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手推杆静脉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64632发布日期:2023-03-24 13:53阅读:43来源:国知局
单手推杆静脉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手推杆静脉留置针。


背景技术:

2.过去医护人员通常使用钢针直接插入静脉给患者进行治疗,由于钢针又坚又硬,插入血管内,患者的手臂就不能动作太大,容易带动钢针在血管中移动从而扎破血管,同时钢针留置在血管中容易产生血块和炎症,因此科研人员研发出了可以在血管中留置3天以上的具有特氟龙外套管的静脉留置针。
3.目前,静脉留置针在中国一年的使用量超过3亿支,广泛应用于医护人员给患者打吊针、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等场合,静脉留置针是医院里最为常用的医疗器械之一。
4.然而在使用现有的静脉留置针的过程中,却存在如下问题:
5.一、现有的静脉留置针推针方法为:先使钢针刺入皮肤,再推动钢针伸入血管进而带动留置针的特氟龙外套管进入血管。然而,由于特氟龙外套管本身具有一厚度,因此会在钢针的刺入端和特氟龙外套管的插入端之间于径向形成一台面,该台面会在特氟龙外套管插入血管的过程中形成一定阻力,而为了顺利地将钢针及留置针的特氟龙外套管插入患者的血管,医护人员需要使用一定的力道克服上述阻力进行推针,这就对推针的力度要求和技巧要求较高,稍有不慎便会导致钢针尖直接扎破血管,引起患者的皮下出血,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6.二、同时,由于现有的静脉留置针推针操作要求高,若医护人员的技术不熟练,还容易产生特氟龙外套管扎不进血管的后果,不但造成了静脉留置针的浪费,而且增加了扎针的次数,平添了患者的痛苦。
7.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便成为本实用新型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手推杆静脉留置针。
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手推杆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
10.包括外套管组件、钢针组件、推杆和推杆导引架。
11.所述外套管组件包括针套管和套管座。
12.在水平状态下,所述针套管固设于所述套管座的前端,所述套管座后端的外壁上固设一推杆抵靠板;所述推杆的前端抵靠作用于推杆抵靠板的后端。
13.所述钢针组件包括钢针和手柄部。
14.所述钢针固设于所述手柄部的前端,且钢针沿前后方向穿设于所述针套管中。
15.所述推杆导引架间隔设置于推杆抵靠板的后侧,且推杆导引架的底部固设于所述手柄部的侧壁上;所述推杆导引架的开设有一导引孔,所述推杆沿前后方向穿设于所述导
引孔中。
16.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7.1.上述方案中,所述套管座后端的外壁上固设一推杆抵靠板,且所述推杆的前端抵靠作用于推杆抵靠板的后端。推杆抵靠板的设置便于医护人员使用推杆推动外套管组件时,由于推杆前端的推杆头抵靠在推杆抵靠板上,接触面积的增大能够使得医护人员施加给推杆的力更加有效地传递到外套管组件上。
18.2.上述方案中,所述推杆由杆状本体以及连设于杆状本体前端的推杆头组成,且推杆头的径向宽度大于杆状本体的径向宽度。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增大推杆头与推杆抵靠板两者的接触面积,更有利于推力的传递,使得医护人员在推针的操作过程中,推动推杆的稳定性更加好。
19.3.上述方案中,所述推杆的杆状本体的外侧壁上沿推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数个凹槽或凸起,或其他有助于提升医护人员手部摩擦力的结构,如阻尼纹路等。通过这样的设置,有助于医护人员在使用推杆的时候,避免出现手滑的状况,进而导致钢针尖直接扎破血管或者整个针扎不进血管。
20.4.上述方案中,所述杆状本体与所述导引孔为过盈配合,所述推杆头的径向宽度大于所述导引孔的孔径。通过这样的设置,使推杆能够顺畅地在导引孔中前后运动。同时,在拔出钢针组件的过程中,由于推杆头的径向宽度大于导引孔的孔径,医护人员可以向后移动推杆时,通过推杆头带动推杆导引架向后移动,从而带动钢针组件向后移动,进而退出病患的血管和皮肤。
21.5.上述方案中,所述推杆抵靠板的外缘为圆角矩形。通过这样的设置,使推杆抵靠板的外缘抵靠在病患的皮肤上,进而使静脉留置针的针体更加贴紧病患的皮肤,有利于医护人员推针进入血管的操作更顺利。
22.6.上述方案中,所述推杆抵靠板为环状结构。
23.7.上述方案中,所述推杆抵靠板的径向外缘至外套管组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推杆头的径向外缘至外套管组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的距离。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医护人员在推杆推动特氟龙外套管时更加可靠。
24.8.上述方案中,所述钢针尖是圆锥型或者是多面针型。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钢针尖更容易刺破病患的血管的同时,降低病患的疼痛感。
