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睑板上缘定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70390发布日期:2022-11-29 23:04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眼睑板上缘定位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眼睑板上缘定位器。


背景技术:

2.眼睑,又称眼皮,是构成保护眼球的屏障,由皮肤、结缔组织、肌肉、腺和结膜组成,位于眼球前方,分上、下眼睑,眼睑的游离缘称睑缘,是皮肤和粘膜的交界,有2~3列睫毛,并有腺的开口。
3.随着医美行业的迅速发展,很多求美者对重睑术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对患者进行眼睑手术时,为了对眼睑进行固定,需要使用定位器,而现有的定位器不方便对位置进行调节,也不方便对眼睑的不同位置进行固定,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眼睑板上缘定位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眼睑板上缘定位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眼睑板上缘定位器,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丝杆的表面套设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左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卡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u形板,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柱,且立柱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刻度线。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纹管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开设有滑槽,且滑块能够在滑槽内滑动。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纹管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一端延伸至螺纹管的外部并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且连接块位于第一通孔的内部。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板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旋钮,且第一旋钮与与丝杆接触。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旋钮,且第二旋钮与卡块螺纹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且立柱位于第二通孔的内部。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且立柱位于第二通孔的内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固定板,可对第一连接板和丝杆进行支撑,通过丝杆和螺纹
管,可对第二连接板的位置进行调节,通过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可对眼睑进行固定,通过卡块和卡槽,可方便对不同大小的u形板进行连接,通过u形板,可方便对患者眼睑进行固定,通过立柱和刻度线,可对第二连接板移动的距离进行测量,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定位器不方便对位置进行调节,也不方便对眼睑的不同位置进行固定的问题。
15.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滑块和滑槽,达到辅助螺纹管移动的效果,通过连接块和第一通孔,方便螺纹管带动第二连接板进行移动,通过第一旋钮,可对丝杆进行固定,避免出现旋转的状况,通过第二旋钮,可对卡块进行固定,也方便对u形板进行固定,通过第二通孔,方便立柱进行移动,通过把手,方便人们拿取固定板。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19.图中:1、固定板;2、第一连接板;3、丝杆;4、转盘;5、螺纹管;6、第二连接板;7、卡槽;8、卡块;9、u形板;10、立柱;11、刻度线;12、滑块;13、滑槽;14、连接块;15、第一通孔;16、第一旋钮;17、第二旋钮;18、第二通孔;19、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眼睑板上缘定位器,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板2,固定板1的内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丝杆3,丝杆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盘4,丝杆3的表面套设有螺纹管5,螺纹管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板6,第二连接板6的左侧开设有卡槽7,卡槽7的内部卡接有卡块8,卡块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u形板9,第一连接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立柱10,且立柱10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刻度线11
22.通过固定板1,可对第一连接板2和丝杆3进行支撑,通过丝杆3和螺纹管5,可对第二连接板6的位置进行调节,通过第一连接板2和第二连接板6,可对眼睑进行固定,通过卡块8和卡槽7,可方便对不同大小的u形板9进行连接,通过u形板9,可方便对患者眼睑进行固定,通过立柱10和刻度线11,可对第二连接板6移动的距离进行测量,从而解决了现有的定位器不方便对位置进行调节,也不方便对眼睑的不同位置进行固定的问题。
23.在本实施例中,螺纹管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块12,固定板1的表面开设有滑槽13,且滑块12能够在滑槽13内滑动,通过滑块12和滑槽13,达到辅助螺纹管5移动的效果。
24.在本实施例中,螺纹管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4,且连接块14的一端延伸至螺纹管5的外部并与第二连接板6固定连接,固定板1的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15,且连接块14位于第一通孔15的内部,通过连接块14和第一通孔15,方便螺纹管5带动第二连接板6进行移动。
25.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板1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旋钮16,且第一旋钮16与与丝杆3
接触,通过第一旋钮16,可对丝杆3进行固定,避免出现旋转的状况。
26.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6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旋钮17,且第二旋钮17与卡块8螺纹连接,通过第二旋钮17,可对卡块8进行固定,也方便对u形板9进行固定。
2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6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18,且立柱10位于第二通孔18的内部,通过第二通孔18,方便立柱10进行移动。
2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6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18,且立柱10位于第二通孔18的内部,通过把手19,方便人们拿取固定板1。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拿取合适患者使用的u形板9,并将卡块8卡入到卡槽7内,通过第二旋钮17,可对卡块8进行固定,将第一连接板2与患者的下眼睑接触,转动转盘4,转盘4带动丝杆3旋转,通过丝杆3和螺纹管5的配合可带动第二连接板6移动,第二连接板6在移动时,也带动u形板9移动,可对上眼睑进行固定,第二连接板6在移动时,可在立柱10上移动,人们通过刻度线11可对第二连接板6的移动距离进行测量,方便进行眼睑手术;
30.(1)在进行手术时,采用显微手术器械,对组织的损伤小,同时使用了微电子的电凝,边剥离边止血,整个过程基本不出血,可以精准的避开眼部主神经的破坏,整个术中,出血量不会超过一个棉棒, 由于对组织的破坏极其微少,术后即刻可以做后几乎不红不肿;
31.(2)、每层组织的紧致上不是采取的去除,而是微电凝逐渐收紧的物理原理,这样既不会出现组织缺失而导致的眼部淋巴循环受阻,而引起期的恢复时间过长,常规都需要3-6的恢复周期,而这种技术的改进操作后的重睑血运好、水肿轻、恢复快;
32.(3)、由于组织去除少,疤痕也不会很重,术后基本可以做到闭眼无痕;
33.(4)、独特的内固定缝合技术,用非常精细的0.8的尼绒线,让每层组织按照眼部动力学的原理缝合固定,术后平整,眼部肌肉的都是在原生态的动力学上而重组的,这样增生时间就会比较短,恢复期也就更快,形成的重睑更灵动,让眼睛睁眼有神;
34.在操作时,1、先根据求美者的实际需求,设计好需要切开的范围,以及评估所取出的皮肤,同时也是紧恋美人弧的收紧入口;
35.2、碘酊定型;备好所有消毒好的器械和线材(止血钳、持针器、精细化快剪、显微镜镊子、显微镜止血钳、0.8的尼绒线、纱布、微型电凝);
36.3、操作部位碘伏进行全面消毒3遍,包好无菌洞巾;
37.4、5毫升生理盐水与利多卡因1:1稀释,另加0.1毫升的肾上腺素,用浸润式方式均匀的在操作范围注射配比好的麻药,左右两边各1.5-2毫升;
38.6、把皮肤展开,用10号圆刀片延设计线慢慢切开皮肤,如有出血,可用微型电凝轻点止血即可(注意:手法轻柔,尽量不要形成高温黏连);
39.7、用微型电凝延切开线的上缘皮下组织至睑板前眼轮匝肌、眶格、眶格脂肪、上睑提肌腱膜逐层分离;
40.8、用微型电凝延切开线的下缘分离开皮下的眼轮匝肌至睫毛根部;
41.(注:在整个分离的过程基本不怎么出血)
42.9、用0.8的尼绒线逐层复位,特别是睑缘下唇的眼轮匝肌、上睑提肌腱膜的与上唇的眼轮匝肌的固定缝合,待每层平整固定好,把多余皮肤精细化的去除;
43.10、用0.8的尼绒线把切开的上下唇对皮固定缝合
44.(注:所有的缝合固定都是非常平整,无张力)
45.11、整个过程需要求美多次睁眼、闭眼,时刻观察求美者的动态、静态、左右看等不同的角度的眼神、皮肤的延展等。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