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体位上下肢康复训练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07700发布日期:2023-03-10 21:10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体位上下肢康复训练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体位上下肢康复训练助行器。


背景技术:

2.卒中是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往往存留肌痉挛、姿势控制差、运动控制差、核心肌力减弱等原因导致的步态异常问题。而步行是大部分脑卒中患者期望达到的目标,因此步行功能改善则显得尤为重要。下肢运动功能包括步行功能是偏瘫患者恢复日常生活以及获得独立生活能力的主导因素,步行功能的改善可以明显地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存质量。
3.而在临床上,脑卒中患者在步行过程中普遍存在患侧下肢负重时间变短,大部分治疗师采用重心转移训练、单腿负重等方法进行改善,但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患者在步行过程中出现重心变化做自动态平衡调整时,尤其是单下肢负重时身体姿势的稳定性,不仅仅需要患侧下肢负重的力量,而更多地依靠腹内外斜肌、腹直肌等深层肌肉的收缩,而通过训练前后稳定极限的范围和维持时间,可以提高上述肌群的肌肉力量、协调性及灵活性。因此通过在稳定极限处维持一定时间,诱发患者在稳定极限处身体所做出的调整,进而激活躯干深层肌肉,提高多组关键肌群的力量,提高核心控制能力,从而改善步行稳定性。上肢摆动不仅仅是惯性,也来源于神经系统的主动调节,步行过程中双上肢摆动能够提高步行稳定性,改善患者在步行过程中的姿势稳定性。通过患者主动的上肢摆动,从开始的肩关节自由屈伸小范围前后摆动到后期的自由主动地交替上肢摆动,能提高上下肢的协调性,增加步行稳定性,提高平衡功能。
4.现有的康复训练助行器只注重下肢的调节,而对上肢体位的调节不关心,导致康复训练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体位上下肢康复训练助行器,能够在行走康复过程中将上肢固定在需要的体位或对上肢摆动助力,以提升康复训练效果。
6.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多体位上下肢康复训练助行器,包括底座、升降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通过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支撑组件上设置有腋下支撑组件和摆臂组件,其中,所述升降组件用于调节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撑组件之间的距离,所述腋下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患者上肢,所述摆臂组件用于带动手臂摆动或停留于预设位置。
8.可选地,所述底座包括u型支架,以及设置在所述u型支架上的多个行走轮,所述u型支架的开口形成有用于站立的空间。
9.可选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杆,以及与所述第一固定杆滑动连接的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固定杆和所述第一伸缩杆之间设置有第一驱动组
件。
10.可选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伸缩杆连接的支撑横臂,以及与所述支撑横臂连接的支撑架,所述腋下支撑组件和所述摆臂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
11.可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的连接臂,支撑架通过所述连接臂与所述支撑横臂连接;所述腋下支撑组件和所述摆臂组件设置为两组,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上。
12.可选地,所述腋下支撑组件包括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杆,以及与所述第二固定杆滑动连接的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固定杆和所述第二伸缩杆之间设置有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伸缩杆远离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支撑座。
13.可选地,所述摆臂组件包括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的伸缩摆臂,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与所述伸缩摆臂驱动连接的旋转电机,以控制所述伸缩摆臂相对所述支撑架转动。
14.可选地,所述伸缩摆臂包括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的第三固定杆,以及与所述第三固定杆滑动连接的第三伸缩杆,所述第三固定杆和所述第三伸缩杆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定位孔,以使紧固件穿过所述定位孔将所述第三固定杆和所述第三伸缩杆连接,所述第三伸缩杆远离所述第三固定杆的一端设置有手柄。
