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拔罐综合理疗装置

文档序号:32358175发布日期:2022-11-29 20:09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灸拔罐综合理疗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灸拔罐综合理疗装置。


背景技术:

2.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然而,针法和灸法在使用时,多为单独使用,导致理疗效果无法同时实现。
3.对于灸法的理疗过程,目前多采用人力握持艾灸条,由于每个穴位艾灸时间需要长达20~ 30分钟,浪费人力的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医生上臂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而出现肌肉酸痛、抖动等现象,从而导致艾灸距离的不稳定性,造成烫伤和治疗效果不理想,且一般采用患者体表评估艾灸冷热程度,对于冷热觉反应迟钝或中枢系统损伤的患者因感觉功能障碍,常常出现烫伤的情况,且由于没有计时系统,常常出现治疗时间不够或延长的情况。
4.对于针法的理疗过程,还有电针疗法和穴位注射法,其中,电针疗法是指在刺入人体穴位的毫针上,用电针机通以微量低频脉冲电流来对对应穴位进行刺激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毫针刺法的主治病证;对于部分患者需要进行电针疗法时,往往需要采用额外仪器来辅助,将电极夹和针相连,使针的负荷过重,容易造成针刺深浅的变化,从而导致刺破血管等问题。而穴位注射法是将药水注入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可将针刺刺激和药物的性能及对穴位的渗透作用相结合,发挥其综合效应,适应范围很广,并对某些疾病有特殊的疗效;对于部分需要在针灸后进行穴位注射的患者,往往在临床上仅有普通艾灸针和注射器,无法满足一针穿刺,既能针灸、也能在针灸后实现药液穴位注射。
5.拔罐是中医理疗中最常见的一种工具,其以杯罐作的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或抽取其中的空气,使杯罐的腔体因产生负压而可吸着于皮肤上,抽空产生负压,形成局部瘀血,使人体疏通经络、通畅气血、消肿止痛、调理人体阴阳平衡,祛风拔毒,驱寒除湿,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起到保健的作用。但现有的拔罐结构单一,且单个的个体,只能进行拔罐法进行理疗,若患者需要同时进行不同的理疗则需要不同的器具,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灸拔罐综合理疗装置,通过以拔罐理疗装置作为基座将针法理疗装置和灸法理疗装置进行安装固定,来将中医的各种治疗手段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解决现有中医理疗装置功能单一,使用不便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8.一种针灸拔罐综合理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拔罐理疗装置、针法理疗装置以及灸法理疗装置;所述拔罐理疗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吸附在患者皮肤对应穴位旁的负压罩和设置在所述负压罩上用于安装固定所述针法理疗装置和所述灸法理疗装置的固定柱;所述针
法理疗装置包括与所述固定柱相连的第一连接装置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装置自由端并处于对应穴位正上方的施针装置;所述灸法理疗装置包括通过快拆结构与所述固定柱相连的第二连接装置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装置自由端并处于对应穴位附近的施灸装置。
9.优选的,所述负压罩的罩体为硬质透明塑料制成,方便观察,罩口处套设有柔性材料制成的环形密封垫圈,来保证罩体的气密效果。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为长度可调的伸缩支架,所述伸缩支架一端可拆卸水平固定在所述固定柱上,另一端则设有用于安装施针装置的连接环,通过所述伸缩支架能够对所述连接环的水平位置进行调节使其对准穴位。
