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神经介入用通过支撑导管

文档序号:35595753发布日期:2023-09-27 18:48阅读:95来源:国知局
多用途神经介入用通过支撑导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是一种多用途神经介入用通过支撑导管。


背景技术:

1、神经介入等于神经微创,是目前脑血管病的首选治疗方案。神经介入手术治疗的优势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对病人心理压力小,目前,神经外科许多疾病都首选神经介入治疗,随着介入技术及材料的发展,神经微创技术,越来越多的被神经外科医生及病人所接受。

2、脑血管病的传统治疗手段就是药物和外科手术,这是二条生命保障线。对脑血管病病人,神经介入则是第三条生命线。神经介入医学是"介入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神经介入医学即介入神经放射学,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的支持下,采用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通过选择性造影、栓塞、扩张成形、机械清除、药物递送等具体方法,对累及人体神经系统血管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达到栓塞、溶解、扩张、成形和抗肿瘤等治疗目的的一种临床医学科学。

3、人体的动脉都是相通的。神经介入实际是利用了人自身的血管管道治疗,从大腿根部的腹股沟处穿刺股动脉,伤口只有大约一个小米粒大小,导管由此进入,建立进入脑动脉的通道,之后脑血管支架、扩张球囊、弹簧圈等介入材料就可以通过导管到达到达靶血管和靶病变,快速撑开患者狭窄闭塞的血管,或应用弹簧圈堵塞动脉瘤和出血点。神经介入是一种新兴的微创临床技术,为许多脑与脊髓血管疾病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治疗途径。既可以独立解决许多脑血管疾病,又可以和传统的开放手术(复合手术)、放射治疗等巧妙结合,使原来无法或难以治疗的疾病得到满意疗效。随着对许多疾病认识的深入和理念的更新,神经介入技术在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目前已经成为热门学科,并且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普及,称其为"第三条生命线"。当前介入技术和内科技术、外科技术一起并称为三大医学技术;相对于后两者,介入是一门年轻的技术,既独立于内外科技术之外,又和它们交叉并存,协同发展。介入技术以其所涉及的专业领域不同而分为心脏介入、神经介入、外周介入和肿瘤介入等。

4、目前神经介入中通过支撑导管的种类少,常用的就2种(如多用途、vtk),能解决大部分血管情况,但有时通过复杂血管环境时,还需要造影导管交换,甚至放弃手术,它们有的长度不够或者头端形状不能满足,不能一次性起到作用,浪费耗材和手术时间,增加术者曝光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用途神经介入用通过支撑导管,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神经介入导管存在不能一次性起到作用,浪费耗材和手术时间,增加术者曝光时间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多用途神经介入用通过支撑导管,包括输送段和塑形段,输送段和塑形段均为左右向的管状结构,输送段右端与塑形段左端固定连通,输送段的壁上沿轴向方向间隔均布有若干个支撑环。

3、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4、上述输送段外侧可沿轴向方向间隔均布有若干个向外凸起的环形支撑圈,对应每个支撑圈位置的输送段的壁上均嵌设有支撑环。

5、作为一种优选,上述塑形段右端弯折后可形成c形的第一先端头。

6、作为另一种优选,上述塑形段右端弯折后可形成j形的第二先端头。

7、上述输送段左端外侧可沿圆周间隔均布有若干个固定翼,固定翼的截面呈梯形。

8、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通过设置支撑环,将支撑导管介入复杂环境的官腔内时,有效避免“急转弯”或“横向剪切”使官腔变形的现象,能够增强输送段的稳定性,便于塑形段到达病灶部位,降低支撑导管内穿入导丝的难度,通过设置塑形段,可以根据术者的情况,对穿入塑形段的导丝右端进行塑形,如用于绝大多数经皮穿刺插管操作的单弯形,本实用新型能使通路一次性完成,减少导管的使用数量、交换导管数量及次数,节约耗材和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及术者射线下曝光时间及射线损伤,具有安全、简便、高效的特点。



技术特征:

1.一种多用途神经介入用通过支撑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段和塑形段,输送段和塑形段均为左右向的管状结构,输送段右端与塑形段左端固定连通,输送段的壁上沿轴向方向间隔均布有若干个支撑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神经介入用通过支撑导管,其特征在于输送段外侧沿轴向方向间隔均布有若干个向外凸起的环形支撑圈,对应每个支撑圈位置的输送段的壁上均嵌设有支撑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用途神经介入用通过支撑导管,其特征在于塑形段右端弯折后形成c形的第一先端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用途神经介入用通过支撑导管,其特征在于塑形段右端弯折后形成j形的第二先端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用途神经介入用通过支撑导管,其特征在于输送段左端外侧沿圆周间隔均布有若干个固定翼,固定翼的截面呈梯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用途神经介入用通过支撑导管,其特征在于输送段左端外侧沿圆周间隔均布有若干个固定翼,固定翼的截面呈梯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用途神经介入用通过支撑导管,其特征在于输送段左端外侧沿圆周间隔均布有若干个固定翼,固定翼的截面呈梯形。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是一种多用途神经介入用通过支撑导管,包括输送段和塑形段,输送段和塑形段均为左右向的管状结构。本技术结构合理而紧凑,通过设置支撑环,将支撑导管介入复杂环境的官腔内时,有效避免“急转弯”或“横向剪切”使官腔变形的现象,能够增强输送段的稳定性,便于塑形段到达病灶部位,降低支撑导管内穿入导丝的难度,通过设置塑形段,可以根据术者的情况,对穿入塑形段的导丝右端进行塑形,如用于绝大多数经皮穿刺插管操作的单弯形,本技术能使通路一次性完成,减少导管的使用数量、交换导管数量及次数,节约耗材和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及术者射线下曝光时间及射线损伤,具有安全、简便、高效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王东海,刘全亮,孙滔,徐晨阳,毛波,贺一鸣,王飞,韩孟桃,付希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725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