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内科清肺排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36716发布日期:2023-01-06 19:14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内科清肺排痰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呼吸内科清肺排痰装置。


背景技术:

2.医疗器械行业涉及到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目的是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医疗器材有多个种类,其中吸痰器得到广泛使用。
3.在呼吸内科一些病患无法自主排痰,为缓解气道梗塞,恢复患者的呼吸通畅,常常会使用吸痰器辅助病患排痰,现市面上的吸痰器通常直接采用单一的负压吸痰,容易造成吸痰效果不佳,因此,提出一种呼吸内科清肺排痰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呼吸内科清肺排痰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呼吸内科清肺排痰装置,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柱,支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外壳,外壳的底部设有震动壳,震动壳的一侧内壁活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偏心块,偏心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辅助叶片,所述震动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管,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储痰罐,储痰罐的顶部设有罐盖,罐盖的内部开设有吸痰口,吸痰口内固定连接有吸痰管,所述罐盖的内部开设有吸气口,吸气口内固定连接有吸气管,所述外壳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外壳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罐体,罐体内活动连接有活塞,活塞的一端穿过罐体与第一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罐体的一侧开设有两个连接口,连接口内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且吸气管与第二连接管相连通,第一气管与第一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内均活动连接钢珠,钢珠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弹簧,且弹簧与罐体相固定。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壳盖,且吸气管穿过壳盖。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震动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管,且第二气管穿过外壳。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震动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软管,且软管与外壳相固定,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位于软管的内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痰罐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口,安装口内设有固定连接有刻度尺。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盘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多个万向轮,且万向轮对称分布。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震动壳的圆周外壁开设有多个防滑纹,且防滑纹均匀分布。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震动壳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海绵垫。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1.通过偏心块与辅助叶片的配合使用,首先医护人员将外部一次性管的一端与吸痰管相连通,并使其另一端连接在患者的喉咙处,然后把震动壳从外壳上移出,并放置到患者的胸部,然后启动电机,电机转动使第二连接板带动第一连接板移动,从而使活塞沿着罐体向前移动,使罐体内的气压发生变化,进而使第一连接管内的弹簧收缩,且钢珠移动,然后气体通过第一气管进入到震动壳内,从而使辅助叶片带动偏心块转动,进而通过偏心块的离心力使震动壳产生振动,进而辅助患者更加高效的进行排痰,使装置的吸痰效果更加的高效,避免市面上的吸痰器通常直接采用单一的负压吸痰,容易造成吸痰效果不佳,提高了装置的吸痰效果。
16.2.通过在储痰罐上安装吸气管和吸痰管的设置,当活塞沿着罐体向后移动时,罐体产生负压,从而使患者喉部的痰通过一次性管进入到储痰罐内,使弹簧收缩,且钢珠沿着第二连接管向后移动,进而使装置能够通过负压进行吸痰,提高了装置的使用效果。
17.3.通过在震动壳内安装第二气管的设置,震动壳内的气体通过第二气管吹出,使第二气管吹出的气体对电机进行散热,避免电机的温度过高影响装置的使用效果,提高了装置的散热效果。
