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引流系统套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11690发布日期:2023-01-13 04:28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负压引流系统套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压引流系统套装。


背景技术:

2.目前,伤口治疗过程中使用局部负压治疗法,该局部负压治疗法称为真空辅助闭合、负压伤口治疗或减压伤口治疗;其广泛用于提高伤口愈合速率的有益机制;此类治疗适用于各种各样的伤口,例如切口、开放性创伤和腹部创伤等。在使用负压治疗的过程中涉及到敷料和负压引流装置,敷料和负压引流装置组合形成负压引流系统套装。
3.目前,负压引流系统套装有两种:
4.1.一种引流系统套装将创面的气体或液体引出,以预防伤口积液,快速清洁创面。传统的负压治疗方法是利用中心负压连接储液装置进行治疗。其使用一个独立的储液装置,储液装置有进出两个通道,通道一端通过管路与中心负压连接,另一端与患者创面敷料连接;
5.该套装存在以下缺陷:
6.必须要时刻关注储液装置内的引流液,而且还需要及时更换引流瓶,如果不及时会导致引流液容易吸入引流管道导致引流液进入机器或者中心负压造成机器的损坏,影响负压吸引效果;患者无法下床移动,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范围,不利于术后康复;
7.2.另外一种引流系统套装带自带储液瓶在与需进行专业性贴敷的敷料后连接才可进行负压治疗。该系统套装存在以下缺陷:
8.该系统套装操作复杂、成本高,体积大,不易于携带,限制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家庭护理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负压引流系统套装,该引流系统套装用于需要使用负压吸引(负压伤口治疗)的患者,该负压引流敷料能够用于负压治疗,与皮肤贴合,不变形;本产品可用于随身携带进行负压封闭引流,适用于对非慢性创面(如手术后缝合创面、机械创伤、切割伤创面、浅ii度的烧烫伤创面)进行引流。
10.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负压引流系统套装,包括负压引流装置和负压引流敷料,所述负压引流装置包括上部的负压吸引机和下部的储液瓶,所述储液瓶的进液口与所述负压引流敷料的负压吸盘通过导管连接;所述储液瓶的瓶盖表面有一个方形凸起;所述负压引流敷料为多层结构,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层叠放置的伤口接触层、支撑传输层、吸收层和密封透气层,所述密封透气层的顶部设有负压吸盘;所述负压引流敷料使用时,所述伤口接触层与伤口皮肤粘合。
11.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瓶的瓶盖表面的方形凸起,用于在装配时嵌入配合使用的设备,所述凸起可以与负压吸引机底部凹槽紧密配合,保证了储液瓶的连接强度,同时由于凸起特征的不对称性保证了储液瓶装配时不会装反。
12.进一步地,所述伤口接触层的厚度范围为0.5-3mm;所述吸收层的厚度范围为1-3mm;所述密封透气层的厚度范围为0.01-0.1mm。
13.更进一步地,所述伤口接触层的厚度为2mm;所述吸收层的厚度为2mm;所述密封透气层的厚度为0.05mm。
1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传输层的厚度范围为1-6mm。
15.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传输层的厚度为4mm。
1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传输层包括第一渗透面、第二渗透面及连接所述第一渗透面和第二渗透面的纱线结构;所述伤口接触层贴敷于所述第一渗透面上,所述吸收层贴敷于第二渗透面上。
1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传输层的第一渗透面和第二渗透面上均开设有渗透孔,所述纱线结构为尼龙单丝或涤纶单丝交叉分布形成的立体支撑结构。
18.进一步地,所述伤口接触层开设有吸附孔,所述吸收层上开设有吸收孔,所述密封透气层上开设有与所述吸收层上的吸收孔相对应的透气孔。
19.进一步地,所述负压吸盘吸附于所述密封透气层上并与所述透气孔连通。
20.进一步地,所述伤口接触层的伤口接触面上设有保护层。
21.有益效果:
22.本发明所述引流系统套装可以在术后第一时间进行伤口辅助治疗,并且由于套装包含了敷料以及负压引流装置,可使得患者不需要在由手术室转移到病房后的后续治疗中进行负压源切换以及敷料重新密封定位等操作,降低了感染风险,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所述负压引流敷料能够用于负压治疗,与皮肤贴合不易变形或漏气,不会对伤口固定处造成过大压力形成压痕。且本套装易于携带,操作简单,也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降低了对操作的要求。
附图说明
23.图1为负压引流系统套装的示意图;
24.图2为储液瓶的侧视图;
25.图3为所述负压引流系统套装中的负压伤口治疗仪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26.图4为一次性负压引流敷料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支撑传输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基于该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如图1~4所示的引流系统套装包括一次性负压引流敷料8和负压引流装置。
30.该负压引流敷料8为多层结构,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粘接为一体的伤口接触层4、支撑传输层3、吸收层2和密封透气层1及保护层5;
