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57288发布日期:2022-09-17 10:30阅读:96来源:国知局
内窥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窥镜装置。


背景技术:

2.胶囊式内窥镜作为医学发展的科技新产品,是一种做成胶囊形状的内窥镜,它是用来检查人体肠道的医疗仪器。胶囊内窥镜能口服后进入人体胃或肠道中,通过其镜头组件近距离拍摄其内部的胃或肠壁状况,用于窥探人体肠胃和食道部位的健康状况,以帮助医生对病人进行诊断。
3.现有的内窥镜装置在使用时,一般通过负气压将胶囊内窥镜吸附在套筒内,释放时需要对套筒内充气将胶囊内窥镜顶出,再将胶囊内窥镜回收后消毒,以便重复使用。然而,胶囊内窥镜在释放后的回收过程中,受到患者内部器官的蠕动而容易造成表面磨损,尤其是当前壳磨损后就会影响胶囊内窥镜的成像效果,导致了胶囊内窥镜的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胶囊内窥镜使用寿命的内窥镜装置。
5.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之一,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内窥镜装置,包括胶囊内窥镜以及连接所述胶囊内窥镜的牵引组件,所述牵引组件包括吸附胶囊内窥镜的套筒,所述胶囊内窥镜包括与套筒相配合的后壳、连接所述后壳并至少部分暴露于套筒外的前壳,所述胶囊内窥镜上密封设置有透光膜,所述透光膜至少覆盖于所述前壳的外表面上。
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胶囊内窥镜与透光膜之间设置有检测层。
7.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光膜覆盖于前壳和后壳的外表面上,所述检测层设置于前壳和/或后壳的外表面上。
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胶囊内窥镜还包括设置于前壳内的摄像组件,所述前壳采用透明材料制作,所述检测层设置于后壳的外表面上。
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光膜配置为热收缩膜。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光膜配置为液体成膜。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牵引组件还包括连接套筒并与套筒内部相通的牵引管,所述牵引管导入外部气体至套筒内,以使胶囊内窥镜自所述套筒内脱出。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窥镜装置还包括连接牵引管并与套筒内部相通的气源装置,所述牵引管导出套筒内部气体至气源装置,以使胶囊内窥镜吸附于套筒内。
13.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套筒的内径与胶囊内窥镜的外径之间过盈配合。
14.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源装置配置为针筒。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胶囊内窥镜前壳的外表面上覆盖有一层透光膜,能够在胶囊内窥镜释放后的回收过程中,对前壳的表面进行有效保护,避免产生磨损而影响成像效果,从而增加了胶囊内窥镜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中内窥镜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17.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18.图3是图1中内窥镜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20.应该理解,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下、”“外”、“内”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
21.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内窥镜装置,包括胶囊内窥镜10以及连接所述胶囊内窥镜10的牵引组件20。本实施例中,胶囊内窥镜10通过患者口服的方式进入体内,此时利用体外的牵引组件20对胶囊内窥镜10进行牵引,从而调整胶囊内窥镜10的拍摄位置及拍摄角度,便于操作者更好地了解患者体内的情况。待检查完成后,能够控制牵引组件20与胶囊内窥镜10分离,从而分别回收胶囊内窥镜10和牵引组件20。
22.具体的,所述牵引组件20包括吸附胶囊内窥镜10的套筒21。本实施例中,套筒21套设于胶囊内窥镜10上,从而限制胶囊内窥镜10在套筒21内产生偏移,使得胶囊内窥镜10随着套筒21一起发生位移。
23.进一步的,所述胶囊内窥镜10包括与套筒21相配合的后壳11、连接所述后壳11并至少部分暴露于套筒21外的前壳13。本实施例中,后壳11与套筒21之间过盈配合,胶囊内窥镜10利用后壳11安装在套筒21内时,前壳21的至少部分表面则是暴露于套筒21外部,以便于胶囊内窥镜10内的镜头能够进行拍摄。
24.进一步的,所述胶囊内窥镜10上密封设置有透光膜30,所述透光膜30至少覆盖于所述前壳13的外表面上。本实施例中,透光膜30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便于胶囊内窥镜10内的镜头能够清楚地进行拍摄。而且透光膜30还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特点,能够直接暴露于人体内部器官中使用,确保患者的健康使用。
25.通过在胶囊内窥镜10前壳13的外表面上覆盖有一层透光膜30,能够在胶囊内窥镜10释放后的回收过程中,对前壳13的表面进行有效保护,避免产生磨损而影响成像效果,从而增加了胶囊内窥镜10的使用寿命。
