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栓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62907发布日期:2022-11-29 21:24阅读:34来源:国知局
取栓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取栓支架。


背景技术:

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脑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并由此产生包括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在内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进而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占整个脑卒中事件的70%左右。
3.近年来,脑血管病在我国已跃升为首位死因,是导致患者因病致残的主要原因,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4.目前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溶栓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如血管内机械取栓)。其中:静脉溶栓主要是利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尿激酶(uk)等药物进行溶栓治疗,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为3小时~6小时,但静脉溶栓治疗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效果欠佳,根据文献报告颈内动脉末端闭塞静脉溶栓开通率只有6%。血管内机械取栓是近年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最重要的进展,使得ais的治疗时间窗显著延长,并可显著改善急性大动脉闭塞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血管内机械取栓,主要是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定血管闭塞的位置,然后利用神经微导丝和微导管将取栓器械(如取栓支架)输送至闭塞位置后将血栓取出至体外,从而快速开通闭塞的血管。
5.现有技术中的取栓支架,受结构设计等因素的影响,在取栓过程中,由于取栓支架处于释放状态,取栓支架内部的血栓容易发生逃逸,逃逸的血栓在血流冲击作用下又会流向血管远端形成新的栓塞,从而增加了手术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栓支架,用于解决取栓过程中释放状态的取栓支架其内部捕获的血栓易发生逃逸的技术问题。
7.本实用新型的取栓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设置在支架本体内部的拦阻结构,
8.所述支架本体设置为网状结构,并且所述支架本体能够沿其周向自体膨胀;
9.所述拦阻结构由拦阻丝形成,并且所述拦阻结构沿所述支架本体的轴向延伸。
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拦阻结构由一根或多根拦阻丝形成。
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拦阻结构的外周边缘与所述支架本体的周向侧壁相连。
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拦阻结构在轴向的投影沿所述支架本体的径向对称设置。
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拦阻丝由显影材料制成;
14.或者,所述拦阻丝的表面覆盖有显影材料。
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本体包括依次相连的近端区域和远端区域,
16.所述近端区域包括多个彼此相连的第一闭合网格,所述远端区域包括多个彼此相连的第二闭合网格,
17.相邻的所述第二闭合网格之间设置有穿丝孔,所述穿丝孔在所述远端区域上均匀分布,
18.其中,所述拦阻丝按照预设的轨迹依次穿过相应的所述穿丝孔以在所述远端区域的内部形成所述拦阻结构。
1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穿丝孔设置为圆形孔。
2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穿丝孔设置在相邻的第二闭合网格的端点之间。
2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近端区域设置为圆锥筒形结构。
