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控牛疫病的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86402发布日期:2023-03-17 18:34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控牛疫病的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牲畜注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控牛疫病的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养牛场内,一端时间内会出现一定比例的患病牛群,如拉稀、肺炎和胃病等,病情会在健康牛群中传播,需要及时将患病牛群进行隔离,对养牛场进行消毒等措施来对牛疫病的防控,将患病的牛群隔离后,需要用抵抗药剂对患病牛群进行注射,用于控制牛群的病情。
3.在对病牛的进行注射时,会根据不同病牛的实际情况,在病牛的身体上不同位置进行注射,不同位置会使用不同大小的针头,如肌肉注射、颈部静脉注射和耳部静脉注射等,列举的三种不同的注射方式一般选用16号、12号和8号针头,在实际注射时,根据不同的情况更换不同的针头,现有技术中的注射器一般为固定大小的针头,遇到不同情况时直接更换注射器,这样携带的注射器较多,整理较为麻烦,有的注射器也能进行针头的更换,但是针头与注射器的连接部位较小,不便于更换,在更换针头时,容易触碰病牛的血液,操作不当还会划破医生的手,存在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控牛疫病的注射装置,其结构简单,便于更换针尖,有助于保护医生。
5.所述的防控牛疫病的注射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活塞筒,活塞筒内竖直设置有与之呈左右滑动配合的活塞,活塞与活塞筒内侧壁的滑动配合处设置有密封圈,活塞的左侧壁上水平固定有推杆,推杆左端固定有推板,所述活塞筒右侧壁上开设有左右相通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安装有连接管,连接管外侧套装有与之呈螺纹配合的螺纹套,螺纹套的螺纹孔内固定有针尖,针尖的右端穿出螺纹孔,螺纹套的外侧独立套装有外管,外管和螺纹套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防止外管与螺纹套发生相对滑动的固定组件。
6.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滑杆,外管上开设有与外管内相通的第二通孔,滑杆独立穿装在第二通孔内,对应第二通孔在螺纹套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滑杆穿入的卡槽,滑杆位于第二通孔外侧的一端固定有按压板,按压板与外管的外侧壁之间安装有弹簧,弹簧自然状态下,滑杆的插入端位于卡槽外侧。
7.进一步的,所述外管内设置有与之呈螺纹配合的内管。
8.进一步的,所述活塞筒的外侧壁顶部固定有卡环,活塞筒外侧壁底部固定有把手。
9.进一步的,所述活塞筒的前侧固定有收纳筒。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中,在螺纹套和连接管的螺纹配合下,能快速安装和拆卸针尖,便于针尖的更换,在外管的作用下,便于医生更换针尖,也可以避免医生的手部接触带有血液的针尖,有助于保护医生,在固定组件的作用下,避免旋转外管时,外管与螺纹套发生相对滑动,
便于更换针尖。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14.图3为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16.图中各部件名称:1、推板 2、推杆 3、活塞筒 4、活塞 5、连接管 6、外管 7、针尖 8、内管 9、滑杆 10、按压板 11、螺纹套 12、弹簧 13、卡块 14、安装座 15、卡环 16、把手 17、收纳筒。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8.实施例1
19.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防控牛疫病的注射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水平设置的活塞筒3,活塞筒3内竖直设置有与之呈左右滑动配合的活塞4,活塞4与活塞筒3内侧壁的滑动配合处设置有密封圈,活塞4的左侧壁上水平固定有推杆2,推杆2左端固定有推板1,推杆2将活塞筒3内抵抗药物推出,对病牛进行注射,对牛群的病情进行防控,活塞筒3、活塞4和推杆2共同组成兽医常用的注射器,用于给牲畜注射药物;
20.所述活塞筒3右侧壁上开设有左右相通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安装有连接管5,连接管5与活塞筒3相通,推杆2将活塞筒3内的抵抗药物推出后经过连接管5,经过针尖7注射到病牛体内;
21.连接管5外侧套装有与之呈螺纹配合的螺纹套11,连接管5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外螺纹,螺纹套11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螺纹套11通过螺纹拧紧在连接管5上,结构简单,便于更换不同大小的针尖7;
