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肚脐防护作用的纸尿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95331发布日期:2023-02-28 21:17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肚脐防护作用的纸尿裤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卫生用品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具有肚脐防护作用的纸尿裤。


背景技术:

2.婴儿脐部最底部是胎儿腹壁的最后闭合处,此处无脂肪组织,只有皮肤与腹膜直接相连,是婴儿最脆弱的部位,也是婴儿得病的重要源头。一方面,细菌易从脐部进入体内,使婴儿发生细菌感染,形成脐炎、腹膜炎等;另一方面,脐部着凉是婴幼儿风寒、发热和腹泻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对于肚脐的保护尤为重要。
3.婴幼儿穿戴纸尿裤后,前腰片遮挡住婴幼儿的肚脐,这种方式中,由于前腰片和后腰片一般是束紧在婴儿的腰部以上,因此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对婴儿肚脐的挤压。并且若纸尿裤盛装的尿液较多,尿液容易渗透至前腰片,而前腰片正好位于婴幼儿肚脐处,因此,若穿戴现有的纸尿裤,容易使婴幼儿的肚脐着凉、滋生细菌,易引起上述疾病。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肚脐防护作用的纸尿裤。
5.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具有肚脐防护作用的纸尿裤,其特征在于,该纸尿裤包括有:
7.裤套,所述裤套的两端分别为前腰片和后腰片,所述前腰片和所述后腰片围合形成将婴儿腰部束缚的空间,且所述裤套内设置吸收垫;
8.隔离垫,所述隔离垫具有贯穿的让位孔,且所述隔离垫连接至所述前腰片的端部,使所述隔离垫可相对所述裤套的内外翻折,且所述隔离垫翻折至所述裤套内后,所述让位孔对应在婴儿的肚脐位置;其中,
9.所述裤套内在靠近所述吸收垫一端的位置上连接纽扣,所述隔离垫上设置第一扣眼,所述隔离垫翻折贴合在所述裤套内表面上之后,所述纽扣穿过所述第一扣眼,使所述隔离垫固定在所述裤套内。
1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该纸尿裤还包括有限位垫,所述限位垫为c形的面料结构,所述裤套内的两侧均连接所述限位垫,两所述限位垫的两端连接在所述裤套后,将放置在所述裤套内的所述吸收垫的各边缘覆盖,使所述吸收垫的中间位置露出。
1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两所述限位垫在远离所述隔离垫的一端一体成型的连接,两所述限位垫在靠近所述隔离垫的一端均设有第二扣眼,所述裤套内连接两所述纽扣,两所述纽扣分别穿过两所述第二扣眼后,穿过所述第一扣眼,使所述限位垫的端部位置连接在所述裤套内。
1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前腰片的两侧均可连接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表面设有第一粘贴面,所述后腰片的外表面设有第二粘贴面,两所述第一粘贴面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粘贴面的两端。
13.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中,所述隔离垫翻至所述裤套内之后,使所述让位孔对应在婴儿肚脐位置,通过此结构使所述隔离垫形成将婴儿肚脐周边围住的结构,避免纸尿裤穿戴后所述裤套的所述前腰片表面将婴儿肚脐压紧,同时使婴儿肚脐位置形成透气的空间。另外所述隔离垫将婴儿肚脐周边围住的结构还可避免所述前腰片贴合在婴儿肚脐上,以避免沾湿的所述前腰片接触婴儿肚脐,避免婴儿肚脐着凉和感染细菌。由此可见,此将所述隔离垫对应贴合在婴儿腰部的方式有助于使婴儿的肚脐处于干爽的状态。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前腰片和后腰片弯折且隔离垫翻至贴合在裤套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后腰片弯折且隔离垫翻至裤套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摊平后,隔离垫和限位垫均向裤套外翻折后的正面视角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摊平后,隔离垫和限位垫均向裤套内翻折后的正面视角的示意图。
18.图5为图4中a-a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0.如附图1和2所示,一种具有肚脐防护作用的纸尿裤包括有裤套1、隔离垫2和限位垫3。其中,所述裤套1即为纸尿裤的本体,所述裤套1内设吸收垫4,该吸收垫4用于吸收尿液,以保持纸尿裤的干爽。所述裤套1的两端分别为前腰片11和后腰片12,所述前腰片11和所述后腰片12围合形成将婴儿腰部束缚的空间。
