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下肢约束带

文档序号:31655578发布日期:2022-09-27 22:13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下肢约束带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童下肢约束带。


背景技术:

2.约束是指使用任何物理或机械性设备、材料或工具附加在或临近于患者的身体,患者不能轻易将其移除,限制其自由活动或使患者不能正常接近自己的身体。临床上保护性约束使用普遍,保护性约束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护理操作行为,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患者自身安全并保证其能顺利进行治疗与康复,防止自伤及伤害他人的有效措施。
3.在当今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儿童患者由于缺乏自控能力,往往容易导致治疗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儿童患者的安全管理已经引起了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其约束效果对患者疾病的恢复有直接影响,若约束不当可能会给患者及家属增加不必要的痛苦与负担。儿童患者常发生易怒、躁动不安的状况,如若不控制好儿童患者的下肢,则即容易出现儿童患者不受控制乱踢乱动的现象,容易导致儿童患者的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技术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童下肢约束带。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儿童下肢约束带,包括连接部、下肢约束部、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所述下肢约束部包括第一约束部和第二约束部,所述第一约束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左端,所述第一连接带设置在所述第一约束部的左端,所述第一连接带远离所述第一约束部的一端逐步变窄,所述第二约束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右端,所述第二连接带设置在所述第二约束部的右端,所述第二连接带远离所述第二约束部的一端逐步变窄,所述连接部的左端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一连接带相匹配,所述连接部的右端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带相匹配。
7.优选地,所述第一约束部和所述第二约束部均包括第一包裹层和第二包裹层,所述第一包裹层和第二包裹层之间设有加厚棉垫,所述第一包裹层、第二包裹层和加厚棉垫通过缝合连接固定。
8.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前端面设有第一魔术贴面,所述第二连接带的后端面设有第二魔术贴面,所述第一魔术贴面和第二魔术贴面相匹配。
9.优选地,所述连接部设有两个所述第一穿孔和两个所述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二穿孔等间距地设置在所述连接部。
10.优选地,所述第一包裹层和第二包裹层的材质均为透气性布料。
1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儿童下肢约束带,其有益效果在于,其在治疗时能约束儿童患者的下肢,可避免其下肢乱动影响治疗,确保不会造成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加厚棉垫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加厚棉垫的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包括:10、连接部;11、第一穿孔;12、第二穿孔;20、第一约束部;21、加厚棉垫;22、第一包裹层;23、第二包裹层;30、第二约束部; 40、第一连接带;41、第一魔术贴面;50、第二连接带;51、第二魔术贴面。
具体实施方式
17.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童下肢约束带,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18.参见附图的图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 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加厚棉垫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加厚棉垫的结构示意图。
19.第一实施例。
2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儿童下肢约束带,包括连接部10、下肢约束部、第一连接带40和第二连接带50,所述下肢约束部包括第一约束部20和第二约束部 30,所述第一约束部20设置在所述连接部10的左端,所述第一连接带40设置在所述第一约束部20的左端,所述第一连接带40远离所述第一约束部20 的一端逐步变窄,所述第二约束部30设置在所述连接部10的右端,所述第二连接带50设置在所述第二约束部30的右端,所述第二连接带50远离所述第二约束部30的一端逐步变窄,所述连接部10的左端设有第一穿孔11,所述第一穿孔11与所述第一连接带40相匹配,所述连接部10的右端设有第二穿孔 12,所述第二穿孔12与所述第二连接带50相匹配。
21.所述第一约束部20和所述第二约束部30均包括第一包裹层22和第二包裹层23,所述第一包裹层22和第二包裹层23之间设有加厚棉垫21,所述第一包裹层22、第二包裹层23和加厚棉垫21通过缝合连接固定。
22.所述第一连接带40的前端面设有第一魔术贴面41,所述第二连接带的后端面设有第二魔术贴面51,所述第一魔术贴面41和第二魔术贴面51相匹配。通过所述第一魔术贴面41和第二魔术贴面51的贴合,将第一连接带40和第二连接带50固定在床底下,可免于打结,更加方便。
23.所述连接部10设有两个所述第一穿孔11和两个所述第二穿孔12,所述第一穿孔11和所述第二穿孔12等间距地设置在所述连接部10。
24.所述第一包裹层22和第二包裹层23的材质均为透气性布料。
25.工作原理:首先,将儿童下肢约束带放在床上,将儿童患者的下肢放在儿童下肢约束带上,将所述第一约束部20包在患者的左下肢上,再将所述第一连接带40穿过所述第一穿孔11,并所述第二约束部30包在患者的右下肢上,再将所述第二连接带50穿过所述第二穿孔12,调整好下肢的松紧程度,再将所述第一连接带40和第二连接带50穿到床底,并将所述第一连接带40和第二连接带50绑在一起,并打结固定。将儿童下肢约束带固定好以后,可
以有效地放置儿童下肢乱踢乱动,能够保证对患者的治疗不容易收到影响。所述加厚棉垫21能够保护好儿童患者的膝盖或腿部关键部位,避免将儿童患者勒疼,保证了舒适性。所述第二穿孔12和第二穿孔12各设置有两个,便于调节所述第一连接带40和第二连接带50穿插,确保加厚棉垫21能够保护好儿童患者的膝盖或腿部关键部位,确保能应对不同身材的患者,甚至能给到成年人使用。采用透气性布料能够确保不会讲儿童患者的下肢不会由于包裹的不透气而导致皮肤溃烂,造成不必要的二次伤害。
26.第二实施例。
2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儿童下肢约束带,包括连接部10、下肢约束部、第一连接带40和第二连接带50,所述下肢约束部包括第一约束部20和第二约束部 30,所述第一约束部20设置在所述连接部10的左端,所述第一连接带40设置在所述第一约束部20的左端,所述第一连接带40远离所述第一约束部20 的一端逐步变窄,所述第二约束部30设置在所述连接部10的右端,所述第二连接带50设置在所述第二约束部30的右端,所述第二连接带50远离所述第二约束部30的一端逐步变窄,所述连接部10的左端设有第一穿孔11,所述第一穿孔11与所述第一连接带40相匹配,所述连接部10的右端设有第二穿孔 12,所述第二穿孔12与所述第二连接带50相匹配。
28.所述第一约束部20和所述第二约束部30均包括第一包裹层22和第二包裹层23,所述第一包裹层22和第二包裹层23之间设有加厚棉垫21,所述第一包裹层22、第二包裹层23和加厚棉垫21通过缝合连接固定。
29.所述第一连接带40的前端面设有第一魔术贴面41,所述第二连接带的后端面设有第二魔术贴面51,所述第一魔术贴面41和第二魔术贴面51相匹配。
30.所述连接部10设有两个所述第一穿孔11和两个所述第二穿孔12,所述第一穿孔11和所述第二穿孔12等间距地设置在所述连接部10。
31.所述第一包裹层22和第二包裹层23的材质均为透气性布料。
32.工作原理:
33.本实施例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不需要将所述第一连接带40和第二连接带50穿到床底,并将所述第一连接带40和第二连接带50绑在一起,并打结固定。而是通过所述第一魔术贴面41和第二魔术贴面51的贴合,将第一连接带40和第二连接带50固定在床底下,可免于打结,更加方便。
34.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涉及的布料的选型、第一魔术贴面和第二魔术贴面等技术特征应被视为现有技术,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用新型点所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
35.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