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X线平片骨龄测定固定手套

文档序号:33135465发布日期:2023-02-03 18:05阅读:65来源:国知局
儿童X线平片骨龄测定固定手套
儿童x线平片骨龄测定固定手套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具体涉及儿童x线平片骨龄测定固定手套。


背景技术:

2.骨龄(skeletal age,sa)也称骨骼测定年龄(age determination by skeleton),是指儿童骨骼发育水平同骨发育标准比较而求得的发育年龄,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机体的生物学发育年龄,能比较准确的估计人体成熟度。骨龄测定的用途十分广泛:1、监测儿童生长发育,预测成年身高;2、对儿童内分泌疾病进行辅助诊断、疗效评估、随访观察,如:性早熟,生长发育迟缓,矮身材,特纳综合征等;3、帮助矫形外科选择手术时机;4、帮助文艺、体育部门选拔人才;5、帮助司法部门进行年龄鉴定。
3.骨龄测定的部位有左手腕、左膝、骨盆、胸锁关节、肩关节、踝关节、第三磨牙,其中左手腕是经典的检查部位,不仅骨骺数量多,而且包含长骨和不规则骨,是18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检查部位,操作安全、简单、方便,易于实施。用于x线骨龄测定的左手腕部后前正位,其拍摄范围除左手、腕诸骨,还包含尺、桡骨远端骨干2-3cm;要求前臂轴、第三掌骨轴、第三指骨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5根手指自然分开,拇指与手掌成角约30
°
;x线投照中心垂直第三掌骨头。现有骨龄测定主要运用tw2法:对13块长骨骨骺核(尺、桡骨远端骨骺,第1、3、5掌骨骺,第1、3、5近节指骨骺,第3、5中间指骨骺,第1、3、5远节指骨骺)和7块不规则骨骨骺核(舟骨骺、月骨骺、三角骨骺、大多角骨骺、小多角骨骺、头状骨骺、勾骨骺)的发育程度进行评级(a~i共9级),通过专有软件计算得到骨龄值。此20块骨骺核散布于整个手部结构,因此对体位摆放要求极高,前臂远端、手腕、整个手掌、每根手指直到指尖,都必须摆正。
4.目前骨龄测定进入了人工智能时代,体位稍有不正,就会降低软件对骨骺核的识别能力,影响骨龄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然而接受骨龄测定的对象大部分是儿童,以6-14岁为主,很难完全达到上述要求或拍摄过程中保持绝对不动,家长只能在拍摄范围之外扶住儿童的手臂,部分人员会面临重复拍摄。然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对x线的敏感程度远高于成人,应尽可能减少x线检查次数,因此,骨龄x线测定的手部固定装置应运而生,辅助摆位让体位更规范,力求一次曝光即可检查成功。
5.但是,现有的固定装置都存在束缚、捆绑的结构,会让儿童产生心理上的排斥,不能全方位固定手指和手掌,降低固定效果;没有固定前臂远端的结构,难以保证前臂轴、第三掌骨轴、第三指骨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儿童x线平片骨龄测定固定手套,能根据左手5根手指、手掌、手腕、前臂远端的具体尺寸,改变手套的大小,使之紧贴儿童手部表面,固定牢靠,拇指部与主体部的连接位置可以根据拇指实际位置做调整,适用于不同年龄段儿童x线平片骨龄测定的手部固定。
7.儿童x线平片骨龄测定固定手套,包括主体部、拇指部,所述主体部包括左手第二
指骨套、第三指骨套、第四指骨套、第五指骨套、掌套、腕套、前臂远端套,相互连通成一个手套状整体,对应拇指侧开口,与拇指部根部连通,所述主体部、拇指部为能透过x线的柔软材质,内外壁均具有粘性。
8.优选的,所述主体部、拇指部通过魔术贴连接。
9.优选的,所述主体部、拇指部为双面纳米魔力胶材质,彼此粘黏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拇指部外部可粘接探测器。
