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流量槽式防堵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63123发布日期:2022-08-24 10:45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流量槽式防堵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引流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大流量槽式防堵引流管。


背景技术:

2.引流管是一种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的物品;但是现有的引流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引流管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位置的偏移的缠绕的现象,不具备牵引固定结构,不能与对应的医疗器械进行连接固定,不便于其长期使用,为此,本领域的工作人员提出了一种大流量槽式防堵引流管。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流量槽式防堵引流管,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大流量槽式防堵引流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内部开设有流量槽,所述管体的外侧连接有牵引结构,所述管体的外侧设置有标识结构;
5.所述牵引结构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侧设置有包裹带,所述包裹带的一端设置有一号辅助块,所述一号辅助块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侧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包裹带的另一端设置有二号辅助块,所述二号辅助块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侧开设有限位槽,所述一号辅助块和二号辅助块的侧边均设置有拉带。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管体和流量槽的长度相等,所述流量槽的数量为四组并呈环形分布,所述流量槽和管体之间相连通。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柱为弹性结构,所述连接柱和管体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包裹带和连接柱的材质相同,所述一号辅助块和包裹带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外侧为半圆柱结构,所述限位块的数量为两组并呈对称分布。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二号辅助块和包裹带为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槽和连接块之间相适配,所述限位槽和限位块的数量相等,且两者相适配。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标识结构包括管体内部开设的标识槽,所述标识槽为圆柱结构,所述标识槽的数量为四组并呈环形分布,所述管体的外表面开设有密封口,所述标识槽和密封口之间相连通。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密封口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的直径大于密封口的直径,所述固定柱的上端设置有顶垫,所述顶垫为扁状圆盘结构,所述顶垫的顶部边沿处为弧形结构。
11.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流量槽式防堵引流管。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一种大流量槽式防堵引流管,通过牵引结构的设置,在管体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将手持包裹带的两端的拉带将一号辅助块和二号辅助块进行分开,在连接柱作为支撑作用下,将包裹带固定在医疗设备上,在固定过程中,将一号辅助块与二号辅助块进行连接,在连接过程中连接块沿着连接槽的内部进行移动,同时连接块带动限位块进行移动,直至限位块卡入限位槽的内部,将包裹带与医疗设备进行连接,从而避免管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缠绕与晃动,提高管体的工作效率。
14.2、一种大流量槽式防堵引流管,通过标识结构的设置,在管体使用前,使用者将固定柱和密封块通过顶垫进行扣出,在通过密封口向标识槽的内部注入有标识颜色的液体,在液体注入完成后,将密封块沿着密封口的内部进行移动,从而在密封块卡入标识槽的内部,将顶垫贴近管体的外侧,在管体使用过程中,方便医护人员的进行辨别管体的位置和旋转角度,提高其实用性,并且管体在使用过程中流量槽和外接相连通,避免其堵塞,同时流量槽的数量较多,在使用过程中流量较大,便于其使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大流量槽式防堵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一种大流量槽式防堵引流管的局部拆分图;
17.图3为一种大流量槽式防堵引流管的侧剖视图;
18.图4为一种大流量槽式防堵引流管的图2中a的放大图;
19.图5为一种大流量槽式防堵引流管的图2中b的放大图。
20.图中:1、管体;2、流量槽;3、牵引结构;31、连接柱;32、包裹带;33、一号辅助块;34、连接块;35、限位块;36、二号辅助块;37、连接槽;38、限位槽;39、拉带;4、标识结构;41、标识槽;42、密封口;43、固定柱;44、密封块;45、顶垫。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流量槽2式防堵引流管技术方案:一种大流量槽2式防堵引流管,包括管体1,管体1的内部开设有流量槽2,管体1的外侧连接有牵引结构3,管体1的外侧设置有标识结构4,牵引结构3包括连接柱31,连接柱31的外侧设置有包裹带32,包裹带32的一端设置有一号辅助块33,一号辅助块33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块34,连接块34的外侧设置有限位块35,包裹带32的另一端设置有二号辅助块36,二号辅助块36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37,连接槽37的内侧开设有限位槽38,一号辅助块33和二号辅助块36的侧边均设置有拉带39。
23.请参阅图1、图3,进一步的,管体1和流量槽2的长度相等,流量槽2的数量为四组并呈环形分布,流量槽2和管体1之间相连通,通过四组流量槽2的设置,从而提高液体的流速。
24.请参阅图3-4,连接柱31为弹性结构,连接柱31和管体1之间为固定连接,包裹带32和连接柱31的材质相同,一号辅助块33和包裹带32之间为固定连接,连接块34的外侧为半
圆柱结构,限位块35的数量为两组并呈对称分布,二号辅助块36和包裹带32为固定连接,连接槽37和连接块34之间相适配,限位槽38和限位块35的数量相等,且两者相适配。
25.请参阅图3、图5,标识结构4包括管体1内部开设的标识槽41,标识槽41为圆柱结构,标识槽41的数量为四组并呈环形分布,管体1的外表面开设有密封口42,标识槽41和密封口42之间相连通,密封口4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柱43,固定柱4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块44,密封块44的直径大于密封口42的直径,固定柱43的上端设置有顶垫45,顶垫45为扁状圆盘结构,顶垫45的顶部边沿处为弧形结构。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管体1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将手持包裹带32的两端的拉带39将一号辅助块33和二号辅助块36进行分开,在连接柱31作为支撑作用下,将包裹带32固定在医疗设备上,在固定过程中,将一号辅助块33与二号辅助块36进行连接,在连接过程中连接块34沿着连接槽37的内部进行移动,同时连接块34带动限位块35进行移动,直至限位块35卡入限位槽38的内部,将包裹带32与医疗设备进行连接,从而避免管体1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缠绕与晃动,提高管体1的工作效率。
27.需要说明的,通过标识结构4的设置,在管体1使用前,使用者将固定柱43和密封块44通过顶垫45进行扣出,在通过密封口42向标识槽41的内部注入有标识颜色的液体,在液体注入完成后,将密封块44沿着密封口42的内部进行移动,从而在密封块44卡入标识槽41的内部,将顶垫45贴近管体1的外侧,在管体1使用过程中,较为方便的进行辨别管体1的位置和旋转角度,提高其实用性。
28.需要说明的,标识槽41的数量为四组,方便医护人员注入对自己敏感的颜色,方便手术过程中的识别使用。
29.需要说明的,管体1在使用过程中流量槽2和外接相连通,从而避免其堵塞,同时流量槽2的数量为四组,在其进行引流过程中流量较大,便于其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