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颅光调控设备以及用于其上的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60843发布日期:2023-01-17 17:45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经颅光调控设备以及用于其上的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经颅光调控设备以及用于其上的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2.经颅光调控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其发光装置会产生大量热量,导致用户的头皮会出现烧灼感和刺痛感,且经颅光调控设备的各个电学构件在工作过程中也会产生热量,若电学构件的散热效果不佳则会影响构件的使用寿命。目前经颅光调控设备常采用在头帽上设置风扇的方式来实现对用户头部进行降温以及为各个电学构件的降温,显然这种方式的降温效果较差,且设置于头帽上的风扇会增加头帽的重量,易引起用户的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经颅光调控设备以及用于其上的降温装置,经颅光调控设备通过该降温装置能够向头帽与头部之间形成的间隔腔内提供冷气,以实现较好的降温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经颅光调控设备,包括:
5.头帽,其用于佩戴在头部上,且所述头帽与所述头部之间形成有间隔腔;
6.降温装置,其包括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制冷组件以及冷风风机,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与所述间隔腔连通的出风口,制冷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制冷腔以及用于为所述制冷腔供冷的制冷件,所述制冷腔与所述出风口和第一进风口分别连通,所述冷风风机设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将气体经由第一进风口抽入所述制冷腔内,并将经所述制冷腔制冷后生成的冷气由所述出风口排向所述间隔腔内。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头帽还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部件的容置腔,所述内壳与所述头部之间形成所述间隔腔;所述降温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抽风风机,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与所述抽风风机的抽风口连通的第二进风口,所述抽风风机通过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以为所述容置腔抽气降温。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降温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抽风风机的出风口处的抽风消音器。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降温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制冷腔内的散冷件,所述散冷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散冷片。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降温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散热件,所述散热件设于所述制冷件的散热面一侧。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降温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侧朝向所述散热件侧。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相接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出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设于所述第一板体上,所述第一进风口设于所述第二板体上。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经颅光调控设备上的降温装置,包括:
14.壳体,其上设有第一进风口和出风口;
15.制冷组件,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制冷组件包括制冷腔以及用于为所述制冷腔供冷的制冷件,所述制冷腔与所述出风口和第一进风口分别连通;
16.冷风风机,其设于所述壳体内,用于将气体经由第一进风口抽入所述制冷腔内,并将经所述制冷腔制冷后生成的冷气由所述出风口排出。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降温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抽风风机,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与所述抽风风机的抽风口连通的第二进风口,使气体经由所述第二进风口被抽至所述抽风风机的抽风口处。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降温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制冷腔内的散冷件,所述散冷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散冷片。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制冷组件的制冷件将冷风风机抽入制冷腔内的气体进行制冷,以形成冷气,再经由冷风风机将冷气送入经颅光调控设备的头帽与头部之间形成的间隔腔内,从而为用户头部降温以及对置于间隔腔内的构件进行有效散热,以达到较好的降温和散热效果,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有效地降低热量造成的头部不适感。
