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04404发布日期:2022-12-27 23:36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种装置,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接种是以注射疫苗的方式进行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的预防。目前,注射疫苗是应对传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疫情发展中,为达到有效的预防效果,需要多数人群完成疫苗接种。广大接种者在各个接种点排队接种时,通常由医护人员对接种人员的待接种部位进行消毒,然后打入疫苗,再用棉签按在注射部位,完成疫苗的接种。
3.在大范围接种过程中,医护人员单日要完成的接种人次极多,日常接种工作繁重,接种处堆放的医疗物资也极多,为达到相应卫生防疫要求,医护人员在一次疫苗接种中需要完成:取棉签,蘸取消毒酒精,为接种者待接种部位消毒,取疫苗针,注射完成后另取干净棉签按压接种部位等步骤,并将使用后的棉签及注射器丢弃在相应位置,这不仅需要在接种的工作台面上摆放一定数量的棉签、消毒酒精、疫苗储存装置(如小冷藏箱)等,随时添补,而且要注意棉签及消毒酒精的放置情况,避免棉签及消毒酒精直接在台面上长时间敞开放置,这样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在为接种者接种疫苗时的重复性操作,也降低了其对接种者的接种效率,延长了接种者的排队等候时间,增大了潜在的病毒传播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接种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接种装置,包括针筒,所述针筒内设置有活塞杆,所述针筒端部设置有针头,所述针筒外套设有消毒液腔,所述消毒液腔外侧设置有消毒件,所述消毒件上设置有用于打开消毒液腔的启封件。
6.进一步的,所述消毒液腔为套设在针筒外周的环形膜袋。
7.进一步的,所述消毒液腔外套设有保护层,所述消毒件位于保护层与环形膜袋之间形成的空间内。
8.进一步的,所述启封件位于保护层与消毒液腔之间,所述启封件为套设在消毒液腔外周的环形件。
9.进一步的,所述消毒件包括手持部和消毒部,所述启封件固定连接于手持部上,所述保护层上与手持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易撕口。
10.进一步的,所述保护层靠近消毒液腔端部的一侧呈倾斜状,所述消毒部位于保护层靠近消毒液腔端部的顶端。
11.进一步的,还包括止血件,所述止血件可拆卸连接于针筒上。
12.进一步的,所述止血件包括把手部和止血部,所述止血件位于保护层与消毒液腔之间形成的空间内,所述保护层上与把手部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易撕口。
13.进一步的,所述启封件与把手部固定连接,所述止血件位于把手部远离消毒部的一端。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通过将消毒液腔套设在注射针筒的外周,在注射疫苗时,医护人员直接采用启封件打开消毒液腔,使消毒液腔内的消毒液流出,浸润消毒件后,采用消毒件对接种者消毒即可,无需另取棉签蘸取消毒液。同时,一般的消毒液均采用消毒酒精,当医护人员抓取疫苗对接种者注射时,医护人员手上温度高于疫苗的最佳保存温度,但针筒外的消毒液腔内残留的酒精可吸收医护人员手上的热量并挥发,能够有效降低温度变化对疫苗产生的影响,从而确保疫苗质量。本实用新型可直接实现接种过程对接种工具的全部需求,无需医护人员在接种间隙添补、整理其他辅助用品,也无需在接种过程中从另外拿取棉签、蘸取消毒液等,省时省力,操作简单方便,有利于提高接种效率、确保疫苗质量。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平方向剖视图。
