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后神经丛消融装置

文档序号:33356217发布日期:2023-03-07 19:07阅读:38来源:国知局
鼻后神经丛消融装置

1.本公开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鼻后神经丛消融装置。


背景技术:

2.过敏性鼻炎发病率高达1/5~1/3,其中部分患者症状严重,药物控制效果不佳。
3.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包括粘膜免疫和神经免疫调控两部分,药物治疗主要针对粘膜免疫机制,手术治疗主要针对神经免疫调控机制。
4.已有研究证实,鼻后神经丛切断手术治疗过敏性鼻炎有效率高,副作用低,是外科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主要术式。但目前手术方法创伤大(需要切除中鼻甲),恢复时间长(术后术腔上皮化需要2~3个月时间),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并且需要患者付出较多的时间以及创伤恢复成本,不利于手术的抉择,极大影响这一手术的普及。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鼻后神经丛消融装置,该鼻后神经丛消融装置能够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鼻后神经丛消融装置,所述鼻后神经丛消融装置包括移动盘、麻醉组件、消融组件以及推动组件;所述麻醉组件包括麻醉剂注射器,所述麻醉剂注射器设置于所述移动盘;所述消融组件包括消融电极,所述消融电极设置于所述移动盘;所述推动组件与所述移动盘连接,并能够用于使所述移动盘移动至鼻腔内的鼻后神经丛处,以用于使所述麻醉剂注射器将麻醉剂注射入鼻后神经末梢,并用于使所述消融电极对鼻后神经丛进行消融。
7.可选地,所述鼻后神经丛消融装置还包括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与所述移动盘相对设置并与所述推动组件连接,且所述固定盘上形成有供所述麻醉剂注射器和所述消融电极穿设的穿设孔;所述移动盘相对于所述固定盘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移动盘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麻醉剂注射器和所述消融电极远离所述移动盘的端部均位于所述穿设孔内;在所述移动盘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麻醉剂注射器和所述消融电极远离所述移动盘的端部均穿过所述穿设孔;且所述推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移动盘相对于所述固定盘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8.可选地,所述固定盘构造为第一c字环结构,所述固定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c字环结构的第一缺口卡接于中鼻甲的根部,所述移动盘构造第二c字环结构,所述移动盘通过所述第二c字环结构的第二缺口可移动地套设于中鼻甲。
9.可选地,所述麻醉剂注射器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麻醉剂注射器沿所述第二c字环结构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消融电极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消融电极沿所述第二c字环结构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所述穿设孔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穿设孔沿所述第一c字环结构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以用于供多个所述麻醉剂注射器和多个所述消融电极穿设。
10.可选地,多个所述麻醉剂注射器包括第一麻醉剂注射器、第二麻醉剂注射器以及
第三麻醉剂注射器,所述第一麻醉剂注射器和所述第二麻醉剂注射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c字环结构的端部,所述第三麻醉剂注射器设置于所述第二c字环结构的中部,所述麻醉组件还包括主导管、第一分支导管、第二分支导管以及第三分支导管,所述第一分支导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麻醉剂注射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主导管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分支导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麻醉剂注射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主导管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三分支导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麻醉剂注射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主导管的第一端连通,所述主导管的第二端用于导入麻醉剂。