附图说明
20.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公开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经颅光调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经颅光调控设备的降温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经颅光调控设备的降温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经颅光调控设备的降温装置的爆炸图。
25.图中的附图标记所表示的构件:
26.100-降温装置;200-头帽;1-壳体;11-出风口;12-第一进风口;13-第二进风口;14-第一板体;15-第二板体;2-制冷组件;21-制冷件;22-制冷腔;3-冷风风机;4-抽风风机;5-抽风消音器;6-散冷件;7-散热件;8-散热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8.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在该词前的
要素涵盖在该词后列举的要素,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29.在本实用新型中,当描述到特定器件位于第一器件和第二器件之间时,在该特定器件与第一器件或第二器件之间可以存在居间器件,也可以不存在居间器件。当描述到特定器件连接其它器件时,该特定器件可以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不具有居间器件,也可以不与所述其它器件直接连接而具有居间器件。
30.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的含义相同,除非另外特别定义。还应当理解,在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用理想化或极度形式化的意义来解释,除非这里明确地这样定义。
31.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经颅光调控设备,如图1至图3所示,经颅光调控设备包括头帽200以及降温装置100。头帽200用于佩戴在头部上,其上设有用于传输经颅光的光学组件,且头帽200与头部之间形成有间隔腔,降温装置100包括壳体1、制冷组件2以及冷风风机3。壳体1上设有第一进风口12和与间隔腔连通的出风口11。制冷组件2设于壳体1内,制冷组件2包括制冷腔22以及用于为制冷腔22供冷的制冷件21,制冷腔22与出风口11和第一进风口12分别连通。冷风风机3设于壳体1内,用于将气体经由第一进风口12抽入制冷腔22内,并将经制冷腔22制冷后生成的冷气由出风口11排向经颅光调控设备的头帽200与头部形成的间隔腔内。
33.具体地,上述降温装置100与经颅光调控设备的头帽200可各自独立地设置,壳体1上的出风口11可通过出风管道连通至头帽200与头部之间的间隔腔中。其中,上述间隔腔可理解为头帽200在佩戴在头部上时头帽200的内侧与头部之间的间隔。如此还能够避免降温装置100设置在头帽200上对头部所造成的压力。
34.具体地,制冷组件2可包括形成上述制冷腔22的架体,该架体的相对两侧均敞口设置,其中一个敞口端朝向第一进风口12设置,另一个敞口端处设置上述冷风风机3。
35.具体地,上述经颅光调控设备还可包括与冷风风机3电连接的风机控制器,该风机控制器用于控制冷风风机3的工作参数,以根据间隔腔所需的温度调控冷风风机3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时间等参数。
36.具体地,上述制冷件21可构造为半导体制冷件21,其具有成本低且机构简单的优点,上述半导体制冷件21具有相对设置的散冷面和散热面。
37.本实用新型通过制冷组件2的制冷件21将冷风风机3抽入制冷腔22内的气体进行制冷,以形成冷气,再经由冷风风机3将冷气送入经颅光调控设备的头帽200与头部之间形成的间隔腔内,从而为用户头部降温以及对置于间隔腔内的构件进行有效散热,以达到较好的降温和散热效果,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有效地降低热量造成的头部不适感。
38.在一些实施例中,头帽200还包括内壳和外壳,外壳和内壳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置部件的容置腔,内壳与头部之间形成间隔腔;降温装置100还包括设于壳体1内的抽风风机4,壳体1上还设有与抽风风机4的抽风口连通的第二进风口13,抽风风机4通过第二进风口13
与容置腔连通,以为容置腔抽气降温。
39.具体地,上述风机控制器还可与抽风风机4电连接,以控制抽风风机4的工作参数,具体可根据容置腔内的电学构件的散热需求来调控抽风风机4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时间等参数。
