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装置和血液透析供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39118发布日期:2022-11-18 22:02阅读:27来源:国知局
消毒装置和血液透析供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消毒装置和血液透析供水系统。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血液透析供水系统分为有水箱系统和无水箱系统两种,现大部分地区选用整机密闭循环系统即无水箱系统。无论是否有水箱血液透析供水系统都必须要定期进行化学消毒。针对无水箱系统,在定期进行化学消毒时,传统的消毒方式为外置加药箱及加药泵,通过泵送消毒液进行消毒,消毒时间较长,需4-5小时。如何提高对血液透析供水系统的消毒效率是目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毒装置和血液透析供水系统,以提高血液透析供水系统的消毒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4.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消毒装置,应用于无水箱的血液透析供水系统,血液透析供水系统包括供水回路。消毒装置包括筒体、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加药口。筒体的内部中空形成有容纳腔,第一接口的一端与容纳腔联通,且第一接口的另一端与供水回路联通,第二接口的第一端口与容纳腔联通,且第二接口的第二端口与供水回路联通,加药口设置在筒体的顶部,且加药口与容纳腔相连通。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消毒装置,其应用于无水箱血液透析供水系统。具体而言,消毒装置具有加药口和容纳腔,加药口用于添加消毒液,容纳腔的内部可以用于盛放消毒液,消毒装置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分别与血液透析供水系统的供水回路连接,如此,无水箱血液透析供水系统在供水过程中,当将第一接口与供水回路连通,且第二接口与供水回路连通时,由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与消毒装置的容纳腔连通,进水端的水便能够从第一接口流入消毒装置中的容纳腔,并与容纳腔内的消毒液混合,接着从第二接口流出,携带有消毒液的水能够经供水回路流动,如此,便能够对血液透析供水系统进行消毒,当完成消毒后,可断开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与供水回路的连通,以保障正常的供水。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消毒方式,本实施例中的消毒装置通过与血液透析系统的供水回路连通,在其循环的过程中,便能够完成血液透析供水系统的消毒,简化了对血液透析供水系统的消毒,避免拆装相应消毒设备而带来的时间成本,以此能够减少消毒时间,提高血液透析供水系统的消毒效率。而且,相较于传统的加药泵式消毒方式,本实施例的消毒方式不会发生压力过高而导致的崩管,从而避免崩管造成的药物浪费。
6.另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口还包括第三端口,所述第三端口与外部联通。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毒装置还包括开关阀,所述开关阀与所述第二接口靠近所述第三端口的一端连接。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筒体的底部为漏斗状,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均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下方,且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均与所述筒体的底部连接。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毒装置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与所述筒体的顶部连接。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消毒装置还包括两根软管,其中一根所述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供水回路连通,另外一根所述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供水回路连通。
12.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血液透析供水系统,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消毒装置。
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血液透析供水系统,由于其具备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消毒装置,因此其也具备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血液透析供水系统还包括进水端、水处理装置、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所述水处理装置与所述供水回路串接,且所述水处理装置还与所述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一阀体包括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所述第一阀口和所述第三阀口分别与所述供水回路连接,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二阀体包括第四阀口、第五阀口和第六阀口,所述第四阀口和所述第六阀口分别与所述供水回路连接,所述第五阀口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血液透析供水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水处理装置与所述进水端之间,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在所述水处理装置和所述第一阀体之间。
附图说明
16.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血液透析供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消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20.100-消毒装置;110-筒体;120-第一接口;130-第二接口;131-第二端口;132-第三端口;140-加药口;150-把手;160-支撑腿;
21.210-进水端;220-供水回路;230-水处理装置;240-第一阀体;241-第一阀口;242-第二阀口;243-第三阀口;250-第二阀体;251-第四阀口;252-第五阀口;253-第六阀口;261-第一单向阀;262-第二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实施
例。
23.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
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本技术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消毒装置100,应用于无水箱的血液透析供水系统,血液透析供水系统包括供水回路220。消毒装置100包括筒体110、第一接口120、第二接口130和加药口140。筒体110的内部中空形成有容纳腔,第一接口120的一端与容纳腔联通,且第一接口120的另一端与供水回路220联通,第二接口130的第一端口与容纳腔联通,且第二接口130的第二端口131与供水回路220联通,加药口140设置在筒体110的顶部,且加药口140与容纳腔相连通。