11.可选地,多个所述消融电极包括第一端部消融电极、第二端部消融电极、第一消融电极组以及第二消融电极组,所述第一端部消融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麻醉剂注射器远离所述第三麻醉剂注射器的一侧,所述第二端部消融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麻醉剂注射器远离所述第三麻醉剂注射器的一侧;所述第一消融电极组设置于所述第一麻醉剂注射器和所述第三麻醉剂注射器之间,且所述第一消融电极组包括沿所述第二c字环结构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消融电极,所述第二消融电极组设置于所述第二麻醉剂注射器和所述第三麻醉剂注射器之间,且所述第二消融电极组包括沿所述第二c字环结构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消融电极。
12.可选地,所述消融组件还包括控制器、电源、多个导线以及多个控制开关,多个所述导线与多个所述消融电极一一对应连接,且沿所述第二c字环结构的周向,多个所述消融电极通过多个所述导线依次交替与所述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多个所述控制开关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且与多个所述导线一一对应设置。
13.可选地,所述推动组件包括钳式握柄,所述钳式握柄包括第一握柄和第二握柄,所述第一握柄的一端与所述移动盘连接,所述第二握柄的一端与所述固定盘连接,且所述第一握柄的中部铰接于所述第二握柄的中部以相对于所述第二握柄转动,以使所述移动盘从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
14.可选地,所推动组件还包括锁止结构,所述锁止结构包括锁止杆、第一锁止销以及第二锁止销,所述第一锁止销和所述第二锁止销分别垂直地连接于所述锁止杆的两个端部,所述第一握柄上形成有供所述第一锁止销插设的第一锁止孔,所述第二握柄上形成有供所述第二锁止销插设的第二锁止孔,当所述第一锁止销插设于所述第一锁止孔且所述第二锁止销插设于所述第二锁止孔时,所述移动盘相对于所述固定盘处于所述第一位置。
15.可选地,所述消融电极垂直地连接于所述移动盘,且所述消融电极在逐渐远离所述移动盘的方向上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外表面包裹有绝缘层,且至少所述第二段用于穿过所述穿设孔。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需要对鼻后神经丛进行消融时,操作人员可以操作该鼻后神经丛消融装置的推动组件,以推动移动盘移动至鼻腔内的鼻后神经丛处,因麻醉剂注射器设置于移动盘上,则可以使麻醉剂注射器将麻醉剂注射入鼻后神经末梢,从而实现鼻后的局部麻醉。当完成麻醉以后,无需移动移动盘的位置,操作人员可以继续使消融组件上的消融电极通电,因消融电极也设置于移动盘上,则可以对鼻后神经丛进行消融。在无需全身麻醉的情况下,仅通过局部鼻后麻醉便能够实现对鼻后神经丛的消融,且手术效果好,创伤小。
17.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8.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19.图1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鼻后神经丛消融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移动盘相对于固定盘处于第一位置,其中锁止结构未与第一握柄和第二握柄进行锁止;
20.图2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鼻后神经丛消融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移动盘相对于固定盘处于第二位置,并且该图中未示意出锁止结构;
21.图3和图4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鼻后神经丛消融装置的移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的鼻后神经丛消融装置的固定盘的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
移动盘
ꢀꢀꢀꢀꢀꢀꢀꢀꢀꢀꢀꢀꢀꢀ
11
ꢀꢀꢀꢀꢀꢀ
第二缺口
[0025]2ꢀꢀꢀꢀꢀꢀ
麻醉组件
ꢀꢀꢀꢀꢀꢀꢀꢀꢀꢀꢀꢀ
21
ꢀꢀꢀꢀꢀꢀ
麻醉剂注射器
[0026]
211
ꢀꢀꢀꢀ
第一麻醉剂注射器
ꢀꢀꢀꢀ
212
ꢀꢀꢀꢀꢀ
第二麻醉剂注射器
[0027]
213
ꢀꢀꢀꢀ
第三麻醉剂注射器
ꢀꢀꢀꢀ3ꢀꢀꢀꢀꢀꢀ
消融组件
[0028]
31
ꢀꢀꢀꢀꢀ
消融电极
ꢀꢀꢀꢀꢀꢀꢀꢀꢀꢀꢀꢀ
311
ꢀꢀꢀꢀꢀ
第一端部消融电极
[0029]
312
ꢀꢀꢀꢀ
第二端部消融电极
ꢀꢀꢀꢀ
313
ꢀꢀꢀꢀꢀ
第一消融电极组
[0030]
3130
ꢀꢀꢀ
第一消融电极
ꢀꢀꢀꢀꢀꢀꢀꢀ
314
ꢀꢀꢀꢀꢀ
第二消融电极组
[0031]
3140
ꢀꢀꢀ
第二消融电极
ꢀꢀꢀꢀꢀꢀꢀꢀ
315
ꢀꢀꢀꢀꢀ
第一段
[0032]
316
ꢀꢀꢀꢀ
第二段
ꢀꢀꢀꢀꢀꢀꢀꢀꢀꢀꢀꢀꢀꢀ4ꢀꢀꢀꢀꢀꢀꢀ
推动组件
[0033]
41
ꢀꢀꢀꢀꢀ
钳式握柄
ꢀꢀꢀꢀꢀꢀꢀꢀꢀꢀꢀꢀ
411
ꢀꢀꢀꢀꢀ
第一握柄
[0034]
412
ꢀꢀꢀꢀ
第二握柄
ꢀꢀꢀꢀꢀꢀꢀꢀꢀꢀꢀꢀ
42
ꢀꢀꢀꢀꢀꢀ
锁止结构
[0035]
421
ꢀꢀꢀꢀ
锁止杆
ꢀꢀꢀꢀꢀꢀꢀꢀꢀꢀꢀꢀꢀꢀ
422
ꢀꢀꢀꢀꢀ
第一锁止销
[0036]
423
ꢀꢀꢀꢀ
第二锁止销
ꢀꢀꢀꢀꢀꢀꢀꢀꢀꢀ
4110
