及,在前被体上设置通道ⅱ,前支撑杆能够活动的插接在通道ⅱ内,主支撑杆和前支撑杆能够方便的与被体组合和拆分,实现方便的取下被体对其进行清洗,满足医院这一特殊环境下需要对被体经常清洗和消毒的要求。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前被体,10.缺口ⅱ,2.主被体,20.缺口ⅰ,21.换药口,3.前支撑杆,4.主支撑杆,5.引导杆,6.滑动件,7.床体。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无接触式被子,包括被体和用于支撑被体中部呈拱起状态的支撑结构,被体与支撑结构的形状相适配。
30.所述被体包括主被体2,主被体2的前端设有缺口ⅰ10,缺口ⅰ10处连接有前被体1,前被体1的前端开设有缺口ⅱ20;
31.具体的,缺口ⅰ10的面积大于缺口ⅱ20的面积,患者躺在本实用新型内时,脖子处于缺口ⅱ20内,头部露在被体的外部。缺口ⅱ20的周缘与患者的脖子之间预留一定的间隙,方便患者转动脖子,而不会散失过多的热量。
32.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引导杆5、主支撑杆4和前支撑杆3。
33.引导杆5固定在床体7的左右两侧,引导杆5的前端设有能够沿引导杆5滑动的滑动件6。引导杆5可以是光滑的杆,相应的,滑动件6可以是套设在引导杆5上的圆环;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实施方式,比如,可以在引导杆5上设置滑轨,滑动件6为与滑轨相配合的滑台。只要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构思的结构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34.主支撑杆4支撑在主被体2上,其呈x形交叉结构且交叉点处为能够弯折的结构,主支撑杆4的前端铰接在滑动件6上,主支撑杆4的后端铰接在引导杆5的后端。具体的,所述主
支撑杆4为具有柔韧性的材质,或者,所述主支撑杆4包括杆体和设置在交叉点处的铰接件,杆体连接在铰接件上形成x形结构。这样,主支撑杆4的前端就可以随着滑动件6向后移动。
35.前支撑杆3支撑在前被体1上,前支撑杆3呈弧形且其左右两端分别铰接在左右两个滑动件6上。这样,前支撑杆3向上旋转,前被体1的前端就可以与床体7之间形成较大的空间。
36.优选的,主被体2上可以设置通道ⅰ,主支撑杆4能够活动的插接在通道ⅰ内。前被体1上可以设置通道ⅱ,前支撑杆3能够活动的插接在通道ⅱ内。可选的,滑动件6和引导杆5上以铰接的方式连接套筒,套筒用于插接主支撑杆4,方便主支撑杆4的安装和拆卸。将主支撑杆4和前支撑杆3分别插接在通道ⅰ和通道ⅱ内,主支撑杆4的端部插在套筒内,前支撑杆3的两端通过销轴枢接在滑动件6上,即完成本实用新型的组装;需要对被体进行清洗时,将主支撑杆4和前支撑杆3端部卸下然后抽取出来即可,使用非常方便。主支撑杆4和前支撑杆3优选为具有柔韧性的材质,取出后方便收纳。
37.患者需要下床时,可以先推动前支撑杆3中部使其向上旋转,前被体1与床之间的空间扩大,方便患者抬起上身,再随着抬起上身,向后推移被体,被体与床前端之间形成适当的空间,就可以起身下床了。可以直接用手来推动被体,这种实施方式下,可以在所述引导杆5与滑动件6之间设置快速锁紧装置,将被体推到预设的位置时,快速锁紧装置将滑动件6固定在引导杆5上;快速锁紧装置可以是凸轮压紧装置或者弹簧销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惯用的装置。
38.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在滑动件6上连接驱动装置。具体的,所述驱动装置为电动伸缩杆或者绞盘。驱动装置向后拉动或推动滑动件6,主被体2前端就随着向后移动,方便患者起身下床。
39.进一步的,所述主被体2上设有换药口21,换药口21上设有用于启闭换药口21的拉链装置。这样,只需拉开拉链,露出患者的局部部位,就可以给患者检查或换药了,避免全部打开被体影响保温效果。
40.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