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组织穿刺悬吊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91127发布日期:2022-10-22 01:30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次性使用组织穿刺悬吊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次性使用组织穿刺悬吊固定器。


背景技术:

2.在微创手术过程中,手术视野经常受到器官、肌肉、软骨等人体组织的影响。传统方法是靠移动病患改变病患的姿势(例如trendelenburg position)获取更好的手术视野。这种方法对医生来说不便利,也可能会对病患造成更大的创伤。
3.因此,为了在手术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手术视野并且增加手术的安全性,不少组织脏器的牵开、分离、固定器械被开发出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wo/2012/042290提供了一种一次性组织悬吊装置,包括一个导入针、一个悬吊器主体和一个锁定装置。悬吊器主体尾端为

t

型结构,可在外力作用下合并成圆柱状,头端为圆弧形结构,用于牵动主体;导入针有针管和中空的针座组成。悬吊器主体尾端合并后就由这个针座进入导入针,从尾端出来。在这样的构造下,悬吊器主体进入导入针后能够被暂时固定在导入针内,之后悬吊器主体可以被持续推进然后悬吊器主体的尾端将从导入针尾端探出并进入人体。当导入针刺穿或穿过目标组织后,悬吊器主体可以被推进至组织的另一边然后展开,勾住目标组织并达到牵引的效果。使用上述器械确实可以牵开组织或者器官来暴露术野,但是该器械仍然存在几个重要的缺陷。在微创手术中,悬吊器主体尾端

t

形展开后,需要将导入针抽离才能进行牵引,为了便于牵引悬吊器主体,其延长端设有接近半圆形的圆弧结构来方便抓紧主体,但在导入针抽出过程中,圆弧形结构会阻碍导入针抽离主体,操作不便,影响手术效率;悬吊器主体的

t

形尾端承重性能不高,在牵开重量大的组织器官时易造成结构弯折而脱落,影响手术效率,并且主体在脱落滑出时也会对目标组织器官造成伤害;手术结束后需将悬吊器主体的

t

形尾端剪掉才能将主体抽离患者身体,操作不够方便,而被剪断的尾端也易掉落遗漏在患者体内,对患者的健康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组织穿刺悬吊固定器,以能够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次性使用组织穿刺悬吊固定器,包括主体套管和内部抽芯,所述内部抽芯被套接在主体套管内部,所述主体套管的一端与内部抽芯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主体套管上的预设位置设置有能够自由收缩的多条束状带。
6.优选地,所述多条束状带设置在靠近于所述主体套管与内部抽芯固定连接的位置。
7.优选地,所述多条束状带的长度小于或等于所述主体套管长度的1/3。
8.优选地,所述多条束状带形成的管状结构与所述主体套管的其他部分的外径相同或基本相同。
9.优选地,所述束状带的数量包括4条。
10.优选地,所述主体套管的一端基于粘接方式与内部抽芯的一端固定连接。
11.优选地,所述主体套管呈直线状。
12.优选地,所述内部抽芯的外径和主体套管的内径基本相等。
13.优选地,所述内部抽芯和主体套管的外壁为光滑表面。
14.优选地,所述内部抽芯和主体套管的横截面形状包括圆形。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技术提供的一次性使用组织穿刺悬吊固定器的多条束状带随着内部抽芯与主体套管的相对运动而收缩或张开,使得手术操作者可以方便地将悬吊固定器推进至人体组织并固定在所需的位置,实现稳定的牵引效果,而且束状带展开后形成的结构承重性相对更好,避免因承重力度不够导致人体组织在操作的过程中脱落的情况发生;并且,由于所述束状带在手术结束后无需剪掉即可通过收缩从人体组织抽离,不会发生现有技术中因剪断的承重尾端掉落在患者体内的风险,极大地提升了操作便捷性和人体安全性。
16.进一步地,本技术的一次性使用组织穿刺悬吊固定器基于直线状的主体套管的主体结构,使得主体套管在进入和抽离人体组织时更加顺畅,不仅使得操作者操作时更加便利和快捷,减少操作时间,提升手术操作效率,而且直线状主体结构的进入和抽离,也能明显减少对患者组织的损害。
17.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18.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9.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次性使用组织穿刺悬吊固定器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20.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

