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腿围测量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24418发布日期:2022-10-14 23:47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腿围测量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腿围测量器技术领域,具体讲是指一种腿围测量器。


背景技术:

2.医院在收治急诊或住院患者时,对于因某些疾病引起的下肢肿胀的症状,医生或护士需要对患者腿围进行定期测量并记录,以判断病情状况。例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通常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判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的下肢肿胀是否好转,每日定点检测腿围就是一个重要指标,通常方法是使用软皮尺每天对患者膝关节上下10-15cm位置进行大腿与小腿腿围的测量并进行记录,通过每天测量的腿围数据比对来判断下肢肿胀情况。在具体测量过程中,需要对腿部上间隔一定距离的两处位置进行分别测量,通常是先由医护人员测量一处腿围,然后量出距离该处一定距离的另一处腿部所在位置,再测量该处的腿围,但是此种测量方式操作极其不方便,而且会导致测量的误差较大,容易影响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的判断。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且测量精度较高的腿围测量器。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腿围测量器,包括两条上下设置的皮尺,每条皮尺一端均设有第一尺头,每个第一尺头上均设有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第一通槽沿水平方向贯穿第一尺头并供皮尺另一端插入,第二通槽沿竖直方向贯穿第一尺头,两个第二通槽内滑动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标尺,每个第一尺头上均设有第一视窗区、用于读取皮尺刻度的第一刻度标记和用于读取第一标尺刻度的第二刻度标记,每条皮尺上还设有用于固定皮尺的锁紧机构。
5.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一种腿围测量器具有以下优点:通过两个皮尺可测量两个位置的腿围,并可通过可滑动的第一标尺及其刻度来准确调整两个皮尺之间的距离,实现方便且准确地测量出间隔一定距离的两处腿围,以便医护人员准确判断患者病情,除此之外,锁紧机构固定好皮尺后可方便医护人员记录以及进行其他操作。
6.作为改进,每条皮尺上均设有第二尺头,每个第二尺头上均设有第三通槽,两个第三通槽内滑动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标尺,每个第二尺头上均设有第二视窗区和用于读取第二标尺刻度的第三刻度标记;采用此种结构,设置第二标尺,并保持第二标尺与第一标尺的刻度一致,可进一步保证两条皮尺间距的准确性,提高测量精度。
7.作为改进,第三刻度标记为第二视窗区的上边界或下边界;采用此种结构,直接通过第二视窗区的上边界或上边界读取刻度,无需另外设置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8.作为改进,第一标尺和第二标尺两端的外周壁上均设有凸起;采用此种结构,凸起可防止第一标尺两端从第一尺头滑出,防止第二标尺两端从第二尺头滑出。
9.作为改进,两条皮尺的零刻度线分别与两个第一视窗区的左边界对齐,第一刻度标记为第一视窗区的左边界,第二刻度标记为第一视窗区的上边界或下边界;采用此种结构,直接利用第一视窗区的边界作为第一刻度标记和第二刻度标记,无需另外设置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10.作为改进,上下两个第一刻度标记在同一竖直方向上;采用此种结构,保证上下两个皮尺刻度统一在同一竖直方向,方便医护人员读取和记录刻度。
11.作为改进,锁紧机构包括夹子,夹子设于皮尺上且靠近第一尺头的一端;采用此种结构,夹子可在皮尺测量腿围时对皮尺进行固定,方便医护人员读取和记录刻度数据或进行其他操作。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尺头与第一标尺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尺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尺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1、皮尺;2、第一尺头;3、第一通槽;4、第二通槽;5、第一标尺;6、第一视窗区;7、第一刻度标记;8、第二刻度标记;9、锁紧机构;901、夹子;10、第二尺头;11、第三通槽;12、第二标尺;13、第二视窗区;14、第三刻度标记;15、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腿围测量器作详细说明。
18.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腿围测量器,包括两条上下设置的皮尺1,每条皮尺1一端均设有第一尺头2,每个第一尺头2上均设有第一通槽3和第二通槽4,其中,第一通槽3沿水平方向贯穿第一尺头2并供皮尺1另一端插入,第二通槽4沿竖直方向贯穿第一尺头2,两个第二通槽4内滑动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标尺5,每个第一尺头2上均设有第一视窗区6、用于读取皮尺1刻度的第一刻度标记7和用于读取第一标尺5刻度的第二刻度标记8,每条皮尺1上还设有用于固定皮尺1的锁紧机构9;两条皮尺1的零刻度线分别与两个第一视窗区6的左边界对齐,第一刻度标记7为第一视窗区6的左边界,上下两个第一刻度标记7在同一竖直方向上;在本实施例中,即上下两个第一视窗区6的左边界需对齐;第二刻度标记8为第一视窗区6的上边界或下边界,而在选取第一视窗区6的上边界或下边界时,为方便读数,两个第二刻度标记8应选用同一方向的边界,例如,若上方的第二刻度标记8选用第一视窗区6的上边界,则下方的第二刻度标记8亦选用第一视窗区6的上边界,而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刻度标记8均选用第一视窗区6的下边界。
19.如上所述仅采用一根第一标尺5的情况下,两条皮尺1容易发生倾斜,导致两条皮尺1的实际间距并非第一标尺5所示出的刻度数据,故为保证测量的精度与准确度,另外设置第二标尺12,具体结构如下:每条皮尺1上均设有第二尺头10,每个第二尺头10上均设有第三通槽11,两个第三通槽11内滑动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二标尺12,每个第二尺头10上均设有第二视窗区13和用于读取第二标尺12刻度的第三刻度标记14;第三刻度标记14为第二视窗区13的上边界或下边界,而关于第三刻度标记14的选取同上述第二刻度标记8的
选取,本实施例中,第三刻度标记14均选用第二视窗区13的下边界。需要说明的是,为防止在测量过程中,第一标尺5和第二标尺12发生移动,第一标尺5与第二通槽4之间以及第二标尺12与第三通槽11之间需具备一定的摩擦;本实施例中第一视窗区6和第二视窗区13均为凹槽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亦可采用玻璃等透明材料代替。
20.为防止第一标尺5从第一尺头2中滑出,和第二标尺12从第二尺头10中滑出,第一标尺5和第二标尺12两端的外周壁上均设有凸起15;锁紧机构9包括夹子901,夹子901设于皮尺1上且靠近第一尺头2的一端。
21.使用时,先将两条皮尺1预套在小腿上,并通过夹子901固定,然后调节其中一条皮尺1的位置,然后调节另一条皮尺1的位置,使得第一标尺5和第二标尺12所显示的刻度均为所需的数值,此时,两条皮尺1所处位置即需要测量腿围的待测位置;然后松开其中一个夹子901,调整皮尺1的另一端的位置,测出腿围数据并记录,然后松开另一个夹子901,调整皮尺1的另一端的位置,测出腿围数据并记录。
22.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一种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