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29130发布日期:2022-12-03 00:39阅读:29来源:国知局
壳状牙齿矫治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牙科医疗器械,更确切地涉及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


背景技术:

2.口腔不良习惯是错颌畸形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占各类导致错颌畸形的病因中的1/4左右。口腔不良习惯作为外来刺激,由于抑制或加强口颌某局部的功能,或对局部产生直接作用力,而使口腔正常的生物力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妨碍儿童口腔软硬组织的正常发育,引起牙弓和牙槽骨形态改变。
3.吮指习惯是常见的口腔不良习惯之一。吮指是指将拇指或其他手指置于口内,并施加吮吸力量,吮指的压力在前牙区可以造成上前牙前突、影响下前牙萌出,导致前牙深覆盖、前牙开颌,在后牙区可以造成上牙弓缩窄以及后牙反颌,同时还可能导致腭盖高拱、下颌顺时针旋转、长面型等情况。
4.破除吮指的不良习惯,临床上除了行为引导外,通常可以采用带有腭栏的活动矫治器进行治疗。但针对此类活动矫治器,体积大,无法摘取,影响口腔卫生清洁,同时该类矫治器仅是针对不良习惯的破除,在破除的同时,对牙齿没有正畸治疗的作用。且腭栏长度通常会延伸至对颌牙的牙银缘附近,在患者张口的时候,腭栏会外露,影响美观,甚至可能因此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导致患者排斥佩戴矫治器,从而也难以达到矫治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能在实现正畸治疗的同时纠正吮指不良习惯,且同时能实现美观从而提高患者的佩戴意愿,以达到预期的矫治效果。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包括壳状本体和吮指纠正本体,所述壳状本体具有容纳上颌牙列中多颗牙齿的牙齿收纳腔,所述吮指纠正本体包括连接部和用于纠正吮指的纠正部,所述连接部跨越硬腭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纠正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壳状本体的腭侧连接,所述纠正部朝向对颌方向设置,所述纠正部位于所述壳状本体前牙区的腭侧且所述纠正部的自由端不超过所述壳状本体前牙区的切端,佩戴所述壳状牙齿矫治器时,当手指伸入口内时,手指与所述纠正部接触从而纠正吮指。
8.进一步的,所述纠正部包括至少一个用于阻挡吮吸手指的凸起部,佩戴所述壳状牙齿矫治器时,伸入口内的手指与所述凸起部保持至少部分接触以阻止手指到达习惯放置位置。
9.进一步的,所述纠正部包括多个所述凸起部,所述多个凸起部横向排列或沿与上前牙牙弓弧度基本一致的弧线排列。
10.进一步的,所述纠正部包括多个所述凸起部,相邻两个所述凸起部部分重合。进一
步的,所述凸起部的外表面向外凸出形成多个凸块。
11.进一步的,所述凸起部与所述连接部一体设置,所述凸起部为实心结构或空心结构。
12.进一步的,所述凸起部为空心结构,所述凸起部由所述连接部的局部朝向对颌方向凸起形成。
13.进一步的,所述凸起部的横截面积沿远离所述连接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14.进一步的,所述凸起部与所述连接部分体设置,所述凸起部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或可拆卸的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凸起部在矢状方向上的高度不小于2mm。
16.进一步的,所述凸起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的一端的中心离所述壳状本体牙龈线的最短距离不超过1.5cm。
17.进一步的,所述纠正部包括至少一个腭刺,所述腭刺朝向下颌靠近唇侧的方向,所述腭刺的自由端具有用于与伸入口内的手指接触的尖端。进一步的,所述尖端经过倒钝处理。
18.进一步的,所述腭刺的自由端向唇侧弯曲,使佩戴所述壳状牙齿矫治器时,所述尖端朝向手指的伸入方向。
19.进一步的,所述腭刺的尖端与所述壳状本体前牙区的切端齐平。
20.进一步的,所述腭刺为片状或圆锥形或棱锥形。
21.进一步的,所述纠正部还包括过渡部,所述腭刺通过所述过渡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22.进一步的,所述过渡部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壳状本体的一端相连或所述过渡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中间部分。
23.进一步的,所述腭刺为片状,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壳状本体的一端沿朝向下颌靠近唇侧的方向延伸依次形成所述过渡部与所述腭刺。
2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至少部分与所述壳状本体的前牙区的腭侧龈缘相连。
2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的表面形状与所述连接部所跨越的硬腭表面的形状一致,佩戴所述壳状牙齿矫治器时,所述连接部与硬腭表面贴合
2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提高透气性的透气孔。
27.进一步的,所述壳状本体和所述吮指纠正本体为一体成型设置。
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状牙齿矫治器,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9.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状牙齿矫治器的腭侧设置纠正部,当患者佩戴所述壳状牙齿矫治器时,可以通过纠正部与患者伸入口内的手指的接触来阻止患者吮吸手指,从而达到纠正吮指的效果;且通过使吮指纠正部的自由端不超过壳状本体前牙区的切端来实现在患者张口的时候,吮指纠正部不易外露,提高了佩戴时的美观度,进而提高了患者的佩戴意愿。
30.2、患者吮指通常有习惯的放置位置,本实用新型中的凸起部可与伸入口内的手指保持至少部分的接触,以阻止手指到达习惯的放置位置,从而阻止向手指施加吮吸力,即使患者无法实现吮指,以此来纠正吮指。且凸起部的外表面可进一步设置凸块,从而使患者手指与凸起部接触时,凸块与手指接触产生按压力,使患者产生不适感从而将手指从口内取