18.4.通过软管和海绵垫的配合使用,软管能够对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进行防护,避免第一气管和第二气管容易受到外力碰撞导致损坏,海绵垫能够对患者的皮肤进行防护,避免患者的皮肤直接与震动壳接触容易引起不适,提高了装置的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呼吸内科清肺排痰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呼吸内科清肺排痰装置的储痰罐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呼吸内科清肺排痰装置的罐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吸气管;2、储痰罐;3、刻度尺;4、软管;5、底盘;6、万向轮;7、支柱;8、震动壳;9、海绵垫;10、外壳;11、壳盖;12、吸痰管;13、罐盖;14、第一气管;15、第二气管;16、偏心块;17、辅助叶片;18、电机;19、钢珠;20、弹簧;21、罐体;22、活塞;23、第一连接板;24、第二连接板;25、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参照图1-图3,一种呼吸内科清肺排痰装置,包括底盘5,底盘5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支柱7,支柱7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外壳10,外壳10的底部设有震动壳8,震动壳8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外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偏心块16,偏心块16的外侧通过螺
栓固定有辅助叶片17,震动壳8的底部插接有第一气管14,外壳10的上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储痰罐2,储痰罐2的顶部设有罐盖13,罐盖13的内部开设有吸痰口,吸痰口内粘接有吸痰管12,罐盖13的内部开设有吸气口,吸气口内粘接有吸气管1,外壳10的底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电机18,电机18输出轴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连接板24,第二连接板2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板23,外壳10的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罐体21,罐体21内滑动连接有活塞22,活塞22的一端穿过罐体21与第一连接板23转动连接,罐体21的一侧开设有两个连接口,连接口内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且吸气管1与第二连接管相连通,第一气管14与第一连接管相连通,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内均滑动连接钢珠19,钢珠19的一侧焊接有弹簧20,且弹簧20与罐体21相固定,首先医护人员将外部一次性管的一端与吸痰管12相连通,并使其另一端连接在患者的喉咙处,然后把震动壳8从外壳10上移出,并放置到患者的胸部,然后启动电机18,电机18转动使第二连接板24带动第一连接板23移动,从而使活塞22沿着罐体21向前移动,使罐体21内的气压发生变化,进而使第一连接管内的弹簧20收缩,且钢珠19移动,然后气体通过第一气管14进入到震动壳8内,从而使辅助叶片17带动偏心块16转动,进而通过偏心块16的离心力使震动壳8产生振动,进而辅助患者更加高效的进行排痰,使装置的吸痰效果更加的高效,当活塞22沿着罐体21向后移动时,罐体21产生负压,从而使患者喉部的痰通过一次性管进入到储痰罐2内,使弹簧20收缩,且钢珠19沿着第二连接管向后移动,进而使装置能够通过负压进行吸痰。
25.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外壳10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壳盖11,且吸气管1穿过壳盖11,震动壳8的底部插接有第二气管15,且第二气管15穿过外壳10,震动壳8内的气体通过第二气管15吹出,使第二气管15吹出的气体对电机18进行散热,避免电机18的温度过高影响装置的使用效果,震动壳8的底部粘接有软管4,且软管4与外壳10相固定,第一气管14和第二气管15位于软管4的内部,软管4能够对第一气管14和第二气管15进行防护,避免第一气管14和第二气管15容易受到外力导致损坏,储痰罐2的一侧开设有安装口,安装口内设有粘接有刻度尺3,刻度尺3方便医护人员对储痰罐2内的痰量进行观察和了解,底盘5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多个万向轮6,且万向轮6对称分布,震动壳8的圆周外壁开设有多个防滑纹25,且防滑纹25均匀分布,震动壳8的顶部外壁粘接有海绵垫9,海绵垫9能够对患者的皮肤进行防护,避免患者的皮肤直接与震动壳8接触容易引起不适。
26.工作原理:当需要使用装置时,首先医护人员将外部一次性管的一端与吸痰管12相连通,并使其另一端连接在患者的喉咙处,然后把震动壳8从外壳10上移出,并放置到患者的胸部,然后启动电机18,电机18转动使第二连接板24带动第一连接板23移动,从而使活塞22沿着罐体21向前移动,使罐体21内的气压发生变化,进而使第一连接管内的弹簧20收缩,且钢珠19移动,然后气体通过第一气管14进入到震动壳8内,从而使辅助叶片17带动偏心块16转动,进而通过偏心块16的离心力使震动壳8产生振动,进而辅助患者更加高效的进行排痰,使后续装置的吸痰效果更加的高效,然后第一连接板23带动活塞22沿着罐体21向后移动时,罐体21产生负压,从而使患者喉部的痰通过一次性管进入到储痰罐2内,使弹簧20收缩,且钢珠19沿着第二连接管向后移动,进而使装置通过负压进行吸痰。
27.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