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调节型艾灸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05977发布日期:2023-02-10 18:51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调节型艾灸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理疗辅助器械,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调节型艾灸罐结构。


背景技术:

2.在中医理疗领域内,有一种使用艾条来对身体进行理疗的保健方法,艾条需要使用到艾灸器。现有技术中,艾灸器为一个盒体,在盒体上设置有艾条卡接孔,点燃后的艾条卡接在艾灸盒内,然后将艾灸盒放置在身体上对应的穴位,艾灸是通过艾条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传递到经络系统,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作用于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病变部位,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3.目前,艾灸器都比较大,艾条固定在艾灸器上,燃烧后的艾条随艾灸器运动,对皮肤上的穴位进行艾灸。然而,艾灸器体积较大,操作起来极为不便,对艾灸器的推广使用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申请人深圳前海艾艾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12月18日提出了一种使用便捷的粘贴式艾灸器,如:授权公告号为cn 205252023 u、cn 205252024 u和cn205359960 u,名称为“一种艾条可更换的艾灸器结构”、“一种可贴式艾灸器结构”和“一种带有开孔式艾条的艾灸器结构”的实用新型专利,上述专利中所述的艾灸器,为一种圆台式的固定座,固定座下部通过粘结装置固定于人体皮肤表面,固定座上部开孔,艾条插装固定于该孔内,艾条燃烧时所产生的艾烟从艾条中部的通孔内向下聚集于圆台式固定座的内部,即对所粘贴部位进行艾灸理疗。
4.由于上述艾灸器具有体积小巧,使用方便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却发现该艾灸器仍然存在一些的缺陷:
5.1、上述结构的艾灸器使用时,艾条裸露在空气中,因此艾条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会马上散失,从艾条中部的通孔内向下聚集的艾烟无法将艾条燃烧所产生的热量附带至皮肤表面,即,该艾灸器仅仅发挥着艾烟的烟熏功效,无法实现真正的热灸,导致艾灸理疗的功效大大降低;
6.2、上述结构的艾条卡装固定于艾条固定孔内,艾条底部距离人体皮肤表面的距离是固定的,因而艾灸时作用于人体皮肤表面的热量几乎都是相同的,既无法增加热量,也无法降低热量,对于不同受热程度的使用者存在着温度过低或温度过热的局面,理疗的舒适度和效果大打折扣。
7.申请人随后提出授权公告号分别为cn208838557 u、cn207886437 u、cn 208838565u以及cn 210331134 u的几款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一种罐式密封的艾灸装置,通过将艾条包覆于艾灸装置内,从而达到将艾灸热量聚集并作用于皮肤表面实现热灸的效果,大大提高了艾灸理疗的功效。
8.本实用新型是申请人在上述几款专利产品的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的升级改造。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调节型艾灸罐,以解决现有艾灸装置无法实现热灸、热灸温度无法调节等问题。
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调节型艾灸罐,包括艾灸罐罐体,所述罐体腔体内设有艾柱,所述罐体内还设有鼓风装置,所述鼓风装置将空气从进风口吸入并输送至罐体腔体内的艾柱处,所述罐体壁上开设有出风口。
11.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还进一步的包括,所述罐体的上部固定有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与下壳内安装固定所述鼓风装置,所述上壳的顶部设有进风口,下壳的下部设有出风口,所述鼓风装置将空气从进风口吸入,穿过所述下壳的出风口后输送至罐体腔体内的艾柱处。
12.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还进一步的包括,所述鼓风装置包括电路板、电池、电机和扇叶,
13.所述上壳与下壳相互扣合并形成空腔体结构,所述电路板、电池、电机和扇叶均固定于所述空腔体结构内,电路板电连接至电池,电机电连接至电路板,扇叶固定于电机的输出轴上。
14.进一步的,所述上壳顶部设有风量调节阀体孔,扇叶位于上壳腔体内且处于风量调节阀体孔的正下方,风量调节阀体固定于所述风量调节阀体孔内,其设有进风口,风量调节阀装配于所述风量调节阀体上,且旋转所述风量调节阀时,所述进风口的大小随之改变,所述风量调节阀顶部还固定有风量调节旋钮。
15.更进一步的,所述罐体的腔体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罐体腔体分割为上下两个部分,鼓风装置固定于罐体腔体的上部,所述隔板上设有插针孔,艾柱插针固定于所述插针孔内,其下端置于罐体腔体的下部,并插装固定艾柱。
16.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调节型艾灸罐,可以使得用户在艾灸过程中通过对鼓风装置的控制,实现对艾灸温度的调节,针对不同用户的耐热程度均可实现最舒适的热灸理疗,达到最佳的艾灸理疗效果,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大大提高了艾灸理疗的舒适性及功效。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壳与电池、电路板组装结构图;
