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脉壶及血液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62950发布日期:2022-10-12 03:31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脉壶及血液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静脉壶及血液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2.采用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滤过器、血液滤过器、血浆分离器等血液净化装置进行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治疗方式之一。血液透析过程常形成血栓,血栓不仅影响透析器的透析效果,同时会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等不良副反应。
3.血栓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有:(1)材料生物相容性较差;(2)抗凝剂使用量不足;(3)患者是易凝血人群;(4)透析血流速较低或滤过分数较高等。为减少透析过程中凝血现象的发生,常采用材料表面修饰处理、降低材料表面粗糙度、抗凝剂个体化添加或者降低透析超滤率等方法处理。
4.血栓形成的部位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透析器中形成血栓,另一种是静脉壶凝血。透析器中形成血栓会导致透析器性能大幅度降低,尤其影响透析器清除性能和筛选性能。若静脉壶凝血,即静脉壶因血栓而堵塞,则透析治疗过程只能被迫下机,体外循环血路以及滤器中的血液只能被迫丢弃,进而造成血液的浪费,引起部分患者低血压和透析不充分。
5.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静脉壶凝血造成血液浪费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脉壶及血液净化装置,该静脉壶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静脉壶凝血造成血液浪费的问题。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静脉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血液入口,另一端设置有血液出口,所述壳体内间隔密封连接有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靠近所述血液入口的一侧,且所述第一过滤网具有薄弱结构以在受到预设压力后断裂并被所述第二过滤网拦截。
9.可选地,上述静脉壶中,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壁厚小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壁厚,以使所述第一过滤网整体形成所述薄弱结构。
10.可选地,上述静脉壶中,所述第一过滤网的材质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材质相同。
11.可选地,上述静脉壶中,所述薄弱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上的若干减薄部,所述减薄部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壁厚。
12.可选地,上述静脉壶中,所述第一过滤网的至少局部为脆性材质部,所述脆性材质部的脆性大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材质的脆性,所述薄弱结构包括所述脆性材质部。
13.可选地,上述静脉壶中,所述第一过滤网为脆性高分子过滤网。
14.可选地,上述静脉壶中,所述第一过滤网为脆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过滤网、脆性聚
氯乙烯过滤网或脆性聚丙烯过滤网。
15.可选地,上述静脉壶中,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孔径与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孔径相同。
16.可选地,上述静脉壶中,所述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压力监控口。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脉壶包括壳体,壳体的一端设置有血液入口,另一端设置有血液出口,壳体内间隔设置有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分别与壳体密封连接,且第一过滤网位于第二过滤网靠近血液入口的一侧,第一过滤网具有薄弱结构以在受到预设压力后断裂并被第二过滤网拦截。
