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醉机螺纹管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34708发布日期:2023-02-03 17:47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麻醉机螺纹管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讲是指一种麻醉机螺纹管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2.临床麻醉实施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前后,需要通过麻醉机面罩供氧时,通过呼吸螺纹管与麻醉机连接,保证各种呼吸模式下氧气的运送,二氧化碳的排出,维护麻醉期间呼吸管理的顺利实施。在此过程中,麻醉机螺纹管道由于其长度较长,因此会发生下坠或者移动的现象。因此临床中,医务人员会采用螺纹管支架对麻醉机螺纹管进行支撑固定。现有的螺纹管支架一般连接在麻醉头架上,而一旦将螺纹管固定到螺纹管支架后,螺纹管即无法移动,会影响到医务人员对其他检测治疗设备的使用与观察,妨碍了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治疗工作;而在必要时需要重新拆装螺纹管支架来改变螺纹管的位置,在此过程中容易拉扯到螺纹管,不仅操作较为麻烦,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螺纹管连接到固定支架之后仍然能够调整螺纹管角度与位置的麻醉机螺纹管固定支架。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麻醉机螺纹管固定支架,包括底座、外管、伸缩内管和固定板,伸缩内管为圆柱形,外管上沿轴向设有圆孔,伸缩内管一端连接固定板,另一端滑动设于圆孔内,外管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将外管与伸缩内管固定的第一固定螺栓,外管连接底座上端面,固定板为圆形且固定板上沿周向设有若干突出部,每两个相邻突出部之间形成用于卡接麻醉机螺纹管的卡接腔,底座下端面设有固定组件。
5.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一种麻醉机螺纹管固定支架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固定组件将固定支架固定在麻醉头架上,然后将麻醉机螺纹管卡接到卡接腔中,并且可根据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卡接腔,并且在此之后,可通过滑动伸缩内管来改变麻醉机螺纹管的位置,通过转动伸缩内管来改变麻醉机螺纹管的角度,在调整完成后通过第一固定螺栓固定,避免了麻醉机螺纹管影响到医务人员对其他检测治疗设备的使用与观察,也能防止麻醉机螺纹管妨碍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治疗工作,而且无需拆卸固定支架就能调整麻醉机螺纹管的位置与角度,调节简单而且安全性大大提高。
6.作为改进,伸缩内管包括内管本体和连接板,内管本体呈圆柱形并滑动设于圆孔内,内管本体一端面上设有两个支座,两个支座之间连接有转轴,转轴沿内管本体径向设置,连接板一端连接固定板,另一端转动连接转轴;采用此种结构,连接板另一端与转轴转动连接使得固定板与底座之间的角度可调。
7.作为改进,固定组件包括底板、固定座、活动座和第二固定螺栓,固定座通过底板连接底座,固定座两端分别延伸出与固定座垂直的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固定座上设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一端连接第二连接座,另一端往第一连接座方向延伸,第二固定螺栓
螺纹连接在第二连接座上且第二固定螺栓一端穿过第二连接座并与活动座相抵,活动座滑动设于限位凸起上,第一连接座上设有第一凹槽,活动座上设有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相向设置,通过转动第二固定螺栓使得第二凹槽靠近第一凹槽并使得麻醉头架卡接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采用此种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优点,限位凸起还能对滑动的活动座起到导向作用。
8.作为改进,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呈弧形;采用此种结构,弧形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更能贴合麻醉头架形状,使得固定组件与麻醉头架连接更加稳定。