11.优选的,所述施针装置包括毫针和能对所述毫针的进针进行导向的施针套筒,所述施针套筒同轴设置在所述连接环中。
12.优选的,所述施针套筒上还设有与所述毫针相接触的电极夹片,所述电机夹片通过导线与电针机相连。
13.优选的,所述施针装置还包括可拆卸设置在所述施针套筒底部用于给对应穴位注射药物的注射针头,所述施针套筒与所述连接环间隙配合并通过复位弹簧相连,所述注射针头侧部开有用于注入药液的注药孔,通过下压所述施针套筒能够带动所述注射针头向下移动来对患者穴位进行注射。
14.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柱上高度可自动调节的伸缩立柱和设置在所述伸缩立柱上的支撑管,所述支撑管为万向定型软管;所述施灸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管自由端上的艾条固定架和设置在所述艾条固定架上的艾条。
15.优选的,所述快拆结构为设置在所述固定柱顶面上的电磁吸盘和设置在所述伸缩立柱底面上与所述电磁吸盘相配合的铁盘。
16.优选的,所述灸法理疗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患者对应穴位附近,用于实时检测患者对应穴位体表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17.优选的,所述灸法理疗装置还包括艾灰回收装置,所述艾灰回收装置为通过电磁阀与真空泵相连的吸灰管,所述吸灰管的吸气嘴以合适的角度对准着所述艾条的燃烧端。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针灸拔罐综合理疗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19.1.本实用新型集拔罐、艾灸、针灸、注射、电刺激于一体,各类治疗既能单独进行,又能协同进行,功能齐全,疗效更好;
20.2.针灸时能辅助对准穴位,艾灸和拔罐时定时报警,弥补了新手医生经验不足的问题;
21.3.艾灸时无需医生长时间人力握持艾条,大大减轻了医生的工作强度;
22.4.通过实时检测穴位附近温度并自动吸除艾灰,有效避免了患者烫伤;
23.5.结构轻巧,能直接吸附固定在人体上皮肤上,无需复杂庞大的外部支撑,操作简单,转移方便。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针灸拔罐综合理疗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针灸拔罐综合理疗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针灸拔罐综合理疗装置中负压罩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针灸拔罐综合理疗装置中针法理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针灸拔罐综合理疗装置中针法理疗装置的剖视图。
30.图中:1-负压罩,2-排气孔,3-固定柱,4-密封垫圈,5-气压传感器,6-方形伸缩杆,7-卡箍,8-固定螺栓,9-顶紧螺栓,10-连接环,11-施针套筒,111-导向孔,112-按压台面,12-毫针,121-针柄,122-针体,13-复位弹簧,14-注射针头,141-针栓,142-针管,143-注药孔,144 止水塞,15-电极夹片,16-电极接口,17-电磁吸盘,18-铁盘,19-电动伸缩杆,20-支撑管, 21-艾条固定架,22-艾条,23-吸灰管,24-吸气嘴,25-温度传感器,26-患者皮肤。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灸拔罐综合理疗装置,包括拔罐理疗装置、针法理疗装置、灸法理疗装置以及用于对上述装置进行协调控制的中控台;本实用新型结构轻便、操作简单,集拔罐、艾灸、针灸、注射、电刺激于一体,各类治疗手段既能单独进行,又能协同进行,补泄一体,疗效更好。具体的:
33.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拔罐理疗装置包括负压罩1、固定柱3以及真空泵,所述负压罩1作为支撑所述针法理疗装置和灸法理疗装置的基座,一共有三个,分别均匀的吸附在患者皮肤26对应穴位的四周,从而保证支撑的稳定性,所述负压罩1的罩体为硬质透明塑料制成,方便观察,所述负压罩1的罩壁上设有向外凸出的排气孔2,所述真空泵通过排气管道和电磁阀与所述排气孔2相连,通过所述真空泵能够使所述负压罩1内产生负压,一方面能够通将所述负压罩1固定到皮肤上,方便其他装置的安装,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持续增大负压,来达到拔罐的目的。