25.9.上述方案中,所述针套管的前端为倾斜台面。通过这样的设置,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钢针尖更容易刺破病患的血管的同时,降低病患的疼痛感。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27.一种单手推杆静脉留置针,包括外套管组件、钢针组件、推杆和推杆导引架;所述外套管组件包括针套管和套管座;在水平状态下,所述针套管固设于所述套管座的前端,所述套管座后端的外壁上固设一推杆抵靠板;所述推杆的前端抵靠作用于推杆抵靠板的后端;所述钢针组件包括钢针和手柄部;所述钢针固设于所述手柄部的前端,且钢针沿前后方向穿设于所述针套管中;所述推杆导引架间隔设置于推杆抵靠板的后侧,且推杆导引架的底部固设于所述手柄部的侧壁上;所述推杆导引架的开设有一导引孔,所述推杆沿前方方向穿设于所述导引孔中。本实用新型通过推杆推动特氟龙外套管进入血管,解决了现有静脉留置针存在的操作复杂,容易扎破血管,病人痛苦的问题。
28.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29.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手柄部上增设推杆和推杆导引架,搭配设置在套管座后端外壁上的推杆抵靠板,通过推杆带动特氟龙外套管代替钢针带动特氟龙外套管进入血管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过去需要使用钢针带动特氟龙外套管插入血管的操作,大大减少了医护人员推针操作时出现刺破血管引起皮下出血的可能性,同时减轻了病患的痛苦。
30.2.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大推杆头与推杆抵靠板的接触面积,提高推杆推动特氟龙外套管的可靠性。同时在推杆的杆状本体的外侧壁上间隔设置数个凹槽,增强了医护人员推针过程中的手部摩擦力,更有利于推针的顺利进行,不但减少出现特氟龙外套管扎不进血管的可能性,而且减少了静脉留置针的材料浪费,还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31.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32.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33.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视图;
34.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35.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推杆的结构示意图;
36.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套管组件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37.以上附图中:1.外套管组件;2.针套管;3.套管座;4.推杆抵靠板;5.针套管头;6.钢针组件;7.钢针;8.钢针尖;9.手柄部;10.推杆导引架;11.导引孔;12.推杆;12a.杆状本体;12b.推杆头;13.凹槽;14.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39.以下将以图式及详细叙述对本案进行清楚说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案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案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案的精神与范围。
40.本文的用语只为描述特定实施例,而无意为本案的限制。单数形式如“一”、“这”、“此”、“本”以及“该”,如本文所用,同样也包含复数形式。
41.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案,其仅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
42.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连接”或“定位”,均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直接作实体接触,或是相互间接作实体接触,亦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操作或动作。
43.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44.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词(terms),除有特别注明外,通常具有每个用词使用在此领域中、在本案内容中与特殊内容中的平常意义。某些用以描述本案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案描述上额外的引导。
45.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前”、“后”、“上”、“下”、“左”、“右”等,均为方向性用词,在本案中仅为说明各结构之间位置关系,并非用以限定本案保护方案及实际实施时的具体方向。
46.实施例:一种单手推杆静脉留置针
47.参见附图1至附图5所示,该单手推杆静脉留置针包括外套管组件1、钢针组件6、推杆12和推杆导引架10;
48.所述外套管组件1包括针套管2和套管座3;
