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压眼用敷料贴

文档序号:32097344发布日期:2022-11-08 21:45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液压眼用敷料贴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液压眼用敷料贴。


背景技术:

2.目前为病人静脉输液后,针眼部位大多数仍然采用传统长条形的医用胶带固定止血,在社区诊所及农村诊所尤为常见。
3.胶带固定的好与坏,是否造成患者异感等,均取决于医护人员的操作水平,操作稍微不熟练者,易造成患者针眼局部刺激出现红肿,且因胶带宽度不适宜需要反复撕拉胶带,容易使胶带失去粘黏性,易脱落,不能有效的固定患者针眼部位,同样会造成患者针眼部位不适。同时,当胶带平贴在皮肤上后,与皮肤紧密接触,皮肤易因不透气而容易产生泛红、发痒等各种过敏反应和针眼部位的不适,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疼痛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液压眼用敷料贴,以解决患者在输液后压眼敷贴容易脱落且容易对针眼部位造成泛红、过敏等不适的问题。
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6.提供一种输液压眼用敷料贴,包括:
7.主体部;
8.抗菌吸收部,其与上述主体部连接,上述主体部上设有用于使上述抗菌吸收部透气的多个透气孔;
9.敷贴部,其与上述主体部连接且设于上述抗菌吸收部的外侧,上述敷贴部内设有支撑牵拉结构,用于增加上述敷贴部的强度。
10.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上述抗菌吸收部为圆形,上述敷贴部为环状且套设于上述抗菌吸收部的周侧。
11.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上述抗菌吸收部为方形,上述敷贴部设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上述抗菌吸收部的相对两侧。
12.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上述抗菌吸收部包括:
13.消毒棉;
14.抗菌层,其位于上述消毒棉内;
15.吸水树脂球,其设有多个,相互间隔设于上述消毒棉内且位于上述抗菌层与上述主体部之间。
16.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上述抗菌层为银离子抗菌单纤维布。
17.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上述支撑牵拉结构包括:
18.氨纶丝,其有多根且沿上述敷贴部的厚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19.牵拉丝,其有多根,每根上述牵拉丝均与所有上述氨纶丝连接,上述牵拉丝的一端
与上述主体部连接。
20.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每根上述氨纶丝均呈折线形。
21.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上述抗菌吸收部的厚度大于上述敷贴部的厚度。
22.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上述抗菌吸收部的边缘为向上述敷贴部延伸的弧形倒角。
23.在一些可选的方案中,上述主体部为尼龙布,通过粘贴层与上述抗菌吸收部和上述敷贴部连接。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在主体部上设置敷贴部,且敷贴部内设有支撑牵拉结构,从而可以利用敷贴部贴于患者的皮肤表面,且敷贴时伤口表面皮肤受力均匀,解决了传统胶布粘贴不牢和撕拉皮肤的问题;通过设置抗菌吸收部,且在主体部对应设置用于使抗菌吸收部透气的透气孔,从而既解决了患者针眼处血液的吸收问题,且还对伤口起到一定的杀菌消毒的作用,帮助伤口尽快止血愈合。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输液压眼用敷料贴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图1的侧视图;
28.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9.图4为图1中支撑牵拉结构的示意图。
30.图中:1、主体部;12、透气孔;2、敷贴部;21、支撑牵拉结构;211、氨纶丝;212、牵拉丝;3、抗菌吸收部;31、消毒棉;32、抗菌层;33、吸水树脂球。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输液压眼用敷料贴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实施例一
34.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输液压眼用敷料贴,包括主体部1、敷贴部2和抗菌吸收部3;上述抗菌吸收部3与上述主体部1连接,上述主体部1上设有用于使上述抗菌吸收部3透气的多个透气孔12;上述敷贴部2与上述主体部1连接且设于上述抗菌吸收部3的外侧,上述敷贴部2内设有支撑牵拉结构21,用于增加上述敷贴部2的强度。
35.可以理解,在使用时,将抗菌吸收部3对准患者的针眼位置,并使用敷贴部2将敷料贴粘贴在患者的皮肤表面,主体部1上的多个透气孔12使位于抗菌吸收部3下针眼部位保持透气性。在未使用时,在敷贴部2的表面覆盖有保护纸。
36.在本例中,敷贴部2为水胶体,由于水胶体为低过敏性水状胶粘剂和聚氨酯或聚氨
酯泡沫制成,且具有良好的粘性。在接触皮肤表面时,水胶体敷料会创造一个湿润的愈合环境,可以减少疼痛,形成一层湿润的凝胶,抑制细菌感染。但同时水胶体的强度不高,形成的凝胶较为松散,因此在水胶体内设置支撑牵拉结构21,使水胶体具有足够的强度,避免在粘贴时出现移位和粘贴不牢的问题。
37.多个透气孔12可设置为矩阵排列,并覆盖所有抗菌吸收部3与主体部1连接的位置,透气孔12的孔径大小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具体设置。