ꢀꢀꢀꢀ
第一锁止孔
[0037]
4120
ꢀꢀꢀ
第二锁止孔
ꢀꢀꢀꢀꢀꢀꢀꢀꢀꢀ5ꢀꢀꢀꢀꢀꢀꢀ
固定盘
[0038]
50
ꢀꢀꢀꢀꢀ
穿设孔
ꢀꢀꢀꢀꢀꢀꢀꢀꢀꢀꢀꢀꢀꢀ
51
ꢀꢀꢀꢀꢀꢀ
第一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0040]
本公开提供一种鼻后神经丛消融装置,该鼻后神经丛消融装置包括移动盘1、麻醉组件2、消融组件3以及推动组件4;麻醉组件2包括麻醉剂注射器21,麻醉剂注射器21设置于移动盘1;消融组件3包括消融电极31,消融电极31设置于移动盘1;推动组件4与移动盘1连接,并能够用于使移动盘1移动至鼻腔内的鼻后神经丛处,以用于使麻醉剂注射器21将麻醉剂注射入鼻后神经末梢,并用于使消融电极31对鼻后神经丛进行消融。
[0041]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需要对鼻后神经丛进行消融时,操作人员可以操作该鼻后神经丛消融装置的推动组件4,以推动移动盘1移动至鼻腔内的鼻后神经丛处,因麻醉剂注射器21设置于移动盘1上,则可以使麻醉剂注射器21将麻醉剂注射入鼻后神经末梢,从而实现鼻后的局部麻醉。当完成麻醉以后,无需移动移动盘1的位置,操作人员可以继续使消融组件3上的消融电极31通电,因消融电极31也设置于移动盘1上,则可以对鼻后神经丛进行
消融。在无需全身麻醉的情况下,仅通过局部鼻后麻醉便能够实现对鼻后神经丛的消融,且手术效果好,创伤小。
[0042]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图2、图4以及图5所示,鼻后神经丛消融装置还包括固定盘5,固定盘5与移动盘1相对设置并与推动组件4连接,且固定盘5上形成有供麻醉剂注射器21和消融电极31穿设的穿设孔50;移动盘1相对于固定盘5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移动盘1处于第一位置时,麻醉剂注射器21和消融电极31远离移动盘1的端部均位于穿设孔50内;在移动盘1处于第二位置时,麻醉剂注射器21和消融电极31远离移动盘1的端部均穿过穿设孔50;且推动组件4能够驱动移动盘1相对于固定盘5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0043]
在该实施方式中,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操作人员操作推动组件4推动移动盘1相对于固定盘5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之前,需要先将该移动盘1和固定盘5推送至鼻腔内的后部位置处,在此过程中,可以令移动盘1和固定盘5保持于第一位置处,因为当移动盘1和固定盘5保持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麻醉剂注射器21和消融电极31远离移动盘1的端部均位于穿设孔50内,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注射器21和消融电极31远离移动盘1的端部对鼻腔内壁造成刮伤,有效地避免手术带来的二次伤害。当移动盘1和固定盘5到达鼻后的病灶位置处以后,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操作推动组件4推动移动盘1相对于固定盘5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实现鼻后局部麻醉和消融。
[0044]
可选地,参照图5所示,固定盘5构造为第一c字环结构,固定盘5用于通过第一c字环结构的第一缺口51卡接于中鼻甲的根部,移动盘1构造第二c字环结构,移动盘1通过第二c字环结构的第二缺口11可移动地套设于中鼻甲。
[0045]
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固定盘5设置为第一c字环结构,且该第一c字环结构的第一缺口51卡接于中鼻甲的根部,则操作人员在推动移动盘1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该固定盘5可以维持其稳定性,从而也可以保证移动盘1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其次,通过将移动盘1设置为第二c字环结构,且该第二c字环结构的第二缺口11可移动地套设于中鼻甲,在对中鼻甲进行避让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实现移动盘1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0046]
另外,在尺寸的选择上,第一c字环结构和第二c字环结构的宽度均可以设置为10mm-15mm,厚度均可以设置为0.5mm。
[0047]
参照图3和图4所示,麻醉剂注射器21设置为多个,多个麻醉剂注射器21沿第二c字环结构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消融电极31设置为多个,多个消融电极31沿第二c字环结构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穿设孔50设置为多个,多个穿设孔50沿第一c字环结构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以用于供多个麻醉剂注射器21和多个消融电极31穿设。
[0048]
通过将麻醉剂注射器21设置为多个,并且多个麻醉剂注射器21沿第二c字环结构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从而可以实现更大面积的麻醉,提升麻醉的效果。其次,通过将消融电极31设置为多个,且多个消融电极31沿第二c字环结构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从而可以实现更大面积的消融,提升消融的效果。此外,通过在第一c字环结构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多个穿设孔50,可以更好地便于麻醉剂注射器21和消融电极31的穿设。
