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静脉血栓预防用测量尺

文档序号:33081370发布日期:2023-01-31 19:28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肢静脉血栓预防用测量尺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下肢静脉血栓预防用测量尺。


背景技术:

2.各类危重患者由于病情危重身上留置各种特殊管道,处于被动体位,极易造成四肢水肿,临床上需要经常给病人进行腿围测量,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下肢dvt的风险,及早给予治疗。
3.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血栓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有明显的症状,包括下肢肿胀,局部深处触痛和足背屈性疼痛。用皮尺测量腿围,可以准确判断下肢是否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导致的腿部肿胀,测量位置一般在髌骨上缘15cm或者髌骨下缘10cm,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且可以通过前后比较测量数据,直观的看出腿部粗细变化,及时判断病情发展。中国专利cn 202022081711.x公开了一种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用测量尺,包括调节杆,所述调节杆包括上杆部和下杆部,所述上杆部底端和下杆部顶端部通过第一旋转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上杆部和下杆部连接处设置有环形塑料盖,所述环形塑料盖右侧开设有通孔,环形塑料盖右侧内壁靠近通孔处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通过旋转头与环形塑料盖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上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上杆部上端左侧和下杆部下端左侧分别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卷尺,所述安装槽内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卷尺,所述第一卷尺和第二卷尺均为可伸缩弹性卷尺。该专利在读取并记录腿围数据时,需要一只手扶着卷尺读数,另一只手持笔记录数据,极为不方便;而且,在读取数据时,卷尺容易松动,造成读数不准确。
4.为此,如何设计一种方便用户准确读取并记录腿围测量数据的下肢静脉血栓预防用测量尺,一直以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方便用户读取并记录腿围测量数据的下肢静脉血栓预防用测量尺。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肢静脉血栓预防用测量尺,包括用于固定在髌骨上的基准部,基准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可伸缩的测距尺;每个测距尺的另一端一一对应地连接有一卷尺组件,并用于一一对应地测量卷尺组件与基准部之间的间距大小;每个卷尺组件均包括壳体和软尺,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收卷部;软尺的一端与收卷部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壳体可拆式连接;软尺用于环绕髋骨上缘及下缘的腿部并测量腿围大小;收卷部用于使软尺回缩收紧并紧绑在髋骨上缘及下缘的腿部。
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卷尺组件不仅可用于测量髋骨上下缘的腿围大小,而且可用于固定在髋骨的上下缘;使用时,通过在卷尺组件
的收卷部拉出软尺,让软尺环绕在髋骨上缘或下缘的腿部,并将软尺的另一端与卷尺组件的壳体连接,通过收卷部回缩收紧软尺并使软尺紧绑在髋骨上缘或下缘的腿部,实现将卷尺组件与髋骨上缘或下缘的腿部固定,这样一来便可解放双手用于记录腿围数据,而且,在读取数据时,软尺不会松动,读数更准确。