20.图4a为本实用新型电机与扇叶组装结构图一;
21.图4b为本实用新型电机与扇叶组装结构图二;
22.图5a为本实用新型电机与上壳组装结构图一;
23.图5b为本实用新型电机与上壳组装结构图二;
24.图6a为本实用新型上壳、下壳与硅胶套组装结构图一;
25.图6b为本实用新型上壳、下壳与硅胶套组装结构图二;
26.图6c为本实用新型上壳、下壳与硅胶套组装结构图三;
27.图7a为本实用新型上壳、下壳与罐体组装结构图一;
28.图7b为本实用新型上壳、下壳与罐体组装结构图二;
29.图7c为本实用新型上壳、下壳与罐体组装结构图三;
30.图8a为本实用新型上壳与电源键、风量调节阀体、风量调节阀及风量调节旋钮组装结构图一;
31.图8b为本实用新型上壳与电源键、风量调节阀体、风量调节阀及风量调节旋钮组装结构图二;
32.图8c为本实用新型上壳与电源键、风量调节阀体、风量调节阀及风量调节旋钮组装结构图三;
33.图8d为本实用新型上壳与电源键、风量调节阀体、风量调节阀及风量调节旋钮组装结构图四;
34.图9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图;
35.图10a为本实用新型艾柱与罐体组装结构图一;
36.图10b为本实用新型艾柱与罐体组装结构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8.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调节型艾灸罐,包括艾灸罐罐体1,所述罐体1腔体内设有艾柱12,所述罐体1内还设有鼓风装置,所述鼓风装置将空气从进风口吸入并输送至罐体1腔体内的艾柱12处,所述罐体1壁上开设有出风口15,如此结构设计即可使得罐体1内空气流通保持通畅,艾柱12可以充分燃烧以达到热灸的效果。
39.所述罐体1的上部固定有上壳2和下壳3,所述上壳2与下壳3内安装固定所述鼓风装置,所述上壳2的顶部设有进风口231,下壳3的下部设有出风口 301,所述鼓风装置将空气从进风口231吸入,穿过所述下壳3的出风口301后输送至罐体1腔体内的艾柱12处。
40.所述罐体1的上部设有朝向罐体腔体内方向的凹陷部,所述上壳2和下壳3 外壁包覆有硅胶套30,所述硅胶套30的外壁卡合于罐体1腔体内的凹陷部,将所述上壳2和下壳3固定于罐体1的上部。
41.考虑到聚热的效果以及使用对象等因素,本实用新型罐体优选的方案为采用陶瓷罐体,同时,罐体与所述上壳和下壳的连接结构也可采用螺钉固定、螺纹固定或者是粘黏固定等方式,上述实施结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为简便的结构,自然的,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结构。
42.所述鼓风装置包括电路板21、电池31、电机32和扇叶34,
43.所述上壳2与下壳3相互扣合并通过上下壳固定螺丝35连接固定形成空腔体结构,所述电路板21、电池31、电机32和扇叶34均固定于所述空腔体结构内,电路板21电连接至电池31,电机32电连接至电路板21,扇叶34固定于电机32的输出轴上。
44.所述上壳2顶部设有风量调节阀体孔201,扇叶34位于上壳2腔体内且处于风量调节阀体孔201的正下方,风量调节阀体23固定于所述风量调节阀体孔 201内,其设有进风口
231,风量调节阀24装配于所述风量调节阀体23上,且旋转所述风量调节阀24时,所述进风口231的大小随之改变。所述风量调节阀 24顶部还固定有风量调节旋钮25,风量调节旋钮25底部与上壳2顶部面板之间留有间隙,作为进风口231的气流通道,通过旋转风量调节旋钮25即调节了风量调节阀24与进风口231的交叠面积大小,即,实现了对进风口231的调节,从而实现对艾灸温度的调节。
45.所述上壳2顶部设有电源键孔202,电源键22穿过所述电源键孔202固定于所述电路板21的按键开关处。所述上壳2顶部还设有充电孔203,充电接头固定于所述充电孔203内,其另一端电连接至所述电池31,实现对电池31的充电。
46.所述罐体1的腔体内设有隔板13,所述隔板13将罐体1腔体分割为上下两个部分,鼓风装置固定于罐体腔体的上部,所述隔板13上开设有插针孔16,艾柱插针11固定于所述插针孔16内,其下端置于罐体腔体的下部,并插装固定艾柱12。所述隔板13上设有罐体通风口14,扇叶34将空气从进风口231吸入,并穿过下壳3的出风口301后,通过罐体通风口14进入罐体腔体的下部,使得艾柱12充分燃烧,燃烧后的气体从罐体出风口15排出,而燃烧产生的热量作用于皮肤表面,达到热灸的目的。
47.图3-10为本实用新型装配结构图,组装时,首先将电池和电路板分别装入上壳的空腔体内,电路板固定螺丝26将电路板拧结固定;第二步,将电机软胶垫33插装于电机的输出轴上,并将扇叶固定于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三步,将扇叶朝向上壳的底面方向插入上壳设置的电机槽内,电机软胶垫卡合于电机槽内,将电机及扇叶固定;第四步,将硅胶套套装于上壳外壁后,将下壳与上壳扣合,并通过上下壳固定螺丝将上下壳固定成为一体;第五步,将艾柱插针插入隔板上的插针孔内后,将上述成为一体的上下壳卡入罐体顶部的凹陷部内,将罐体及上下壳连接成为整体;第六步,将电源键、风量调节阀体、风量调节阀及风量调节旋钮分别装入对应位置,即完成本实用新型的组装。
48.使用时,艾柱一端头点燃后,将其另一端头插入艾柱插针上,即可将其固定于罐体的空腔内。当罐体扣合于待艾灸部位时,艾柱燃烧产生的热量作用于皮肤表面进行艾灸理疗,当用户需要升高温度时,按下电源键,电机开始工作,扇叶将空气从进风口吸入输送至艾柱处,并从罐体出风口排出,使得罐体内空气通畅,艾柱可以燃烧的更加充分,使得艾灸的温度升高,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也可随时旋转风量调节旋钮,通过对进风口的调节,实现对艾灸温度的调节,实现最佳的艾灸理疗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