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经口支气管镜检查的口咬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64591发布日期:2022-12-31 10:39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经口支气管镜检查的口咬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经口支气管镜检查的口咬器。


背景技术:

2.支气管疾病属常见疾病,临床上常需要做支气管镜检查;为了方便支气管镜检查,通常在患者上下牙间置入一口咬器,口咬器的中间是可经支气管镜操作或进出的通道,患者在清醒状态可配合张口,口咬器得以置入。
3.现临床所常用的口咬器一般呈椭圆形管状,外宽内窄中空,一般采用硬质塑料材质,但是,在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时,患者口腔中会形成大量的口腔分泌物,而这种口咬器在临床使用时不便于将这些口腔分泌物吸出,不仅会造成患者的不适感,而且需要医护人员及时用纸擦拭患者的喷出物,极大地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另外,在检查之前需要对患者的气管内腔表面麻醉,而现有的口咬器不便于医护人员进行麻药注射等操作,使用上存在不便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经口支气管镜检查的口咬器,这种口咬器不仅便于向患者的气管内腔注射麻药,而且在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能够将患者口腔内的口腔分泌物及时吸走,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并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用于经口支气管镜检查的口咬器,包括固定挡片,固定挡片的中心部位上开设有前后走向的内镜通孔,固定挡片的前侧面上设有咬合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口咬器还包括一体式导管和麻药导管,一体式导管安装在所述固定挡片上,一体式导管包括吸引管和导引管,导引管的外壁与吸引管的外壁一体连接,吸引管的前端为封闭端、后端为开口端,吸引管前部的管壁上设有多个进液孔,导引管的前后两端均为开口端;麻药导管处在导引管中,麻药导管的长度大于导引管的长度,麻药导管的两端可分别自导引管的前端开口、后端开口穿出,麻药导管的前端部上设有多个出液孔。
6.在支气管镜检查之前,将口咬器的咬合部置于患者的上下牙间,固定挡片贴合在患者嘴部的外周面上,并使一体式导管深入患者口腔内;随后,将麻药导管的后端自导引管的后端开口穿出并伸至患者的气管内腔中,再将麻药导管的后端连接麻药注射器的注射端,通过麻药注射器注射的麻药流经麻药导管后从各个出液孔出来并均匀地分布在患者的气管内腔表面上实现麻醉,操作方便。在对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的过程中,可将吸引管的后端连接负压产生装置(负压产生装置可包括真空泵和负压管道,真空泵通过负压管道与吸引管连接),负压产生装置通过吸引管的内腔吸气而在各个进液孔处形成负压,通过吸引管及时将患者口腔内产生的口腔分泌物吸走,使患者感觉舒适,并有效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7.优选方案中,所述麻药导管的后端部上设有操作手柄。操作手柄可供握持,便于对
麻药导管进行操作,使其沿导引管向前或向后移动。
8.一种具体方案中,所述吸引管、导引管、麻药导管均为医用硅胶管。
9.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吸引管的走向与所述导引管的走向相同。
10.另一种具体方案中,所述吸引管以螺旋方式缠绕在所述导引管的外侧。
11.优选方案中,所述吸引管的前端部、麻药导管的前端部均为封闭的球形端头。球形端头可以减少吸引管、麻药导管的前端部对患者的口腔皮肤戳伤的风险,封闭的球形端头可以避免吸引管的端头吸附在患者口腔内的皮肤上,造成对口腔皮肤的伤害。
12.优选方案中,所述麻药导管的管壁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标示的第一刻度线。医护人员可通过第一刻度线快速读取麻药导管进入患者口腔部分的长度,确保麻药导管的前端延伸至患者气管内腔中的合适位置。
