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止血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58300发布日期:2022-10-28 22:49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止血带的制作方法
一种可调节止血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止血带。
[

背景技术:
]
[0002]
在野外训练或者户外冒险中,容易发生意外导致人员受伤,需要及时止血,运用止血带对肢体止血是常用的急救方式。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止血带为旋压式止血带,可以单手操作。止血时,将止血带捆绑在肢体出血部位近心端,利用杠杆旋转卡紧止血带直到出血停止,再将杠杆插入卡槽内。这种止血带,杠杠具备一定的长度,且需要360旋转才能旋紧,因此,需要预留操作空间,带来不便。此外,卡槽的位置固定,而杠杆在旋转时,需要转动到相应位置才能插入在卡槽内,因此,容易造成止血带过紧,给伤员带来不适,而过松,又容易止血效果差。另,在伤员转移过程中如操作不当,容易发生杠杆脱离卡槽的情况,造成止血带松脱。因此,市场上需要一种使用稳定可靠,调节方便,操作方便的止血带。
[0003]
本实用新型就是基于以上情况而做出的。
[

技术实现要素:
]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可调节止血带,具有使用稳定可靠、调节方便,操作方便的特点。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
一种可调节止血带,包括带体,所述带体上设有能将带体绑在肢体上的绑带装置,所述带体上还设有用于将缠绕在肢体上的部分带体进行收缩以实现勒紧的勒紧装置,在勒紧装置收缩带体时,位于勒紧装置左右两侧的带体往中间靠拢从而勒紧在肢体上。
[0007]
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止血带,所述勒紧装置包括间隔设置在带体上的齿条和调节座,所述齿条的一端固定在带体上,另一端穿过调节座,所述齿条上间隔均布有若干卡齿,所述调节座上铰接有在扳转时能够顶在卡齿上并带动齿条往前移动从而缩小齿条和调节座之间的距离的调节扳手,所述调节座上设有能供卡齿在调节座上往前移动且能卡在卡齿上以阻止卡齿往后退出调节座的锁紧件。
[0008]
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止血带,所述调节扳手和调节座之间设有用于将扳转的调节扳手复位的第一扭簧,所述调节扳手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卡齿相配合的咬齿,在扳开调节扳手向前翻转时,所述调节扳手上的咬齿向下插入并顶压与咬齿相对应的卡齿,并以该抵接处为支点带动调节座向前移动一个卡齿的位置,且所述锁紧件从前一个卡齿退出并顶压在下一个卡齿上。
[0009]
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止血带,所述调节扳手通过销轴铰接在调节座上,所述调节座上设有能供销轴在其内转动的同时也供销轴上下移动的条形孔。
[0010]
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止血带,所述锁紧件铰接在调节座上,所述锁紧件一端设有与卡齿相配合的锁定齿,另一端设有供手按压并使锁定齿翘起脱离卡齿实现解锁的按压解锁部,所述锁紧件和调节座之间设有用于将转动的锁紧件复位的第二扭簧。
[0011]
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止血带,所述调节扳手上设有供按压解锁部部分露出的让位孔。
[0012]
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止血带,所述齿条为能够进行弹性形变的塑料片材结构。
[0013]
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止血带,所述带体上还设有环形吊圈。
[0014]
如上所述的一种可调节止血带,所述绑带装置包括扣带,所述带体的一端固定在扣带上,另一端设有能够粘贴固定的魔术贴结构。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6]
1、本实用新型使用者可以自行独立操作和单手操作,使用稳定可靠,通过锁紧件将齿条锁紧在调节座上,齿条与调节座之间连接稳固,不易脱离。因齿条和调节座分别与带体固定,由此,在扳转调节扳手缩小齿条和调节座之间的距离时,齿条和调节座分别拉动勒紧装置左右两侧的带体往中间靠拢,从而收缩带体实现勒紧。