由于普通的拔罐装置的罐口也是硬质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气的现象,因此为了进一步增加密封效果,所述负压罩1的罩口处还套设有采用柔性材料制成的环形密封垫圈4,保证罩体的气密效果;同时,为保证拔罐过程中压力稳定,及时发现因为固定不严密而导致的漏气现象,所述负压罩1的内壁上还设有气压传感器5,通过所述气压传感器5预设好固定的阈值后,再通过中控台控制所述真空泵来对所述负压罩1进行排气,从而保证所述负压罩1内形成稳定负压。所述固定柱3为一体化竖直设置在所述负压罩1顶壁上的圆柱形立柱,用于连接固定所述针法理疗装置和所述灸法理疗装置;
34.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针法理疗装置包括与所述固定柱3相连的第一连接装置和
通过连接环10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装置自由端并处于对应穴位正上方的施针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装置有三组,分别与每个负压罩1上的固定柱3相对应,每个第一连接装置结构相同,均包括伸缩支架和卡箍7,所述卡箍7为的两个相互对称的半圆形卡箍,两个半圆形卡箍通过铰链和固定螺栓8相连,所述伸缩支架为长度可调的方形伸缩杆6,所述方形伸缩杆6上还设有配套的顶紧螺栓9,通过拧紧所述顶紧螺栓9能够将所述方形伸缩杆6的长度进行固定,三组方形伸缩杆6的一端分别通过卡箍7可拆卸水平固定在对应的固定柱3上,三组方形伸缩杆6的另一端则均与位于三个负压罩1中间的连接环10固定相连;所述连接环10为用于对所述施针装置进行安装的中空套筒;通过上述方形伸缩杆6能够对所述连接环10的水平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使所述施针装置对准穴位。
35.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施针装置包括毫针12和施针套筒11,所述毫针12为常规的中医针灸用毫针12,包括针柄121和针体122,其中针体122的直径在0.25~0.38mm之间;所述施针套筒11同轴设置在所述连接环10内,其内部设有用于在进针时对所述毫针12进行导向的导向孔111,并且所述导向孔111顶部入针口处设有倒角,使所述毫针12的针体122能够更方便的对准所述施针套筒11内的导向孔111;所述导向孔111底部出针口处开口逐渐缩小,形成能够对所述毫针12进行导向的锥形斜面,从而保证毫针12与所述导向孔111的同轴度,使其更准确的刺入到患者的对应穴位上;所述毫针12的针柄121露在所述施针套筒11 外,方便医生通过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对穴位进行刺激。
36.进一步地,为实现对患者对应穴位进行药物注射治疗,所述施针套筒11与所述连接环10 间隙配,使所述施针套筒11能沿着所述连接环10上下滑动,所述施针套筒11顶部还设有一个直径大于所述施针套筒11外径的按压台面112,所述按压台面112与所述连接环10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3,通过所述复位弹簧13能使所述施针套筒11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向上移动恢复到指定高度;所述施针装置还包括用于对患者进行药物注射的注射针头14,所述注射针头 14包括针栓141和设置在所述针栓141上的针管142,所述针管142内径在0.5~0.8mm之间,保证所述毫针12的针体122能穿过所述针管142进行针灸;所述针栓141上设有与所述施针套筒11底部尺寸相配合凸台,使所述注射针头14过盈配合对接在所述施针套筒11底部,通过向下按压所述按压台面112能够带动所述注射针头14向下移动;所述注射针头14的针栓 141侧部开有注药孔143,所述注药孔143通过输液管与装有药液的注射器相连,当所述可拆卸针头的针管142扎进对应穴位后,通过所述注药孔143便能将药液沿着针管142注入穴位中;所述注射针头14顶部还设有环形的止水塞144,保证毫针12能顺利穿过的同时还能防止注射时药液向上流进施针套筒11中。
37.进一步地,所述施针装置上还设有一组用于对患者进行电针治疗的电极夹片15所述电极夹片15为两片设置在所述对称设置在所述施针套筒11内壁的弹性金属片,所述电极夹片15 能够依靠自身的弹性抵在所述针体122上,从而保证所述毫针12与所述电极夹片15接触良好;所述施针套筒11顶部还预设有与所述电极夹片15相连的电极接口16;所述电极夹片15 通过所述电极接口16与电针机相连,所述电针机为半导体电针机,当毫针12刺腧穴得气后,通过所述半导体电针机能够在所述毫针12上通以微量低频脉冲电流来兴奋穴位组织,从而实现对疾病的治疗。