11.进一步的,所述手套尺寸为18岁男孩手部的平均大小。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摒弃以往“束缚+捆绑”的固定理念,用带粘胶的手套全面覆盖所有手指、手掌、手腕、前臂远端,由于不同年龄段儿童,拇指位置差别较大,其余4指位置相对恒定,所以将该手套设计成两部分,包含左手第二指骨套、第三指骨套、第四指骨套、第五指骨套、掌套、腕套、前臂远端的主体部,包含拇指的拇指部单独为一部分。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手、腕、前臂远端的尺寸,粘黏调节手套大小以及主体部与拇指部的连接位置,使之适配使用儿童并紧贴手部皮肤;解决现有固定装置中缺乏前臂远端固定的弊端,确保前臂轴、第三掌骨轴、第三指骨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提高固定的准确度,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拍摄,降低受检者的电离辐射损伤风险;结构简单,方便穿戴,易于为儿童所接受。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大龄儿童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小龄儿童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主体部,2-拇指部。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19.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0.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
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儿童x线平片骨龄测定固定手套,包括主体部1、拇指部2。
22.所述主体部1包括第二指骨套、第三指骨套、第四指骨套、第五指骨套、掌套、腕套、前臂远端套,相互连通成一个手套状整体,对应拇指侧开口,与拇指部2根部连通。
23.进一步的,主体部1与拇指部2通过魔术贴连接。
24.优选的,主体部1、拇指部2为能透过x线的双面纳米魔力胶材质,内外壁均具有粘性,彼此粘黏连接,主体部1、拇指部2可以通过自身的魔力胶连接。主体部1、拇指部2外部具有粘性,可粘接探测器,摆好体位后,无论探测器是卧位还是立位,都不会移位与掉落;内部可互相粘黏使得手部空间可调。
25.为了使使用范围囊括所有发育中儿童,手套尺寸设计成18岁男孩手部的平均大小,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手指、手掌、手腕及前臂远端大小、长短、粗细各有差别,挤压手套的空余部分,使之内部相互粘和,与被测试儿童手部表面的皮肤贴合。
26.手套颜色可以设计为深蓝色,类似于海水的颜色,给人以清爽、醒目之感,可以博得小朋友的喜欢。
27.如图2所示,大龄儿童使用时,将受检者左手套入主体部1,辅助其做戴手套的动作,直到第二~五指骨根部的连接处与手套相应部位接触,拇指从主体部1的拇指侧开口伸出。如果此受检者刚好是正常的18岁男孩,那么第二~五手指、手掌、手腕、前臂远端都能与手套内部贴合,再带上拇指部2即可。
28.如图3所示,针对小龄儿童,手、腕、前臂远端尺寸小于手套,先按上述方法戴好主体部1,再从外部挤压手套的空余部分,使之内部相互粘和,最终与手、腕及前臂远端表面的皮肤贴合,之后再根据拇指的实际位置将拇指部2套入拇指,用同样方法使之与拇指贴合。
29.穿戴好手套后,正确摆放体位,确定好五根手指分开的角度和手掌、手腕、前臂远端的位置后,将整个掌面粘贴在探测器中央,使x线主线束垂直射入第三掌骨头。
30.本实用新型摒弃了以往“束缚+捆绑”的固定理念,用带粘胶的手套替代了固定板、固定带、吸盘,能全面覆盖所有手指、手掌、手腕、前臂远端,不仅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手、腕、前臂远端的尺寸,可粘黏的调节手套大小,由于主体部1拇指侧开口较大,可以调整拇指部2与主体部1的连接位置,拇指部2能根据需要上下移动,使之紧贴手部皮肤,解决现有固定装置中缺乏前臂远端固定的弊端,确保前臂轴、第三掌骨轴、第三指骨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提高了固定的准确度,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拍摄,有效降低受检者的电离辐射损伤风险。此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穿戴,易于为儿童所接受。
31.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