2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闭合网格和所述第二闭合网格均设置为菱形。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中,在取栓支架的内部设置由拦阻丝形成拦阻结构,能够将血栓固定在取栓支架的内部,从而可有效减少取栓手术过程中的血栓的逃逸,提高血栓手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4.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取栓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支架本体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拦阻结构在支架本体远端的轴向断面上的投影的示意图;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拦阻结构在支架本体远端的轴向断面上的投影的示意图;
2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拦阻结构在支架本体远端的轴向断面上的投影的示意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取栓支架的取栓状态示意图。
31.附图标记:
32.1、支架本体;2、拦阻结构;3、血栓;
33.11、近端区域;111、第一闭合网格;
34.12、远端区域;121、第二闭合网格;
35.13、穿丝孔;
36.21、拦阻丝。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远端”和“近端”应当被理解为从操作者的方向观察,“远端”是远离操作者的一侧,“近端”是靠近操作者的一侧。
38.如图1-6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栓支架,包括:支架本体1和设置在支架本体1内部的拦阻结构2,支架本体1设置为网状结构,并且支架本体1能够沿其周向自体膨胀;拦阻结构2由拦阻丝21形成,并且拦阻结构2沿支架本体1的轴向延伸。
39.本实用新型中,在取栓支架的内部设置由拦阻丝21形成拦阻结构2,能够将血栓3固定在取栓支架的内部,从而可有效减少取栓手术过程中的血栓3的逃逸,提高血栓3手术的安全性。
40.其中,拦阻结构2由一根或多根拦阻丝21形成。
41.优选地,拦阻结构2的一端与支架本体1的远端相连,另一端与支架本体1的近端相连。换言之,拦阻结构2从支架本体1的远端延伸至支架本体1的近端,以使取栓支架释放后其内部的血栓3均能够被拦阻结构2捕获固定。
42.需要说明地是,取栓支架的近端用于与推送杆连接。
43.在一个实施例中,拦阻结构2的外周边缘与支架本体1的周向侧壁相连。
44.本实施例中,拦阻结构2的外周边缘连接在支架本体1的周向侧壁上,从而使其能够在进入血管后随着取栓支架的膨胀自然打开,充满支架本体1的内部,以与捕获到支架本体1内部的血栓3融合,防止血栓3逃逸。
45.进一步优选地,拦阻结构2在轴向的投影沿支架本体1的径向对称设置。其中,拦阻结构2在支架本体1的内部空间内均匀布置,以均匀充分地与支架本体1内部的血栓3融合。
46.其中,拦阻丝21按照不同的预设的轨迹可在支架本体1内构造出不同的拦阻结构2。例如,如图3中所示,拦阻结构2在支架本体1远端的轴向断面上的投影为三条平行的线段,且其中一条线段位于支架本体1的直径上,另外两条线段对称设置在位于支架本体1直径上的线段的两侧。如图4中所示,拦阻结构2支架本体1远端的轴向断面上的投影为两条呈“十字”型交叉的线段。如图5中所示,拦阻结构2在支架本体1远端的轴向端面上的为两个沿支架本体1的直径对称设置的线段组,每个线段组包括两条相互交叉的线段。
47.优选地,拦阻丝21由显影材料制成;或者,拦阻丝21的表面覆盖有显影材料。换言之,拦阻丝21具有显影性,取栓支架通过介入手术进入血管释放后,通过拦阻结构2能够定位支架的位置,并观察拦阻结构2和支架本体1的打开状态。
48.具体地,拦阻丝21铂钨合金或铂铱合金制成,优选铂铱合金。
49.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架本体1包括依次相连的近端区域11和远端区域12,近端区域11包括多个彼此相连的第一闭合网格111,远端区域12包括多个彼此相连的第二闭合网格121,相邻的第二闭合网格121之间设置有穿丝孔13,穿丝孔13在远端区域12上均匀分布,其中,拦阻丝21按照预设的轨迹依次穿过相应的穿丝孔13以在远端区域12的内部形成拦阻结构2。
50.换言之,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架本体1的远端区域12设置穿丝孔13,以通过拦阻丝21在支架本体1的内部构造拦阻结构2。
51.其中,穿丝孔13均匀地布满远端区域12,如图2中所示,远端区域12上其周向依次设置多排沿轴间隔排列的穿丝孔13,并且每排穿丝孔13在远端区域12轴向的两端之间依次等间距地排列设置。这样,使操作者能够采用多种方式设计拦阻丝21的穿丝轨迹,选择相应的穿丝孔13穿设拦阻丝21,以在远端区域12内部构造不同结构的拦阻结构2。
52.具体地,穿丝孔13设置为圆形孔。
53.优选地,穿丝孔13设置在相邻的第二闭合网格121的端点之间。
54.具体地,近端区域11设置为圆锥筒形结构,以便于取栓支架的回撤。
55.此外,远端区域12设置为圆筒形结构。其中,取栓支架中主要通过远端区域12捕获
并固定血栓3。
56.如图2中所示,支架本体1展开后,其近端区域11呈三角形,其远端区域12呈矩形。
57.具体地,第一闭合网格111和第二闭合网格121均设置为菱形。