19.图中,1、针筒;2、活塞杆;3、针头;4、消毒液腔;5、消毒件;51、手持部;52、消毒部;6、启封件;7、保护层;71、第一易撕口;72、第二易撕口;8、止血件;81、把手部;82、止血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接种装置,包括针筒1,在针筒1内灌装有用于接种的疫苗,在针筒1内设置有用于推送疫苗的活塞杆2,针筒1远离活塞杆2的端部设置有针头3,由针筒1、活塞杆2及针头3组成的接种针是常见的注射工具。本实施例的针筒1外套设有用于盛装消毒液的消毒液腔4,本实施例的消毒液腔4由套设在针筒1外周的环形膜袋形成,消毒液腔4内盛装的消毒液通常为消毒酒精,这样医护人员在取出接种装置为接种者接种疫苗时,医护人员的手抓握在针筒1外的环形膜袋上,消毒液腔4内的消毒酒精极易挥发,这样一方面医护人员手部的热量被酒精吸收挥发,有利于减小其对针筒1内疫苗的影响,另一方面,酒精挥发后使环形膜袋鼓胀,方便医护人员破开消毒液腔4。
22.如图2和图3所示,为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在消毒液腔4外侧设置有消毒件5,该消毒件5可以是消毒棉签、棉片或棉球,利用消毒液腔4内的消毒液将消毒件5润湿后擦涂在接种者的待接种部位即可实现消毒。本实施例的消毒件5包括手持部51和消毒部52,即本实施例的消毒件5为棉签结构,方便医护人员取用。为保持消毒件5的干净卫生,在消毒液腔4外套设有保护层7,该消毒件5位于保护层7与环形膜袋之间形成的空间内,这样在消毒时,可直接破坏环形膜袋,使消毒液腔4内的消毒液流入保护层7与环形膜袋之间,对消毒件5的消毒部52浸润。
23.如图1所示,为快速浸润消毒部52,本实施例的保护层7下端呈倾斜状,即保护层7的下端形成一个最低处的尖端,在放置消毒件5时,使消毒部52位于保护层7的最下端,从而
方便从消毒液腔4内流出的消毒液浸润消毒部52。如图2和图3所示,为方便打开消毒液腔4,在消毒件5上设置有启封件6,该启封件6为套设在消毒液腔4外周的环形件,启封件6也位于保护层7与消毒液腔4之间,利用启封件6划破环形膜袋,使消毒液流出。这里的启封件6可以是内侧壁设置刃口的环带,也可以是其本身极细的环带,本实施例的启封件6为细环带,且启封件6的周长大于环形膜袋的外周周长,在启封时通过将启封件6勒向环形膜袋,使启封件6本身划破环形膜袋。
24.如图2和图3所示,在保护层7与消毒液腔4之间还设置有止血件8,利用该止血件8对接种完疫苗的部位进行按压止血。本实施例的止血件8包括把手部81和止血部82,即止血件8也采用棉签,为了避免止血件8的止血部82在接种前被消毒液润湿,在保护层7内,止血件8的止血部82朝上放置,与消毒件5的消毒部52朝向相反。同时,为提高装置的稳定性,使接种装置在输送和储存中均保持原始放置位置、避免启封件6提前将消毒液腔4划破,该启封件6同时连接在止血件8的把手部81上,即启封件6的两侧分别与消毒件5、止血件8连接,使其保持止血部82朝上、消毒部52朝下的状态放置在保护层7内,也降低启封件6在输送中意外划破消毒液腔4的概率。
25.如图1和图2所示,为方便控制启封件6、取出消毒件5和止血件8,在保护层7上与手持部5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易撕口71,在保护层7上与把手部8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易撕口72。在接种前消毒时,先撕开第一易撕口71,向外转动手持部51,使手持部51与把手部81之间的启封件6绷紧,然后前后晃动手持部51,使绷紧的启封件6随之勒向环形膜袋,从而将环形膜袋划破,消毒液从划破位置流出,流向保护层7内的最低处,润湿消毒部52。由于启封件6设置在靠近保护层7下端的位置,即启封件6的一侧连接在手持部51上靠近消毒部52的位置,另一侧连接在把手部81上远离止血部82的一端(止血部82在上,启封件6连接在把手部81下端附近),能够避免流出的消毒液浸润止血部82。
26.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将灌装有疫苗的接种装置从低温储存环境中取出,将接种装置针尖朝下抓握在手中,消毒液腔4内的消毒酒精吸收医护人员手部的热量挥发,使环形膜袋鼓胀,同时避免了疫苗在医护人员手中快速升温、影响疫苗质量的情况出现。沿第一易撕口71撕开保护层7,将手持部51向外转,将连接在手持部51上的启封件6绷紧,然后相对针筒1先后摇晃手持部51,使启封件6勒向鼓胀的环形膜袋,将其划破,消毒液腔4内的消毒液流出,浸润消毒部52,然后取出消毒件5对接种者待接种部位进行消毒。沿第二易撕口72撕开另一侧的保护膜,将止血件8取出,向接种者注射完疫苗之后,用止血件8按压在接种部位,完成接种过程。
2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