15.可选地,所述连接臂包括分别与所述支撑横臂连接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支撑横臂上设置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孔,以使连接件穿过所述限位孔将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分别与所述连接套连接。
16.可选地,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分别与所述升降组件、所述腋下支撑组件和所述摆臂组件电连接。
17.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体位上下肢康复训练助行器,通过底座,以及通过升降组件与底座连接的支撑组件,可以调节支撑组件与底座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支撑组件所在的高度。在调节支撑组件所在的高度时,设置在支撑组件上的腋下支撑组件和摆臂组件跟随支撑组件同步移动。其中,腋下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患者上肢,在实际应用中,腋下支撑组件支撑于患者的腋下部位,对患者上肢起到稳定支撑之后,通过升降组件调节支撑组件的对应高度来实现康复训练的准备工作。当患者调整好站立姿态之后,就可以迈动脚部,进行康复训练,在行走康复过程中可以通过摆臂组件将上肢固定在需要的体位或对上肢摆动助力,以提升康复训练效果。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体位上下肢康复训练助行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体位上下肢康复训练助行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标:100-多体位上下肢康复训练助行器;110-底座;112-u型支架;114-行走轮;
120-升降组件;122-第一固定杆;124-第一伸缩杆;130-支撑组件;132-支撑横臂;1322-连接套;134-支撑架;1342-第一支撑臂;1344-第二支撑臂;136-连接臂;1362-第一连接段;1364-第二连接段;140-腋下支撑组件;142-第二固定杆;144-第二伸缩杆;146-支撑座;150-摆臂组件;152-伸缩摆臂;1522-第三固定杆;1524-第三伸缩杆;1526-手柄;154-旋转电机;160-控制盒。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5.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9.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体位上下肢康复训练助行器100,包括底座110、升降组件120和支撑组件130,支撑组件130通过升降组件120与底座110连接,支撑组件130上设置有腋下支撑组件140和摆臂组件150,其中,升降组件120用于调节底座110和支撑组件130之间的距离,腋下支撑组件140用于支撑患者上肢,摆臂组件150用于带动手臂摆动或停留于预设位置。
30.具体的,支撑组件130通过升降组件120与底座110连接,在底座110相对地面移动时,带动支撑组件130跟随底座110移动,此时,设置在支撑组件130上的腋下支撑组件140和摆臂组件150也跟随底座110同步移动。在实际的应用中,患者可以在坐姿状态下将腋下支撑组件140支撑在腋下的位置,并控制升降组件120工作,以使支撑组件130与底座110之间的距离增长,从而带动患者从坐姿的状态提升到站立的状态,以便于康复训练的进行。
31.站立后,部分患者一侧上肢会出现下坠,可以使用腋下支撑组件140对患者上肢姿势进行调节,让患者在良肢位进行康复训练。另外,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时摆臂组件150带动手臂摆动,以在行走过程中保证身体重心的平衡。可以理解的,对应手臂不太方便摆动的
患者,可以将摆臂组件150停留与预设位置,从而保证手臂也停留在预设位置。
3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多体位上下肢康复训练助行器100,通过底座110,以及通过升降组件120与底座110连接的支撑组件130,可以调节支撑组件130与底座110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支撑组件130所在的高度。在调节支撑组件130所在的高度时,设置在支撑组件130上的腋下支撑组件140和摆臂组件150跟随支撑组件130同步移动。其中,腋下支撑组件140用于支撑患者上肢,在实际应用中,腋下支撑组件140支撑于患者的腋下部位,对患者上肢起到稳定支撑之后,通过升降组件120调节支撑组件130的对应高度来实现康复训练的准备工作。当患者调整好站立姿态之后,就可以迈动脚部,进行康复训练,在行走康复过程中可以通过摆臂组件150将上肢固定在需要的体位或对上肢摆动助力,以提升康复训练效果。
33.如图1所示,底座110包括u型支架112,以及设置在u型支架112上的多个行走轮114,u型支架112的开口形成有用于站立的空间。
34.具体的,通过将底座110设置为u型支架112与行走轮114配合的形式,以便于患者站立在u型支架112的开口处,这样一来,在患者迈步的时候,避免与底座110之间发生磕碰,有利于保证患者与多体位上下肢康复训练助行器100之间的顺畅配合。