18.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脉壶,在透析治疗过程中,血液由血液入口进入静脉壶,先经过第一过滤网的过滤作用后,再流经第二过滤网,而后由血液出口排出。通过实时监控静脉压,如果静脉压超过预警值,则可通过作用于外壳向第一过滤网施加预设压力,第一过滤网受力断裂,并被第二过滤网拦截,则后续血液由血液入口进入静脉壶后,直接经过第二过滤网的过滤作用,再由血液出口排出。另外,在透析时长大于预设时长后若静脉压仍未超过预紧值,也可以通过作用于外壳向第一过滤网施加预设压力,使第一过滤网受力断裂并被第二过滤网拦截,则后续血液由血液入口进入静脉壶后,直接经过第二过滤网的过滤作用,再由血液出口排出。通过设置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静脉壶不易因血栓而堵塞,避免了透析过程中被迫下机及由此造成的血液浪费,提高了透析的充分性。且相较于多重静脉壶并联于循环管路中,成本较低,不易引起患者空气栓塞,且降低了护理难度。
19.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血液净化装置,该血液净化装置包括上述任一种静脉壶。由于上述的静脉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静脉壶的血液净化装置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静脉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第一过滤网的俯视示意图;
23.图3为图1中第二过滤网的俯视示意图;
24.图4为试验组与对照组静脉压变化曲线示意图。
25.附图中标记如下:
26.壳体1,第一过滤网2,第二过滤网3,血液入口4,压力监控口5,血液出口6。
具体实施方式
2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静脉壶及血液净化装置,以避免透析被迫下机,提高透析充分性。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请参阅图1-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静脉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过滤网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第二过滤网的俯视示意图。
30.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脉壶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血液入口4,另一端设置有血液出口6,壳体1内间隔设置有第一过滤网2和第二过滤网3,第一过滤网2和第二过滤网3分别与壳体1密封连接,且第一过滤网2位于第二过滤网3靠近血液入口4的一侧,第一过滤网2具有薄弱结构以在受到预设压力后断裂并被第二过滤网3拦截。壳体1的结构可参考常规静脉壶的设置,此处不做具体限定。壳体1内形成有用于血液流过的腔体,血液入口4和血液出口6分别与腔体连通。第一过滤网2靠近血液入口4设置,第二过滤网3靠近血液出口6设置。第一过滤网2在受到预设压力后由于其存在薄弱结构而断裂,同时第二过滤网3在预设压力下并不会断裂,且能够将断裂后的第一过滤网2碎片拦截。具体薄弱结构的形式不做限定,其既可以为第一过滤网2的一部分,也可以为第一过滤网2整体。预设压力的大小可根据需要设置,如根据握力大小设置,以便于用户通过握持将第一过滤网2捏碎。具体第一预设压力可以为30n-50n如40n。
31.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脉壶,在透析治疗过程中,血液由血液入口4进入静脉壶,先经过第一过滤网2的过滤作用后,再流经第二过滤网3,而后由血液出口6排出。通过实时监控静脉压,如果静脉压超过预警值,则可通过作用于外壳向第一过滤网2施加预设压力,第一过滤网2受力断裂,并被第二过滤网3拦截,则后续血液由血液入口4进入静脉壶后,直接经过第二过滤网3的过滤作用,再由血液出口6排出。
32.另外,在透析时长大于预设时长后若静脉压仍未超过预紧值,也可以通过作用于外壳向第一过滤网2施加预设压力,使第一过滤网2受力断裂并被第二过滤网3拦截,则后续血液由血液入口4进入静脉壶后,直接经过第二过滤网3的过滤作用,再由血液出口6排出。由于透析预设时长后,第一过滤网2相较于第二过滤网3而言其上的血栓更多,通过性更差,因而第一过滤网2断裂后使得后续透析更为充分。
33.综上,通过设置第一过滤网2和第二过滤网3,静脉壶不易因血栓而堵塞,避免了透析过程中被迫下机及由此造成的血液浪费,提高了透析的充分性。且相较于多重静脉壶并联于循环管路中,成本较低,不易引起患者空气栓塞,且降低了护理难度。
34.当然,根据使用需要,在透析时长大于预设时长且静脉压仍未超过预紧值时,也可以不进行操作,则继续通过第一过滤网2和第二过滤网3作用。预设时长具体可以为总透析时长的一半至四分之三。
3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网2的壁厚小于第二过滤网3的壁厚,以使第一过滤网2整体形成薄弱结构。则外界施加预设压力时,第一过滤网2由于厚度较薄而先断裂,第二过滤网3由于厚度较厚而不会断裂。具体第一过滤网2的壁厚可以为0.2mm-0.4mm,具体如0.3mm,第二过滤网3的壁厚可以为0.5mm-0.7mm,具体如0.6mm。
36.进一步地,第一过滤网2的材质与第二过滤网3的材质相同。则仅通过壁厚的变化即可实现第一过滤网2比第二过滤网3易断裂。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网2的材质也可以与第二过滤网3的材质不同。
