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膝部的可调节保暖约束带

文档序号:33687210发布日期:2023-03-31 13:10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定膝部的可调节保暖约束带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固定膝部的可调节保暖约束带。


背景技术:

2.手术室常常采取四肢约束带(传统约束带)来约束患者,经临床实验证明,病人使用传统的约束带时常常会固定不牢,非常容易发生滑脱,患儿的活动会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出现手术意外。
3.儿科手术,手术时需脱去患儿的衣裤,肢体的大量暴露,年龄小的患儿皮肤表面积相对较大,血流丰富,易于失热,另外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没有完全,调节功能不全;皮下脂肪组织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其熔点高;能量贮备少,产热不足;当环境温度低,保暖措施不够,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极易发生低体温,而且手术中患儿皮肤的大面积暴露,皮肤消毒,术中静脉输液、输血及胸腔长时间暴露等,这一系列的因素都会引起体热的丢失而使体温下降,而形成新生儿硬肿症,由此可见术中双下肢的保暖是非常重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在手术时固定患者的同时,起到保温效果的固定膝部的可调节保暖约束带。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固定膝部的可调节保暖约束带,包括包裹于左腿膝盖上的第一约束带以及包裹于右腿膝盖上的第二约束带,第一约束带与第二约束带,第一约束带与第二约束带内设置有保温层,第一约束带和第二约束带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固定连接,第一约束带上设置有可与外界杆体进行卡接的第一卡勾结构,第二约束带上设置有可与外界杆体进行卡接的第二卡勾结构。
6.本技术方案相比于现有的约束带,本设计方案的第一约束带以及第二约束带内部均加设了保温层,该保温层可有效对患儿肌肤表面起到保温效果,防止患儿失热。而设置于第一约束带和第二约束带外侧壁上的第一卡勾结构和第二卡勾结构可有效将第一约束带与第二约束带固定于患儿所躺的病床两侧的扶手连杆上。同时由于第一约束带与第二约束带之间通过第一布带进行连接。因此当第一卡勾结构卡勾于外界连杆上时,在第一卡勾结构与第一布带的联合作用下可对患儿的左腿膝盖所在的位置进行固定。同理当第二卡勾结构卡勾于外界连杆上时,在第二卡勾结构与第一布带的联合作用下可对患儿右腿膝盖所在的位置进行固定。
7.作为一种优选:保温层包括设置于第一约束带、第二约束带与人体肌肤相接触一侧端面上的丝绵层,丝绵层与人体肌肤相接触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石墨烯纤维层。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约束带以及第二约束带的内侧面上设置有3mm厚的丝绵,丝绵质地柔软,即便长时间的捆绑也不会影响使用者正常的血液循环,同时不易造成患者皮肤的擦伤。而设置于
丝绵表面的石墨烯纤维,能够很好的反射人体热量,将热能穿透人体皮肤表面,锁定患者关节热量,从而起到良好的保暖效果。
8.作为一种优选:第一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一约束带与第二约束带之间的第一布带,第一布带一端通过针线缝合于第一约束带外侧壁上,第一布带远离第一约束带一端通过针线缝合于第二约束带外侧壁上。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布带的主要作用在于使患儿膝盖不能随意运动,使两个膝盖之间的间距为固定值。
9.作为一种优选:第一卡勾结构包括通过针线缝合于第一约束带外侧壁上的第一伸缩绑带,第一伸缩绑带远离第一约束带一端设置有可与第一卡勾。在本技术方案中,该约束带主要实在手术或常规治疗中使用,患儿均躺于手术台或两侧设置有护栏的病床上。使用者可通过调节第一伸缩绑带的长度来控制第一约束带与护栏之间间距。而第一卡勾可卡接与护栏的外表面上。从而在第一伸缩绑带与第一布带的共同作用下来固定患儿左腿的位置。
10.作为一种优选:第一卡勾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下端面设置有可供外界连杆外周壁嵌入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开口端内侧壁上设置有防止外界连杆脱落的第一限位凸起。
11.作为一种优选:第二卡勾结构包括通过针线缝合于第二约束带外侧壁上的第二伸缩绑带,第二伸缩绑带远离第二约束带一端设置有可与第二卡勾。在本技术方案中,该约束带主要实在手术或常规治疗中使用,患儿均躺于手术台或两侧设置有护栏的病床上。使用者可通过调节第二伸缩绑带的长度来控制第二约束带与护栏之间间距。而第二卡勾可卡接与护栏的外表面上。从而在第二伸缩绑带与第二布带的共同作用下来固定患儿右腿的位置。
12.作为一种优选:第二卡勾包括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块下端面设置有可供外界连杆外周壁嵌入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开口端内侧壁上设置有防止外界连杆脱落的第二限位凸起。
13.作为一种优选:第一约束带上设有可使第一约束带两端闭合实现粘合的第一魔术贴结构,第二约束带上设有可使第二约束带两端闭合实现粘合的第二魔术贴结构。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魔术贴结构和第二魔术贴结构可根据患者的腿型粗细自主调节该约束带的松紧度,从而使约束带能适用每一位患儿。