出,进一步提高纠正吮指的效果。
31.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腭刺的设置,当患者的手指与腭刺的尖端接触时会产生疼痛感,从而促使患者将手指从口内取出,以此来实现纠正吮指的效果。
附图说明
32.图1a-1e为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壳状牙齿矫治器的仰视示意图。
3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壳状牙齿矫治器的正视示意图。
34.图3a-3f为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中凸起部与连接部的连接示意图。
35.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中凸起部的结构示意图。
36.图5a-5b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壳状牙齿矫治器的仰视示意图。
37.图6a-6d为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的壳状牙齿矫治器佩戴后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39.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为了区分不同的单元,本说明书中用了第一、第二等词汇,其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0.下面就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41.参见图1a-1e,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壳状牙齿矫治器1,包括壳状本体2和吮指纠正本体3,壳状本体2具有容纳上颌牙列中多颗牙齿的牙齿收纳腔,并划分有前牙区和后牙区,其中,“后牙区”根据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口腔医学导论》第2版第36 38页中对于牙齿的分类进行定义,包括前磨牙以及磨牙,以fdi标记法显示为4 8的牙齿,前牙区fdi标记法显示为1 3的牙齿,壳状本体2的前牙区可用于容纳牙齿的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壳状本体2的后牙区可用于容纳牙齿的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吮指纠正本体3包括连接部31和用于纠正吮指的纠正部32,连接部31跨越硬腭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纠正部32通过连接部31与壳状本体1的腭侧连接,纠正部32朝向对颌方向设置,所述纠正部32位于壳状本体2前牙区的腭侧且纠正部32的自由端不超过壳状本体2前牙区的切端,佩戴所述壳状牙齿矫治器1时,当手指伸入口内时,手指与纠正部32接触从而纠正吮指。其中吮指纠正本体3和壳状本体2可以为同种材料制成,也可以为不同种材料制成,例如吮指纠正本体3可采用硬度更大的材料;且连接部31和纠正部32也可以采用同种材料
或不同种材料进行制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状牙齿矫治器1的腭侧设置吮指纠正部,可以通过吮指纠正部与患者伸入口内的手指的接触来达到纠正吮指的效果;且由于纠正部32的自由端不超过壳状本体2前牙区的切端,因此从的壳状牙齿矫治器的正面看不到纠正部32,如图2所示。从而来实现在患者张口的时候,吮指纠正部不易外露,保证了佩戴时的美观度,进而提高了患者的佩戴意愿。
4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纠正部32包括至少一个用于阻挡吮吸手指的凸起部321,佩戴所述壳状牙齿矫治器时,伸入口内的手指与凸起部321保持至少部分接触以阻止向手指施加吮吸力,对于凸起部的形状,可以是椭球形、圆台形、圆柱形、棱柱形或棱台形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对于有吮指习惯的患者而言,其手指通常有习惯的放置位置,上述纠正部32的设置可以阻止患者的手指到达习惯的放置位置,从而阻止患者吮吸手指,达到纠正吮指的效果,尤其对于习惯吮吸拇指的患者而言,拇指的习惯放置位置为上颌,凸起部321的设置可以有效阻止吮吸拇指。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a和图1b,纠正部32包括多个凸起部321,多个凸起部321横向排列或沿与上前牙牙弓弧度基本一致的弧线排列,图1a和图1b中的虚线表示凸起部的排列方向。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c所示,凸起部321也可以只设置1个。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d所示,纠正部32包括多个凸起部321,且两个相邻凸起部321部分重合,通过相邻两个凸起部321之间的部分重合设置,可以提高凸起部321的整体强度,避免患者手指与凸起部321接触时向凸起部321施加力从而导致凸起部321可能的变形或损坏,进而导致凸起部321丧失其阻止手指到达习惯放置位置的功能。
4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a-3c所示,凸起部321与连接部31一体设置,采用一体的设置的可以使凸起部321和连接部31牢固连接,避免因为凸起部321和连接部31的不牢固关系导致凸起部321脱落,从而无法实现纠正吮指的效果;其中,凸起部321可以为实心或空心,空心结构的设置有利于节省材料、节约成本,而实心结构的设置则有利于提高凸起部的强度、防止患者的施力导致凸起部变形或损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c所示,凸起部321为由连接部的31局部朝向对颌方向凸起形成的空心结构,这样一种结构的设置方便通过热压膜工艺一体制作壳状牙齿矫治器,制作工艺简单;在一些具体实施中,凸起部321的横截面积沿远离连接部31的方向逐渐减小,以在通过热压膜工艺制作壳状牙齿矫治器时,便于进行脱模,防止在脱模时使壳状牙齿矫治器变形或损坏。
