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注引流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85737发布日期:2023-01-31 21:58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灌注引流导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灌注引流导管。


背景技术:

2.脑梗死是临床上十分常见且具有极高发病率的内科疾病,是脑卒中的一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栓形成导致的动脉管腔狭窄乃至闭塞是造成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患者在发病时以突发性眩晕、昏倒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短时间内还会出现失语、偏盲、麻木、肢体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的情况。由于脑梗死具有极高的致死致残率,对其进行早期治疗对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3.目前临床上对于脑梗死主要采用的治疗手段为静脉溶栓治疗,即通过微导管将溶栓药物(rt-pa)灌注到血管中,使药物与血栓充分接触,以达到溶栓的效果。现有技术中的溶栓导管多为单腔结构,即只包含一个给药腔,因此可能会造成以下不良影响:(1)当导管进入到血管中进行给药时,堵塞了血管内血液的正常流动,可能会加重病人的病情;(2)由于导管为单腔结构,所以给药腔比较大,无法控制给药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灌注引流导管,至少可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指出的一个问题。
5.一种灌注引流导管,包括:
6.导管,其内设置有给药腔和血流腔;以及
7.连接件,包括导管座以及连接导管座和导管的双腔管;
8.所述血流腔位于所述导管的中心位置处,所述给药腔分布在所述血流腔的外侧;
9.所述导管上开设有周向排列的若干组给药孔,每组的若干个给药孔沿轴向分布在导管上,所述给药孔与所述给药腔连通,所述导管上还开设有与所述血流腔连通的若干个引流孔。
10.较佳的,所述给药腔包括周向排列在所述血流腔外侧的若干个给药分腔,若干个给药分腔分别与若干组给药孔连通。
11.较佳的,所述导管上设置有一给药量调节机构,所述双腔管内设有与血流腔连接的通道一以及与给药腔连通的通道二,所述通道二伸入所述血流腔内,所述通道一与所述给药腔之间具有一容纳所述给药量调节机构的安装槽;
12.所述给药量调节机构包括旋转环以及设置在所述旋转环外侧的旋转套,所述旋转环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旋转套两端处的内壁分别与导管的外壁和双腔管的外壁贴合,所述旋转环的内侧设置有挡板。
13.较佳的,所述导管上还设置有显影标记点。
14.较佳的,所述导管远离所述连接件的端部为圆弧锥体状。
15.较佳的,所述导管座与双腔管的连接处套接有去应力套。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导管上设置有血流腔和引流孔,在将溶栓药物灌注到血管中时,能够避免血管不通的情况,减少对病人身体的损伤;
17.还设有给药量调节机构,能够便于根据血栓大小等情况来调节给药量的大小,使用起来更方便。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b-b处剖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e-e处剖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d-d处剖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采用y型接头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形状的给药腔;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图5的a处局部当大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给药量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给药量调节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导管,2-给药腔,21-给药分腔,3-血流腔,4-给药孔,5-引流孔,6-显影标记点,7-去应力套,11-导管座,12-双腔管,13-通道一,14-通道二,15-旋转环,16-旋转套,17-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30.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灌注引流导管,包括:
31.导管1,其内设置有给药腔2和血流腔3;以及
32.连接件,包括导管座11以及连接导管座11和导管1的双腔管12;
33.导管座11可为鲁尔接头或y型接头;
34.为便于观察导管1的位置,导管1上还设置有显影标记点6;
35.导管1远离连接件的端部为圆弧锥体状;
36.导管座11与双腔管12的连接处套接有去应力套7;
37.血流腔3位于导管1的中心位置处,给药腔2分布在血流腔3的外侧;
38.导管1上开设有周向排列的若干组给药孔4,每组的若干个给药孔4沿轴向分布在导管1上,给药孔4与给药腔2连通,导管1上还开设有与血流腔3连通的若干个引流孔5;
39.当导管进入到血管中进行给药时,血液经由引流孔5流动,以此减少对病人病情的影响;
40.如图4所示,给药腔2包括周向排列在血流腔3外侧的若干个给药分腔21,若干个给药分腔21分别与若干组给药孔4连通,若干个给药分腔21组成给药腔2,为了便于控制给药量,因此需要对部分给药分腔21进行封闭;进一步的,导管1上设置有一给药量调节机构,双
腔管12内设有与血流腔3连接的通道一13以及与给药腔2连通的通道二14,通道一13伸入血流腔3内,通道二14与给药腔2之间具有一容纳给药量调节机构的安装槽;
41.给药量调节机构包括旋转环15以及设置在旋转环15外侧的旋转套16,旋转环15转动设置在安装槽内,旋转套16两端处的内壁分别与导管1的外壁和双腔管12的外壁贴合,旋转环15的内侧设置有挡板17;
42.挡板17为弧形,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封闭部分给药分腔21,挡板17的长度至少能够封闭一个给药分腔21,具体的可根据需求来生产不同长度的挡板17,从而满足不同的需求,图9中的挡板17可封闭四个给药分腔21(一共六个);从而封闭四组给药孔4,达到减小给药量的目的;
43.给药腔2的形状不局限于图4中的结构,如图6所示,给药腔2可为一优弧状的腔体,对应的当需要对此形状的给药腔2进行药量控制时,挡板17的形状为沿导管1轴向延伸的板状,通过设置与旋转环15连接的多个挡板17来堵住多组给药孔4,从而达到药量控制的目的。
4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5.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灌注引流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其内设置有给药腔和血流腔;以及连接件,包括导管座以及连接导管座和导管的双腔管;所述血流腔位于所述导管的中心位置处,所述给药腔分布在所述血流腔的外侧;所述导管上开设有周向排列的若干组给药孔,每组的若干个给药孔沿轴向分布在导管上,所述给药孔与所述给药腔连通,所述导管上还开设有与所述血流腔连通的若干个引流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注引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给药腔包括周向排列在所述血流腔外侧的若干个给药分腔,若干个给药分腔分别与若干组给药孔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灌注引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上设置有一给药量调节机构,所述双腔管内设有与血流腔连接的通道一以及与给药腔连通的通道二,所述通道一伸入所述血流腔内,所述通道二与所述给药腔之间具有一容纳所述给药量调节机构的安装槽;所述给药量调节机构包括旋转环以及设置在所述旋转环外侧的旋转套,所述旋转环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所述旋转套两端处的内壁分别与导管的外壁和双腔管的外壁贴合,所述旋转环的内侧设置有挡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注引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上还设置有显影标记点。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注引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远离所述连接件的端部为圆弧锥体状。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注引流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座与双腔管的连接处套接有去应力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灌注引流导管,包括导管,其内设置有给药腔和血流腔;还包括连接件,连接件包括导管座以及连接导管座和导管的双腔管;所述血流腔位于所述导管的中心位置处,所述给药腔分布在所述血流腔的外侧;所述导管上开设有周向排列的若干组给药孔,每组的若干个给药孔沿轴向分布在导管上,所述给药孔与所述给药腔连通,所述导管上还开设有与所述血流腔连通的若干个引流孔;本实用新型的导管上设置有血流腔和引流孔,在将溶栓药物灌注到血管中时,能够避免血管不通的情况,减少对病人身体的损伤;还设有给药量调节机构,能够便于根据血栓大小等情况来调节给药量的大小,使用起来更方便。用起来更方便。用起来更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辉 邹沛倩 苏浩波 李国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萃杰医疗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04
技术公布日:2023/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