14.作为一种优选:第一魔术贴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一约束带设有丝绵层一侧端部上的第一魔术贴毛面,第一约束带外侧壁远离第一魔术贴毛面一端设置有第一魔术贴勾面,当第一约束带卷曲后,第一魔术贴毛面与第一魔术贴勾面相粘合,第一约束带呈闭合的圆环状结构。
15.作为一种优选:第二魔术贴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二约束带设有丝绵层一侧端部上的第二魔术贴毛面,第二约束带外侧壁远离第二魔术贴毛面一端设置有第二魔术贴勾面,当第二约束带卷曲后,第二魔术贴毛面与第二魔术贴勾面相粘合,第二约束带呈闭合的圆环状结构。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约束带展开后外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约束带展开后内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卡勾的侧视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卡勾的侧视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第一约束带;2-第二约束带;3-丝绵层;4-石墨烯纤维层;5-第一布带;6-第一伸缩绑带;7-第一固定块;8-第一凹槽;9-第一限位凸起;10-第二伸缩绑带;11-第二固定块;12-第二凹槽;13-第二限位凸起;14-第一魔术贴毛面;15-第一魔术贴勾面;16-第二魔术贴毛面;17-第二魔术贴勾面。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24.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该保暖约束带由包裹于左腿膝盖上的第一约束带1以及包裹于右腿膝盖上的第二约束带2组合而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约束带1、第二约束带2与人体肌肤表面相接触的一侧端面为其内侧壁,而暴露于外界远离人体肌肤表面一侧端面为外侧壁。
25.在第一约束带1和第二约束带2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3mm厚的丝绵层3,该丝绵层3质地柔软,在长时间捆绑下也不会影响患儿被捆绑处的血液循环,同时也不易使患儿皮肤表面擦伤。在该丝绵层3与人体表面相接触的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石墨烯纤维层4,该石墨烯纤维层4的主要作用在反射人体表面散发出去的热量,使原本散发出去的热量在石墨烯纤维层4的反射下穿透人体表皮直达膝盖关节所在处,从而锁住膝盖关节出的热量,进而起到保温效果。
26.在第一约束带1靠近第二约束带2一侧外侧壁上通过针线缝合有一第一布带5,该第一布带5远离第一约束带1一端通过针线缝合第二约束带2的外侧壁。
27.在第一约束带1远离第一布带5一侧外侧壁通过针线缝合有第一伸缩绑带6,该第一伸缩绑带6远离第一约束带1一侧端部通过针线缝合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勾,该第一卡勾包括外侧壁与第一伸缩绑带6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块7,该第一固定块7的下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凹槽8,该第一凹槽8的下端开口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9。当使用者将该第一固定块7扣接于外界床体左侧边缘的扶手护栏上后,第一凹槽8的内周壁与扶手护栏的外周壁相贴合。而第一限位凸起9则将床体左侧的扶手护栏固定于第一凹槽8内。
28.在第二约束带2远离第一布带5一侧外侧壁通过针线缝合有第二伸缩绑带10,该第二伸缩绑带10远离第二约束带2一侧端部通过针线缝合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勾,该第二卡勾包括外侧壁与第一伸缩绑带6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块11,该第二固定块11的下端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12,该第二凹槽12的下端开口处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凸起13。当使用者将该第二固定块11扣接于外界床体右侧边缘的扶手护栏上后,第二凹槽12的内周壁与右侧扶手护栏的外周壁相贴合。而第二限位凸起13则将床体右侧扶手护栏固定于第二凹槽12内。
29.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约束带1设有丝绵层3一侧端面上还设置有第一魔术贴毛面14,该第一魔术贴毛面14位于端面的右侧端部。而第一约束带1远离丝绵层3一侧端面上设
置有第一魔术贴勾面15,该第一魔术贴勾面15位于端面的左侧端部。当使用者将该第一约束带1卷曲后,第一魔术贴毛面14与第一魔术贴勾面15相触,使该第一约束带1呈一闭合的环状结构,从而使得第一约束带1可捆绑于患儿膝盖外周壁上。
30.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约束带2设有丝绵层3一侧端面上还设置有第二魔术贴毛面16,该第二魔术贴毛面16位于端面的左侧端部。而第二约束带2远离丝绵层3一侧端面上设置有第二魔术贴勾面17,该第二魔术贴勾面17位于端面的右侧端部。当使用者将该第二约束带2卷曲后,第二魔术贴毛面16与第二魔术贴勾面17相触,使该第二约束带2呈一闭合的环状结构,从而使得第二约束带2可捆绑于患儿膝盖外周壁上。
31.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