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医用内窥镜图像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25256发布日期:2023-01-04 08:23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医用内窥镜图像处理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医用内窥镜图像处理器。


背景技术:

2.内窥镜系统包括图像处理器和与图像处理器连接的电子内窥镜或光学内窥镜,其中,电子内窥镜或光学内窥镜是经人体的天然孔道,或者是经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内,使用时将内窥镜导入预检查的器官,可直接窥视有关部位的变化,图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内窥镜的使用效果,也标志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水平。
3.现有窥镜图像处理器的主机和显示器是独立的,需要将主机与显示器通过数据线连接在一起才能使用,使用时,显示器通过不能旋转,不便于医护人员多角度多方位观测患者内部器官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便携式医用内窥镜图像处理器,将主机和显示器集成为一体,以解决医护人员不便于多角度观测患者内部器官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医用内窥镜图像处理器,包括主机和显示器,所述主机包括机壳、设置在机壳内的主板模块、图像处理模块、电源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以及设置在机壳上表面的控制模块,所述主板模块分别与图像处理模块、电源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显示器包括盖壳和嵌装于盖壳下表面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图像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盖壳的前端与机壳前端的后侧通过连接机构以可旋转并可锁定的方式连接,所述显示屏随盖壳旋转与控制模块分离与接触,所述机壳前端的前侧开设有条形手提孔。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医用内窥镜图像处理器,将显示器和主机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成一体,形成折叠式的图像处理器,使用时根据观测需求自由旋转显示器,使医护人员能够多角度多方位的观测患者内部器官,通过配置条形手提孔,便于医护人员携带转移内窥镜图像处理器。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8.优选地,所述条形手提孔的边缘固定套设有把手垫。
9.优选地,所述机壳的前端固设有中空凸台,所述条形手提孔贯穿中空凸台的上下表面,当显示器盖合在机壳的上表面时,所述显示器的上表面与中空凸台的上表面共面。
10.优选地,所述数据传输模块包括设置在机壳内边缘的hdmi输出接口、typec数据传输接口和内窥镜接口。
11.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两个轴套和两个转轴,所述中空凸台后侧边缘内侧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条形缺口,两个轴套分别固设于中空凸台缺口的相对侧壁,两个所述转轴的一端分别带阻尼旋转内套于相对应的轴套内,两个所述转轴的另一端固设于盖壳前端的两侧。
12.优选地,所述缺口的前表面固设有防撞胶垫,所述防撞胶垫与盖壳的前端面弹性接触。
13.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开关机键和控制按键,所述开关机键与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按键与主机模块电连接。
14.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锂电池、电池管理模块、双色led灯和导光柱,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分别与双色led灯、锂电池电连接,所述双色led灯装设于机壳内,所述导光柱穿设于机壳的上表面,且导光柱的下端分别与双色led灯的发光部接触,当电池充电时,双色led 灯的绿灯闪烁,电池充满电时,双色led灯的绿灯常亮,当电量不足时,双色led灯的红灯闪烁。
15.优选地,所述机壳内装设有主板屏蔽板和图像处理模块屏蔽板,所述主板装设于主板屏蔽板内,所述图像处理模块装设于图像处理模块屏蔽板内。
16.优选地,所述开关机键和控制按键的上端均设有硅胶套。
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医用内窥镜图像处理器的立体示意图(显示器闭合状态);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医用内窥镜图像处理器的立体示意图(显示器打开状态);
21.图3是图2中主机内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中,
23.主机10、上机壳11、下机壳12、条形手提孔13、把手垫14、中空凸台15、主板屏蔽板161、图像处理模块屏蔽板162;
24.显示器20、盖壳21、显示屏22;
25.主板模块31、图像处理模块32、电源模块33、hdmi输出接口341、typec数据传输接口342、内窥镜接口343、dc充电接口344、开关机键351、控制按键352;
