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肿瘤内科临床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09998发布日期:2023-01-13 03:56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肿瘤内科临床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肿瘤内科给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肿瘤内科临床给药装置。


背景技术:

2.肿瘤科和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一样,是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分为肿瘤内科、肿瘤放射治疗科和肿瘤外科等,肿瘤内科主要从事各种良、恶性肿瘤的内科治疗;肿瘤放射治疗科主要从事肿瘤的放射线治疗;肿瘤外科提供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专门的肿瘤医院的相关科室会根据不同部位再行细分,例如肿瘤内科里的胃肠肿瘤科、淋巴瘤肿瘤科;肿瘤外科有乳腺外科、头颈外科、胸外科、肿瘤妇科、腹部外科等。
3.目前肿瘤内科临床治疗手术后需要医护人员对肿瘤病人患处进行给药治疗,减少病人患处感染或者病发的概率,而大多数医护人员给药治疗是采用棉球或者棉签进行涂抹上药,不利于医护人员全面对患处进行上药治疗,降低医护人员上药的效率,同时医护人员上药过程中不能对上药的剂量进行很好的观察和控制,导致患者上药不均匀,影响患处上药治疗的效果,因此我们需要提供一种肿瘤内科临床给药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肿瘤内科临床给药装置,具有能够提高患处上药效果和能够更好地控制上药计量的优点,从而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肿瘤内科临床给药装置,包括给药箱,所述给药箱的内部设置有储液箱,所述给药箱的内部安装有加液泵,且加液泵的一端与储液箱连通,所述加液泵的另一端连通有加液软管,且所述给药箱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设置有给药机构,且给药机构与加液软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给药机构包括药管、支撑板、推杆、按压盖、侧板、滑柱、连接折杆、针头、指针、限位弧板、推液环、滑动槽和复位弹簧,所述给药箱的表面安装有第一控制开关,且第一控制开关与加液泵配合使用,所述放置槽的表面安装有限位支撑垫,且限位支撑垫与支撑板配合使用。
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肿瘤内科临床给药装置,所述药管设置于放置槽中,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于药管的一侧,所述推杆滑动连接于药管中,所述按压盖固定连接于推杆的一端,所述侧板分别安装于药管的两侧,所述滑柱滑动连接于侧板的内部,所述连接折杆安装于按压盖上,且连接折杆远离按压盖的一端与滑柱固定连接,所述针头安装于药管的另一侧,所述限位弧板设置于侧板中,所述推液环固定连接于推杆的另一端,所述滑动槽开设于侧板中,且侧板与限位弧板滑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安装于滑动槽中,且复位弹簧的顶部与限位弧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肿瘤内科临床给药装置,所述给药箱的内部安装有集液盒,且集液盒的顶部与放置槽的底部连通,所述给药箱的内部安装有排液泵,且排液泵的一端与集液盒的底部连通,所述排液泵的另一端连通有排液管,且排液管远离排液泵的一端贯
穿至给药箱的表面,所述给药箱的表面安装有第二控制开关,且第二控制开关与排液泵配合使用。
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肿瘤内科临床给药装置,所述给药箱的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表面安装有提杆,且提杆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所述给药箱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柱撑,所述柱撑的底部安装有防滑垫。
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肿瘤内科临床给药装置,所述给药箱的内部安装有加液管,且加液管的一端与储液箱连通,所述加液管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密封盖,所述侧板的表面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表面安装有限位环套,且限位环套与加液软管配合使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肿瘤内科临床给药装置,所述侧板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滑块,且限位滑块的一侧与滑柱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肿瘤内科临床给药装置,所述药管的表面安装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表面设置有液体容量刻度,所述侧板的表面设置有数值刻度,且数值刻度与指针配合使用。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肿瘤内科临床给药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该肿瘤内科临床给药装置,通过给药箱、储液箱、加液泵、加液软管、放置槽、给药机构、药管、支撑板、推杆、按压盖、侧板、滑柱、连接折杆、针头、指针、限位弧板、推液环、滑动槽、复位弹簧、第一控制开关和限位支撑垫的设置,能够方便医护人员对肿瘤病人的患处进行上药治疗,提高医护人员上药的效率,提升对病人患处上药的效果,同时还能够方便医护人员对上药的剂量进行控制,提高患处给药的均匀性,提高患者给药的效果,提升患处后续治疗的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局部结构立体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局部结构剖面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局部结构立体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局部结构剖面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局部结构剖面图;
20.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局部结构剖面图。