一种



所述





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23.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次性使用组织穿刺悬吊固定器的简易结构示意图。
24.实践中,所述一次性使用组织穿刺悬吊固定器与金属结构(通常为钢制结构)的穿刺针或称导入针配合使用,所述穿刺针通常为带有尖端的管状结构,其能够刺穿人体组织,
所述固定器从所述穿刺针的管状结构伸入到已被刺穿的人体组织,通过张开束状带而固定住目标组织,进而穿刺针可以从目标组织抽出,进而通过位于人体组织外的夹具等锁定装置将固定器固定住并且基于固定器将目标组织固定在目标位置,方便手术操作者对目标对象进行相关的手术操作。当手术结束或者不再需要固定目标组织时,通过松开锁定装置并移动固定器中的内部抽芯而使束状带从张开状态逐步过渡到收缩态,进而释放目标组织,并且所述固定器可以方便地从目标组织中抽出。
25.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提供的一次性使用组织穿刺悬吊固定器的多条束状带随着内部抽芯与主体套管的相对运动而收缩或张开,使得手术操作者可以方便地将悬吊固定器推进至人体组织并固定在所需的位置,实现稳定的牵引效果,而且束状带展开后形成的结构承重性相对更好,避免因承重力度不够导致人体组织在操作的过程中脱落的情况发生;并且,由于所述束状带在手术结束后无需剪掉即可通过收缩从人体组织抽离,不会发生现有技术中因剪断的承重尾端掉落在患者体内的风险,极大地提升了操作便捷性和人体安全性。
26.根据图1,本技术提供的一次性使用组织穿刺悬吊固定器,可以包括主体套管1和内部抽芯2,所述内部抽芯2被套接在主体套管1内部,所述主体套管1的一端与内部抽芯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主体套管1上的预设位置设置有能够自由收缩的多条束状带11。进一步地,所述内部抽芯2能够相对于主体套管1的纵轴方向活动,所述主体套管1的一端与内部抽芯2的一端相对固定,所述主体套管1相对固定的一端包括能够自由收缩的多条束状带11,所述多条束状带11随着内部抽芯2与主体套管1的相对运动而收缩或展开。所述主体套管1内部为中空,而内部抽芯2可以为实心,也可以为空心。但为了提升悬吊固定器悬吊的力度,所述内部抽芯2优选为实心。
27.其中,优选地,为便于操作顺畅,也为了尽可能较低程度地对人体组织造成损害,所述主体套管1呈直线状。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主体套管1或内部抽芯2的大部分可以保持一样的内径或/和外径。所述主体套管1或内部抽芯2的材质优选采用硬度和强度相对较高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丙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所述主体套管1或内部抽芯2的内径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例如位于1mm-2mm之间,所述主体套管1或内部抽芯2的长度优选设置在250mm至300mm之间,使得内部抽芯2能够进入到目标组织的目标位置并且便于操作者在体外对主体套管1和内部抽芯2进行操作。
28.其中,优选地,所述多条束状带11设置在靠近于所述主体套管1与内部抽芯2固定连接的位置。例如,所述多条束状带11位于所述主体套管1上所述相对固定的一端。更一步例如,在此将图1中展示的束状带11所位于的主体套管1的一端称为头端12,主体套管1的另一端称为尾端13,主体套管1的中间区域称为中段,所述束状带11优选位于主体套管1的头端12,即与主体套管1和内部抽芯2的固定位置接近。所述多条束状带11可以在主体套管1上的多个区域设置,例如中段和头端12均设置多条束状带。基于本实用新型人的实践经验,优选仅在头端12设置多条束状带,以便于在实现操作目的以及实现较佳的固定悬吊阻止的情况下同时减少操作风险。
29.其中,基于多次实验的结构,发明人发现,所述多条束状带11的长度在小于或等于所述主体套管1长度的1/3的情况下,所述悬吊固定器整体对组织的悬吊固定性以及操作人员插入主体套管1或将其拔出的便捷性相对最佳。
30.其中,主体套管1与内部抽芯2相对固定的方式例如包括主体套管1的一部分结构与内部抽芯2的为一体结构,更具体地例如主体套管1的头端12与内部抽芯2为一体结构,或者头端12通过粘接、压合、或咬合等现有的方式与内部抽芯2进行固定。当然,优选地,为了增强本装置即一次性使用组织穿刺悬吊固定器在整体上悬吊组织的固定性和安全性,所述主体套管1与内部抽芯2相对固定的方式优选为主体套管1的一部分结构与内部抽芯2的为一体结构。
31.优选地,所述多条束状带11全部收缩时能够形成贴近于或贴附于内部抽芯的管状结构。其中,此处的

贴近于

可以理解为多条束状带11全部收缩时,其形成的管状结构的内径稍大于内部抽芯2的外径;此处的

贴附于

可以理解为多条束状带11全部收缩时其形成的管状结构的内径基本等于内部抽芯2的外径,管状结构可以紧紧包绕内部抽芯2。实践中,收缩时贴附于内部抽芯2的管状结构相对于贴近于的情况,其优势更佳,理由是管径一致的整体结构可以减少对悬吊组织的损伤。为了更形象地描述该束状带11,在一个例子中,可以将该束状带11视为通过利器将主体套管1上的一段沿纵轴方向进行分割,形成多条分隔条(即本技术的束状带),这些束状带的宽度、长度、材质优选为一致,以最低限度减少对悬吊组织的损伤。所述束状带11的数量可以为单数(例如为3条以上),也可以为偶数(例如2条以上)。实用新型人通过大量实践发现,为了以最低成本的工艺实现较优也较稳固的牵引效果,所述束状带11的数量优选为4条,在4条的情况下,既能实现拉伸力较强的牵引效果,又能实现较好的防滑作用,更有利固定悬吊组织。可以想象,当束状带11为2条,所述束状带11在人体组织中全部张开并牵引住人体组织后,基于人体组织对束状带11向下的重力,所述束状带11与主体套管1的头端12呈

t

字形结构,当没有人体组织对束状带11进行重力施压时,所述束状带11又可以迅速恢复为
″i″
形结构或与主体套管1平行或基本平行的结构,该束状带11的材质优选为现有技术中具有高韧性的材质,例如改性后的聚丙烯共聚物,具体包括聚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实现较高的抗拉强度;同理,当束状带11为4条甚至更多,所述基于人体组织对束状带11向下的重力,所述束状带11与主体套管1的头端12呈伞状,以实现较优的牵引效果。
32.优选地,为了实现更顺畅和更稳定的抽拉效果,所述多条束状带11形成的管状结构与所述主体套管1的其他部分的外径相同或基本相同。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内部抽芯2的外径和主体套管1的内径基本相等。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内部抽芯2和主体套管1的外壁为光滑表面,以进一步减少对身体组织的损伤,也便于手术操作人员更便捷地操作本技术的装置。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内部抽芯2和主体套管1的横截面形状包括圆形,以使得本技术的装置更容易更顺畅地进入人体组织或从人体组织中抽出。
33.上文中,所述主体套管1的一端包括但不限于基于粘接等方式与内部抽芯2的一端相对固定。
34.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合理预测说明书给出的实施方式的所有等同替代方式或明显变型方式,都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的,也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35.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
3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