13.优选方案中,所述固定挡片上设有调节座,调节座上设有前后走向的导向孔,所述一体式导管处在导向孔中并且可相对导向孔前后移动;调节座上还设有用于对一体式导管进行夹紧固定的定位夹具。采用这种结构,可对一体式导管在调节座上的位置进行调节,以改变一体式导管进入患者口腔内的深度;调节时,先使定位夹具松开一体式导管,再将一体式导管相对导向孔向前或向后移动;在确定好一体式导管的位置后,通过定位夹具对一体式导管进行夹紧固定。
14.更优选方案中,所述导引管的管壁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标示的第二刻度线。医护人员可通过第二刻度线快速读取导引管进入患者口腔部分的长度,确保导引管的前端部处在患者口腔中的合适位置。
15.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咬合部为口咬管,口咬管的后端与所述固定挡片的前侧面一体连接并与所述内镜通孔连通。
16.对于张口困难的患者,为了便于将咬合部置入患者狭小的口缝并将其撑开,另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咬合部包括上撑开板和下撑开板,上撑开板、下撑开板均安装在所述固定挡片的前侧面上并且可相对固定挡片上下滑动,上撑开板、下撑开板上下并排设置;所述口咬器还包括用于调节上撑开板与下撑开板之间的距离大小的撑开调节机构,撑开调节机构安装在所述固定挡片上。操作时,先通过撑开调节机构将上撑开板与下撑开板之间的距离调小,使咬合部处于收拢状态;然后,将咬合部置入患者狭小的口缝,再通过撑开调节机构将上撑开板与下撑开板之间的距离调大,以在撑开上下颌,确保支气管镜能够顺利进入患者口部。
17.更优选方案中,所述固定挡片的前侧面至少一条前后走向的导向槽,所述上撑开板、下撑开板的后端部均设有至少一个导向块,导向块安装在相应的导向槽中并与导向槽滑动配合。这样,通过各导向块与各导向槽之间的滑动配合,可使上撑开板、下撑开板能够相对固定挡片上下滑动。
18.更优选方案中,所述撑开调节机构包括两个撑开调节组件,两个撑开调节组件均处在上撑开板和下撑开板之间并且左右并排设置,撑开调节组件包括连接通孔、调节螺杆、调节手柄、活动套、两个上连杆和两个下连杆,连接通孔设于所述固定挡片上并且为前后走向,调节螺杆设于连接通孔中,调节手柄上设有螺纹孔,调节手柄通过螺纹孔安装在调节螺杆上并处在固定挡片的后侧,活动套套接在调节螺杆上并且可相对调节螺杆前后滑动,两个上连杆的上端均铰接在所述上撑开板上,两个上连杆的下端分别与活动套、调节螺杆铰
接,两个下连杆的下端均铰接在所述下撑开板上,两个下连杆的上端分别与活动套、调节螺杆铰接。操作时,可通过正向或反向转动两个撑开调节组件的调节手柄,带动调节螺杆向前或向后移动,再通过两个上连杆和两个下连杆带动上撑开板、下撑开板相对固定挡片上下滑动,将上撑开板与下撑开板之间的距离调大或调小。
19.本说明书中所述前、后分别为:进行检查时,靠近患者嘴部一侧为前、远离患者嘴部一侧为后。
2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21.这种用于经口支气管镜检查的口咬器不仅能够方便医护人员向患者的气管内腔注射麻药实现麻醉,而且在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能够将患者口腔内的口腔分泌物及时吸走,使患者感觉舒适,并有效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a处放大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实施例一
27.如图1、图2所示,这种用于经口支气管镜检查的口咬器,包括固定挡片1,固定挡片1的中心部位上开设有前后走向的内镜通孔101,固定挡片1的前侧面上设有咬合部2;所述口咬器还包括一体式导管3和麻药导管4,一体式导管3安装在固定挡片1上,一体式导管3包括吸引管31和导引管32,导引管32的外壁与吸引管31的外壁一体连接,吸引管31的前端为封闭端、后端为开口端,吸引管31前部的管壁上设有多个进液孔311,导引管32的前后两端均为开口端;麻药导管4处在导引管32中,麻药导管4的长度大于导引管32的长度,麻药导管4的两端可分别自导引管32的前端开口、后端开口穿出,麻药导管4的前端部上设有多个出液孔41。
28.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挡片1呈椭圆形板状,内镜通孔101呈椭圆形。
29.在本实施例中,咬合部2为口咬管,口咬管的后端与固定挡片1的前侧面一体连接并与内镜通孔101连通。
30.在本实施例中,吸引管31、导引管32、麻药导管4均为医用硅胶管,吸引管31的走向与导引管32的走向相同,吸引管31的前端部、麻药导管4的前端部均为封闭的球形端头。球形端头可以减少吸引管31、麻药导管4的前端部对患者的口腔皮肤戳伤的风险,封闭的球形端头可以避免吸引管31的端头吸附在患者口腔内的皮肤上,造成对口腔皮肤的伤害。