38.实施例二
39.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输液压眼用敷料贴,上述抗菌吸收部3为圆形,上述敷贴部2为环形且套设在上述抗菌吸收部3的周侧。
40.将抗菌吸收部3设置为圆形,并将敷贴部2环设在抗菌吸收部3的周侧,一方面使得敷贴部2的面积足够大,确保在敷贴时,抗菌吸收部3与患者皮肤的贴合度更好,该敷料贴不易脱落;另一方面对抗菌吸收部3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抗菌吸收部3被污染。
41.实施例三
42.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输液压眼用敷料贴,上述抗菌吸收部3为方形,上述敷贴部2设有两个并分别位于上述抗菌吸收部3的相对两侧。优选的,敷贴部2为长条形。
43.考虑到输液时可能会在不同部位扎针,为使上述输液压眼用敷料贴可适用于不同的部位,将抗菌吸收部3设置为方形,并将敷贴部2设为两个部分并分别位于抗菌吸收部3的相对两侧,从而可以避免贴于不平整的皮肤表面时,敷贴部2与皮肤的贴合度差的问题。
44.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如图3所示,上述抗菌吸收部3包括消毒棉31、抗菌层32和吸水树脂球33;上述抗菌层32位于上述消毒棉31内;上述吸水树脂球33设有多个,相互间隔设在上述消毒棉31内且位于上述抗菌层32与上述主体部1之间。
45.可以理解,消毒棉31可以很好地吸收针眼处渗出的血液,消毒棉31的柔软性使针眼部位的压力均匀适中,抗菌层32则为伤口部位提供了有效的抗菌保护,吸水树脂球33等间距的排列在消毒棉31内,进一步的帮助吸收血液和空气中的水汽,保持针眼处的干爽。在本例中,通过同时配合主体部1上设置的多个透气孔12,保证了消毒棉31的透气性,避免针眼部位由于不透气而造成的皮肤不适。
46.优选的,上述抗菌层32为银离子抗菌单纤维布。银离子抗菌单纤维布不仅具有抗菌效果,且同样也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和透气性,
4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上述支撑牵拉结构21包括氨纶丝211和牵拉丝212,氨纶丝211设有多根且沿上述敷贴部2的厚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牵拉丝212设有多根,每根上述牵拉丝212均与所有上述氨纶丝211连接,上述牵拉丝212的一端与上述主体部1连接。
48.可以理解,多根氨纶丝211和多根牵拉丝212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网状结构,所有氨纶丝211通过牵拉丝212与上述主体部1连接,从而在为敷贴部2提供足够的内部支撑强度的同时,也进一步确保敷贴部2与主体部1的稳定连接。
49.同时,由于氨纶丝211具有良好的回弹性,当敷贴部2贴于患者皮肤表面时,敷贴部2可以随着患者皮肤的拉伸而一起移动,避免敷贴部2与患者皮肤之间出现位移而使敷料贴
脱落,或是皮肤有撕拉感,造成不适。
50.在本实施例的敷料贴生产过程中,可以将多根氨纶丝211通过牵拉丝212与主体部1连接固定,并将水胶体的敷贴部2包裹在氨纶丝211与牵拉丝212外部,与主体部1连接。
51.进一步地,每根上述氨纶丝211均呈折线形。
52.可以理解,将氨纶丝211设置为折线形,进一步增加了敷贴部2的回弹效果。
53.在本例中,上述氨纶丝211设有三根。以确保敷贴部2的结构强度。
5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上述抗菌吸收部3的厚度大于上述敷贴部2的厚度,从而在贴于患者的皮肤表面时,抗菌吸收部3可以与针眼部位更好贴合,且为针眼部位提供一定的压力,帮助针眼部位止血。
55.优选的,上述抗菌吸收部3的边缘为向上述敷贴部2延伸的弧形倒角。
56.可以理解,将抗菌吸收部3的边缘设置为向敷贴部2延伸的弧形倒角,避免抗菌吸收部3的边缘处与皮肤之间形成空隙,或是对皮肤造成不适。
57.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主体部1为尼龙布,通过粘贴层与上述抗菌吸收部3和上述敷贴部2连接。
58.由于尼龙布具有较强的耐磨性能,且吸湿性和回弹性也较好,因此适合作为敷料贴的主体部覆盖在抗菌吸收部3和敷贴部2外侧。
5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输液完毕后,将抗菌吸收部3对准针眼部位,并利用敷贴部2将敷料贴粘贴在患者皮肤上,在粘贴时,给与抗菌吸收部3一定的外压力,使抗菌吸收部3与皮肤表面完全贴合,也为针眼部位提供足够的压力,有利于止血和伤口愈合。
60.本技术的一种输液压眼用敷料贴,通过在主体部上设置抗菌吸收部,并在主体部上相应开设透气孔,从而使针眼部位可以保持良好的透气性和抗菌效果,避免细菌感染;利用敷贴部来与皮肤表面粘贴,解决了传统胶布粘贴给皮肤带来的不适,且敷贴部内设有支撑牵拉结构,确保了敷贴部的强度,避免粘贴后与皮肤之间出现移位而造成敷料贴脱落;将抗菌吸收部设置为包括消毒棉、抗菌层和吸水树脂球的结构,优化了对针眼部位的吸水和抗菌性能,有利于针眼部位的愈合;将支撑牵拉结构设置为包括多根氨纶丝和牵拉丝纵横连接的结构,不仅增强了敷贴部的强度,同时也使敷贴部具有了一定的回弹能力,贴于皮肤表面时可以随着皮肤的拉伸而一同移动,减少了皮肤的拉扯感;将抗菌吸收部的厚度设置为大于敷贴部的厚度,从而对针眼部位可产生一定的压力,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同时将抗菌吸收部的边缘向敷贴部延伸并形成弧形倒角,避免由于抗菌吸收部的凸起而造成患者的不适。
6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6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
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3.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