[0017]
2、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使用者每扳转一次调节扳手,调节座与齿条之间就缩小一个卡齿的距离,调节方便且调节精度高,便于使用者控制带体的勒紧程度,使用舒适,使用者只需要重复扳转调节扳手,即可快速收缩带体。
[0018]
3、通过设置锁定齿将齿条牢固的锁紧在调节座上,不易脱落,使用稳定可靠。安装齿条时,使用者用手向下按压按压解锁部,即可将齿条插入穿过调节座,松开按压解锁部即可锁住齿条;当需要将齿条从调节座上拔出时,使用者用手向下按压按压解锁部,即可将齿条拔出,操作方便,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止血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止血带的调节座相对齿条运动后的带体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止血带调节座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3]
如图1至3所示,一种可调节止血带,包括带体1,所述带体1上设有能将带体1绑在肢体上的绑带装置2,所述带体1上还设有用于将缠绕在肢体上的部分带体进行收缩以实现勒紧的勒紧装置3,在勒紧装置3收缩带体时,位于勒紧装置3左右两侧的带体往中间靠拢从而勒紧在肢体上。使用者使用时,先通过绑带装置将带体绑在肢体出血部位的近心端,带体绑好后,再通过勒紧装置将带体收缩即可,结构简单,调节方便,操作方便。
[0024]
所述勒紧装置3包括间隔设置在带体1上的齿条4和调节座5,所述齿条4的一端固定在带体1上,另一端穿过调节座5,所述齿条4上间隔均布有若干卡齿41,所述调节座5上铰接有在扳转时能够顶在卡齿41上并带动齿条4往前移动从而缩小齿条4和调节座5之间的距离的调节扳手51,所述调节座5上设有能供卡齿41在调节座5上往前移动且能卡在卡齿41上
以阻止卡齿41往后退出调节座5的锁紧件52。本实用新型使用者可以自行独立操作和单手操作,使用稳定可靠,通过锁紧件将齿条锁紧在调节座上,齿条与调节座之间连接稳固,不易脱离。因齿条4和调节座5分别与带体固定,由此,在扳转调节扳手缩小齿条4和调节座5之间的距离时,齿条4和调节座5分别拉动勒紧装置3左右两侧的带体往中间靠拢,从而收缩带体实现勒紧。如图1和2所示,当调节座5从齿条4的尾端往前移动时,齿条4和调节座5之间的带体处于松弛状态。
[0025]
所述调节扳手51和调节座5之间设有用于将扳转的调节扳手51复位的第一扭簧511,所述调节扳手51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卡齿41相配合的咬齿512,在扳开调节扳手51向前翻转时,所述调节扳手51上的咬齿512向下插入并顶压与咬齿512相对应的卡齿41,并以该抵接处为支点带动调节座5向前移动一个卡齿41的位置,且所述锁紧件52从前一个卡齿41退出并顶压在下一个卡齿41上。扳转调节扳手时,调节座5和锁紧件52同时向前移动一个卡齿41的位置,松开调节扳手,在第一扭簧511的弹性作用下,调节扳手51的咬齿512从前一个卡齿41退出并插入下一个卡齿41内。使用时,使用者每扳转一次调节扳手,调节座与齿条之间就缩小一个卡齿的距离,调节方便且调节精度高,便于使用者控制带体的勒紧程度,使用舒适,使用者只需要重复扳转调节扳手,即可快速收缩带体。
[0026]
所述调节扳手51通过销轴53铰接在调节座5上,所述调节座5上设有能供销轴53在其内转动的同时也供销轴上下移动的条形孔54。设置条形孔便于在扳转调节扳手时,即在咬齿旋转向下顶压时,使调节扳手能够进行小距离的上浮,避免过渡向下顶压肢体造成伤害。
[0027]
所述锁紧件52铰接在调节座5上,所述锁紧件52一端设有与卡齿41相配合的锁定齿521,另一端设有供手按压并使锁定齿521翘起脱离卡齿41实现解锁的按压解锁部522,所述锁紧件52和调节座5之间设有用于将转动的锁紧件52复位的第二扭簧523。通过设置锁定齿将齿条牢固的锁紧在调节座上,不易脱落,使用稳定可靠。安装齿条时,使用者用手向下按压按压解锁部,即可将齿条插入穿过调节座,松开按压解锁部即可锁住齿条;当需要将齿条从调节座上拔出时,使用者用手向下按压按压解锁部,即可将齿条拔出,操作方便,使用方便。
[0028]
所述调节扳手51上设有供按压解锁部522部分露出的让位孔513。
[0029]
所述齿条4为能够进行弹性形变的塑料片材结构。
[0030]
所述带体1上还设有环形吊圈6。便于使用者在特殊情况下,如当使用者有一只手受伤时,可以用嘴咬住环形吊圈配合另一只手,辅助操作。
[0031]
所述绑带装置2包括扣带21,所述带体1的一端固定在扣带21上,另一端设有能够粘贴固定的魔术贴结构,采用魔术贴结构,便于快速将带体绑在肢体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