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静脉输液用手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75671发布日期:2022-12-17 09:53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科静脉输液用手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静脉输液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儿科静脉输液用手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将大量的液体、电解质或血液由静脉注入称之为静脉输液法,因注射的部位与输液的不同,可分为外周静脉输液、中心静脉输液、高营养输液与输血等,在对儿童进行输液时,为了避免乱动导致针头脱落,一般会使用儿科静脉输液用手部固定装置来加固儿童的手臂,现有的儿科静脉输液用手部固定装置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日常的使用需求,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现有的儿科静脉输液用手部固定装置一般是通过两根弹性绑扎带来进行固定的,绑扎带在使用时需要手腕紧密贴合在座位扶手上,手腕完全无法活动,灵活性较差,儿童想要挣脱时容易磨伤手腕,且儿童的身高差距较大,较高的儿童与较矮的儿童的手腕位置也不相同,无法根据手腕的位置对绑扎带的位置进行调整,装置的便捷性不强,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儿科静脉输液用手部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儿科静脉输液用手部固定装置,通过设置的调节结构等,使固定带的位置能够在弹性绳的限制下进行调整,避免了绑扎带在使用时需要手腕紧密贴合在座位扶手上,手腕完全无法活动,灵活性较差,儿童想要挣脱时容易磨伤手腕,且儿童的身高差距较大,较高的儿童与较矮的儿童的手腕位置也不相同,无法根据手腕的位置对绑扎带的位置进行调整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科静脉输液用手部固定装置,包括座位扶手和固定带,所述座位扶手内部设置有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设置在座位扶手内部的外壳、设置在外壳内壁两侧表面上的两组第一转轴、设置在第一转轴内侧表面上的转杆、设置在转杆内侧表面上的齿轮、缠绕设置在转杆表面上的第一扭力弹簧、设置在两组齿轮之间的缠绕辊轴、缠绕在缠绕辊轴表面上的弹性绳和设置在两组弹性绳末端上的束绳夹,所述束绳夹顶端设置有固定带;
6.所述外壳顶端表面开设有与弹性绳相互配合的槽孔,所述槽孔的内壁直径小于束绳夹的外壁直径。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齿轮表面皆开设有若干组弧形孔。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扭力弹簧的一端皆设置在第一转轴内侧表面上,所述第一扭力弹簧的另一端皆设置在齿轮外侧表面上。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壳顶端设置有两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外壳顶端前后两侧表面上的两组铰接件、设置在铰接件内部的第二转
轴、套设在第二转轴表面上的连接杆、缠绕设置在第二转轴表面上的第二扭力弹簧、设置在连接杆外侧末端上的按压板和设置在连接杆内侧底端上的齿牙,所述齿牙皆贯穿外壳顶端表面并与齿轮相互啮合。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转轴皆设置为圆柱形,所述连接杆表面皆开设有与第二转轴相互配合的通孔。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扭力弹簧的一端皆设置在铰接件内壁表面上,所述第二扭力弹簧的另一端皆设置在连接杆外侧表面上。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按压板表面皆设置有防滑纹路。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4.1、通过设置的调节结构等,有效避免了绑扎带在使用时需要手腕紧密贴合在座位扶手上,手腕完全无法活动,灵活性较差,儿童想要挣脱时容易磨伤手腕,且儿童的身高差距较大,较高的儿童与较矮的儿童的手腕位置也不相同,无法根据手腕的位置对绑扎带的位置进行调整的问题,通过拉动固定带,使固定带通过束绳夹带动两组弹性绳移动,弹性绳带动缠绕辊轴转动,使缠绕辊轴通过齿轮带动转杆在第一转轴的限制下转动,齿轮转动产生弹性形变,弹性绳的位置延长,固定带的位置随之调整,从而达到对固定带的位置进行调整,并使固定带能够进行小幅的调整的目的,提高了装置的便捷性;