40.具体地,上述部件可理解为设于上述容置腔内的多个电学构件,如经颅光调控设备的头帽200上会设置发光装置,与发光装置连接的电路板可理解为上述电学构件,上述抽风风机4能够将容置腔内的热气抽出,从而降低容置腔内的温度,以达到增加散热效率的目的。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降温装置100还包括设于抽风风机4的出风口11处的抽风消音器5。上述抽风消音器5能够降低抽风风机4的工作噪音,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4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降温装置100还包括设于制冷腔22内的散冷件6,散冷件6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散冷片。
43.具体地,上述散冷件6的形状可为矩形状,上述散冷片可并列且以预设间隔均匀地排布,散冷片可与制冷件21贴合以加速导热效率,在进入制冷腔22内的气体与散冷片接触传热后,达到为气体降温的目的。
4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降温装置100还包括设于壳体1内的散热件7,散热件7设于制冷件21的散热面一侧。
45.具体地,上述散热件7可与制冷件21的散热面相贴合,以高效导热,达到为制冷件21散热的目的。且散热件7可采用热传导效率高的材料制成,以进一步增加热传导效率,如铝、铜等材料。
4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降温装置100还包括设于壳体1内的散热风扇8,散热风扇8的出风侧朝向散热件7侧。通过设置该散热风扇8能够进一步地加速散热件7的散热效率,从而达到为制冷件21快速散热的目的。
4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壳体1包括相接的第一板体14和第二板体15,出风口11和第二进风口13设于第一板体14上,第一进风口12设于第二板体15上。
48.具体地,上述壳体1的形状可为矩形状,形成该壳体1的板体上可开设有多个通孔,以利于气体进入壳体1内。
4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经颅光调控设备上的降温装置100,如图2至图4所示,降温装置100包括壳体1、制冷组件2以及冷风风机3。壳体1上设有第一进风口12和出风口11,该出风口11可与经颅光调控设备的头帽200与头部形成的间隔腔连通。制冷组件2设于壳体1内,制冷组件2包括制冷腔22以及用于为制冷腔22供冷的制冷件21,制冷腔22与出风口11和第一进风口12分别连通。冷风风机3设于壳体1内,用于将气体经由第一进风口12抽入制冷腔22内,并将经制冷腔22制冷后生成的冷气由出风口11排出,如排向经颅光调控设备的头帽200与头部形成的间隔腔内。
50.具体地,制冷组件2可包括形成上述制冷腔22的架体,该架体的相对两侧均敞口设置,其中一个敞口端朝向第一进风口12设置,另一个敞口端处设置上述冷风风机3。
51.具体地,上述经颅光调控设备还可包括与冷风风机3电连接的风机控制器,该风机控制器用于控制冷风风机3的工作参数,以根据间隔腔所需的温度调控冷风风机3的工作效
率以及工作时间等参数。
52.具体地,上述制冷件21可构造为半导体制冷件21,其具有成本低且机构简单的优点,上述半导体制冷件21具有相对设置的散冷面和散热面。
53.本实用新型通过制冷组件2的制冷件21将冷风风机3抽入制冷腔22内的气体进行制冷,以形成冷气,再经由冷风风机3将冷气送入经颅光调控设备的头帽200与头部之间形成的间隔腔内,从而为用户头部降温以及对置于间隔腔内的构件进行有效散热,以达到较好的降温和散热效果,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有效地降低热量造成的头部不适感,且结构紧凑,体积较小、成本也较低。
54.在一些实施例中,降温装置100还包括设于壳体1内的抽风风机4,壳体1上还设有与抽风风机4的抽风口连通的第二进风口13,使气体经由第二进风口13被抽至抽风风机4的抽风口处。上述抽风风机4可通过第二进风口13与上述头帽200的容置腔连通,以为容置腔抽气降温。
5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降温装置100还包括设于制冷腔22内的散冷件6,散冷件6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散冷片。
56.具体地,上述散冷件6的形状可为矩形状,上述散冷片可并列且以预设间隔均匀地排布,散冷片可与制冷件21贴合以加速导热效率,在进入制冷腔22内的气体与散冷片接触传热后,达到为气体降温的目的。
57.此外,尽管已经在本文中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其范围包括任何和所有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等同元件、修改、省略、组合(例如,各种实施例交叉的方案)、改编或改变的实施例。权利要求书中的元件将被基于权利要求中采用的语言宽泛地解释,并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或本技术的实施期间所描述的示例,其示例将被解释为非排他性的。因此,本说明书和示例旨在仅被认为是示例,真正的范围和精神由以下权利要求以及其等同物的全部范围所指示。
58.以上描述旨在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例如,上述示例(或其一个或更多方案)可以彼此组合使用。例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上述描述时可以使用其它实施例。另外,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各种特征可以被分组在一起以简单化本实用新型。这不应解释为一种不要求保护的公开的特征对于任一权利要求是必要的意图。相反,本实用新型的主题可以少于特定的公开的实施例的全部特征。从而,以下权利要求书作为示例或实施例在此并入具体实施方式中,其中每个权利要求独立地作为单独的实施例,并且考虑这些实施例可以以各种组合或排列彼此组合。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赋权的等同形式的全部范围来确定。
59.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