26.连接板411、阻尼套体412、转轴42、板状连接部421、安装板431、限位部432、防撞胶垫44。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公开一种便携式医用内窥镜图像处理器,包括主机10和显示器20。
29.其中,主机10包括机壳、设置在机壳内的主板模块31、图像处理模块32、电源模块33 和数据传输模块以及设置在机壳上表面的控制模块,主板模块31分别与图像处理模块32、电源模块33、数据传输模块和控制模块电连接,机壳的前端内侧开设有条形手提孔13,显示器20包括盖壳21和嵌装于盖壳21下表面的显示屏22,盖壳21的前端与机壳前端的后侧通过连接机构以可旋转并可锁定的方式连接,显示屏22随盖壳21旋转与控制模块分离与接触,机壳前端的前侧开设有条形手提孔13。
30.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医用内窥镜图像处理器,将显示器20和主机10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成一体,形成折叠式的图像处理器,使用时根据观测需求自由旋转显示器20,使医护人员能够多角度多方位的观测患者内部器官,通过配置条形手提孔13,便于医护人员携带转移内窥镜图像处理器。
31.在本技术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条形手提孔13的边缘固定套设有把手垫14,可选的,把手垫14覆盖条形手提孔13的内壁和边缘部,把手垫14为硅胶垫,这样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手提时的舒适度。
32.在本技术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机壳的前端固设有中空凸台15,条形手提孔13贯穿中空凸台15的上下表面,当显示器20盖合在机壳的上表面时,显示器20的上表面与中空凸台15的上表面共面,设置中空凸台15有助于提高图像处理器的整体美观性。
33.可选的,机壳包括上机壳11和与上机壳11上下拼接成一体的下机壳12,中空凸台15 包括与上机壳11一体的上凸壳和与下机壳12一体的下凸壳,上凸壳与下凸壳拼接成一体。
34.在本技术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模块包括设置在机壳12内边缘的hdmi输出接口341、typec数据传输接口342和内窥镜接口343,hdmi输出接口41用于外接投影仪、电视等显示设备,typec数据传输接口342用于向储存设备传输数据,内窥镜接口343用于连接一次性内窥镜。
35.在本技术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机构包括两个轴套和两个转轴42,中空凸台15后侧边缘内侧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条形缺口,两个轴套分别固设于中空凸台15缺口的相对侧壁,两个转轴42的一端分别带阻尼旋转内套于相对应的轴套内,另一端固设于盖壳21前端的两侧。
36.具体的,轴套包括连接板411和固设于安装板431上方的阻尼套体412,连接板411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固定在上凸壳的第一连接孔,转轴42的一端可转动插设于阻尼套体412内,转轴42的另一端设有板状连接部421,板状连接部421的长度方向上开设有多个用于连接盖壳21的第二连接孔,通过穿设第二连接孔并嵌入盖壳21的螺钉使转轴42与盖壳21连接。
37.在本技术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缺口的前表面固设有防撞胶垫44,防撞胶垫44与盖壳 21的前端面弹性接触,可选的,防撞胶垫44为硅胶垫。
38.具体的,上机壳11的上表面固设有限位座,限位座包括安装板431和固设于安装板431 上且呈u形的限位部432,防撞胶垫44卡设在限位部432靠近缺口的一侧,限位座为两个,且分别靠近轴套设置,通过设置防撞胶垫44可防止盖壳21过度旋转挤压上机壳11,以此有效保护盖壳21与上机壳11的连接部,设置限位座可避免盖壳21向下过度旋转而挤压显示屏22和触碰控制模块。
39.在本技术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包括开关机键351和控制按键352,开关机键 351与电源模块33电连接,开关机键351用于控制系统开机和关机,控制按键352与主机 10模块电连接,控制按键352包括灯光亮度调节键、菜单键、窗口形状变换按键、图像移动键、图像放大/放小键、拍照键和录像键。
40.在本技术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电源模块33包括锂电池、电池管理模块、双色led灯和导光柱,电池管理模块分别与双色led灯、锂电池电连接,双色led灯装设于机壳内,导光柱穿设于机壳的上表面,且导光柱的下端分别与双色led灯的发光部接触,当电池充电时,双色led灯的绿灯闪烁,电池充满电时,双色led灯的绿灯常亮,当电量不足时,双色led 灯的红灯闪烁,电源模块33的充电接口优选dc充电接口344。
41.在本技术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机壳内装设有主板屏蔽板161和图像处理模块屏蔽板 162,主板装设于主板屏蔽板161内,图像处理模块32装设于图像处理模块屏蔽板162内,图像处理模块屏蔽板162和主板屏蔽板161均为半包围的金属板,设置图像处理模块屏蔽板 162和主板屏蔽板161可产生屏蔽效果,避免图像处理模块32、主机模块和外部信号相互干扰。
42.在本技术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开关机键351和控制按键的上端均设有硅胶套,设置硅胶套可对开关机键351和控制按键进行保护。
43.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实用新型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