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的分光棱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51889发布日期:2022-09-27 21:34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的分光棱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元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的分光棱镜。


背景技术:

2.荧光内窥镜能够使不易观察的病变或病变前部位可视化的设备,获得成像的方法包括使用注射外源染料(感光剂)和探测细胞自身发射荧光。外源染料可以有选择性地标记癌症病变部位,并产生特定波长的荧光效应。荧光内窥镜工作光谱在400-900nm的范围,除了能够提供人体组织表层的图像外,还能同时实现表层以下组织的荧光显影(如胆囊管、淋巴管和血管显影),对术中精准定位和降低手术风险起到关键的作用。
3.荧光内窥镜摄像系统核心功能为同时采集可见光图像和荧光图像。现有的分光棱镜只能将1路光分为2路,并不能过滤所需的荧光波段。而由于荧光波段和激发光波段相近,如果无法滤掉反射的激发光将严重影响荧光成像的准确性,导致医生无法对精确定位病患部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的分光棱镜,用于解决现有分光器件成像的准确性不足,导致无法准确定位病患部位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的分光棱镜,包括入射面、顶面、底面和分光面,所述顶面与底面平行,所述入射面与顶面相邻且垂直于顶面,所述分光面分别与所述顶面和底面相邻,所述分光面与底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分光棱镜还包括可见光胶合面和荧光胶合面,所述可见光胶合面与入射面、底面相邻,且与底面的夹角为钝角,所述荧光胶合面与底面、顶面相邻,且垂直于底面,所述荧光胶合面和入射面在所述分光面的两侧,所述荧光胶合面上设有滤光片。
7.进一步地,所述入射面上镀有红外增透膜。
8.进一步地,所述红外增透膜的波长截止范围为380-1000纳米。
9.进一步地,所述滤光片的波长截止范围为800-1000纳米。
10.进一步地,所述分光面与底面的夹角为53度。
11.进一步地,所述可见光胶合面与底面的夹角为164度。
12.实用新型内容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实用新型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在现有分光棱镜的基础上,增加了增透膜和滤光片,并对分光面的角度做了修改,既可以增加荧光的进光量,又能滤掉反射的激发光,可以准确的捕捉可见光和荧光图像,提高了可见光和荧光的图像质量,便于医生准确定位病患部位。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分光棱镜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红外增透膜、2入射面、3滤波片、4荧光胶合面、5可见光胶合面、6分光面、7顶面、8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应当注意,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实用新型。
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的分光棱镜,包括入射面2、顶面3、底面7和分光面6,所述顶面7与底面8平行,所述入射面2与顶面7相邻且垂直于顶面7,所述分光面6分别与所述顶面7和底面8相邻,所述分光面6与底面8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分光棱镜还包括可见光胶合面5和荧光胶合面4,所述可见光胶合面5与入射面2、底面8相邻,且与底面8的夹角为钝角,所述荧光胶合面4与底面8、顶面7相邻,且垂直于底面8,所述荧光胶合面4和入射面2在所述分光面6的两侧。
19.所述入射面2上镀有红外增透膜1,红外增透,1的波长截止范围为380-1000纳米。
20.所述荧光胶合面4上设有滤光片3,所述滤光,3的波长截止范围为800-1000纳米。
21.所述分光面与底面的夹角为53度。
22.所述可见光胶合面与底面的夹角为164度。
23.复合光线经红外增透膜由入射面2进入分光棱镜后,包含可见光和荧光信号的复合光在分光面6分为两束光,一束光通过可见光相机胶合面5进入可见光相机;另一束光通过荧光相机胶合面4和滤光片3进入荧光相机,800nm-1000nm以上波段可以透过。
24.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的分光棱镜,包括入射面、顶面、底面和分光面,所述顶面与底面平行,所述入射面与顶面相邻且垂直于顶面,所述分光面分别与所述顶面和底面相邻,其特征是,所述分光面与底面的夹角为锐角,所述分光棱镜还包括可见光胶合面和荧光胶合面,所述可见光胶合面与入射面、底面相邻,且与底面的夹角为钝角,所述荧光胶合面与底面、顶面相邻,且垂直于底面,所述荧光胶合面和入射面在所述分光面的两侧,所述荧光胶合面上设有滤光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的分光棱镜,其特征是,所述入射面上镀有红外增透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适用于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的分光棱镜,其特征是,所述红外增透膜的波长截止范围为380-1000纳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的分光棱镜,其特征是,所述滤光片的波长截止范围为800-1000纳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的分光棱镜,其特征是,所述分光面与底面的夹角为53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的分光棱镜,其特征是,所述可见光胶合面与底面的夹角为164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的分光棱镜,包括入射面、顶面、底面和分光面,顶面与底面平行,入射面与顶面相邻且垂直于顶面,分光面分别与所述顶面和底面相邻,分光面与底面的夹角为锐角,分光棱镜还包括可见光胶合面和荧光胶合面,可见光胶合面与入射面、底面相邻,且与底面的夹角为钝角,荧光胶合面与底面、顶面相邻,且垂直于底面,荧光胶合面和入射面在分光面的两侧,荧光胶合面上设有滤光片。本实用新型在现有分光棱镜的基础上,增加了增透膜和滤光片,对分光面的角度做了修改,既增加了荧光的进光量,又滤掉反射的激发光,提高了可见光和荧光的图像质量,便于医生准确定位病患部位。医生准确定位病患部位。医生准确定位病患部位。


技术研发人员:杨聪 许德冰 赵容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显微智能科技(湖南)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09
技术公布日:2022/9/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