8.具体地讲,壳体上开设有插槽,软尺的另一端上连接有与插槽插接配合的插杆。插杆与插槽的配合可使软尺的另一端与壳体实现快速连接及分离,方便用户在髋骨的上缘或下缘快速地固定或拆除卷尺组件,提高工作效率。
9.作为改进,壳体上设有沿壳体长度方向延伸并用于标记壳体长度的长度标记线;长度标记线的起始端位于软尺与收卷部相连接的一侧,且长度标记线的结束端位于软尺与壳体相连接的一侧。腿围的大小等于软尺从收卷部拉出并围设在髋骨上缘或下缘的长度与壳体自身长度之和;用于标记壳体长度的长度标记线的设置,方便用户在记录腿围大小时,直接读取壳体的长度,无需再用专门的量尺测量壳体的长度。
10.作为改进,基准部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用于控制测距尺回缩收紧的收卷组件;测距尺的主体是由柔性材料制成,且测距尺的一端一一对应地与收卷组件连接。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测距尺可减小本实用新型体积,便于本实用新型携带及收纳;在拉出测距尺时,收卷组件的设置确保测距尺处于紧绷状态,可更准确地限定卷尺组件与基准部之间的距离大小。
11.作为改进,基准部包括用于放置在髌骨上的弧形板,以及一端与弧形板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弧形板可拆式连接的固定组件。弧形板可更牢固地的卡设在髋骨上;固定组件用于将弧形板固定在髋骨上,且固定组件与弧形板的连接结构确保可在髋骨上快速拆除或固定弧形板。
12.作为改进,固定组件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固定带,以及连接在弧形板上并用于控制固定带回缩收紧的收卷单元;固定带的一端与收卷单元固定连接且固定带的另一端与弧形板可拆式连接。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固定带便于连接端环绕髋骨处的腿部,用收卷单元控制固定带回缩收紧可将弧形板牢牢地压紧在髋骨上,可使弧形板固定的更加牢固。
13.优选地,固定组件是一弹力带。弹力带作为固定组件结构简单,更加容易实现。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卷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图3中沿b-b线的剖视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20.1、基准部;11、弧形板;2、测距尺;3、卷尺组件;30、壳体;31、收卷部;32、软尺;41、插槽;42、插杆;43、长度标记线;5、收卷组件;61、固定带;62、收卷单元;63、弹力带;71、转轴;72、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22.实施例一:
23.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该下肢静脉血栓预防用测量尺,包括用于固定在髌骨上的基准部1,基准部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可伸缩的测距尺2;每个测距尺2的另一端一一对应地连接有一卷尺组件3,并用于一一对应地测量卷尺组件3与基准部1之间的间距大小;每个卷尺组件3均包括壳体30和软尺32,以及设置于壳体30内的收卷部31;软尺32的一端与收卷部31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壳体30可拆式连接;软尺32用于环绕髋骨上缘及下缘的腿部并测量腿围大小;收卷部31用于使软尺32回缩收紧并紧绑在髋骨上缘及下缘的腿部。具体地讲,测距尺2的零刻度线位于测距尺2的另一端上,软尺32的零刻度线位于软尺32的另一端上,这样便于读取测距尺2和软尺32被拉出的长度。具体地讲,壳体30内设有转轴71,收卷部31连接在转轴71上,转轴71与收卷部31之间设有扭簧72;扭簧72套设在转轴71上,且扭簧72的两端分别与收卷部31和转轴71固定连接。
2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卷尺组件3不仅可用于测量髋骨上下缘的腿围大小,而且可用于固定在髋骨的上下缘;使用时,通过在卷尺组件3的收卷部31拉出软尺32,让软尺32环绕在髋骨上缘或下缘的腿部,并将软尺32的另一端与卷尺组件3的壳体30连接,通过收卷部31回缩收紧软尺32并使软尺32紧绑在髋骨上缘或下缘的腿部,实现将卷尺组件3与髋骨上缘或下缘的腿部固定,这样一来便可解放双手用于记录腿围数据,而且,在读取数据时,软尺32不会松动,读数更准确。
