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中药熏蒸肩部的垫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30048发布日期:2022-10-05 01:41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中药熏蒸肩部的垫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垫单,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中药熏蒸肩部的垫单。


背景技术:

2.中药熏蒸治疗是利用不同的中药配方配以适度的温热刺激通过通经、活血、化瘀等作用以辅助治疗各类慢性组织损伤的一种常用治疗方法,药物蒸汽通过皮肤表层吸收、角质层渗透和真皮层转运进入血液循环而发挥药效。常用于肩关节等慢性损伤的综合治疗。
3.改良后的中药熏蒸治疗先用恒温箱加热,中药包内无药液,只留下药渣,中药包为无纺布材质,不影响药效的渗透。
4.加热后的中药包放在垫单里,垫单贴在患者皮肤上,给肩背部熏蒸;上述垫单由于将中药包放置于垫单里,中药包与患者皮肤之间增加了一层隔层,会影响其药效的渗透,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
5.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用于中药熏蒸肩部的垫单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中药熏蒸肩部的垫单,中药包可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且中药包仍可固定于垫单上。
7.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中药熏蒸肩部的垫单,包括垫单本体,所述垫单本体设置有用于固定中药包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布,所述限位布的四周与所述垫单本体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布开设有用于露出所述中药包熏蒸处的窗口,所述限位布与所述垫单本体相配合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中药包外周的容纳槽。通过这样的设计,限位布开设有窗口,以便中药包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减少了隔层,中药的药效可直接作用于患者身上。
8.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限位布与所述垫单本体相对的一面和/或所述垫单本体与所述限位布相对的一面设置有粘贴层,所述粘贴层的表面设置有离型层。通过这样的设计,中药包被粘贴固定于限位布与垫单本体之间,避免了中药包意外掉落。
9.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离型层设置有便于将所述离型层撕下的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凸出设置于所述限位布外。通过这样的设计,便于医护人员将离型层撕下,提高医护人员操作的便捷性。
10.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限位布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组所述限位布密布于所述垫单本体的熏蒸部。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根据患者实际需要熏蒸的位置,将中药包放置于相应的限位布内,提高治疗效果。
11.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中药包设置有与所述粘贴层粘接配合的凸边。通过这样的设计,中药包固定更为牢固。
12.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粘贴层设置于所述限位布的上侧边以及左右侧边。通过
这样的设计,限位布的下侧边无粘贴层,限位布的下侧边与垫单本体形成容腔,当中药包发生意外破损时,中药渣可掉落收集于容腔内,从而避免了中药渣掉落于地上或患者身上。
13.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垫单本体固定设置有便于患者穿戴的肩带。通过这样的设计,肩带有益于将垫单本体固定于患者身上,避免垫单本体的脱落。
14.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垫单本体设置有用于将其贴合于患者肩背部的固定组件。通过这样的设计,垫单本体可以与患者皮肤更贴合。
15.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垫单本体两侧的日字扣以及调节带。通过这样的设计,调节带与日字扣的配合可以调整垫单本体与患者接触的松紧,根据患者的体型使垫单本体与患者皮肤贴合;作为等效替换,固定组件还可以是魔术贴等结构,魔术贴的毛部以及刺部分别固定在垫单本体的两侧。
16.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垫单本体设置有保温层。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避免温热的中药包降温过快,而导致熏蒸效果不理想。
1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用于中药熏蒸肩部的垫单结构合理,通过在限位布上开设窗口,使中药包可以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中药的药效直接作用于患者身上;与现有技术相比,避免了隔层对药效渗透的影响,提高了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中药熏蒸肩部的垫单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中药熏蒸肩部的垫单实施例1的侧视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中药熏蒸肩部的垫单实施例1中图2沿a-a的剖视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中药熏蒸肩部的垫单实施例2限位布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中药熏蒸肩部的垫单实施例2限位布的结构示意图(另一视角);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中药熏蒸肩部的垫单实施例2中药包与限位布相粘接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用于中药熏蒸肩部的垫单实施例2中图6的爆炸示意图;
25.图中:1、垫单本体;11、肩带;12、日字扣;13、调节带;14、保温层;2、限位布;21、窗口;3、容纳槽;4、粘贴层;5、离型层;51、凸出部;6、中药包;61、凸边。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竖直”、“顶”、“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8.实施例1
29.如图1-3所示,实施例1的用于中药熏蒸肩部的垫单,包括垫单本体1,所述垫单本体1设置有用于固定中药包6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布2,所述限位布2的四周与所述垫单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布2开设有用于露出所述中药包6熏蒸处的窗口21,所述限位布2与所述垫单本体1相配合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中药包6外周的容纳槽3。
30.所述限位布2设置有若干组,若干组所述限位布2密布于所述垫单本体1的熏蒸部。
31.所述垫单本体1固定设置有便于患者穿戴的肩带11。
32.所述垫单本体1设置有用于将其贴合于患者肩背部的固定组件。
33.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垫单本体1两侧的日字扣12以及调节带13。
34.所述垫单本体1设置有保温层14。
35.实施例1的使用方式为:根据患者实际需要熏蒸的部位,将一个中药包6(中药包6提前通过恒温箱加热,且中药包6内无药液,只余药渣)或若干个中药包6放置于相应的限位布2内,中药包6被限位布2包裹,且窗口21将中药包6的熏蒸处漏出;
36.将垫单本体1穿戴于患者身上,患者手臂穿过肩带11,垫单本体1通过肩带11固定于患者肩上,随后调节带13穿设于日字扣12中,通过调节带13调节松紧,使垫单本体1贴合于患者皮肤上。
37.实施例2
38.如图4-7所示,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限位布2与所述垫单本体1相对的一面设置有粘贴层4,所述粘贴层4的表面设置有离型层5。
39.所述离型层5设置有便于将所述离型层5撕下的凸出部51,所述凸出部51凸出设置于所述限位布2外。
40.所述中药包6设置有与所述粘贴层4粘接配合的凸边61。
41.所述粘贴层4设置于所述限位布2的上侧边以及左右侧边。
4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使用区别为:将相应限位布2上的离型层5通过凸出部51撕下,将中药包6放置于容纳槽3内,凸边61被粘贴层4粘贴固定,从而避免了中药包意外发生移动掉落;
43.限位布2的下侧边无粘贴层4,则限位布2的下侧边与垫单本体1相配合形成容腔,当中药包6意外破损时,中药渣可掉落于容腔内,从而避免了中药渣掉落于地上。
4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