21.图中:1、给药箱;2、给药机构;201、药管;202、支撑板;203、推杆;204、按压盖;205、侧板;206、滑柱;207、连接折杆;208、针头;209、指针;210、限位弧板;211、推液环;212、滑动槽;213、复位弹簧;3、密封盖;4、凹槽;5、提杆;6、第一控制开关;7、第二控制开关;8、排液管;9、柱撑;10、防滑垫;11、加液管;12、放置槽;13、限位支撑垫;14、储液箱;15、加液泵;16、加液软管;17、集液盒;18、排液泵;19、观察窗;20、安装板;21、限位环套;22、限位滑槽;23、限位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实用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保护的范围。
23.在本实用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4.在本实用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中的具体含义。
25.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肿瘤内科临床给药装置,包括给药箱1,给药箱1的内部设置有储液箱14,给药箱1的内部安装有加液泵15,且加液泵15的一端与储液箱14连通,加液泵15的另一端连通有加液软管16,且给药箱1的内部开设有放置槽12,放置槽12的内部设置有给药机构2,且给药机构2与加液软管16的一端连通,给药机构2包括药管201、支撑板202、推杆203、按压盖204、侧板205、滑柱206、连接折杆207、针头208、指针209、限位弧板210、推液环211、滑动槽212和复位弹簧213,给药箱1的表面安装有第一控制开关6,且第一控制开关6与加液泵15配合使用,放置槽12的表面安装有限位支撑垫13,且限位支撑垫13与支撑板202配合使用。
26.本实施例中,通过给药箱1、储液箱14、加液泵15、加液软管16、放置槽12、给药机构2、药管201、支撑板202、推杆203、按压盖204、侧板205、滑柱206、连接折杆207、针头208、指针209、限位弧板210、推液环211、滑动槽212、复位弹簧213、第一控制开关6和限位支撑垫13的设置,能够方便医护人员对肿瘤病人的患处进行上药治疗,提高医护人员上药的效率,提升对病人患处上药的效果,同时还能够方便医护人员对上药的剂量进行控制,提高患处给药的均匀性,提高患者给药的效果,提升患处后续治疗的效果。
27.具体的,药管201设置于放置槽12中,支撑板202固定连接于药管201的一侧,推杆203滑动连接于药管201中,按压盖204固定连接于推杆203的一端,侧板205分别安装于药管201的两侧,滑柱206滑动连接于侧板205的内部,连接折杆207安装于按压盖204上,且连接折杆207远离按压盖204的一端与滑柱206固定连接,针头208安装于药管201的另一侧,限位弧板210设置于侧板205中,推液环211固定连接于推杆203的另一端,滑动槽212开设于侧板205中,且侧板205与限位弧板210滑动连接,复位弹簧213安装于滑动槽212中,且复位弹簧213的顶部与限位弧板210的底部固定连接。
28.本实施例中,能够方便医护人员对病人患处进行给药工作,有利于工作人员对给药剂量进行观察和控制,提升患处上药的效果,避免患处上药不均匀,影响患处治疗恢复的效果。
29.具体的,给药箱1的内部安装有集液盒17,且集液盒17的顶部与放置槽12的底部连通,给药箱1的内部安装有排液泵18,且排液泵18的一端与集液盒17的底部连通,排液泵18的另一端连通有排液管8,且排液管8远离排液泵18的一端贯穿至给药箱1的表面,给药箱1
的表面安装有第二控制开关7,且第二控制开关7与排液泵18配合使用。
30.本实施例中,通过集液盒17、排液泵18、排液管8和第二控制开关7的设置,能够对针头208滴落的药液进行收集,提高对药液的收集效果,提高对后续滴落药液的处理效果,节省工作时间。
31.具体的,给药箱1的表面开设有凹槽4,凹槽4的表面安装有提杆5,且提杆5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给药箱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柱撑9,柱撑9的底部安装有防滑垫10。
32.本实施例中,通过凹槽4、提杆5、柱撑9和防滑垫10的设置,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给药箱1进行拿持移动,提高医护人员对给药箱1移动的效果,增加给药箱1放置时的稳定性,为工作人员提供便利,节省工作时间。
33.具体的,给药箱1的内部安装有加液管11,且加液管11的一端与储液箱14连通,加液管1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密封盖3,侧板205的表面安装有安装板20,安装板20的表面安装有限位环套21,且限位环套21与加液软管16配合使用。
34.本实施例中,通过加液管11、密封盖3、安装板20和限位环套21的设置,能够方便将药液加入至储液箱14中,并且还能够防止灰尘或者杂质通过加液管11进入储液箱14中,影响药液的质量,保障药液后续对患处的治疗效果,且还能够提高加液软管16的限位效果,避免加液软管16的一端发生缠绕,提高加液软管16使用的效果。
35.具体的,侧板205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滑槽22,限位滑槽2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滑块23,且限位滑块23的一侧与滑柱206固定连接。
36.本实施例中,通过限位滑槽22和限位滑块23的设置,能够提高滑柱206的移动效果,避免滑柱206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偏移的情况,影响医护人员上药的效果,提高了上药过程中滑柱206移动的稳定性,提升医护人员对药液的控制的准确度。
37.具体的,药管201的表面安装有观察窗19,观察窗19的表面设置有液体容量刻度,侧板205的表面设置有数值刻度,且数值刻度与指针209配合使用。
38.本实施例中,通过观察窗19的设置,能够方便医护人员对药管201中药液容量进行观察,有利于医护人员对药液剂量进行控制,便于后续医护人员对药液进行补充。
39.使用时,首先将给药箱1通过提杆5移动至合适的位置进行放置,然后将给药机构2从放置槽12中取出使用,随后将针头208对准病人患处,然后医护人员手持支撑板202,再通过推动按压盖204带动推杆203向药管201中滑动,随后通过推液环211中的药液通过针头208推出至病人患处,此时,连接折杆207跟随按压盖204进行移动,通过连接折杆207带动滑柱206和指针209进行移动,随之滑柱206带动限位滑块23在限位滑槽22中进行滑动,然后医护人员通过指针209和侧板205表面的数值刻度观察药液的推出剂量,当患处上药结束后,通过观察窗19观察药管201中的药液,当药液不足时,通过第一控制开关6启动加液泵15将储液箱14中的药液抽至加液软管16中,通过加液软管16将药液输送至药管201中,当给药工作完成后,将给药机构2放置在放置槽12中,此时针头208会有少数药液滴出,然后滴出的药液会流至集液盒17中进行收集,然后再通过第二控制开关7启动排液泵18将多余的药液抽至排液管8中排出即可。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