25.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30上开设有插槽41,软尺32的另一端上连接有与插槽41插接配合的插杆42。为了实现软尺32与壳体30的可拆式连接,还可以在壳体30上开设卡接口(图中未示出),在软尺32的另一端连接卡接头(图中未示出),并使卡接头与卡接口卡接。插杆42与插槽41的配合可使软尺32的另一端与壳体30实现快速连接及分离,方便用户在髋骨的上缘或下缘快速地固定或拆除卷尺组件3,提高工作效率。
26.如图2所示,壳体30上设有沿壳体30长度方向延伸并用于标记壳体30长度的长度标记线43;长度标记线43的起始端位于软尺32与收卷部31相连接的一侧,且长度标记线43的结束端位于软尺32与壳体30相连接的一侧。腿围的大小等于软尺32从收卷部31拉出并围设在髋骨上缘或下缘的长度与壳体30自身长度之和;用于标记壳体30长度的长度标记线43的设置,方便用户在记录腿围大小时,直接读取壳体30的长度,无需再用专门的量尺测量壳体30的长度。
27.如图1所示,基准部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用于控制测距尺2回缩收紧的收卷组件5;测距尺2的主体是由柔性材料制成,且测距尺2的一端一一对应地与收卷组件5连接。具体地讲,收卷组件5的结构与由壳体30和收卷部31组成的卷尺组件3的结构相同。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测距尺2可减小本实用新型体积,便于本实用新型携带及收纳;在拉出测距尺2时,收卷组件5的设置确保测距尺2处于紧绷状态,可更准确地限定卷尺组件3与基准部1之间的距离大小。
28.如图1所示,基准部1包括用于放置在髌骨上的弧形板11,以及一端与弧形板11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弧形板11可拆式连接的固定组件。具体地讲,固定组件的另一端与弧形
板11的可拆式连接方式与软尺32的另一端与壳体30可拆式连接方式相同。弧形板11可更牢固地的卡设在髋骨上;固定组件用于将弧形板11固定在髋骨上,且固定组件与弧形板11的连接结构确保可在髋骨上快速拆除或固定弧形板11。
29.如图1所示,固定组件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固定带61,以及连接在弧形板11上并用于控制固定带61回缩收紧的收卷单元62;固定带61的一端与收卷单元62固定连接且固定带61的另一端与弧形板11可拆式连接。具体地讲,收卷单元62的结构与由壳体30和收卷部31组成的卷尺组件3的结构相同。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固定带61便于连接端环绕髋骨处的腿部,用收卷单元62控制固定带61回缩收紧可将弧形板11牢牢地压紧在髋骨上,可使弧形板11固定的更加牢固。
30.使用本实用新型测量腿围的操作步骤如下:
31.a、在处于仰卧位患者的髋骨上放置弧形板11,并使用固定带61环绕髋骨处的腿部,经弧形板11固定在髋骨上;
32.b、测量大腿腿围:将两个测距尺2中的其中一个测距尺2在髋骨的上缘向上拉出10cm~15cm,通常该测距尺2的拉出长度为15cm,并将与该测距尺2对应连接的卷尺组件3固定在髋骨的上缘,此时,该卷尺组件3与弧形板11的间距大小为10cm~15cm;将该卷尺组件3固定在髋骨上缘的步骤为:一只手将卷尺组件3的壳体30压在髋骨上缘的腿部皮肤上,另一只手持卷尺组件3的软尺32并将软尺32从卷尺组件3的收卷部31拉出,将软尺32环绕髋骨上缘后并将连接在软尺32另一端的插杆42插入壳体30的插槽41内,借助于收卷部31控制软尺32回缩收紧便可将卷尺组件3固定在髋骨上缘;
33.c、测量小腿腿围:将两个测距尺2中的另一个测距尺2在髋骨的下缘向下拉出10cm,并将与该测距尺2对应连接的卷尺组件3固定在髋骨的下缘,此时,该卷尺组件3与弧形板11的间距大小为10cm;将该卷尺组件3固定在髋骨下缘的步骤与将卷尺组件3固定在髋骨上缘的步骤相同;
34.d、分别读取处于髋骨上缘和下缘处的软尺32被拉出的长度,然后将这两组长度与壳体30的长度标记线43的标记长度分别相加,从而得到大腿腿围数据和小腿腿围数据;
35.e、记录大腿腿围数据和小腿腿围数据后,在髋骨的上下缘对应拆除卷尺组件3,并在髋骨上拆除弧形板11。
36.实施例二:
37.本实施例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将弧形板11固定在髋骨上的具体固定结构不同。
38.如图5所示,优选地,固定组件是一弹力带63。弹力带63作为固定组件结构简单,更加容易实现。
39.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