21.继续参照附图1和2,所述前腰片11和所述后腰片12围合的方式可以是,所述前腰片11的两侧均可连接有连接部13,所述连接部13的表面设有第一粘贴面131,所述后腰片12的外表面设有第二粘贴面121。所述第一粘贴面131可以是魔术贴的毛绒面,所述第二粘贴面121可以是魔术贴的钩刺面,此结构使所述第一粘贴面131和所述第二粘贴面121贴合后可保持彼此固定的结构,且当两所述第一粘贴面131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二粘贴面121的两端后即可形成所述前腰片11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后腰片12的两端,从而形成所述前腰片11和所述后腰片12围合的结构。
22.所述隔离垫2具有贯穿的让位孔201,且所述隔离垫2连接至所述前腰片11的端部,使所述隔离垫2可相对所述裤套1的内外翻折,且所述隔离垫2翻折至所述裤套1内后,所述让位孔201对应在婴儿的肚脐位置。具体的,所述隔离垫2可以是由多张中心具有通孔的无纺布叠加后,经粘合或缝合而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材质,该厚度优选为2~3.5mm。通过此结构使所述隔离垫2形成将婴儿肚脐周边围住的结构,避免纸尿裤穿戴后所述裤套1的所述前腰片11表面将婴儿肚脐压紧,同时使婴儿肚脐位置形成透气的空间。另外所述隔离垫2婴儿肚脐周边围住的结构还可避免所述前腰片11贴合在婴儿肚脐上,因此即使尿液渗透至所述前腰片11,也可避免沾湿的前腰片11接触婴儿肚脐,避免婴儿肚脐着凉和感染细菌。由此可
见,此将所述隔离垫2对应贴合在婴儿腰部的方式有助于使婴儿的肚脐处于干爽的状态。
23.进一步地,所述裤套1内在靠近所述吸收垫4一端的位置上连接纽扣14,所述隔离垫2上设置第一扣眼202。优选的,所述裤套1内连接两所述纽扣14,所述隔离垫2的两侧均设置所述第一扣眼202。所述隔离垫2向内翻至贴合在所述裤套1内表面上之后,两所述纽扣14分别对应穿过两所述第一扣眼202,使所述隔离垫2保持固定在所述裤套1内。此外,所述纽扣14的表面可粘贴柔性的橡胶,以提高穿戴的舒适性,避免硌伤婴儿的肚子。
24.继续参照附图1和2,所述限位垫3为c形的面料结构,本实施方式优选为无纺布的面料。所述裤套1内的两侧均连接所述限位垫3,且两所述限位垫3镜像的设置在所述裤套1内的两侧。两所述限位垫1远离所述隔离垫2一端的侧边和所述裤套1固定连接,两所述限位垫3对应所述裤套1两侧的侧边和所述裤套1固定连接,所述裤套1两侧均为裤套1设置防漏侧围15的两侧,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固定连接均可以是热熔工艺压合实现固定,或者也可以是线缝的方式固定。此固定连接的方式使两所述限位垫3在所述裤套1两侧的位置形成将吸收垫4限制的结构,同时使两所述限位垫3在远离所述隔离垫2的一端亦可形成将所述吸收垫4限制的结构。
25.如附图3和4所示,两所述限位垫3在远离所述隔离垫2的一端一体成型的连接,两所述限位垫3在靠近所述隔离垫2的一端分离,具体可视为将一面料的中心冲裁形成通孔后,将该面料其一侧边的裁剪分为两部分,此两部分分别为两所述限位垫3的一端,且该面料的左右两部分分别为两所述限位垫3。
26.再参照附图5所示,两所述限位垫3在靠近所述隔离垫2的一端均设有第二扣眼301,两所述纽扣14分别穿过两所述第二扣眼301,即可使所述限位垫3的端部位置连接在所述裤套1内,无法翻折。值得一提的是,附图5中,为示意所述隔离垫2、所述限位垫3和所述吸收垫4之间的位置关系而放大所述隔离垫2、所述限位垫3和所述吸收垫4之间的间隙,实际上,所述限位垫3贴合地覆盖在所述吸收垫4的侧边上,所述隔离垫2贴合的盖在两所述限位垫3的一端上。
27.具体本实用新型放置所述吸收垫4的过程如下:
28.s1:先将两所述限位垫3向所述裤套1的两侧外翻起;
29.s2:将所述吸收垫4的各侧边分别对应的嵌入所述限位垫3和所述裤套1之间的间隙;
30.s3:之后将两所述限位垫3翻回所述裤套1内,并将所述隔离垫2翻回所述裤套1内,使所述限位垫3将放置在所述裤套1内的所述吸收垫4的各边缘覆盖,同时所述吸收垫4的中间位置露出,并且使所述隔离垫2将所述限位垫3覆盖;
31.s4:将两所述纽扣14分别穿过与其对应所述第二扣眼301和所述第一扣眼202,至此即可完成所述吸收垫4的更换放置和所述隔离垫2的固定。
32.采用以上结构后,所述限位垫3的外侧边可将所述吸收垫4阻挡在所述裤套1内无法移动,其中两所述纽扣14亦可起到阻挡限制所述吸收垫4的作用。另外,在需要更换所述吸收垫4时,可将所述纽扣14反向的穿出所述第一扣眼202和所述第二扣眼301后,将所述隔离垫2翻出所述裤套1外,和将两所述限位垫3翻出所述裤套1外,此时即可将所述吸收垫4取出。
3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中,所述隔离垫2翻至所述裤套1内之后,使所述让位
孔201对应在婴儿肚脐位置的结构可避免纸尿裤的前腰片将婴儿肚脐压紧,同时也可避免沾湿的前腰片11接触婴儿肚脐,从而避免婴儿肚脐着凉和感染细菌,所述隔离垫2的结构有助于使婴儿的肚脐处于干爽的状态。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两所述限位垫3将所述吸收垫4覆盖并固定的方式还有助于实现吸收垫4的更换,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纸尿裤的利用率。
34.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