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椎弓根螺钉植入导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91193发布日期:2022-11-23 01:40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脊柱椎弓根螺钉植入导向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脊柱椎弓根螺钉植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脊柱椎弓根螺钉植入导向器。


背景技术:

2.目前,我们临床最常用的术中椎弓根螺钉植入方法就是徒手置钉,即根据术者的经验徒手给予螺钉植入的方向/角度,而缺乏量化的、不以人意志改变而改变的标准,因此导致螺钉植入往往偏差很大,从而需要术中反复多次调整才能达到合理/正确的方向/角度,既往文献报道徒手螺钉植入错误率为9.6%-11.2%。因此,徒手置钉不仅效率偏低,而且容易导致椎弓根破坏、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临床急需一种能客观明确的、不以人意志转移的置钉辅助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脊柱椎弓根螺钉植入导向器。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脊柱椎弓根螺钉植入导向器,包括导杆、固定筒和移动筒,所述固定筒内固定连接有导杆,所述移动筒内滑动连接有导杆,所述固定筒后端固定连接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内滑动连接第一固定针,所述第一安装座内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固定螺栓靠近固定筒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针紧密贴合;所述移动筒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内滑动连接有第二固定针,所述第二安装座内螺纹连接有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第二固定螺栓靠近移动筒的一端与第二固定针紧密贴合;所述移动筒上端安装有定位装置和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内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远离固定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阻尼盖,所述阻尼盖圆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筒。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6.所述第一固定针和第二固定针内部均为空心管结构。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支撑座、转动块、卡板和固定轴,所述移动筒上端固定连接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内转动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圆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远离固定轴的一端固定连接卡板,所述导杆上端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卡板之间卡合。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固定轴圆周面套接有扭簧,所述扭簧一端与卡板固定连接,所述扭簧另一端与移动筒固定连接。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滑杆圆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固定座之间固定连接。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导杆前后表面均设置有刻度尺。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第一固定针可更换为开瓣式固定针。
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8.所述固定座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角度尺。
19.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0.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一种脊柱椎弓根螺钉植入导向器,通过在第一固定针、第二固定针和定位装置的配合下,随着移动筒的移动,同时在定位装置的作用下,这样就适用于不同长度的弓根螺钉植入,提高了弓根螺钉的植入效率,同时也使得本装置使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脊柱椎弓根螺钉植入导向器的正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脊柱椎弓根螺钉植入导向器的正视局部剖面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脊柱椎弓根螺钉植入导向器的图2中a部分放大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脊柱椎弓根螺钉植入导向器的右视剖面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脊柱椎弓根螺钉植入导向器的图4中b部分放大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脊柱椎弓根螺钉植入导向器的将第一固定针和第二固定针更换为开瓣式固定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例说明:
28.1、导杆;2、固定筒;3、第一固定针;4、第二固定针;5、移动筒;6、转动筒;7、阻尼盖;8、固定座;9、定位装置;901、支撑座;902、转动块;903、卡板;904、固定轴;905、扭簧;10、第一安装座;11、第一固定螺栓;12、卡槽;13、第二安装座;14、第二固定螺栓;15、滑杆;16、限位槽;17、限位块;18、角度尺。
具体实施方式
29.参照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脊柱椎弓根螺钉植入导向器,包括导杆1、固定筒2和移动筒5,固定筒2内固定连接有导杆1,移动筒5内滑动连接有导杆1,固定筒2后端固定连接第一安装座10,第一安装座10内滑动连接第一固定针3,第一安装座10内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栓11,第一固定螺栓11靠近固定筒2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针3紧密贴合;移动筒5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座13,第二安装座13内滑动连接有第二固定针4,第二安装座13内螺纹连接有第二固定螺栓14,第二固定螺栓14靠近移动筒5的一端与第二固定针4紧密贴合;移动筒5上端安装有定位装置9和固定座8,固定座8内滑动连接有滑杆15,滑杆15远离固定座8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阻尼盖7,阻尼盖7圆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筒6,通过转动转动筒6,这时在阻尼盖7的作用下就可以使得转动筒6转动到合适的角度。
3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
31.第一固定针3和第二固定针4内部均为空心管结构,工作时,空心管结构的第一固定针3和第二固定针4,便于刺入皮肤肌肉到达棘突的锚定点。
3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
33.定位装置9包括支撑座901、转动块902、卡板903和固定轴904,移动筒5上端固定连接支撑座901,支撑座901内转动连接有固定轴904,固定轴904圆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块902,转动块902远离固定轴904的一端固定连接卡板903,导杆1上端面开设有卡槽12,卡槽12与卡板903之间卡合,工作时,通过将卡板903卡进卡槽12内,这样就可以将移动筒5固定在所需要的地方。
3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
35.固定轴904圆周面套接有扭簧905,扭簧905一端与卡板903固定连接,扭簧905另一端与移动筒5固定连接,工作时,通过在扭簧905的作用下便于卡板903进行复位,同时扭簧905也便于移动筒5稳定的固定在所需要的地方。
3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
37.滑杆15圆周面开设有限位槽16,限位槽16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块17,限位块17与固定座8之间固定连接,工作时,通过在限位槽16和限位块17的配合下,使得滑杆15只能进行水平移动,防止在旋转转动筒6时滑杆15发生转动。
3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
39.导杆1前后表面均设置有刻度尺,工作时,由于导杆1前后表面均设置有刻度尺,这样在进行移动筒5移动时,就可以边移动边进行观看读数,以便于进行调整。
4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
41.第一固定针3可更换为开瓣式固定针,工作时,将第一固定针3和第二固定针4更换为开瓣式固定针,这样在进行开放式手术时就便于夹住棘突。
4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的实施方式:
43.固定座8上端面固定连接有角度尺18,工作时,通过在角度尺18的作用下便于测量转动筒6相对第二固定针4的倾斜角度。
44.工作原理:
45.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调节第一固定针3和第二固定针4的插入深度,然后拧紧第一固定螺栓11和第二固定螺栓14这样就达到固定第一固定针3和第二固定针4的目的,接着移动移动筒5,这时就可以调节第一固定针3与第二固定针4之间的距离,这样就可以适用不同长度的弓根螺钉植入,当移动到所需要的地方时,这时在扭簧905的作用下就便于卡板903卡进卡槽12内,从而可以达到对移动筒5的固定,使得移动筒5稳定的固定在所需要的地方,从而便于弓根螺钉的植入。
4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