22.螺纹套11的螺纹孔内固定有针尖7,针尖7的右端穿出螺纹孔,如图2所示,针尖7的左端固定在螺纹套11螺纹孔的右侧,露出螺纹套11的螺纹孔的左半部分,使螺纹套11有足够的行程与连接管5进行螺纹配合,保证螺纹套11能稳定连接在连接管5上;
23.螺纹套11的外侧独立套装有外管6,外管6与螺纹套11可以呈旋转配合,也可以呈左右滑动配合,便于将外管6套装在螺纹套11外侧或将外管6从螺纹套11外侧取下,便于使用;
24.外管6和螺纹套1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防止外管6与螺纹套11发生相对滑动的固定组件,固定组件可以防止外管6套装在螺纹套11上时,外管6与螺纹套11发生相对滑动,便于旋转外管6将螺纹套11取下,便于更换针尖7。
25.本实施例使用时,当需要将干净的针尖7安装在连接管5上时,医生直接握住螺纹套11,通过螺纹套11与连接管5的螺纹配合,将螺纹套11拧紧在连接管5上,当需要更换带有血液的针尖7时,医生手持左手手持活塞筒3,右手手持外管6的左端,将外管6左端穿过针尖
7,将外管6的左端顶在活塞筒3的右侧壁上,此时医生的右手手掌按住固定组件,缓慢旋转外管6,当固定组件完全将外管6和螺纹套11固定后,旋转外管6带动螺纹套11旋转,将螺纹套11从连接管5上取出,右手手掌松开固定组件,带有血液的针尖7从外管6内取出,进行清洗或者丢弃,再将干净的针尖7安装在连接管5上。
26.实施例2
27.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竖直设置的滑杆9,外管6上开设有与外管6内相通的第二通孔,滑杆9独立穿装在第二通孔内,滑杆9能在第二通孔内上下滑动,在滑杆9受到挤压时,滑杆9能在第二通孔内上下活动;
28.对应第二通孔在螺纹套1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滑杆9穿入的卡槽,滑杆9受到外力按压后,滑杆9的插入端对插入卡槽内,将螺纹套11和外管6锁定,不让螺纹套11和外管6发生相对滑动,如图2所示,卡槽至螺纹套11左侧壁的距离等于第二通孔至外管6左侧壁的距离,卡槽的槽口可以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通孔的直径,保证第二通孔内的滑杆9受到挤压后能顺利穿入卡槽中,滑杆9的插入端为图2中上方滑杆9的底部或者下方滑杆9的顶部,在实际使用时,还可以在滑杆9的插入段固定卡块13,在外管6的内侧壁上开设放置槽,卡块13可以放置槽内滑动,卡块13能避免滑杆9从第二通孔内滑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9.滑杆9位于第二通孔外侧的一端固定有按压板10,按压板10与外管6的外侧壁之间安装有弹簧12,弹簧12自然状态下,滑杆9的插入端位于卡槽外侧,如图2所示,弹簧12的一端固定在按压板10上,另一端固定在外管6的外侧壁上,在实际安装时,因外管6的外侧壁是圆弧面,为了便于弹簧12的安装,在外管6的外侧壁上安装安装座14,将弹簧12的另一端固定在安装座14上,弹簧12能使滑杆9在为受到外力按压时,将滑杆9的插入端退出卡槽。
30.本实施例使用时,将外管6套在螺纹套11外侧,将外管6的左端顶在活塞筒3的右侧壁后,医生右手手掌轻轻按压滑杆9,缓慢旋转外管6,当第二通孔旋转至卡槽位置时,受到挤压的滑杆9会进入安装槽内,此时医生手掌用力按压滑杆9,将滑杆9完全按压至卡槽中,此时旋转外管6,螺纹套11会跟随外管6一起旋转,将螺纹套11从连接管5取下,将螺纹套11取下后,医生手掌松开滑杆9,在弹簧12的复位作用下,弹簧12会将按压板10顶起,滑杆9会退出卡槽,从而解除外管6和螺纹套11的固定,从外管6内将带有血液的针尖7取出,进行清洗或丢弃。
31.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还可以是两组,分别设置在外管6和螺纹套11的上下两端,两组固定组件位于同一个竖直面上,在使用时,按压两侧的固定组件使外管6和螺纹套11的固定效果更好,使用更加方便。
32.实施例3
33.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所述外管6内设置有与之呈螺纹配合的内管8,内管8与外管6呈螺纹配合可以延长外管6的长度,当针尖7长度较长时,内管8能将针尖7完全覆盖,避免针尖7暴露划伤医生的手,在使用时更加安全,避免感染。
34.实施例4
35.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所述活塞筒3的外侧壁顶部固定有卡环15,活塞筒3外侧壁底部固定有把手16,卡环15和把手16便于医生在进行注射时使用,医生左手手持活塞筒3前端,右手食指穿入卡环15中,剩下的三根手指扣在把手16上,通过手掌推动推板1,进行注射,能稳定的握住活塞筒3,便于注射操作。
36.实施例5
37.本实施例将技术进一步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所述活塞筒3的前侧固定有收纳筒17,收纳筒17用于收集外管6和内管8,在进行注射操作时,需要将外管6和内管8从螺纹套11上取下,将外管6和内管8存放在收纳筒17中,避免外管6和内管8掉落,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便于携带外管6和内管8。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