58.如图6中所示,取栓支架通过介入手术方式进入血管后释放,释放后的取栓支架的近端区域11和远端区域12均向外膨胀扩张,紧贴血管的内壁,由拦阻丝21在支架本体1内形成的拦阻结构2随着取栓支架扩张打开后自然打开,并能在透视下可见其打开状态,拦阻结构2嵌入血栓3中并将血栓3固定于取栓支架的内部,在回撤取栓支架过程中,通过拦阻结构2能够有效减少在取栓手术过程中的血栓3的逃逸。
59.下面具体说明通过拦阻丝21在支架本体1的内部构造拦阻结构2的方式。
60.支架本体1的展开状态如图2中所示,支架本体1的远端区域12依次设置有七排穿丝孔13,按照图示方向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第四排、第五排、第六排、第七排,其中奇数排均包括四个穿丝孔13,从远端至近端依次为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第四孔;偶数排均包括五个穿丝孔13,从远端至近端依次为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第四孔、第五孔。支架本体1的远端端点按照图示方向从上至下依次为第一远端端点、第二远端端点、第三远端端点、第四远端端点。支架本体1的近端区域11展开后呈三角形,即支架本体1的近端汇聚为一点。
61.实施例一
62.本实施例中采用三根拦阻丝21构造拦阻结构2,该三根拦阻丝21分别为第一拦阻丝21、第二拦阻丝21和第三拦阻丝21。
63.第一拦阻丝21在第一排穿丝孔13和第五排穿丝孔13之间螺旋式往复绕丝,第一拦阻丝21的第一端预先(焊接)固定在第一远端端点上,然后使第一拦阻丝21的第二端沿着远端区域12的第二闭合网格121绕丝,首先,第一拦阻丝21的第二端从第一排的第一孔中穿入,向下延伸从第五排的第一孔中穿出,然后依次折返式穿过第一排的第二孔、第五排的第二孔、第一排的第三孔、第五排的第三孔、第一排的第四孔、第五排的第四孔,最后将第一拦阻丝21的第二端汇聚至支架本体1的近端端点并(焊接)固定。
64.第二拦阻丝21在第二排穿丝孔13和第六排穿丝孔13之间螺旋式往复绕丝,将第二拦阻丝21的第一端预先(焊接)固定在第二远端端点上,然后使第二拦阻丝21的第二端沿着远端区域12的第二闭合网格121绕丝,首先,第二拦阻丝21的第二端从第二排的第一孔中穿入,向下延伸从第六排的第一孔中穿出,然后依次折返式穿过第二排的第二孔、第六排的第二孔、第二排的第三孔、第六排的第三孔、第二排的第四孔、第六排的第四孔,最后将第二拦阻丝21的第二端汇聚至支架本体1的近端端点并(焊接)固定。
65.第三拦阻丝21在第三排穿丝孔13和第七排穿丝孔13之间螺旋式往复绕丝,将第三拦阻丝21的第一端预先(焊接)固定在第二远端端点上,然后使第三拦阻丝21的第二端沿着远端区域12的第二闭合网格121绕丝,首先,第三拦阻丝21的第二端从第三排的第一孔中穿入,向下延伸从第七排的第一孔中穿出,然后依次折返式穿过第三排的第二孔、第七排的第二孔、第三排的第三孔、第七排的第三孔、第三排的第四孔、第七排的第四孔,最后将第三拦阻丝21的第二端汇聚至支架本体1的近端端点并(焊接)固定。
66.最终,第一拦阻丝21、第二拦阻丝21和第三拦阻丝21形成的如图3中所示的拦阻结构2。如图3中所示,拦阻结构2在支架本体1远端的轴向断面上的投影为三条平行的线段,且
其中一条线段位于支架本体1的直径上,另外两条线段对称设置在位于支架本体1直径上的线段的两侧。
67.实施例二
68.本实施例中采用二根拦阻丝21构造拦阻结构2,二根拦阻丝21分别为第一拦阻丝21和第二拦阻丝21。
69.第一拦阻丝21在第一排穿丝孔13和第五排穿丝孔13之间往复穿丝,第一拦阻丝21的第一端预先(焊接)固定在第一远端端点上,然后使第一拦阻丝21的第二端沿着远端区域12的第二闭合网格121绕丝,首先,第一拦阻丝21的第二端从第一排的第一孔中穿入,向下延伸从第五排的第一孔中穿出,然后依次折返式穿过第一排的第二孔、第五排的第二孔、第一排的第三孔、第四排的第三孔、第一排的第四孔、第四排的第四孔,最后将第一拦阻丝21的第二端汇聚至支架本体1的近端端点。
70.第二拦阻丝21在第三排穿丝孔13和第七排穿丝孔13之间螺旋式往复穿丝,将第二拦阻丝21的第一端预先(焊接)固定在第二远端端点上,然后使第二拦阻丝21的第二端沿着远端区域12的第二闭合网格121绕丝,首先,第二拦阻丝21的第二端从第三排的第一孔中穿入,向下延伸从第七排的第一孔中穿出,然后依次穿过第三排的第二孔、第七排的第二孔、第三排的第三孔、第七排的第三孔、第三排的第四孔、第七排的第四孔,最后将第二拦阻丝21的第二端汇聚至支架本体1的近端端点并(焊接)固定。
71.最终,第一拦阻丝21、第二拦阻丝21和第三拦阻丝21形成的如图4中所示的拦阻结构2。其中,支架本体1在释放状态时,第一排穿丝孔13与第三排穿丝孔13两者与支架本体1的轴向截面的圆心之间的连线的夹角为90
°
,同样地,第五排穿丝孔13与第七排穿丝孔13两者与支架本体1的轴向截面的圆心之间的连线的夹角为90
°
,如图4中所示,拦阻结构2支架本体1远端的轴向断面上的投影为两条呈“十字”型交叉的线段。
7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7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
”……
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
”……
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74.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