49.在水平状态下,所述针套管2固设于所述套管座3的前端,所述套管座3后端的外壁上固设一推杆抵靠板4,该推杆抵靠板4的厚度是2-3毫米,宽度是3-4毫米。所述推杆抵靠板4的外缘为圆角矩形。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在医护人员使用过程中使推杆抵靠板4的外缘抵靠在病患的皮肤上,进而使静脉留置针的针体更加贴紧病患的皮肤,有利于医护人员推针的操作更顺利。所述推杆12的前端抵靠作用于推杆抵靠板4的后端;推杆抵靠板4的设置便于医护人员使用推杆12推动外套管组件1时,由于推杆12前端的推杆头12b抵靠在推杆抵靠板4上,接触面积的增大能够使得医护人员施加给推杆12的力更加有效地传递到外套管组件1上。
50.所述钢针组件6包括钢针7和手柄部9;
51.所述钢针7固设于所述手柄部9的前端,且钢针7沿前后方向穿设于所述针套管2中;
52.所述推杆导引架10间隔设置于推杆抵靠板4的后侧,且推杆导引架10的底部固设于所述手柄部9的侧壁上;所述推杆导引架10的宽度约为整个静脉留置针针体的1/3宽度,厚度约为3-5毫米。
53.所述推杆导引架10的开设有一导引孔11,该导引孔11长度约为3-4毫米,宽度约为2-2.5毫米,所述推杆12沿前后方向穿设于所述导引孔11中。
54.所述推杆12由杆状本体12a以及连设于杆状本体12a前端的推杆头12b组成,且推杆头12b的径向宽度大于杆状本体12a的径向宽度。所述杆状本体12a的径向平面的长度约为约3-4毫米,宽度约为2-2.5毫米,所述杆状本体12a的前后方向的整体长度约为20-25毫米。
55.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增大推杆头12b与推杆抵靠板4两者的接触面积,使得医护人员在推针的操作过程中,推动推杆12的稳定性更加好。同时,在拔出钢针组件6的过程中,由于推杆头12b的径向宽度大于导引孔11的孔径,医护人员可以向后移动推杆12时,通过推杆头12b带动推杆导引架10向后移动,从而带动钢针组件6向后移动,进而使钢针7退出病患的血管和皮肤。
56.所述推杆12的杆状本体12a的外侧壁上沿推杆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数个凹槽13,所述凹槽13的形状为斜齿状凹槽。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增大推杆头12b与推杆抵靠板4两者的接触面积,使得医护人员在推针的操作过程中,推动推杆12的稳定性更加好。
57.推杆头12b的径向外缘至外套管组件1长度方向的中心线的距离小于所述推杆抵靠板4的径向外缘至外套管组件1长度方向的中心线的距离.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医护人员在推动推杆12的同时带动外套管组件1向前移动的操作更加可靠。
58.所述杆状本体12a与所述导引孔11为过盈配合,所述推杆头12b的径向宽度大于所述导引孔11的孔径。通过这样的设置,使推杆12能够顺畅地在导引孔11中前后运动。
59.所述钢针尖8是单斜面针型,所述针套管2的前端,即针套管头5为倾斜台面。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钢针尖8更容易刺破病患的血管的同时,降低病患的疼痛感。
60.现就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工作原理总结如下:
61.医护人员将静脉留置针的整个针体放置于病患的皮肤上方,将所述推杆抵靠板4靠近病患皮肤的一外侧贴紧病患皮肤,先用手向前推动手柄部9,钢针组件6向前移动,同时钢针组件6带着外套管组件1向前移动,钢针7及针套管2穿过皮肤及血管壁;当医护人员见到回血,向前推动推杆12,推杆头12b抵靠作用于推杆抵靠板4的后端,带动外套管组件1向前移动,将针套管2推入血管中,一直到针套管2进入血管一半或完全为止;最后向后移动手柄部9,将钢针组件6拔出,完成静脉留置针的插入操作。
62.下面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情况以及结构变化作如下说明:
63.1.以上实施例中,所述推杆抵靠板4的外缘为圆角矩形,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所述推杆抵靠板4的外缘还可以为圆形或者四边形等,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并接受的。
64.2.以上实施例中,推杆头12b的径向外缘至外套管组件1长度方向的中心线的距离小于所述推杆抵靠板4的径向外缘至外套管组件1长度方向的中心线的距离,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所述推杆头12b的径向外缘至外套管组件1长度方向的中心线的距离还可以等于所述推杆抵靠板4的径向外缘至外套管组件1长度方向的中心线的距离,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并接受的。
65.3.以上实施例中,所述推杆12的杆状本体12a的外侧壁上沿推杆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数个凹槽13,该凹槽13的形状为斜齿状凹槽。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如附图6所示,还可以设置为数个凸起14或其他有助于提升医护人员手部摩擦力的结构,如阻尼纹路等。所述凹槽13或凸起14的形状可以为锯齿形或者圆弧形等,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并接受的。
66.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