31.在本实施例中,麻药导管4的后端部上设有操作手柄42。操作手柄42可供握持,便于对麻药导管4进行操作,使其沿导引管32向前或向后移动。
32.在本实施例中,麻药导管4的后部管壁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标示的第一刻度线43。医护人员可通过第一刻度线43快速读取麻药导管4进入患者口腔部分的长度,确保麻药导管4的前端延伸至患者气管内腔中的合适位置。
33.下面简述一下本口咬器的使用方法:
34.在支气管镜检查之前,将口咬器的咬合部2置于患者的上下牙间,固定挡片1贴合在患者嘴部的外周面上,并使一体式导管3深入患者口腔内;随后,将麻药导管4的后端自导引管32的后端开口穿出并伸至患者的气管内腔中,再将麻药导管4的后端连接麻药注射器的注射端,通过麻药注射器注射的麻药流经麻药导管4后从各个出液孔41出来并均匀地分布在患者的气管内腔表面上实现麻醉,操作方便。在对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的过程中,可将吸引管31的后端连接负压产生装置(负压产生装置可包括真空泵和负压管道,真空泵通过负压管道与吸引管31连接),负压产生装置通过吸引管31的内腔吸气而在各个进液孔311处形成负压,通过吸引管31及时将患者口腔内产生的口腔分泌物吸走,使患者感觉舒适,并有效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35.实施例二
36.参考图3、图4,在其他部分均与实施例一相同的情况下,其区别在于:固定挡片1上设有调节座11,调节座11上设有前后走向的导向孔1101,一体式导管3处在导向孔1101中并且可相对导向孔1101前后移动;调节座11上还设有用于对一体式导管3进行夹紧固定的定位夹具(图中未画出)。采用这种结构,可对一体式导管3在调节座11上的位置进行调节,以改变一体式导管3进入患者口腔内的深度;调节时,先使定位夹具松开一体式导管3,再将一体式导管3相对导向孔1101向前或向后移动;在确定好一体式导管3的位置后,通过定位夹具对一体式导管3进行夹紧固定。
37.在本实施例中,导引管32的管壁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标示的第二刻度线321。医护人员可通过第二刻度线321快速读取导引管32进入患者口腔部分的长度,确保导引管32的前端部处在患者口腔中的合适位置。
38.对于张口困难的患者,为了便于将咬合部2置入患者狭小的口缝并将其撑开,在本实施例中,咬合部2包括上撑开板21和下撑开板22,上撑开板21、下撑开板22均安装在固定挡片1的前侧面上并且可相对固定挡片1上下滑动,上撑开板21、下撑开板22上下并排设置;所述口咬器还包括用于调节上撑开板21与下撑开板22之间的距离大小的撑开调节机构5,撑开调节机构5安装在固定挡片1上。操作时,先通过撑开调节机构5将上撑开板21与下撑开板22之间的距离调小,使咬合部2处于收拢状态;然后,将咬合部2置入患者狭小的口缝,再通过撑开调节机构5将上撑开板21与下撑开板22之间的距离调大,以在撑开患者的上下颌,确保支气管镜能够顺利进入患者口部。
39.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挡片1的前侧面设有多条前后走向的导向槽102,上撑开板21、下撑开板22的后端部均设有至少一个导向块201,导向块201安装在相应的导向槽102中并与导向槽102滑动配合。这样,通过各个导向块201与各个导向槽102之间的滑动配合,可使上撑开板21、下撑开板22能够相对固定挡片1上下滑动。
40.在本实施例中,撑开调节机构5包括两个撑开调节组件51,两个撑开调节组件51均处在上撑开板21和下撑开板22之间并且左右并排设置,撑开调节组件51包括连接通孔(图中未画出)、调节螺杆512、调节手柄513、活动套514、两个上连杆515和两个下连杆516,连接通孔设于固定挡片1上并且为前后走向,调节螺杆512设于连接通孔中,调节手柄513上设有螺纹孔(图中未画出),调节手柄513通过螺纹孔安装在调节螺杆512上并处在固定挡片1的后侧,活动套513套接在调节螺杆512的中部上并且可相对调节螺杆512前后滑动,两个上连
杆515的上端均铰接在上撑开板21上,两个上连杆515的下端分别与活动套513、调节螺杆512的后端部铰接,两个下连杆516的下端均铰接在下撑开板22上,两个下连杆516的上端分别与活动套513、调节螺杆512的后端部铰接。操作时,可通过正向或反向转动两个撑开调节组件51的调节手柄513,带动调节螺杆512向前或向后移动,再通过两个上连杆515和两个下连杆516带动上撑开板21、下撑开板22相对固定挡片1上下滑动,方便地将上撑开板21与下撑开板22之间的距离调大或调小。
41.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