4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凸起部321与连接部31分体设置,采用分体的设置,安装方便,可以根据患者吮指时手指的习惯放置位置选择适合患者本身的凸起部321的安装位置,使得患者具有个性化定制的针对治疗;其中,凸起部321与连接部31可以采用固定连接或可拆卸的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凸起部321与连接部31之间的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粘接、超声波焊接等,如图3d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凸起部321与连接部31之间的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或卡接,为了实现螺纹连接或卡接,可以直接在连接部31上直接形成安装部311来安装凸起部321,也可以另设安装部33来实现连接部31与凸起部321之间的连接,如图3e-3f所示,采用可拆卸的分体连接方式而言,一方面可进一步实现在纠正了患者的吮指习惯后,可以将凸起部321取下继续进行正畸治疗,从而可以避免凸起部的设置可能引起的患者的不适;另一方面可根据矫治需要进行不同凸起部321的更换,包括材料不同或形状不同或尺寸不同的凸起部321,以达到患者治疗效果更佳的目的。
4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凸起部321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凸块3211,凸块
3211可以为半球形、圆锥形、椭球形、圆柱形或棱柱形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且凸块可以采用实心结构或空心结构。凸块3211的设置使患者手指与凸起部接触时,凸块与手指接触可产生按压力,使患者产生不适感从而将手指从口内取出,进一步提高纠正吮指的效果。
4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凸起部321在矢状方向上的高度h不小于2mm;在又一些实施方式中,凸起部321与连接部31相连的一端的中心离所述壳状本体牙龈线的最短距离不超过1.5cm。通过上述高度h和/或距离的设置确保手指伸入口内时,凸起部321能与手指接触从而阻止将手指放置于进行吮吸的习惯放置位置,以实现纠正吮指的目的。
4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5a-5b、图6a-6b,纠正部32包括至少一个腭刺322,腭刺322朝向下颌靠近唇侧的方向,腭刺322的自由端具有用于与伸入口内的手指接触的尖端。通过腭刺的设置,当患者的手指与腭刺的尖端接触时会产生疼痛感,从而促使患者将手指从口内取出,以此来实现纠正吮指的效果。在一些具体实施中,对尖端进行倒钝处理,可以避免尖端刺破患者的皮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6a和6b,腭刺322的形状可以为片状或圆锥形或棱锥形等;在一些具体实施中,锥状的腭刺322可以为实心结构,也可以为空心结构;且其可以与连接部31一体设置,也可以采用与上述的凸起部321与连接部31之间的类似的固定连接或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见图6a,腭刺322的尖端与所述壳状本体前牙区的切端齐平,从而可以使对于吮吸手指以及手指放置位置不同的患者,其手指均可有效接触到腭刺322的尖端,以提高其设计的普适性。
4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6c,腭刺322的自由端向唇侧弯曲,使佩戴所述壳状牙齿矫治器时,尖端朝向手指的伸入方向。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实现使尖端的朝向与手指伸入口内的方向相对设置,从而能更有效地扎到患者的预吮吸的手指,达到更好的纠正效果。
4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a所示,腭刺322可以直接与连接部31连接;在有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b所示,纠正部32还包括过渡部323,腭刺322通过过渡部323与连接部31连接,通过过渡部323的设置,可以避免腭刺太长导致其强度降低,从而在与手指接触时易发生形变而不会扎到手指使患者产生疼痛感,以此来提高纠正效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a所示,过渡部323与连接部31远离所述壳状本体的一端相连;或如图6d所示,过渡部323连接于连接部31中间部分。在一种具体实施中,连接部31远离所述壳状本体的一端沿向下颌靠近唇侧的方向延伸依次形成过渡部323与腭刺322。
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部31至少部分与壳状本体2的前牙区的腭侧龈缘相连;在一些具体实施中,如图1d所示,连接部31与壳状本体2的前牙区的腭侧龈缘以及至少部分后牙区的腭侧银缘相连;在又一些具体实施中,如图1e所示,连接部31与壳状本体2的前牙区的部分腭侧龈缘相连,在连接部31与壳状本体2的前牙区前形成了间隙4,连接部31与壳状本体2的连接关系在此不一一列举,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设置。
5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部31的表面形状与连接部31所跨越的硬腭表面的形状一致,佩戴所述壳状牙齿矫治器时,连接部31与硬腭表面贴合。通过连接部与硬腭表面的贴合设置,一方面,当患者施力于吮指纠正本体3时,可以通过硬腭为连接部提供支撑,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口内的残渣进入矫治本体的空腔内,或者当纠正部为空心结构时,也可以防止口内的残渣进入纠正部内部,有利于保持壳状牙齿矫治器的清洁。在一些具体实施中,连接
部31上开设有多个用于提高透气性的透气孔311,透气孔311不仅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不适感,还保持了壳状本体2与连接部31的连贯性,制作简单,佩戴效果较佳。
5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状本体和所述吮指纠正本体为一体成型设置,一体成型的制作方法可以采用热压膜工艺或快速成型工艺,其中快速成型工艺包括3d打印、光固化成型、选择性激光粉末烧结、熔融沉积成型等
53.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上述实施方式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即使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变化,倘若这些变化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仍落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