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心力衰竭强迫端坐卧位坐垫

文档序号:30927812发布日期:2022-07-30 00:00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用于心力衰竭强迫端坐卧位坐垫

1.本实用新型涉及坐垫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心力衰竭强迫端坐卧位坐垫。


背景技术:

2.针对心衰病人进行治疗时,一般会使用到治疗坐垫。现有坐垫存在以下不足:
3.其一、在病人出现心力衰竭的情况时,需要强迫病人端坐以保证心脏能够进行供血,现有的病人进行端坐是通过医护人员将病人扶起,不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4.其二、在病人出现心力衰竭时往往会伴有抽搐抖动的现象,不便于医生进行治疗,这时多是通过其他医护人员将病人按住,不太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心力衰竭强迫端坐卧位坐垫,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心力衰竭强迫端坐卧位坐垫,包括坐垫本体,所述坐垫本体的正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内侧活动套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外侧固定套接有靠垫,所述坐垫本体正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组件,所述坐垫本体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方型槽,所述靠垫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齿轮组件,所述齿轮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u型固定架,所述u型固定架的内侧活动套接有齿条,所述齿条的另一侧设有齿轮,所述齿轮的正面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通过伺服电机工作带动齿轮旋转,继而通过齿轮与齿条的啮合带动齿条上升,继而带动u型固定架与第二固定板上升,然后推动靠垫的一端上升,继而调节靠垫与坐垫本体之间的夹角使病人坐起。
7.进一步的,所述坐垫本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外壳,所述固定外壳内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圆形盖板,所述圆形盖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螺旋形弹簧,两个所述圆形盖板的内侧活动套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插销,通过拉动固定插销带动固定带出固定外壳,然后通过固定插销与第一固定组件的配合对病人进行固定,在治疗结束后只需将固定插销放开,在螺旋形弹簧的回弹力作用下即可将固定带收回。
8.进一步的,所述方型槽的长度与宽度均比齿条的长度宽度大五厘米。
9.进一步的,所述坐垫本体一侧的顶部开设有方型槽,所述坐垫本体顶部的方型槽与第二固定板互相配合。
10.进一步的,所述齿条另一侧的齿牙与齿轮的齿牙互相啮合。
11.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形弹簧的外侧与圆形盖板的内侧固定连接,所述螺旋形弹簧的内侧与旋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
12.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二固定组件与坐垫本体固定连接的位置分别位于坐垫本体
整体长度的三分之一及三分之二处。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组件与第一固定组件在同一竖直直线上。
1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伺服电机工作带动齿轮可使得u型固定架与第二固定板上升,然后推动靠垫的一端上升,继而调节靠垫与坐垫本体之间的夹角使病人坐起,有利于医护人员控制病人坐起和躺下,便于出现心力衰竭时使病人端坐,便于省的治疗的同时节省了将病人扶起的人力。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拉动固定插销可对病人进行固定,在治疗结束后只需将固定插销放开,在螺旋形弹簧的回弹力作用下即可将固定带收回,有利于病人出现抽搐时对病人进行固定,在固定结束后也能够自主将固定绳回收,节省了病人抽搐时按压病人的人力,实用性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坐垫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组件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固定组件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为:101、坐垫本体;102、第一固定板;103、固定轴;104、靠垫;105、第一固定组件;106、方型槽;2、齿轮组件;201、第二固定板;202、u型固定架;203、齿条;204、伺服电机;205、齿轮;3、第二固定组件;301、固定外壳;302、旋转轴;303、圆形盖板;304、螺旋形弹簧;305、固定带;306、固定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22.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心力衰竭强迫端坐卧位坐垫,包括坐垫组件1、齿轮组件2及第二固定组件3。所述齿轮组件2设置于坐垫组件1的底部,所述第二固定组件3设置于坐垫组件1的一侧。
23.请继续参考图2所示,所述坐垫组件包括坐垫本体101,所述坐垫本体101的正背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102,第一固定板102的内侧活动套接有固定轴103,固定轴103的外侧固定套接有靠垫104,所述坐垫本体101正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组件105,所述坐垫本体101顶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方型槽106,所述靠垫10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齿轮组件2。
24.如图3所示,所述齿轮组件2包括第二固定板201,第二固定板2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u型固定架202,u型固定架202的内侧活动套接有齿条203,齿条203的另一侧设有齿轮205,齿轮205的正面与伺服电机204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伺服电机204工作带动齿轮205旋转,继而通过齿轮205与齿条203的啮合带动齿条203上升,可使得u型固定架202与第二固定板201上升,然后推动靠垫104的一端上升,继而调节靠垫104与坐垫本体101之间的夹角使病人坐起,有利于医护人员控制病人做起和躺下,便于出现心力衰竭时使病人端坐,便于省的治疗的同时节省了将病人扶起的人力。
25.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固定组件3包括固定外壳301、旋转轴302、盖板303、弹簧304、
固定带305及固定插销306,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303为圆形,所述弹簧304为螺旋形弹簧。所述固定外壳301内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圆形盖板303,所述圆形盖板303的内侧固定连接螺旋形弹簧304,所述两个圆形盖板303的内侧活动套接旋转轴302,所述旋转轴30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带305,所述固定带30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插销306。通过拉动固定插销306带动固定带305出固定外壳301,然后固定插销306与第一固定组件105的配合即可对病人进行固定;在治疗结束后只需将固定插销306放开,在螺旋形弹簧304的回弹力作用下即可将固定带305收回,有利于病人出现抽搐时对病人进行固定,在固定结束后也能够自主将固定绳回收,节省了病人抽搐时按压病人的人力,实用性好。具体的,所述方型槽106的长度与宽度均比齿条203的长度宽度大五厘米为佳。
26.所述坐垫本体101一侧的顶部开设有方型槽,坐垫本体101顶部的方型槽与第二固定板201互相配合,齿条203另一侧的齿牙与齿轮205的齿牙互相啮合,螺旋形弹簧304的外侧与圆形盖板303的内侧固定连接,螺旋形弹簧304的内侧与旋转轴302的外侧固定连接,两个第二固定组件3与坐垫本体101固定连接的位置分别位于坐垫本体组件1整体长度的三分之一与三分之二处,第二固定组件3与第一固定组件105在同一竖直直线上。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过伺服电机204工作带动齿轮205旋转,即可使得u型固定架202与第二固定板201上升,然后推动靠垫104的一端上升,继而调节靠垫104与坐垫本体101之间的夹角使病人坐起,有利于医护人员控制病人做起和躺下,便于出现心力衰竭时使病人端坐,便于治疗的同时还节省了将病人扶起的人力。同时,通过拉动固定插销306可带动固定带305移动出固定外壳301,然后通过固定插销306与第一固定组件105的配合可对病人进行固定,在治疗结束后只需将固定插销306放开,在螺旋形弹簧304的回弹力作用下即可将固定带305收回,有利于病人出现抽搐时对病人进行固定,在固定结束后也能够自主将固定绳回收,节省了病人抽搐时按压病人的人力,实用性好。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