2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消毒装置100,其应用于无水箱血液透析供水系统。具体而言,消毒装置100具有加药口140和容纳腔,加药口140用于添加消毒液,容纳腔的内部可以用于盛放消毒液,消毒装置100的第一接口120和第二接口130分别与血液透析供水系统的供水回路220连接,如此,血液透析供水系统在供水过程中,当将第一接口120与供水回路220连通,且第二接口130与供水回路220连通时,由于第一接口120和第二接口130与消毒装置100的容纳腔连通,进水端210的水便能够从第一接口120流入消毒装置100中的容纳腔,并与容纳腔内的消毒液混合,接着从第二接口130流出,携带有消毒液的水能够经供水回路220流动,如此,便能够对无水箱血液透析供水系统进行消毒,当完成消毒冲洗后,可断开第一接口120和第二接口130与供水回路220的连通,以保障正常的供水。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消毒方式,本实施例中的消毒装置100通过与血液透析系统的供水回路220连通,在其供水的过程中,便能够完成血液透析供水系统的消毒,简化了对血液透析供水系统的消毒,避免拆装相应消毒设备而带来的时间成本,以此能够减少消毒时间,提高血液透析供水系统的消毒效率。而且,相较于传统的加药泵式消毒方式,本实施例的消毒方式不会发生压力过高而导致的崩管,从而避免崩管造成的药物浪费。
2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口130还包括第三端口132,第三端口132与外部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当对血液透析供水系统消毒冲洗时,筒体110内的消毒液流入供水回路220中,而供水回路220中的水流入筒体110内,由于消毒装置中第二接口130的第三端口132与外部连通,当对血液透析供水系统消毒冲洗完毕后,即可通过第三端口132排出筒体110内的水。
2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消毒装置100还包括开关阀(图中未示出),开关阀与第二接口130靠近第三端口132的一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开关阀用于控制第三端口132的开启和关闭,在对血液透析供水系统消毒时,开关阀需处于关闭状态,在对血液透析供水系统消毒完毕后,开关阀需处于开启状态,以使筒体110中的水流出。
2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筒体110的底部为漏斗状,第一接口120和第二接口130
均设置在筒体110的下方,且第一接口120和第二接口130均与筒体110的底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筒体110的内部形成容纳腔,用于盛放消毒液,在对血液透析供水系统消毒完毕后,需要将消毒装置100中的水排出,底部呈漏斗状的筒体110能够保证排尽筒体110内的水。
3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消毒装置100还包括把手150,把手150与筒体110的顶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把手150可以为消毒装置100的搬运提供一定的便利性,把手150的形状、尺寸和数量可以依据需求而设计,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此外,消毒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支撑腿160,支撑腿160的形状、尺寸和数量也可以依据需求而设计,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
3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消毒装置100还包括两根软管,其中一根软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接口120与供水回路220连通,另外一根软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接口130与供水回路220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口120和第二接口130可以为快速接头,软管的两端可以设置有与该快速接头相适配的母接头,以此能够方便软管的拆装。
32.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血液透析供水系统,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消毒装置100。
3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血液透析供水系统,由于其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消毒装置100,因此,其也具备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具体而言,血液透析供水系统中的消毒装置100具有加药口140和容纳腔,加药口140用于添加消毒液,容纳腔的内部可以用于盛放消毒液,消毒装置100的第一接口120和第二接口130分别与血液透析供水系统的供水回路220连接,如此,血液透析供水系统在供水过程中,当将第一接口120与供水回路220连通,且第二接口130与供水回路220连通时,由于第一接口120和第二接口130与消毒装置100的容纳腔连通,进水端210的水便能够从第一接口120流入消毒装置100中的容纳腔,并与容纳腔内的消毒液混合,接着从第二接口130流出,携带有消毒液的水能够经供水回路220流动,如此,便能够对血液透析供水系统进行消毒,当完成消毒后,可断开第一接口120和第二接口130与供水回路220的连通,以保障正常的供水。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消毒方式,本实施例中的消毒装置100通过与血液透析系统的供水回路220连通,在其供水的过程中,便能够完成血液透析供水系统的消毒,简化了对血液透析供水系统的消毒,避免拆装相应消毒设备而带来的时间成本,以此能够减少消毒时间,提高血液透析供水系统的消毒效率。而且,相较于传统的加药泵式消毒方式,本实施例的消毒方式不会发生压力过高而导致的崩管,从而避免崩管造成的药物浪费。
34.请参照图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血液透析供水系统还包括进水端210、水处理装置230、第一阀体240和第二阀体250,水处理装置230的与供水回路220串接,且水处理装置230还与进水端210连通,第一阀体240包括第一阀口241、第二阀口242和第三阀口243,第一阀口241和第三阀口243分别与供水回路220连接,第二阀口242与第一接口120连接,第二阀体250包括第四阀口251、第五阀口252和第六阀口253,第四阀口251和第六阀口253分别与供水回路220连接,第五阀口252与第二接口13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水处理装置230可以包括过滤组件和多级反渗透组件,也可以包括增压泵、压力检测器、流量计等组件,在此没有特殊限定。水处理装置230的一端与进水端210连通,水源从进水端210流入水处理装置230,以对水源进行水处理。水处理装置230与供水回路220串接,经过水处理装置230处理过的水也可以称为纯水,纯水进入供水回路220,为病房提供供血液透析用水。第一阀体240和
第二阀体250可以为三通阀,两者均包括三个端口,当进行血液透析时,从水处理装置230流出的纯水流经第一阀口241、第三阀口243并流入第四阀口251和第六阀口253,最终流入病房以供血液透析用水,当对血液透析供水系统进行消毒时,从水处理装置230流出的纯水经第一阀口241、第二阀口242流入消毒装置100,经消毒装置100后,从第五阀口252流入并经第六阀口253流入病房,以对血液透析供水系统进行消毒。
3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血液透析供水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261和第二单向阀262,第一单向阀261设置在水处理装置230与进水端210之间,第二单向阀262设置在水处理装置230和第一阀体24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水处理装置230与进水端210之间设置第一单向阀261,在水处理装置230和第一阀体240之间设置第二单向阀262,以使水从一个方向流动,避免水反向流动对水处理装置230造成污染。
3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7.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3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