9.作为改进,底板通过第三固定螺栓可拆卸连接在底座上;采用此种结构,使得固定组件与底座之间可拆卸,可根据麻醉头架的不同更换不同尺寸的固定组件。
10.作为改进,每个卡接腔的宽度往靠近固定板方向逐渐减小;采用此种结构,使得麻醉机螺纹管卡接在卡接腔内更加稳定,防止麻醉机螺纹管脱落。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伸缩内管与外管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组件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记:1、底座;2、外管;3、伸缩内管;31、内管本体;32、连接板;4、固定板;5、圆孔;6、第一固定螺栓;7、突出部;8、卡接腔;9、固定组件;91、底板;92、固定座;93、活动座;94、第二固定螺栓;10、支座;11、转轴;12、第一连接座;13、第二连接座;14、限位凸起;15、第一凹槽;16、第二凹槽;17、第三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麻醉机螺纹管固定支架作详细说明。
17.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麻醉机螺纹管固定支架,包括底座1、外管2、伸缩内管3和固定板4,伸缩内管3为圆柱形,外管2上沿轴向设有圆孔5,伸缩内管3一端连接固定板4,另一端滑动设于圆孔5内,外管2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将外管2与伸缩内管3固定的第一固定螺栓6;其中,伸缩内管3包括内管本体31和连接板32,内管本体31呈圆柱形并滑动设于圆孔5内,内管本体31一端面上设有两个支座10,两个支座10之间连接有转轴11,转轴11沿内管本体31径向设置,连接板32一端连接固定板4,另一端转动连接转轴11,并且连接板32与固定板4平行连接,即连接板32与固定板4位于同一平面内;其中,连接板32与转轴11之间需有一定的摩擦力,以保证在不受外力时,连接板32不会转动,亦或是在连接板32上设置将连接板32与转轴11固定的固定螺钉,通过转动固定螺钉使得固定螺钉与转轴11相抵;第一固定螺栓6优选为靠近外管2上端,通过转动第一固定螺栓6使其与内管本体31相抵来实现将内管本体31与外管2固定。
18.如图1所示,外管2下端连接底座1上端面并且外管2与底座1呈垂直设置,底座1为板状结构,固定板4为圆形且固定板4上沿其圆周周向设有若干突出部7,每两个相邻突出部7之间形成用于卡接麻醉机螺纹管的卡接腔8,并且为了防止麻醉机螺纹管脱落,每个卡接腔8的宽度往靠近固定板4方向逐渐减小。
19.如图1和图4所示,底座1下端面设有固定组件9,即外管2与固定组件9分设在底座1的两面上;固定组件9包括底板91、固定座92、活动座93和第二固定螺栓94,固定座92通过底板91连接底座1,其中,底板91通过第三固定螺栓17可拆卸连接在底座1上,固定座92设于底板91上,固定座92两端分别延伸出与固定座92垂直的第一连接座12和第二连接座13,固定座92、第一连接座12和第二连接座13构成u型结构,并且固定座92、第一连接座12和第二连接座13三者一体成型;固定座92上设有限位凸起14,限位凸起14位于第一连接座12和第二连接座13之间并且一端连接第二连接座13,另一端往第一连接座12方向延伸,第二固定螺栓94螺纹连接在第二连接座13上且第二固定螺栓94一端穿过第二连接座13并与活动座93相抵,活动座93滑动设于限位凸起14上,第一连接座12上设有第一凹槽15,活动座93上设有第二凹槽16,第一凹槽15和第二凹槽16相向设置,通过转动第二固定螺栓94使得第二凹槽16靠近第一凹槽15并使得麻醉头架卡接在第一凹槽15和第二凹槽16之间;为使得第一凹槽15和第二凹槽16更能贴合麻醉头架形状,第一凹槽15和第二凹槽16均呈弧形,使得固定组件9与麻醉头架连接更加稳定。而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组件9还可选用为夹子。
20.在利用麻醉机供氧前,先利用固定组件9将固定支架固定在麻醉头架上,然后将麻醉机螺纹管卡接到卡接腔8中,并且可根据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卡接腔8,并且在此之后,可通过滑动伸缩内管3来改变麻醉机螺纹管的位置,通过转动伸缩内管3来改变麻醉机螺纹管的角度,通过转动连接板32来改变麻醉机螺纹管的另一角度,在调整完成后通过第一固定螺栓6固定,避免了麻醉机螺纹管影响到医务人员对其他检测治疗设备的使用与观察,也能防止麻醉机螺纹管妨碍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治疗工作,而且无需拆卸固定支架就能调整麻醉机螺纹管的位置与角度,调节简单而且安全性大大提高。
2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一种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