38.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灸法理疗装置包括与所述固定柱3相连的第二连接装置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装置自由端并处于对应穴位附近的施灸装置。具体的:所述第二连接
装置包括伸缩立柱和支撑管20,所述伸缩立柱为电动伸缩杆19,竖直安装在其中一个负压罩1的固定柱3顶部,相比液压杆所述电动伸缩杆19具有反应更灵敏控制精度更高的特点;所述支撑管20为万向定型软管,其一端固定在所述电动伸缩杆19的伸缩端上,另一端设有用于固定艾条22的艾条固定架21,所述艾条固定架21为金属卡环,不仅更换方便,而且能适应不同直径的艾条22,所述艾条22通过所述艾条固定架21设置在对应穴位的上方,并且通过所述万向定型软管还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任意调节所述艾条22的位置和角度。为防止艾灸在长时间的烧灼和熏熨的过程中烫伤冷热觉反应迟钝或中枢系统损伤的患者,所述灸法理疗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25,所述温度传感器25为贴在患者对应穴位附近皮肤上的贴片式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患者的体表温度,当检测的温度超过预设的阈值后,所述中控台则会控制所述电动伸缩杆19伸长,自动抬高艾条22,防止患者烫伤。同时,所述中控台上还设置有时间计时装置,艾灸或拔罐时医生会设定好时间并开启倒计时,时间到达后便会自动报警提醒医生。
39.进一步地,为实现所述灸法理疗装置快速平稳的装卸,所述伸缩立柱通过快拆结构设置在所述固定柱3上,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快拆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柱3顶面上的电磁吸盘17和设置在所述伸缩立柱底面上与所述电磁吸盘17相配合的铁盘18。当艾灸理疗结束后,通过断开所述电磁吸盘17的电源,便能很轻松的将所述灸法理疗装置从所述固定柱 3上平稳移除,从而避免了在拆除过程中因操作繁琐抖动过大而导致艾条22或艾灰掉落的情况。在显而易见的是,所述灸法理疗装置与所述固定柱3之间还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等快速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并不限于上述电磁吸附的装拆方式。
40.所述灸法理疗装置还包括艾灰回收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艾灰回收装置为吸灰管23,所述吸灰管23为中空的万向定型软管,所述吸灰管23的一端通过电磁阀与真空泵相连,另一端的吸气嘴24以合适的角度对准着所述艾条22的燃烧端;根据艾灸条燃烧速度,每间隔一段时间打开电磁阀并启动真空泵,能有效吸除艾条22上的艾灰,防止艾灸灰掉落烫伤患者。与上述支撑管20安装方式相同的是,所述吸灰管23也通过伸缩立柱和快拆结构固定在另一个负压罩1的固定立柱上,使得所述吸气嘴24能随着艾条22的升降同步调节高度。当然,所述吸灰管23的结构和安装方式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作为一种更低成本的实施方式,所述吸灰管23也可以采用普通的耐热软管,直接通过扎带绑固在所述支撑管20上来吸除艾灰。
4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针灸拔罐综合理疗装置的具体安装步骤如下:
42.首先需要将三个负压罩1均匀放置到患者皮肤26对应穴位附近并与真空泵相连,并将三组第一连接装置一一对应的与各个负压罩1上的固定柱3相连;然后通过真空泵排出负压罩 1中的部分空气使其位置固定,调节连接环10的水平位置,当其对准穴位后,拧紧卡箍7上的固定螺栓8和方形伸缩杆6上的顶紧螺栓9;然后将所述施针套筒11通过复位弹簧13同轴安装到所述连接环10内,对于需要进行药液注射的患者,还可以在进针前选择性的将注射针头14对接到所述施针套筒11下方;最后再将灸法理疗装置通过快拆结构固定到固定柱3 上,并调整好艾条22和吸气嘴24的角度,从而完成本实用新型的装配。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