35.如图1所示,升降组件120包括与底座110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杆122,以及与第一固定杆122滑动连接的第一伸缩杆124,第一固定杆122和第一伸缩杆124之间设置有第一驱动组件。
36.具体的,第一驱动组件可以设置为直线模组,直线模组的固定架与第一固定杆122连接,直线模组的滑块与第一伸缩杆124连接,以通过直线模组带动第一伸缩杆124相对第一固定杆122滑动,从而实现调节支撑组件130的作用。
37.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组件130包括与第一伸缩杆124连接的支撑横臂132,以及与支撑横臂132连接的支撑架134,腋下支撑组件140和摆臂组件150设置在支撑架134上。
38.具体的,通过支撑横臂132进行过渡连接,有利于保证支撑组件130与底座110之间更好的适配,并保证多体位上下肢康复训练助行器100的稳定性。另外,腋下支撑组件140和摆臂组件150设置在支撑架134上,以便于通过支撑架134起到所需的支撑作用。
39.如图3所示,支撑架13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臂1342和第二支撑臂1344,以及连接第一支撑臂1342和第二支撑臂1344的连接臂136,支撑架134通过连接臂136与支撑横臂132连接;腋下支撑组件140和摆臂组件150设置为两组,且位于第一支撑臂1342和第二支撑臂1344上。
40.具体的,通过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臂1342和第二支撑臂1344,以便于在使用过程中患者位于第一支撑臂1342很第二支撑臂1344之间,对患者起到防护的作用。为了保证对患者上肢的支撑,并对双臂的调节,腋下支撑组件140和摆臂组件150设置为两组,且位于第一支撑臂1342和第二支撑臂1344上。另外,连接臂136可以设置为定长的形式,也可以设置为长度可调的形式,以便于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
41.在本技术的可选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连接臂136包括分别与支撑横臂132连接的第一连接段1362和第二连接段1364,支撑横臂132上设置有连接套1322,连接套1322上设置有多个限位孔,以使连接件穿过限位孔将第一连接段1362和第二连接段1364分别与连接套1322连接。
42.采用上述方式,可以将第一连接段1362和第二连接段1364伸入至连接套1322的不
同位置处,并通过连接套1322上的限位孔与第一连接段1362和第二连接段1364实现所需的连接关系,并实现第一支撑臂1342和第二支撑臂1344之间的距离可调的目的。
43.如图1和图2所示,腋下支撑组件140包括与支撑架134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杆142,以及与第二固定杆142滑动连接的第二伸缩杆144,第二固定杆142和第二伸缩杆144之间设置有第二驱动组件,第二伸缩杆144远离第二固定杆142的一端设置有支撑座146。
44.具体的,第二驱动组件可以设置为直线模组,直线模组的固定架与第二固定杆142连接,直线模组的滑块与第二伸缩杆144连接,以通过直线模组带动第二伸缩杆144相对第二固定杆142滑动,从而实现调节腋下支撑组件140的作用。可以理解的,在实际的应用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将两个腋下支撑组件140调整为相同高度或不同高度,从而保证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另外,支撑座146主要起到对腋下支撑的作用,支撑座146还可以设置柔性包覆层,以提升支撑时的舒适度。
45.如图1和图2所示,摆臂组件150包括与支撑架134转动连接的伸缩摆臂152,支撑架134上还设置有与伸缩摆臂152驱动连接的旋转电机154,以控制伸缩摆臂152相对支撑架134转动。
46.具体的,伸缩摆臂152与支撑架134转动连接,且与旋转电机154驱动连接,以通过旋转电机154带动伸缩摆臂152相对支撑架134转动,从而带动上肢异常的患者手臂进行随动运动。
47.如图1和图2所示,伸缩摆臂152包括与支撑架134转动连接的第三固定杆1522,以及与第三固定杆1522滑动连接的第三伸缩杆1524,第三固定杆1522和第三伸缩杆1524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定位孔,以使紧固件穿过定位孔将第三固定杆1522和第三伸缩杆1524连接,第三伸缩杆1524远离第三固定杆1522的一端设置有手柄1526。
48.具体的,通过在第三固定杆1522和第三伸缩杆1524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定位孔,在使紧固件穿过定位孔将第三固定杆1522和第三伸缩杆1524连接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手臂的长度调节第三固定杆1522和第三伸缩杆1524连接后的总长度,从而与患者更好的匹配。另外,通过在第三伸缩杆1524远离第三固定杆1522的一端设置手柄1526,方便患者进行抓握,有利于提升使用时的安全性。
49.如图1所示,底座110上还设置有控制盒160,控制盒160分别与升降组件120、腋下支撑组件140和摆臂组件150电连接。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控制盒160控制升降组件120、腋下支撑组件140和摆臂组件150动作,以使使用过程中更加方便。
50.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