[0049]
参照图3和图4所示,多个麻醉剂注射器21包括第一麻醉剂注射器211、第二麻醉剂注射器212以及第三麻醉剂注射器213,第一麻醉剂注射器211和第二麻醉剂注射器212分别设置于第二c字环结构的端部,第三麻醉剂注射器213设置于第二c字环结构的中部,麻醉组件2还包括主导管(未图示)、第一分支导管(未图示)、第二分支导管(未图示)以及第三分支
导管(未图示),第一分支导管的一端与第一麻醉剂注射器211连通,另一端与主导管的第一端连通,第二分支导管的一端与第二麻醉剂注射器212连通,另一端与主导管的第一端连通,第三分支导管的一端与第三麻醉剂注射器213连通,另一端与主导管的第一端连通,主导管的第二端用于导入麻醉剂。
[0050]
首先,将第一麻醉剂注射器211和第二麻醉剂注射器212分别设置于第二c字环结构的端部,第三麻醉剂注射器213设置于第二c字环结构的中部,可以实现鼻后神经丛处的神经末梢更大面积的麻醉,提升麻醉的效果,为下一步的消融提供良好的麻醉基础。其次,通过设置主导管、第一分支导管、第二分支导管以及第三分支导管,便于麻醉剂导入至第一麻醉剂注射器211、第二麻醉剂注射器212以及第三麻醉剂注射器213内。例如,操作人员可以使用注射针管向主导管内注射麻醉剂。
[0051]
参照图3和图4所示,多个消融电极31包括第一端部消融电极311、第二端部消融电极312、第一消融电极组313以及第二消融电极组314,第一端部消融电极311设置于第一麻醉剂注射器211远离第三麻醉剂注射器213的一侧,第二端部消融电极312设置于第二麻醉剂注射器212远离第三麻醉剂注射器213的一侧;第一消融电极组313设置于第一麻醉剂注射器211和第三麻醉剂注射器213之间,且第一消融电极组313包括沿第二c字环结构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消融电极3130,第二消融电极组314设置于第二麻醉剂注射器212和第三麻醉剂注射器213之间,且第二消融电极组314包括沿第二c字环结构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消融电极3140。从而实现更大区域的消融覆盖,保证消融的效果。
[0052]
可选地,消融组件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未图示)、电源(未图示)、多个导线(未图示)以及多个控制开关(未图示),多个导线与多个消融电极31一一对应连接,且沿第二c字环结构的周向,多个消融电极31通过多个导线依次交替与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多个控制开关与控制器电连接且与多个导线一一对应设置,控制开关用于控制对应导线的电路,以实现对应消融电极的通电和断电;且从第二c字环结构的一端至另一端周向的方向上,控制器能够通过控制多个控制开关,依次使每相邻两个消融电极31通电第一时长。从而实现对鼻后神经丛的自动化消融,且不会出现部分区域未进行消融的问题。例如,相邻两个消融电极31可以通电5秒,然后停止0.1秒,继续使接下来相邻两个消融电极31通道5秒,直至多个消融电极31全部完成通电,达到消融效果。
[0053]
可选地,参照图1和图2所示,推动组件4包括钳式握柄41,钳式握柄41包括第一握柄411和第二握柄412,第一握柄411的一端与移动盘1连接,第二握柄412的一端与固定盘5连接,且第一握柄411的中部铰接于第二握柄412的中部以相对于第二握柄412转动,以使移动盘1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该钳式握柄41结构简单且便于进行操作。但是本公开并不对该推动组件4的具体结构作限定。
[0054]
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和图2所示,推动组件4还包括可以锁止结构42,锁止结构42包括锁止杆421、第一锁止销422以及第二锁止销423,第一锁止销422和第二锁止销423分别垂直地连接于锁止杆421的两个端部,第一握柄411上形成有供第一锁止销422插设的第一锁止孔4110,第二握柄412上形成有供第二锁止销423插设的第二锁止孔4120,当第一锁止销422插设于第一锁止孔4110且第二锁止销423插设于第二锁止孔4120时,移动盘1相对于固定盘5处于第一位置。从而实现移动盘1相对于固定盘5处于第一位置的锁止,避免移动盘1和固定盘5在推动至鼻后位置过程中对鼻腔造成损害。另外,上述的锁止杆412可
以构造为能够压缩的弹性件结构,保证移动盘1和固定盘5送至鼻腔后,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操作推动组件4使得移动盘1相对于固定盘5从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
[0055]
参照图4所示,消融电极31垂直地连接于移动盘1,且消融电极31在逐渐远离移动盘1的方向上包括第一段315和第二段316,第一段315外表面包裹有绝缘层,且至少第二段316用于穿过穿设孔50。该第二段316用于对鼻后神经丛进行消融,而第一段315外表面包裹的绝缘层可以有效地避免该第一段315对鼻腔内壁造成损害。
[0056]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0057]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58]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