31.密封透气层1的厚度为0.05mm;吸收层2的厚度为2mm;支撑传输层3的厚度为4mm;
伤口接触层4的厚度为2mm。
32.伤口接触层4为一层硅凝胶结构,其上设有多个致密的吸附孔用于伤口积液的透过,并且其两面均具有粘性,一面与支撑传输层3的第一渗透面3.1粘接;另一面为伤口接触面,可直接与伤口接触并粘接于皮肤上,该伤口接触面的粘性适中,不仅可防止敷料脱落,也可避免粘性过强导致揭下敷料时拉扯伤口造成疼痛。同时硅凝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与伤口接触可以防止肉芽长入敷料中,减少换敷料时产生的疼痛,还可以抑制疤痕的产生。
33.支撑传输层3包括第一渗透面3.1、第二渗透面3.2及与所述第一渗透面3.1和第二渗透面3.2粘接的纱线结构3.3,其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第一渗透面3.1和第二渗透面3.2均为涤纶制成的网布,其上均匀开设有相对应的渗透孔,用于伤口积液的穿过。纱线结构3.3为尼龙单丝交叉分布形成的具有空隙的立体支撑结构,其不仅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可分散作用在伤口上的压力,使压力分散均匀且作用面积广,避免形成压痕,改善伤口周围供血,促进伤口愈合;且还具有良好的支撑性和回弹性,可避免因负压造成敷料被压瘪变形,同时其形成的空隙使其具有良好的通透性,有利于伤口积液穿过并被上方的吸收层2所吸收。
34.支撑传输层3的第二渗透面3.2与吸收层2粘接,吸收层2具有吸收性能,其由超吸水纤维棉制成,可用于吸收伤口处产生的积液,同时也为创面提供了一定的湿性环境,加快伤口愈合。
35.吸收层2上方粘接有密封透气层1,所述密封透气层1有高水蒸气透过率,其由聚氨酯膜制成,不仅可为伤口局部提供阻菌屏障,防止细菌和水侵入伤口,避免伤口二次感染;另一方面又可以透过水蒸气,使伤口透气,利于伤口愈合。
36.吸收层2上开设有吸收孔2.1,密封透气层1上开设有与吸收层2的吸收孔2.1相对应的透气孔1.1,负压吸盘9通过环形胶膜与所述密封透气层1上的透气孔1.1密封连通。如图1所示,所述负压吸盘9上端连接导管6,并通过导管6与负压伤口治疗仪的储液瓶7连接。
37.上述负压引流装置为一种可提供负压的负压伤口治疗仪;所述负压伤口治疗仪包括负压吸引机10和储液瓶7,储液瓶7用于收集从一次性负压引流敷料端吸入渗液;储液瓶7包括瓶盖,瓶盖表面有一个方形凸起7.1,该方形凸起用于在装配时嵌入配合使用的设备中,可以有效保证连接的牢固度。
38.负压吸引机10壳体21底部壳壁上设置有卡合槽18,储液瓶7底面两端设置有与卡合槽18卡合连接的卡片15;
39.负压吸引机10包括壳体21,壳体21内左右分为两个区域,分别为电池区和真空控制区;电池区内设置有电池仓20,电池仓20包括仓体和仓盖;仓盖卡合在壳体21上;电池仓20内设置有电池19;
40.真空控制区内设置有控制电路的控制面板,控制面板的正面设置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设置在壳体21上的开关孔内,控制面板4的侧壁下部设置有压力传感器14;
41.控制面板背面设置有真空泵11,真空泵11的正负极与电池19的两端电极连接;真空泵11的进气口与集成管路12顶端相连,集成管路12呈三通结构,集成管路12上部的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13;集成管路12底端嵌入壳体21底面的负压口内;所述集成管路12中部侧管与压力传感器14连接;
42.储液瓶7底部设置有进液口16,且进液口16伸入储液瓶7内与储液瓶7内部连通;储液瓶7内进液口16的管口设置有第二阀;储液瓶7顶面设置有负压连接管和吸水凸台,壳体21底面部分向内凹陷形成凹槽,吸水凸台插入凹槽内,吸水凸台内设置有吸水树脂包17;负压连接管与集成管路12底端连接;储液瓶7顶面内壁和负压连接管管口上设置有第一阀。
43.负压吸引机10内设有支撑于外壳内部的真空泵11,所述负压吸引机10通过真空泵11产生负压。负压吸引机的底部设置有负压口;负压口是内部集成管路12直通的尾端,固定于外壳内部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为所述真空泵提供电压的电池19、控制开关、以及对系统提供压力检测的压力传感器14;所述真空泵11通过内部集成管路与控制电路的压力传感器14相连,所述电池电源两极与真空泵11两极相连;所述储液瓶7连接口与负压吸引机内部集成管路尾端负压口相连,所述储液瓶通过卡和部与负压吸引机进行可拆卸的固定。
44.在设备使用过程中,设有最长使用时长限制,当负压吸引机开启时间合计超过192小时后,负压吸引机将强制停机,停止使用,大大降低了由于设备老化所致的故障。
45.上述控制电路电池电容量达3000mah,在负压吸引机满负荷运行条件下可持续为设备提供长达72小时的续航。
46.上述负压吸引机整体重量不超过120g;大小仅为124x75x21mm,可以轻松的放入口袋内或握持在手上,亦或绑缚在患者手臂之上,大大方便了患者的携带。
47.使用上述负压引流系统套装针对小型伤口处理时,工作过程如下:
48.直接揭下与伤口接触层4贴合的保护层5,然后将伤口接触层4粘接于伤口处,在不打开负压伤口治疗仪时,伤口处产生的少量积液会通过伤口接触层4上的吸附孔,并穿过支撑传输层3的第一渗透面3.1和第二渗透面3.2上相对应的渗透孔,然后被吸收层2所吸收,避免积液在伤口处累积,同时为伤口提供一定的湿性环境以促进愈合。当伤口积液过多时,打开负压装置,通过负压吸盘9的吸力,伤口积液通过吸收层2的吸收孔2.1及密封透气层1上的透气孔1.1被吸走,从而被引流出去进入储液瓶7。
49.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积液经过透气层上的透气孔1.1挥发出,透气的挥发速率可达到1600g/d
·
m2,储液瓶配备有多种规格,最大可储存60ml渗液。
50.其它未详细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尽管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出了详尽的描述,但它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人们还可以根据本实施例在不经创造性前提下获得其他实施例,这些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