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连接吸引装置的鼻中隔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77903发布日期:2023-02-24 20:10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连接吸引装置的鼻中隔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吸引装置的鼻中隔刀。


背景技术:

2.目前,在鼻整形手术中,需要使用到鼻中隔刀,公知的鼻中隔刀为“d”形鼻中隔刀,在使用该种鼻中隔刀进行手术时,由于软骨膜下持续渗血,手术操作空间狭小导致操作不便,主刀医师不能够精准操作,切除范围难以控制,会造成软骨膜损伤,甚至鼻中隔黏膜穿孔。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吸引渗血、保持创面的视野清晰并且便于医师精准操作的一种用于连接吸引装置的鼻中隔刀。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连接吸引装置的鼻中隔刀,包括刀头、刀柄、把柄、吸引管、吸引装置和吸引器连接头,所述把柄和所述吸引管均为中空结构,所述吸引管紧贴所述把柄的内壁面,所述吸引管的前端从所述把柄的前端延伸,所述吸引管后端从所述把柄的后端延伸并设置有吸引器连接头,所述吸引装置与所述吸引器连接头连接,所述刀柄置于所述吸引管内部,所述刀柄的前端从所述吸引管延伸并连接有所述刀头,所述刀柄的后端与所述吸引管固定连接,所述吸引管靠近所述刀头的部分开设有若干个吸引孔。
5.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6.在使用该带吸引装置的鼻中隔刀进行手术时,吸引器连接头与吸引装置连接,刀头部分进行手术操作,软骨膜渗血进入吸引管前端的吸引孔,通过吸引管后端连接的吸引装置将渗血吸出,保持创面的视野清晰,便于主刀医生精准操作。
7.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吸引孔设置有两排,彼此交错。
8.通过采用交错分布的方式设置吸引孔,可以避免渗血堵塞吸引管。
9.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把柄为“持笔式”。
10.通过采用“持笔式”把柄,握持感好,便于手术操作。
11.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把柄增粗且具有沿该把柄从前向后的螺旋式上升曲线凹槽。
12.通过设置螺旋式上升曲线凹槽,增加握持稳定性,便于手术操作。
13.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刀柄的宽度小于所述吸引管的内径,所述刀柄的尾端宽度加宽至与所述吸引管内径相同,所述刀柄的上、下两端与所述吸引管内壁固定连接。
14.通过刀柄宽度的设置,保证刀柄稳固的置于吸引管内的同时,渗血能从吸引孔进入并且通过吸引管由吸引装置顺利吸出。
15.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吸引装置为负压吸引器。
16.通过使用负压吸引器吸引渗血,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吸引器连接头与吸引装置连接,刀头部分进行手术操作,软骨膜渗血进入吸引管前端的吸引孔,通过吸引管后端连接的吸引装置将渗血吸出,保持创面的视野清晰,便于主刀医生精准操作。
19.2、通过采用交错分布的方式设置吸引孔,可以避免渗血堵塞吸引管。
20.3、通过采用“持笔式”把柄,握持感好,便于手术操作。
21.4、通过设置螺旋式上升曲线凹槽,增加握持稳定性,便于手术操作。
22.5、通过刀柄宽度的设置,保证刀柄稳固的置于吸引管内的同时,渗血能从吸引孔进入并且通过吸引管由吸引装置顺利吸出。
23.6、通过使用负压吸引器吸引渗血,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一种用于连接吸引装置的鼻中隔刀的正视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一种用于连接吸引装置的鼻中隔刀沿a-a方向的剖视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一种用于连接吸引装置的鼻中隔刀的左视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一种用于连接吸引装置的鼻中隔刀沿b-b方向的剖视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1—刀头;2—刀柄;3—把柄;4—吸引管;5—吸引器连接头;6—吸引孔。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31.实施例1:
32.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连接吸引装置的鼻中隔刀,包括刀头1、刀柄2、把柄3、吸引管4、吸引装置和吸引器连接头5,所述把柄3和所述吸引管4均为中空结构,所述吸引管4紧贴所述把柄3的内壁面,所述吸引管4的前端从所述把柄3前端延伸,所述吸引管4后端从所述把柄3的后端延伸并设置有吸引器连接头5,所述吸引装置与所述吸引器连接头5连接,所述刀柄2置于所述吸引管4内部,所述刀柄2的前端从所述吸引管4延伸并连接有所述刀头1,所述刀柄2的后端与所述吸引管4固定连接,所述吸引管4靠近所述刀头1的部分开设有若干个吸引孔6。
33.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34.在使用该带吸引装置的鼻中隔刀进行手术时,吸引器连接头5与吸引装置连接,刀头1部分进行手术操作,软骨膜渗血进入吸引管4前端的吸引孔6,通过吸引管4后端连接的吸引装置将渗血吸出,保持创面的视野清晰,便于主刀医生精准操作。
35.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所述吸引孔6设置有两排,彼此交错。
36.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所述把柄3为“持笔式”。
37.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所述把柄3增粗且具有沿该把柄3从前向后
的螺旋式上升曲线凹槽。
38.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所述刀柄2的宽度小于所述吸引管的内径,所述刀柄2的尾端宽度加宽至与所述吸引管4内径相同,所述刀柄2的上、下两端与所述吸引管4内壁固定连接。
39.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所述吸引装置为负压吸引器。
4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41.1、吸引器连接头5与吸引装置连接,刀头1部分进行手术操作,软骨膜渗血进入吸引管4前端的吸引孔6,通过吸引管后4端连接的吸引装置将渗血吸出,保持创面的视野清晰,便于主刀医生精准操作。
42.2、通过采用交错分布的方式设置吸引孔6,可以避免渗血堵塞吸引管4。
43.3、通过采用“持笔式”把柄3,握持感好,便于手术操作。
44.4、通过设置螺旋式上升曲线凹槽,增加握持稳定性,便于手术操作。
45.5、通过刀柄2宽度的设置,保证刀柄2稳固的置于吸引管4内的同时,渗血能从吸引孔6进入并且通过吸引管4由吸引装置顺利吸出。
46.6、通过使用负压吸引器吸引渗血,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
47.实施例2:
48.本实施例2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整个装置总长度为20.7cm,把柄3直径为1cm,把柄3长度为10cm,吸引管4从把柄3末端延伸长度为4cm,吸引管4总长度为20cm,在把柄3末端之前的吸引管4直径为0.8cm,在把柄3末端之后的吸引管4直径根据吸引器连接头的尺寸决定,刀柄2总长度为10.7cm,刀柄2置于吸引管内4但未置于把柄3内的长度为6cm,此时刀柄2宽度为0.3cm,刀柄2置于吸引管4内且置于把柄3内的长度为4.7cm,此时刀柄2的宽度为0.8cm,刀头1直径为0.7cm,吸引孔6开设10个,孔径为0.2cm。
4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