15.2、通过设置的限位结构等,有效避免了当患者意识模糊时,可能会发生肌肉抽搐导致手臂从扶手上移开并自然垂落,无法牢固固定手腕的问题,通过按压按压板,使按压板带动连接杆在第二转轴的限制下转动,连接杆带动齿牙从齿轮内移出,固定带能够调整位置,调整完成后再松开按压板,第二扭力弹簧在弹性形变恢复的拉动下带动齿牙插入齿轮内部,齿轮无法转动,固定带的位置无法调整,从而达到对固定带的位置进行锁定的目的,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缠绕辊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地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b处地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其中:1、座位扶手;2、固定带;3、调节结构;31、外壳;32、第一转轴;33、转杆;34、齿轮;35、第一扭力弹簧;36、缠绕辊轴;37、弹性绳;38、束绳夹;4、限位结构;41、铰接件;42、第二转轴;43、连接杆;44、第二扭力弹簧;45、按压板;46、齿牙。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
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4.实施例:
25.请参阅图1-图6,一种儿科静脉输液用手部固定装置,包括座位扶手1和固定带2,座位扶手1内部设置有调节结构3,调节结构3包括设置在座位扶手1内部的外壳31、设置在外壳31内壁两侧表面上的两组第一转轴32、设置在第一转轴32内侧表面上的转杆33、设置在转杆33内侧表面上的齿轮34、缠绕设置在转杆33表面上的第一扭力弹簧35、设置在两组齿轮34之间的缠绕辊轴36、缠绕在缠绕辊轴36表面上的弹性绳37和设置在两组弹性绳37末端上的束绳夹38,束绳夹38顶端设置有固定带2;
26.外壳31顶端表面开设有与弹性绳37相互配合的槽孔,槽孔的内壁直径小于束绳夹38的外壁直径。
27.当手腕拉动固定带2时,固定带2通过束绳夹38拉动两组弹性绳37,使弹性绳37带动缠绕辊轴36转动,缠绕辊轴36带动齿轮34转动,使齿轮34带动转杆33在第一转轴32的限制下转动,齿轮34配合第一转轴32拉动第一扭力弹簧35产生弹性形变,手腕停止拉动固定带2后,第一扭力弹簧35弹性形变恢复,使齿轮34在第一扭力弹簧35的拉动下带动缠绕辊轴36转动,缠绕辊轴36带动弹性绳37收回,固定带2复位。
28.在其他实施例中,齿轮34表面皆开设有若干组弧形孔;
29.通过该设计,使齿轮34的重量减轻,从而达到减轻带动齿轮34转动所需要的外力的目的。
30.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扭力弹簧35的一端皆设置在第一转轴32内侧表面上,第一扭力弹簧35的另一端皆设置在齿轮34外侧表面上;
31.通过该设计,使齿轮34在转动时能够拉动第一扭力弹簧35在第一转轴32的限制下产生形变,从而达到使第一扭力弹簧35能够通过弹性形变恢复带动齿轮34复位的目的。
32.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壳31顶端设置有两组限位结构4,限位结构4包括设置在外壳31顶端前后两侧表面上的两组铰接件41、设置在铰接件41内部的第二转轴42、套设在第二转轴42表面上的连接杆43、缠绕设置在第二转轴42表面上的第二扭力弹簧44、设置在连接杆43外侧末端上的按压板45和设置在连接杆43内侧底端上的齿牙46,齿牙46皆贯穿外壳31顶端表面并与齿轮34相互啮合;
33.当需要对固定带2的位置进行固定时,通过按压按压板45,使按压板45带动连接杆43在第二转轴42的限制下转动,连接杆43拉动第二扭力弹簧44产生弹性形变,使连接杆43带动齿牙46从齿轮34内部移出,齿牙46不再对齿轮34的位置进行限制,使齿轮34能够正常转动,固定带2移动至合适位置处后,再松开按压板45,按压板45停止带动连接杆43拉动第二扭力弹簧44,第二扭力弹簧44弹性形变恢复,使连接杆43重新带动齿牙46插入齿轮34内部,齿轮34在齿牙46的限制下无法转动,固定带2的为被固定。
34.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转轴42皆设置为圆柱形,连接杆43表面皆开设有与第二转轴42相互配合的通孔;
35.通过该设计,使连接杆43能够通过表面开设的圆孔在第二转轴42表面上转动,从而达到调整连接杆43的角度并限制连接杆43的位置的目的。
36.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扭力弹簧44的一端皆设置在铰接件41内壁表面上,第二扭
力弹簧44的另一端皆设置在连接杆43外侧表面上;
37.通过该设计,使连接杆43在第二转轴42表面转动时能够配合铰接件41拉动第二扭力弹簧44产生弹性形变,从而达到通过第二扭力弹簧44的弹性形变恢复带动连接杆43自动复位的目的。
38.在其他实施例中,按压板45表面皆设置有防滑纹路;
39.通过该设计,使医护人员在按压按压板45表面时手指与按压板45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达到避免在按压按压板45的过程中滑脱的目的。
40.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