26.而且,长时间使用后或者在对胶囊内窥镜10进行消毒处理时,即使透光膜30存在
破损,也可以将透光膜30撕除并进行重新覆膜,并不会造成胶囊内窥镜10的损坏,从而降低了内窥镜装置循环使用时的使用成本。
27.进一步的,在所述胶囊内窥镜10与透光膜30之间设置有检测层40。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透光膜30与胶囊内窥镜10之间的密封性能,可以在胶囊内窥镜10的表面上先涂抹检测层40,再进行透光膜30的覆膜。检测层40的设置,便于对透光膜30覆盖于胶囊内窥镜10上的密封性能进行检测,从而保证在胶囊内窥镜10回收并消毒后、或者在胶囊内窥镜10重新覆膜后,透光膜30与胶囊内窥镜10之间密封良好,继而避免由于透光膜30密封性差而造成重复使用胶囊内窥镜10时发生交叉感染。
28.具体的,检测层40可以采用透明材料制作。覆膜完成后的胶囊内窥镜10放入检测液中,当透光膜30的密封性良好时,胶囊内窥镜10上的检测层40则不会发生颜色变化;反之,当透光膜30的密封性不好时,检测液会进入透光膜30内部与检测层40进行接触,此时胶囊内窥镜10上的检测层40则会发生颜色变化,检测人员能够清楚地获知透光膜30存在破损或者密封不良的情况。
29.而且,为了进一步保护胶囊内窥镜10的外表面,可以在胶囊内窥镜10回收后,直接对胶囊内窥镜10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完成后再将透光膜30撕去,并重新涂抹检测层40后覆膜,从而避免直接对胶囊内窥镜10的外表面进行消毒,而造成胶囊内窥镜10外表面的磨损或损伤。另外,还能避免消毒过程中胶囊内窥镜10外表面上残留的体液或者病菌对下一位患者造成交叉感染。
30.具体的,所述透光膜30覆盖于前壳13和后壳11的外表面上,所述检测层40设置于前壳13和/或后壳11的外表面上。本实施例中,透光膜30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完全覆盖于整个胶囊内窥镜10的外表面上,对整个胶囊内窥镜10的外表面均进行了保护,从而方便了透光膜30覆膜。此时,仅需在胶囊内窥镜10的部分外表面上设置检测层40即可,因为当透光膜30发生泄漏造成检测液进入透光膜30内部时,检测液体具有流动性,只要是与检测层40接触到即可发生颜色变化,因此能够减少检测层40的设置面积,节约了制造和使用成本。
31.进一步的,所述胶囊内窥镜10还包括设置于前壳13内的摄像组件15。本实施例中,前壳13与后壳11之间通过uv胶水粘接固定,从而保证内部空间的密封,避免摄像组件15工作时受到液体浸润。
32.具体的,所述前壳13采用透明材料制作。本实施例中,胶囊内窥镜10内的摄像组件15能够透过前壳13进行拍摄。
33.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层40设置于后壳11的外表面上。本实施例中,检测层40优选设置于后壳11的外表面上,避免影响前壳13内第一镜头15和第二镜头16的成像效果。
34.具体的,所述透光膜30配置为热收缩膜。本实施例中,热收缩膜可以通过热熔方式进行收缩密封于胶囊内窥镜10的外表面上,使用完成后可以直接将其撕去。其中透光膜30优选petf材料制作。
35.具体的,所述透光膜30配置为液体成膜。本实施例中,在液体成膜处于液体状态时,刷涂或者喷涂于胶囊内窥镜10的外表面上,等待一段时间后液体自动成膜,使用完成后可以直接将其撕去或者浸泡在溶解薄膜的溶剂中进行消除。此时的透光膜30类似于液体创可贴。
36.进一步的,所述牵引组件20还包括连接套筒21并与套筒21内部相通的牵引管23。
本实施例中,套筒21套设于胶囊内窥镜10上,从而限制胶囊内窥镜10在套筒21内产生沿其径向的偏移。牵引管23与套筒21固定连接,当胶囊内窥镜10处于人体内时,通过操作体外的牵引管23,能够实现对胶囊内窥镜10的调整。
37.进一步的,所述牵引管23导入外部气体至套筒21内,以使胶囊内窥镜10脱离后壳11与套筒21之间的负压吸附力而与套筒21相互远离,并自所述套筒21内脱出。
38.本实施例中,由于牵引管23连通于套筒21的内部,能够将外部气体导入套筒21内,从而利用导入的气体吹动胶囊内窥镜10摆脱负压吸附力而与套筒21相互分离,分离后的胶囊内窥镜10通过患者排泄的方式排出体外,套筒21则通过拉动牵引管23从患者口中拉出,实现内窥镜装置的回收。
39.胶囊内窥镜10与套筒21之间利用负压吸附力吸附在一起,提高胶囊内窥镜10与套筒2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确保胶囊内窥镜10在患者体内受到牵引管23施加的牵引力时,不易于套筒21分离,保证内窥镜装置的正常工作。
40.具体的,所述套筒21的内径与胶囊内窥镜10的外径之间过盈配合。本实施例中,套筒21与胶囊内窥镜10过盈配合,将胶囊内窥镜10挤压入套筒21内时,套筒21与胶囊内窥镜10之间形成了负压,此时套筒21与胶囊内窥镜10之间具有负压产生的气压力,提高了套筒21与胶囊内窥镜10之间的连接强度。当需要将胶囊内窥镜10从套筒21内脱离时,通过往套筒21内注气即可,此时注入的气体起到增大套筒21与胶囊内窥镜10之间气压的作用,从而释放胶囊内窥镜10。
41.进一步的,配合参照图3所示,所述内窥镜装置还包括连接牵引管23并与套筒21内部相通的气源装置50,所述牵引管23导出套筒21内部气体至气源装置50,以使胶囊内窥镜10吸附于套筒21内。本实施例中,气源装置50将后壳11与套筒21之间的气体抽离后,进一步增大后壳11与套筒21之间的负压强度,直至后壳11与套筒21之间形成真空状态,从而增大后壳11与套筒21之间的连接强度。
42.具体的,所述气源装置50配置为针筒。本实施例中,气源装置50可以输出气体,进而产生相应的作用力,选用针筒能够节约制造成本。该气源装置50还可以是注气泵等结构,其具有出气口。牵引管23与气源装置50连接,具体地,牵引管23的一端与气源装置50的出气口连通,使得气源装置50输出的气体可以进入牵引管23内;牵引管23可以是柔性管,其可以采用无毒、性质稳定的材料制成,例如符合生物相容性的硅胶,以保证其安全性。
43.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44.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