37.在一个实施例中,薄弱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一过滤网2上的若干减薄部,减薄部的厚度小于第二过滤网3的壁厚。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网2整体厚度小于第二过滤网3,因而
其整体形成薄弱结构。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在于,通过局部厚度减薄,即第一过滤网2的局部厚度小于第二过滤网3的厚度,因而减薄部在受到预设压力时会断裂,而第二过滤网3不会断裂。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过滤网2除减薄部外的部分其厚度具体可以与第二过滤网3相同,也可以与第二过滤网3不同。优选不大于第二过滤网3的厚度。
38.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网2的至少局部为脆性材质部,脆性材质部的脆性大于第二过滤网3的材质的脆性,薄弱结构包括脆性材质部。上述各实施例中主要介绍了通过减薄形成薄弱结构,该实施例中通过材质的不同形成薄弱结构。即第一过滤网2整体为脆性材质部,或局部为脆性材质部,脆性材质部的材质其脆性大于第二过滤网3的材质的脆性,从而在受到预设压力时第一过滤网2断裂,而第二过滤网3不会断裂。
39.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网2为脆性高分子过滤网。采用脆性材料,无需特别大的作用力即可将第一过滤网2损毁,因而便于操作。且脆性材料在断裂时不会断成粉末状,因而易被第二过滤网3拦截。具体的,第一过滤网2为脆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过滤网、脆性聚氯乙烯(pvc)过滤网或脆性聚丙烯(pp)过滤网。
40.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网2和第二过滤网3分别与壳体1粘结,如通过环己酮粘结。采用粘结的方式,既能够将第一过滤网2和第二过滤网3分别与壳体1固定连接,且能够有效密封。
41.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过滤网2的孔径与第二过滤网3的孔径相同。即第一过滤网2和第二过滤网3的过滤级别相同,则在第一过滤网2损毁前后滤过效果一致。
42.为了便于静脉压监控,壳体1的一端设置有压力监控口5。具体压力监控口5与血液入口4设置于壳体1的同侧。
43.为了更好的说明本技术提供的静脉壶透析效果,以下通过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说明。
44.试验组
45.取3支静脉壶连接硅胶材质蠕动泵管,将其放置于恒温干燥箱中保温至37℃。分别采用200ml新鲜猪血在37℃条件下用于试验循环,采用3.8%枸橼酸钠抗凝,抗凝剂与血液体积比为1:15,设置蠕动泵速为200ml/min,打开泵速监控静脉壶压力,当压力达到150mmhg时捏碎第一过滤网2,10min后观察静脉壶压力值。其中,3支静脉壶的结构如图1所示,且第一过滤网2和第二过滤网3的安装高度及尺寸满足:
46.壳体1高度l1=112mm;第一过滤网2顶端高度l2=40mm;第一过滤网2底端高度l3=35mm;第二过滤网3顶端高度l4=32mm;第二过滤网3底端高度l5=15mm;壳体1顶端直径l6=22mm;壳体1底端直径l7=21mm;第一过滤网2底端外径l8=21.3mm;第一过滤网2顶端外径l9=17.3mm;第一过滤网2底端内径l10=20.7mm;第二过滤网3底端外径l11=20.7mm;第二过滤网3顶端外径l12=10mm;第二过滤网3底端内径l13=19.5mm。
47.对照组
48.取3支与试验组相同规格的静脉壶,采用与试验组相同的血液,但压力达到150mmhg时不捏碎第一过滤网2。
49.测试参数如下表:
50.表1试验组与对照组测试参数
51.模拟透析时间/min0102023303340
试验组静脉压/mmhg756134150162128对照组静脉压/mmhg536131-190-234
52.请一并参阅图4,图4为试验组与对照组静脉压变化曲线示意图。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静脉压均升高,试验组在静脉压达到150mmhg捏碎第一过滤网2后,静脉压显著下降,因而透析更为充分。
53.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静脉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血液净化装置,该血液净化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种静脉壶。由于该血液净化装置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静脉壶,所以该血液净化装置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54.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55.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